•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樂季

相關文章 56 篇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參與的時代來了

    從電影、電視問世,到人人一支手機的數位時代,各式產業無不把戰火延燒到第三螢幕,追求與消費者更親密的互動,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當然,文娛業者也不例外,而其中最強勢者,無外乎線上遊戲的崛起,例如電競產業已然成為新形態的體育項目,而這些「遊戲」無疑已經滾動了新一波經濟、社會的時代巨輪。 當身為「阿祖級」的表演藝術面對上述的強勢潮流與變化,或是創作者根本就是「數位原住民」的時候,從他們的生命經驗出發,作品勢必產生質變,單純的你演我看、我說你聽的模式,不要說不能滿足現代的觀眾,可能也不能滿足藝術家創作時狂放的想像。所以近年來各種新的藝術形式層出不窮,不只是類型跨界,許多藝術創作更是企圖跨越欣賞者與作品的鴻溝,讓看展與看戲已經不只是單純的「接受者」,而是晉級為「參與者」。如同電玩遊戲一樣,不只是要給你更好的聲光效果,讓玩家身歷其境,更是要觀眾一同加入,親自體驗、甚至拼搏賣命! 本期雜誌就針對「參與式藝術」這股方興未艾的新形態作品,帶領讀者先透過五個關鍵詞解碼,打破藝術作品只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的迷思,釐清什麼是「參與式藝術」,它又與所謂的「沉浸式」、「互動式」有何不同,並從其背後的創作發想為起點,邀集了視覺與表演藝術領域的兩位策展人、藝評人、創作者、觀眾等各方觀點,讓您抓住正在改變中的「觀演關係」未來趨勢。 當然,我們也挑選了最近上演或即將上演的參與式藝術作品為範例,如:入圍第十六屆台新獎的《人類派對》、《CYH-279 摩托計程車》,與即將到來的「臺北藝術節」中的《放跑馬拉松》、《金錢眾議院》、《歡聚今宵》等,讓讀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有所準備,讓您去看這些創作的時候,不會一頭霧水,用最好的心情與開放的心,感受全新的藝術體驗。 此外,我們也隨著全球大樂團樂季公布之際,第一手為讀者整理的最新資訊,歸納整理出「2018-2019新樂季搶先報」,從國際上英美、德法、中港澳,到台灣本土的各大樂團,讓您一次盡覽全新樂季重點節目,知道那場音樂會不可不聽、不可不看。我們也別請到六位國內外賞樂達人,請他們精挑出新樂季中的三檔「心頭好」,幫大家在時間有限、分身無術的窘境下,圈選重點,不容錯過!

    文字|黎家齊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8-2019新樂季搶先報

    這是一個偉大的世界, 當演奏家與作曲家的心血凝聚, 讓台下的觀眾隔著時空聆聽著創作的恢弘磅礡, 呼吸氣息小得沒有距離。 這是一個渺小的世界, 當天團來台、團隊出訪, 來來往往的航線織成一張網, 濾過雜質留下經典的偉大。 放眼國外,再近窺國內, 六個主題加上名家的推薦。 這是一個新樂季, 偉大與渺小,共同構築的交響世界。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舊金山交響樂團總監湯瑪斯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國、美國

    從議題出發 鑑往開來探索音樂價值

    在二○一八/一九樂季,英美樂團以慶祝作曲家周年為主軸的安排少,以「議題」為出發者眾,而議題又多聚焦音樂對歷史、人類身世之意義,呈現出作品的普遍價值,比如二○一八年底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一百周年,不少樂團都對此作出特別回應。大致而言,美國樂團在新樂季期待以音樂鑑往開來,英國樂團則仔細回顧音樂對社會文化造成的影響,以挖掘出聽眾與作品間更深入的聯繫。

    文字|吳毓庭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小提琴家卡瓦科斯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法國

    新總監注入活水 老搭檔昂揚前行

    今年德國的兩大天團剛好都遇上總監更迭:已於今年二月上任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音樂總監尼爾森斯,在新樂季為他領軍的兩個樂團牽起紅線,互相交流;將於新樂季上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的基里爾.佩特連科,雖然還沒發揮策劃構想,但也以多場演出向樂迷介紹自己。台灣樂迷熟悉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則宣布首席指揮楊頌斯將續任至二○二四年,精采組合繼續前行,而且將再度訪台演出,實是歐陸與台灣樂迷福音!

