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謝安

相關文章 10 篇
  • 俯首沉思的創作者。 (林懷民與羅曼菲於〈輓歌〉排演)。
    表演藝術的視覺經驗

    生涯劇場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9期 / 1993年07月號
  • 東海藝術月由優劇場《優人神鼓》揭開序幕。
    即將上場

    東海大學第三屆表演藝術月

    今年東海大學以「回歸原點,重返夢谷」之主題,策劃一年一度的表演藝術月活動,同時也是中部地區的表演盛會。 活動期間從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分為表演節目、攝影展和人文藝術書展三大部分。表演節目共計十餘場,由優劇場的《優人神鼓》盛大開場,雲門舞集舞展則爲閉幕壓軸節目。另有謝安「表演藝術攝影展」,以及其個人推動的文化生活講座「活命計」;人文藝術書展則使整個藝術月活動增加知性之導讀。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 孔雀公主楊麗萍
    即將上場

    在靜止與流動之間──謝安.近五年舞蹈攝影展

    如同單細胞的繁衍,舞者的呼吸在延續,透過鏡頭,謝安創造了從沒有過的視覺經驗。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 《漫話巴士》是視覺藝術家謝安的導演作品。
    即將上場

    「初夏戲陽」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戲劇科年度公演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戲劇科爲全國公立高中首辦之戲劇科班,繼去年六月《蛙戲》首演頗獲好評後,本年度即將推出雙製作,包括原創劇作《漫話巴士》及《一個晴朗的早晨》、《屋頂上的狂人》等三齣作品。 《漫話巴士》是由視覺藝術創作者謝安,首度跨足戲劇界編導之處女作,其創作元素來自多年對衆生相的觀察,全劇以肢體動作貫穿,並由演員各自挑選大家熟悉的話語,加以情緖重複編織,形成聽似喧嘩,實則極具深層諷刺意味的特色。 由《一個晴朗的早晨》、《屋頂上的狂人》李明哲導演,黎仕祺擔任舞台設計及技術總監,由二年級同學製作。前者經由改編,描述一對年輕時在上海相戀的情侶,分手五十年後巧遇於台北某處公園,互不拆穿,卻又相約明日再見的溫馨喜劇。後者爲日本作家菊池寬的劇作,以終日盤踞屋頂的狂人爲主角,投射出另一美麗的仙境,並藉以嘲諷世間的虛假與庸俗,耐人尋味。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台北室內芭蕾在台北市政府主辦的「九八台北藝術節」中,推出新製作「邊緣沉思錄」,舞碼包括余能盛的《柴可夫斯基》和蔣秋娥的《被遺忘的人》
    台前幕後

    插電芭蕾強力放送

    蔣秋娥的作品多具有實驗性質,展示肢體與空間的新嘗試。今年推出新舞《被遺忘的人》是她過去作品的沉澱與再發揮。

    文字|邱馨慧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 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中,當稻米徐徐灑在王榮裕身上,謝安看到的是「線」,而不是「點」。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台萊卡相機的故事 不按牌理出牌的謝安

    對謝安來說,人生是不斷地表達和選擇,而攝影就是他選擇的表達方式。基於對文化歷史累積的認知,謝安放掉人人稱羨的優渥工作,以三十三歲高齡投身表演藝術攝影,由吃閉門羹到今天受到表演藝術團體的肯定,一晃眼十餘年。對謝安來說,人生是不斷地表達和選擇,而攝影就是他選擇的表達方式。

    文字|錢麗安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 鐘文雄推動「家庭音樂會」已多年。
    特別企畫 Feature

    爲藝術生活敲邊鼓 用個人力量帶動表演活動的謝安、鍾文雄

    在一般人觀念裡,表演活動的推動應是一群人、一個團體才能做得來,一個人辦活動?可能嗎?經費、場地問題如何解決?謝安及鍾文雄便是「一人公關公司」的最佳楷模。

    文字|錢麗安
    第41期 / 1996年03月號
  • 果陀:多變的時代不變的眞情
    焦點

    人獸之間 謝安、梁志民談《台北動物人》

    在都市的某一座公園裡,一個疏離人群已久的流浪漢,與不同的陌生都市人邂逅之後,他將要執行他僅剩的渺小心願。從阿爾比(Edward Albee)《動物園的故事》脫胎而出的《台北動物人》,由王友輝編織出另一番景況,將焦點轉向此時此地的台北,並結合了攝影家謝安參與劇場的多媒體製作。台北?動物?人?這些獨立的謎團之間究竟有什麼牽連?這個社會到底出了什麼毛病?「果陀劇場」的梁志民與攝影家謝安分別從劇團導演及社會敎育工作者的角度切入,以《台北動物人》爲交集點,爲我們玉體違和的社會把脈。

    文字|曾佳
    第24期 / 1994年10月號
  • 王榮裕在《九歌》中,從上瀉下的稻粒速度竟被光線壓縮成為理性的光束。
    回想與回響 Echo

    表演影像的殘影再生產 謝安攝影作品中的「時間」論

    無論是大野慶雄的舞蹈呈現了身體從一面轉到另一面,或是《九歌》的舞者從趴下到爬起,諸類積極地用鏡頭捕捉動作連續感的影像,似乎成為謝安的「『我看』舞蹈」攝影展想要建構的論述,卻也強調了「時間之形」的主題。

    文字|王墨林
    第39期 / 1996年01月號
  • 許斌:「許多藝人在台下時更能讓我感動,因藝術已成爲他們身體的一部分,這種長期孕育出的氣質,讓他們更能完整的表達自己。」
    台前幕後

    舞台面貌與變貌 十二位表演藝術攝影者「視界」中的舞台

    十二位攝影者透過鏡頭,主、客觀的再創造或紀錄了表演瞬間撼人之美,由靜至動、沈潛至飛騰。然而驅使他們按下快門刹那的意念爲何?他們如何看待、挑選心目中的「表演」呢?

    文字|錢麗安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靖嵐:用腳底板抓緊節拍,踩在音樂的震動上

  • 舞蹈

    離開殿堂,由你自己發現耀眼

    2023艋舺國際舞蹈節
  • 香港

    防疫鬆綁後,表演藝術界終於展現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