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娟
-
回想與回響 Echo
僵化思想背後的教育危機
組合語言舞團三月間曾以實驗的性質演出「運墨、飛白、舞中行」。《表演藝術》五月號也登了兩篇該演出的回想。編舞者楊桂娟在此回應兩位作者的觀點,釐淸她創作的動機。
-
舞蹈
編舞家的心靈感通與藝術風格
編舞家是否能在創作歷程中深入關懷書法家心靈生命,並相對地反思探索自己,而非只是感通媒材與所能承襲的技法。
-
台前幕後
舞蹈中的書法美
中國文字的字形字體變化多端,在書法表現上即使同一字體又分好幾家不同的門派,每一門派各具特色風格,因此用於舞蹈的展現便有了非常多的可能性。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作的兩性議題與編舞者的認同
一九九一年成立的組合語言舞團,在兩年前的首度公演之後,今夏再度推出《河界》,以落實「關懷人生」的創作理念。
-
回想與回響 Echo
用舞蹈書寫歷史 側記「半世紀的脚步」系列活動
今年三月十三日,一個細雨霏霏的晚上,在台北市立社敎館有一場特別的演出。演出內容不是某某舞蹈家的年度大作,也不是哪個外國舞團又來叩關,而是七位台灣舞蹈家代表作品的呈現;是台灣舞蹈半世紀以來的足跡。
-
即將上場
「河界」組合語言舞團的肢體對話
組合語言舞團藉由肢體的對話出發,來探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共處時的對應關係。三位編舞者分別以《橋》、《隧道》、《床》爲題,以情愛關係爲切入點,呈現兩性在觀點立場歧異時進行溝通所產生的困境與契機。 楊桂娟的《橋》描繪人與人之間因個性差異和溝通不良造成的隔閡與爭執,以及基於關懷而產生的互動,進而相互諒解的可能。蘇子毓的《隧道》與阿根廷作家艾內士多.薩巴多所寫的一部小說同名。她有感於人生追逐愛情的過程中常因「追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或「追到了又不被重視與珍惜而苦悶與孤獨」,那種等待拯救的心靈就像是受困於隧道中,恐慌地祈求曙光的降臨。 王正芬的《床》在意象上表達著多種人性迷思,它與人類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床可以是喜怒哀樂時的情緖安置處,也可以是解讀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縮影,藉著床的冷、暖、單與雙,對照牽引人性的溫馨與現實。
-
藝術節 Festival
五月五,記得來跳舞
今年由文建會所統籌策劃的「一九九五台北國際舞蹈季」活動,聲勢浩大。不但首度有計畫地追溯、探尋台灣歷史舞跡,同時動員了舞蹈學會與各大專院校舞蹈科系參與計畫與演出,全省的各個舞蹈團體也都將共襄盛舉。活動期間自三月初至五月底,同時特別改變以往只以台北爲重鎭的作法,期望全民一起來參加。
-
舞蹈
舞蹈禮讚
十一月的舞蹈節目不多,但都很新,卻也很舊,古老的題材中有嶄新的詮釋和表達。串聯其中的是舞者對舞蹈的執著和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