    文字|鄭巧琪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指揮家梵志登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中國、香港、澳門

    揮灑經典致力創新 多樣化中追求品牌延續

    在愈趨成熟的音樂演出市場中,中、港、澳各大旗艦樂團莫不卯足全力,以精采樂季規劃,吸引愈來愈多的樂迷關注。在曲目方面,西方經典自不缺席,也不忘引入新創作品,跟上世界樂壇脈動;國際大師也應邀上陣,更添輝煌燦爛。特別的是有多檔雙團聯演,新鮮組合絕對吸睛。展現演奏功力外,各團也不忘致力創新,或引進華人創作新聲,為這一代人的藝術追求,啟動共鳴

    文字|張瑋珊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NCO的《陣頭傳奇》與九天民俗技藝團合作,將巡迴北中南演出。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一:音樂與戲劇

    戲說音樂熱鬧非凡 東西競豔各自繽紛

    今年適逢集作曲家、指揮家與鋼琴家於一身的美國音樂大師伯恩斯坦百歲誕辰,各團都安排了與其音樂劇《西城故事》相關的演出,讓觀眾重溫大師手下的愛恨交織。當然各種歌劇、樂劇也是樂迷關注重點,海頓神劇《創世紀》、巴爾托克歌劇《藍鬍子的城堡》都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劇碼。國樂團的戲劇演出也不遑多讓,結合民俗陣頭、歌仔戲、音樂劇,多元好戲讓人目不暇給!

    文字|賴家鑫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小提琴家艾拉貝拉.史坦巴赫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二:名家名演

    眾星雲集 氣勢磅礡各有千秋

    每年到了各大樂團發出新一年的樂季手冊時,想必樂迷們最想知道的就是又將有哪些名家將現身台灣舞台。今年除了可以看到台灣音樂家如林昭亮、曾宇謙、莊東杰、林品任等,多位台灣樂迷熟悉的國際名家如凡格羅夫、巴佛傑、巴伯羅柯等,也將再度造訪,絃樂、鋼琴、管樂,各展千秋!!

    文字|陳昭儀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小提琴家曾宇謙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三:新秀音樂家

    閃耀新星登場 喜迎樂壇新「聲」代

    在新樂季中,可以看到多位這幾年拿下各大賽獎項、紛紛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的新生代音樂家,成為各家樂團的合作對象,如指揮莊東杰、吳曜宇、林勤超、卡利,小提琴家曾宇謙、林品任、黃俊文等,他們讓樂季展現新氣象,樂迷也相當期待能現場聆聽這些新「聲」代的演出。

    文字|張偉明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指揮暨作曲家伯恩斯坦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四:主題系列

    跟著主題走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主打歌

    各大樂團排出的主題系列,最能看出其樂季節目主打要點,這個新樂季有幾個主題值得關注:歡慶百歲誕辰的伯恩斯坦,NSO與NTSO都不落人後、幫忙慶生;作曲家系列則有蕭斯塔科維契、布拉姆斯、西貝流士等陪伴台灣樂迷;另值得注意的還有台灣電影相關音樂會,導演李行與作曲家周藍萍的電影樂章,將喚起大家深刻的回憶時光

    文字|李永忻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法國號演奏家弗拉特科維茲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五:室內樂

    精緻巧琢優雅呈現 多元探索綻放新象

    除了交響樂團的磅礡演出,展現精緻功力的室內樂演奏也是各大樂團的規劃重點。NSO自九月底起,每隔三個月各推出一場推出了以絃樂器為軸心的室內樂音樂會,多元展現風格與詮釋;TSO則以「室內沙龍」為題的名家系列「阿雷席夫與弗拉特科維茲」這場最受矚目;NTSO也推出奧登薩默與國臺交團員合作的莫札特作品。

    文字|蔡育昇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作曲家金希文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六:國人作品及委託創作

    在地樂曲新舊齊發 各世代澎湃上場

    新的樂季,國內西樂委託創作風氣興盛,NTSO的「交響臺灣」系列,每個樂季都有前輩作曲家推出佳作,中新生代作曲家,也頗受西樂團的提拔,都有新作問世,反觀國樂團,除了TSO有此企圖心,NCO與KCO在新音樂的創作上顯得較為保守。

    文字|賴家鑫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周凡夫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這個樂季,我想看的節目是……

    密密麻麻的樂季節目,看起來什麼都好想看,但時間有限、分身無術,如何精挑,怎樣細選,真是讓人可以困擾個幾天幾夜!本刊特邀六位國內外賞樂達人,分享他們非看不可的新樂季三檔演出,幫你畫出重點,選出今年的「絕不錯過」!

