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斌:「許多藝人在台下時更能讓我感動,因藝術已成爲他們身體的一部分,這種長期孕育出的氣質,讓他們更能完整的表達自己。」(許斌 攝)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舞台面貌與變貌 十二位表演藝術攝影者「視界」中的舞台

十二位攝影者透過鏡頭,主、客觀的再創造或紀錄了表演瞬間撼人之美,由靜至動、沈潛至飛騰。然而驅使他們按下快門刹那的意念爲何?他們如何看待、挑選心目中的「表演」呢?

十二位攝影者透過鏡頭,主、客觀的再創造或紀錄了表演瞬間撼人之美,由靜至動、沈潛至飛騰。然而驅使他們按下快門刹那的意念爲何?他們如何看待、挑選心目中的「表演」呢?

「表演」是抽象而流動的,過眼即逝;照片則是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對美好刹那的捕捉。一幀精采的照片,不僅是對表演的回憶,拼貼出往日的感動,更是攝影者快門指下的另一種再創造,充滿想像空間的橫切片。

在時間、人力、經驗均嚴重缺乏的情況下,《表演藝術》雜誌仍舊嚐試舉辦台灣表演藝術界第一次舞台攝影聯展,對近十年來表演藝術面貌作盡可能的呈現。在抽離、割捨了諸多無法兼及的面相後,我們決定以十二位參展者的「視界」爲呈現焦點,佐以九十八幀表演藝術十年流影爲輔助,開展出台灣表演藝術十年來的精采圖像。

十二位攝影者透過鏡頭,主、客觀的再創造或紀錄了表演瞬間撼人之美,由靜至動、沈潛至飛騰。然而驅使他們按下快門刹那的意念爲何?他們如何看待、挑選、心目中的「表演」呢?

「照」下藝人的眞情至性

不願拘泥於一般表演形式圖像的呈現手法,強調人生即舞台的何叔娟及許斌選擇以舞台下表演藝人群相作爲展出重點。

「這些照片基本上是新聞照片,而非刻意去營造的。在整體性上較隨興,祇是想傳達無論何種藝術形式,表演者的動機都是相同的──和觀衆『分享』藝人所欲表達的內容。無論東西方、傳統或現代,儘管使用媒介、表演方式不同,但都在『人』的生活面上打轉。」何叔娟認爲,不和生活發生關係的表演,儘管再迷人,總是不持久的。因此,何叔娟呈現出的照片不是華采繽紛的舞台彩照,而是藝人台下眞情至性的流露。如前蘇聯芭蕾舞星妮娜俯身硏究傳統戲曲樂器穀弦的神情,當年同爲三B樂團、如今各有一片天的林昭亮和蘇顯達相見歡場景,平劇藝人於後台上粧準備演出……等。

以報導攝影者角度來紀錄事件的現象,讓影像直接訴諸事件是許斌呈現的方式。在台上演出時,藝人以肢體反映人生;到了台下,便是全然的自己。許斌認爲這些取景自記者會上,在完全無設計(燈光、服裝、佈景……)下拍攝的藝人是最眞實人生的寫照,「我喜歡『照』他們的樣子,許多藝人在舞台下時更能讓我感動,因藝術已成爲他們身體的一部分,這種長期孕育出的氣質,讓他們更能完整的表達自己。」「選擇三幀均爲女性藝人的照片係有感長期以來女性在表演藝術領域奮鬥艱辛(早期女性不可担任藝術演出,凡女角均由男性反串,中外皆然)的肯定與喝采。」

相對於何叔娟、許斌的報導影像紀錄方式,鄧玉麟、游輝弘、謝安、李銘訓則以強調表現性來開展舞台視覺。

從體操選手、舞者、到攝影者,從幕前到幕後,鄧玉麟的快門有著對舞者肢體律動更獨到的詮釋。鄧玉麟表示,選擇以布幔與舞者之關聯爲主題,除特殊性考量外,也藉由布幔的意象,在若隱似現之間,傳遞出舞蹈的想像空間。全組照片力求簡潔、單純,以顯現個人風格特色、營造影像思維及無限想像。

拍了八年舞台表演藝術的游輝弘此次以「有限空間,無限意涵」來傳達五幀照片的共通本質,游輝弘認爲,相框裡的舞台祇是一小格,但意涵卻是無窮盡的。而將編舞者天馬行空意念付諸實現,將小小空間做無窮變化的幕後工作人員更是讓游輝弘衷心感佩,「林懷民舞作中的雪景、宇宙蒼穹、活生的荷花池、數千斤稻米從上而下對舞者洗禮的視覺震撼,乃至黎海寧以三百餘件衣服交織成對香港地疇人狹的鮮活具象,均須大量默默耕耘的幕後人員,由於他們,表演舞台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因此,游輝弘認爲在展出這些繽紛的影像中,有著攝影者對幕後工作者的無限敬意!

