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鳥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西班牙編舞家
伊凡.沛瑞茲 這一次,讓我們獻上內心恐懼為祭品
當德布西在一個朋友家聽到用鋼琴彈奏的斯特拉溫斯基最新作品的第一段,他大受震撼,並且對其中的新意感到興奮。那份新意來自遠古的深處,來自祖先的儀式、歌唱和舞蹈,同時採用了一種新的速度,應和著機器的節奏、飛機的螺旋槳,未來主義作家的詩作。 弗洛里安.伊里斯《1913意猶未盡的黃金時代》(註1) 即使我們已經離少女獻祭的世界很遠了,斯特拉溫斯基音樂中的複調和聲、不和諧聲響、獨特配器形成的怪異音色,以及不規則節奏拍型,如今人們也習以為常,不再感到驚愕冒犯、不知所措,然而自尼金斯基(Vatslav Nijinsky)版本首演至今,依然吸引一代又一代編舞家,試圖從其破格又撼魂的樂音中,探究人性如何面對規律與秩序。來自西班牙地中海岸,現居德國擔任海德堡舞蹈劇院(Dance Theatre Heidelberg)藝術總監的伊凡.沛瑞茲(Ivn Prez)正是其中之一。 從異質學習中,重返佛朗明哥 伊凡的創作歷程與身體軌跡,始終透露異質元素既衝突又互襯的關係。如同許多西班牙的習舞孩子,他在10歲時進入藝術學校學習佛朗明哥,課程並涵蓋芭蕾技巧與身體訓練,兩者差異極大:「佛朗明哥是由節奏與角色所催動的,也更重視身體和地板的關係,有種強烈霸道的原始感,一出場彷彿就在宣告『我來了』,宣示空間主權。」至於芭蕾,在伊凡眼中則是:「以理想化的動作形象超脫現實,抵抗重力,向上飛躍,以突顯身體如何能夠優雅輕巧地落地。」 就西班牙舞蹈教育體制而言,學生一開始雖會同時接受兩種訓練,但大約在12-13歲間就得選定專長。伊凡後來較投入於芭蕾,認為「芭蕾的身體技巧最困難,能讓我得到最扎實的訓練」;日後來到馬德里深造,成為西班牙第一代拿到高等教育編舞學位的舞者/編舞家。在馬德里就學期間,他接受來自古巴的艾莉西亞.阿隆索(Alicia Alonso,為古巴國家芭蕾舞團創建者)指導,對其他身體技巧也有了更多認識。 自學校理論課、舞蹈史打開眼界,19歲的伊凡接著進入荷蘭舞蹈劇院(NDT),從實習開始一路待到27歲,在此接觸到基利安(Jiř
-
看戲不忘電影
《火鳥.春之祭》 伊凡.沛瑞茲穿越今昔
伊凡.沛瑞茲從斯特拉溫斯基同時期的作品入手,探究其創作為何當時會引起觀眾的反彈與回響,若放在今日,以社會議題或是性別議題來深入探索,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上半段他先讓台灣舞者駱宜蔚扮演「孤立」的火鳥,挑大梁的女舞者卻被群體孤立,像是為了《春之祭》中獻祭者的角色鋪陳,下半段來到《春之祭》,卻讓台灣舞者蘇冠穎扮演獻祭少女,做出了性別上的轉換,這使得兩個作品間產生關連性,同時作品的當代意義也浮顯出來,呈現出百年來人類社會的演進與轉變。
-
舞蹈先修班Beginners’ Class
關於芭蕾的天才十問
芭蕾這麼優雅,它一開始就是在宮廷發展的嗎? 跳芭蕾一定要穿硬鞋,還有翹翹的超短迷你裙嗎? 我們都知道《天鵝湖》、《胡桃鉗》,但除了優美的音樂與有趣的劇情外,我們還能怎麼欣賞芭蕾之美? 這個月剛好俄羅斯超級芭蕾天團聖彼得堡的基洛夫芭蕾舞團二度訪台,想必又會掀起一股「芭蕾瘋」!我們特地邀請耕耘芭蕾多年的台北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吳素芬,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引領為芭蕾迷醉的你,一窺芭蕾的前世今生。
-
舞蹈
跨界無藩籬,舞動生命追尋 貝嘉舞團三度訪台
「洛桑貝嘉芭蕾舞團」三度來台,一口氣獻跳三齣舞碼《愛.舞》、《火鳥》與《艾爾頓貝爾格》,要讓台灣舞迷們大飽眼福。其中《愛.舞》是貝嘉集結了從一九五四年以來,所有以「愛」為主題的舞蹈精華片段,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為主軸,道盡了貝嘉半世紀以來,對愛情、青春、希望等美好的詠讚與追尋。
-
焦點
S先生的劇場世界
無論爲劇院演出或音樂會的曲子,史特拉汶斯基作品中聲音與動作的強烈依存關係,深深的吸引編舞家將其作品搬上芭蕾舞台,甚至其不同時期的風格轉換身帶動了劇場的改革。
-
焦點
引領舞蹈繆斯的阿波羅
史特拉汶斯基,這位堪稱二十世紀最難捉摸的音樂家,一方面以他劃時代的現代曲風,另一方面又以他一生多變而豐富的音樂風格及樣式,對全世界的編舞家散發無法抗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