    文字|周凡夫、林伯杰、林采韻、劉思楨、歐頭、鄭翠蘋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不止於身體的奇觀創作者

    暑假結束了,秋天即將到來,兩年一度的「舞蹈秋天」也將隆重登場。今年除了有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蘇文琪參與、有林懷民編舞的雲門新作壓軸,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幾位計畫造訪台灣的藝術家,他們如何將「編舞」的概念,拓展到整個演出的每樣細節,有如作畫般,於台上盡情揮灑,打造不可思議的舞台奇觀。他們不只是編舞家甚至也不覺得自己是編舞家。 曾與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狂言師野村萬齋合作的高谷史郎,其實出身於環境設計學系,最初接觸舞蹈,只是享受在劇場做實驗的感覺,認為舞台設計與裝置藝術或許沒什麼不同。而後,他發現了劇場裡有種奇妙的「時間軸」,並開始結合影像,以更多不同的方式創作,持續他獨特又神奇的實驗。此次來台的作品《靜╱止》即是一個對於時間的概念探究,英文名稱ST/LL,中間以斜線符號代替字母I,瞬間分隔出、切開了原是一體的文字、創造了兩邊不同的字母。有趣的是,在他的演出裡,即時影像投影與舞者一起在觀眾面前一前一後共舞;完全以水覆蓋的舞台,又成了上下的鏡像。人動了、一切也開始啟動。當一切靜止的時候,世界還有沒有時間? 另外,還有兩位「奧運級」的表演藝術家,也將帶來他們令人震撼連連的舞蹈作品。來自希臘的帕派約安努是二○○四年雅典奧運與二○一五年歐洲運動會開幕式導演,他的作品不只是一個「美」字可以形容,也不光是美,更充滿了詩意、帶著令人好奇的神祕,還有如史詩、如名畫般的哲思與深意。來自巴西、於十月應新舞臺藝術節之邀來訪的黛博拉.寇克,則是去年里約奧運開幕式的舞蹈總監,也曾擔任太陽馬戲導演。在她舞作中登台的巨型道具,將讓所有觀眾目瞪口呆,大風扇、攀岩牆與旋轉紡車,舞者不只是跳舞,還要賣命,受過高強度的訓練達到精準的肌力控制,超越自我,更完成奇想。 每年此時,也正是世界各大樂團公布新樂季節目的時候,都讓樂迷們伸長脖子、睜大眼睛,默默地想像與期待著。所以,在本月份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德奧、英法、中港澳等地,一七/一八樂季分別規劃了怎麼樣的系列演出;而台灣的西樂團與國樂團,又有些什麼主題呢?是耳目一新,還是毫不意外,順便也聽聽樂評人們有些什麼推薦和觀察分析。

    文字|黎家齊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7-2018新樂季搶先報

    綜觀世界各大樂團新樂季,很難找出共通的趨勢。然而仔細研究,卻發現有兩個極為相似的情況。其一,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柏林愛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新任掌門人陸續上任,倫敦交響從柏林迎回拉圖,而即使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答應至少會留任港樂到二○二二年夏季,但日後的動態仍令人好奇。其二,二○一七/一八樂季其實同時是德布西、伯恩斯坦、尹伊桑(Isang Yun)、齊默爾曼(B. A. Zimmermann)、古諾、蒙台威爾第、羅西尼、柴科夫斯基、拉威爾、拉赫瑪尼諾夫、梅湘的紀念年。超過十位音樂家的主題得以發揮,無怪乎節目澎湃琳瑯滿目。 看回國內,NTSO與KSO接秉持古典音樂的中堅路線。前者安排了「巨觀交響」和「德奧經典」兩大系列;後者則以管絃樂團編制為主的「序曲協奏曲交響曲」模式,套用在新樂季的開季安排上。NSO從大鳴大放的卅樂季回歸平實,也有德奧交響,但有趣的是同時提出北歐、東歐、俄羅斯、法國、西班牙甚至原住民作品與之對應。無獨有偶的,TSO也端出德奧經典、法國當代,以及匈牙利民族風的各色佳餚。 兩大國樂團裡,NCO維持以往風格,持續述說台灣故事。TCO則是首度邀請駐團藝術家、推出「雙樂團、雙指揮」音樂會,還有破天荒地以「武俠」為題規劃節目。從世界看回台灣,再從台灣放眼世界,用心規劃的節目,還未上演就已經精采萬分。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葛拉季尼特-提拉指揮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演出。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國、美國 伯恩斯坦兩岸發燒 新生代指揮站穩腳步