以九張全以紅色爲基調作品的謝安表示:「表演者的作品是以血汗堆積而成,換個角度來看,攝影者的作品也是以血汗堆積而成的。」

謝安認爲,由於舞台上不容易出現「紅色」,所以他以相機停格畫面來呈現紅色的生命與躍動。「在挑選作品參加聯展的同時,我最先考慮的是表演藝術的多元性,而不是以攝影技巧或藝術爲著眼點。」有別於大部分參展者以舞蹈、戲劇或人物爲主要呈現作品,謝安排造了戲劇、戲曲、舞蹈、國內外的藝術家照片參展,「因爲我認爲『表演視界』可以是有許多種藝術都在一起的。」

「藝術家所呈現出的眞性情,那種感動,正是我想捕捉的東西。」謝安如是說。

學的是化學工程,但從小即喜歡攝影,且喜以鳥爲拍攝對象的李銘訓在這次展出作品中,便以「飛」的意象貫穿展出作品,「這次作品多採二種攝影方式而得──瞬間凝結和重複曝光,挑選的角度則在呈現攝影者的特殊性和區隔性,以豐富聯展的樣貌。」

開拓表演領域的實驗拍攝

劉振群將表演藝人與商品結合,陳少維以水底攝影另闢表演風貌,潘小俠以油畫、照片交錯呈現,均爲表演視界開展出更精采風貌。

表演藝術與商業體系結合行之冬矣,但以其做爲傳達表演藝術之展出則較少見,劉振祥與雜誌、流行服飾結合的系列作品主要在呈現表演藝術拍攝領域的多元性,「運用商品材質、舞台效果、燈光,讓舞者流動的身體與流行結合,呈現出服裝的感覺,及整體展覽的多元,來開發表演藝術領域拍攝的可能性。因爲如果每位參展者都拿舞台作品,重複性就太高了。」

陳少維在「任何地方皆舞台」的觀念下完成這組水底實驗作品,「這次嚐試其實是爲一個實驗作品《不孕年代》中所須使用的多媒體而拍攝的幻燈片。所要呈現的是一種不確定的感覺,而水正好符合這個特質。我們租了一個游泳池和水底攝影器材,原先構想是再加入水底空間裝置,但因困難度太高而放棄。在拍攝過程中,我以隨興的方式來捕捉那種飄忽而不確定的感覺;有趣的是,因我也在水底,也呈飄浮狀態,雙層的飄浮使得整個影像格外有趣而生動。」此外,陳少維嚐試以有別於傳統照片沖洗方式,直接以電腦影像處理輸出方式展出,整體呈現質感創意十足。

長期拍攝、紀錄「優劇場」生活、演出方式的潘小俠,以照片、油畫共同呈現其攝影、繪畫「視界」中的「優劇場」。「在拍攝的六年多中,兼作畫,便放在一起展出。因爲我討厭框架,所以畫作和我自己沖洗的照片都不加框,倒沒什麼特別的理由」潘小俠道。

這次完全以拍攝小型實驗作品呈現的林俊宏不諱言他喜歡實驗性作品更甚於大型創作,「大型演出較易流於老掉牙,而且畫面容易被燈光、佈景吃掉;實驗性作品可能性較多,因爲他們在實驗,攝影者亦然,在此情況下,可碰撞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次所挑照片中《孕味十足》作品中有一張是全格相疊,而且恰到好處,我自己都覺得意外,十分有趣。其實拍照是很隨興的,我最喜歡在無壓力下用各種傻瓜相機隨意拍,常有出人意表的趣味性。」

表演藝術沈潛的一面,是周志全此次所欲表達的,「挑選照片的最大原則是『團體不同,氣氛相近』,即寧靜、安祥、沈潛,以不誇張的方式來顯出表演的另一層面。無動並不表示未表演,而是更著重在內心表演,我想呈現的,就是表演者安靜外表下的內心活動。」

攝影外的即興表演

由於展出場地限制,參展者可自由伸展的幅度不盡理想,如何在有限空間中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便成了各參展者另一道難題。佈置當天但見費心巧思者有,隨興組合者有,大辣辣不在意者亦有,更有因事無法親自來佈置,而以精心繪製位置圖來指導者,儼然是一場攝影之外的即興創作演出。

「先是腳、再來手、臉、半身、全身漸序出現,由模糊到淸晰。」鄧玉麟以其布幔與舞者的互動來引領觀者,隨著布幔舞動,一幅幅意象於焉展現,營造出如閱讀偵探小說般的推理樂趣。而陳少維則以「看似無序,實則有序」來考驗、提供觀察者另一欣賞角度。

游輝弘認爲其五幀巨幅照片因係純視覺表現,但受限於場地及裝裱,否則應更延伸開來,在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游輝弘以巨幅《醮》居中放,二端以雲門彩照擴展延伸視野來彌補場地的限制。謝安亦採巨幅彩照居中,八幅大小不等彩照對等按序裱列,以營造出紅色流動之特殊效果。

「輕言慢觀」,以大量留白襯著原即寧和的照片更加添靜謐之氣,周志全藉由照片和留白的強烈對比所營造出深沈、有別於其他參展者的整體視覺,提供另一種觀看視野,讓原屬平面的照片展現生命感。

出差不克前來的何叔娟以其設計圖傳達其東西對照的美學理念。頗具草莽性格的潘小俠更是當場即興演出,「創作時要嚴肅,展出時則可以較輕鬆態度對態。」潘小俠表示,因爲是聯展,尙須顧及整體性,不可能像個展般可作較多嚐試,因此隨性就好,「重要的是展出的意義,不是形式」。而肩負此次攝影展統籌重任的劉振祥則認爲,在有限空間中做視覺協調功能,讓觀者能感受到畫面的表達力。

歷經三個月手忙腳亂籌備期,「表演視界」攝影展如期開展,展期自五月十九至七月三十一日,希望這次的展出不僅呈現台灣現代攝影群像,更能引領觀者進入表演藝術,是另一種參與的開始!

(本刊編輯 錢麗安)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