    今年適逢美國指揮家暨作曲家伯恩斯坦的百年冥誕,身為第一位美國本土出身、但能征服征服歐洲的北美指揮家,大西洋兩岸的英美兩國,也紛紛為伯恩斯坦端出精采樂季菜色。另一方面,倫敦交響迎回賽門.拉圖自是盛事,但誰能繼柯林.戴維士爵士之後成為英倫樂壇盟主?而美國樂團中幾位新生代指揮也已站穩定位,未來能否突破外在環境困局,值得觀察。

    文字|王世強、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漢堡歌劇院這一季也繼續搬演細川俊夫為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所寫的歌劇《靜海》。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奧地利、法國 世代交替時混沌未明 保守路線中各自繽紛

    綜觀德奧法各大樂團二○一七/一八年新樂季的節目,一時間很難看出明確焦點,除了「安全」的德奧曲目,剛好遇上多位作曲家的紀念年,也讓各團曲目安排不易相撞,各顯繽紛琳瑯。值得注意的是,剛好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柏林愛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新任掌門人陸續上任,四十世代正式接班,他們手中掌握的未來潮流將如何,令人期待!

    文字|邱秀穎、Arno Declair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梵志登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中國、香港、澳門 珠三角四旗艦 增強實力、力爭上游

    珠三角周邊被規劃為「大灣區」發展,區內四大城市的旗艦樂團在九月開始的新樂季,亦各展示出求變以求增強競爭力的態勢。但每個城市的發展過程都必然會形成一種文化傳統,如何能在傳統中去蕪存菁,沉澱出文化實力來力爭上游,便成為各個樂團面對的挑戰。

    文字|周凡夫、Keith Hiro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音樂總監呂紹嘉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慶典之後的靜心沉澱 依然閃亮耀眼

    結束繽紛燦爛、持續了一整個樂季的卅周年慶典,國家交響樂團在新樂季中選擇靜心沉殿,以三首莫札特晚期作品回歸自然,代表著樂團不浮誇、真誠面對觀眾的信心與決心。話雖如此,但樂季中的節目看來依然相當閃亮:經典樂章、演奏名家都不缺,更有多首以原住民為主題的委創作品,加上活潑的電影系列與歲末跨年音樂會,最後以華格納歌劇收尾怎叫樂迷不動心?

    文字|李秋玫、顏涵正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首席指揮瓦格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兩款樂音一次享有 多元曲目驚喜不斷

    甫結束世大運開幕式的表演,表現備受讚賞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馬上緊接著展開新樂季的籌備。一如前幾年的多元豐富,首席指揮瓦格端出德奧經典、法國當代、匈牙利民族風的各色佳餚,而在十一月的美國巡演中,則安排了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的新作《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還有德弗札克與柴科夫斯基作品,要讓美國觀眾看見台灣的精采與功力!

    文字|蔡永凱、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指揮家水藍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兩大系列挑戰經典 歌劇美聲悅耳饗宴

    持續練功與挑戰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在新樂季中安排了「巨觀交響」和「德奧經典」兩大系列,前者繼續挑戰馬勒,並加碼華格納、布魯克納和理查.史特勞斯,後者重現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等德奧經典。而歌劇與聲樂推廣也不鬆手,除了兩場浦契尼歌劇的音樂會,更將在聖誕節時邀旅義女高音朱苔麗合作,演唱多首著名的宗教曲目。

    文字|張皓閔、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123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