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
跨界 用5G翻轉觀演體驗
虛實之間 建構《神不在的小鎮》
在「文化科技5G創新垂直應用場域建構及營運計畫」支持下,國家兩廳院將於10月30日推出全台首部5G科技虛實展演劇作《神不在的小鎮》,故事描述發生在名為「中正市」的小鎮,從網路霸凌事件出發,關照社群世代的現象,探討網路和真實世界的真假。故事將在兩廳院藝文廣場上的「中正市」展開,觀眾可透過實體現場、線上直播觀賞,以及線上遊戲的參與,體驗這一場多視角、多平台、自選故事結局的多元感官饗宴。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聽的歌是AI寫的?從流行音樂到歌劇,人工智慧的音樂產製現場
人工智能在音樂領域已發展多時,應用上也非常廣泛。在聆聽上,AI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個性化的播放列表,如Spotify與Apple Music等串流平台。在教育上,有使用AI技術來教授樂器演奏例如Yousician的應用程式。心理相關的Moodnotes 和Headspace中包含了使用AI生成的音樂來幫助放鬆與冥想。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AI不但能夠做音樂改編、混音、分析外,Open AI也有各式各樣生成特定風格的音樂以供使用。 現場1:歌手形象再現,滿足視覺需求 音樂的欣賞,整合了個體在聽覺、視覺、動作、認知和感性等運作。因此,除了聽覺之外,視覺也引起相當多的關注。2017年,在歌迷的期待下,利用全息投影(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技術再現已故歌手鄧麗君的倩影。與傳統平面影像不同,在音樂會中她能夠呈現立體感,並且與現場歌迷互動。隨後這項技術不但應用到了展覽、演講等,也在科幻電影、舞台表演中呈現。無獨有偶地,今年「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節目中,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也將在逝世一周年後於《鏡:KAGAMI》獨奏會中「登台」。節目由音樂家本人與Tin Drum合作開發,以展覽與混合實境(MR)技術,重現,觀眾將透過穿戴裝置Magic Leap II,近距離感受大師的處見與情感。即使人像是虛擬而成,卻似乎凝結在任何歲月時空中。 2023年數位發展部與文化部合作,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偕同國家兩廳院、拉縴人男生合唱團共同製作《向生命乾杯》5G沉浸版,則是讓指揮預先穿上裝置,在科技的協助下,透過數位轉譯與AI聲紋,即時解析出人聲的節奏、音頻、音量以及指揮的動作,讓觀眾在聲音的體驗外,同時在巨型螢幕上「看」見音樂的各種姿態。
-
VR沉浸互動展演《巴黎舞會》推出長演型定目劇
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 VR 體驗的沉浸式作品《巴黎舞會》(Le Bal de Paris de Blanca Li),今(2023)年初登上2023台灣國際藝術節成為一票難求的熱門節目,年底即隆重推出升級版本,獲得文化內容策進院的支持,首次推出長演型VR沉浸定目劇。此展演作融合實境互動、多人共舞,以及5G和VR尖端科技,打造新型態VR實境互動體驗。
-
拉縴人「向生命乾杯」 5G加AI 讓你「看」到歌聲
在數位發展部、文化部跨部會合作下推動的文化科技5G創新垂直應用場域建構及營運計畫,經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5G指導,推動通訊技術賦能文化團體數位轉型,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偕同國家兩廳院、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共製合作的「向生命乾杯」5G沉浸版音樂會,將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打造之亞洲最大展演型專網場域國家兩廳院國家音樂廳,於12月17日演出,以創新商模推動5G專網韌性營運,達成5G科技結合音樂文化的共製商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補助機制與創作生產動能
長久以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與藝術家在尋求民間贊助、投資或是金融信貸等資金上,一直存在種種困難與門檻,因此政府補助成為展演與營運穩定可期的「第一桶金」。提案、簡報、執行、核銷結案技能,以及而各種政府補助的重點與趨勢的掌握,大概是許多表演藝術創作人與行政經理人,不可不熟練的生存之道。 堪稱國家藝文補助火車頭與大水庫的文化部成立已10年有餘,除了一步一步開展升格後更健全的補助機制,更站在國家發展與緊扣世界局勢的高度,引領文化藝術前行。而最值得書寫的是在「10年有成」的最後3年,經歷了世紀之疫的嚴苛考驗。疫情終告遠颺,在邁入下一個10年之際,為文爬梳討論國家級補助的重要步伐。 國家藝文補助跨入新時代 2012年5月20日,1981年設立的文化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文建會)正式升格為「文化部」,除了原有的文化行政與推廣事務外,並統一接手原行政院新聞局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管的廣播電視、電影與出版事務。 這是台灣藝術文化發展的里程碑,文化事務在中央政府有更高的行政級別,以及更充裕的經費與人力,更重要的是文化行政要朝向更為統一並適切專業的方向發展;這更是宣告台灣「文化建設」奠基階段已經完成,蓄積的「文化國力」正式要邁出步伐,並且要成為台灣立定的綜合國力中的重要一環。 表演藝術圈仰仗的藝文補助,也隨即步上新紀元。首先針對長期與民國1996年特別設立辦理文化藝術研發、獎助與推廣業務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國藝會)在獎補助角色的模糊曖昧,以及獎補助內容疊床架屋等分際分工不清的情況,亟需解方。 礙於政策與法規限制,過往國藝會每年只有1億多的補助經費,文化部性質雷同加上國際交流等相關補助,每年可達4至6億的補助款額度,是實質最大藝文補助單位。文化部自2017年起規劃推動藝文獎補助轉型,修法放寬國藝會收入來源,使其能依法接受政府捐贈,同時規劃逐年將常態性藝文補助移交國藝會執行,文化部維持政策性的藝文補助。而除了法規鬆綁與資源的擴增,國藝會更強調落實專業評審制度,更加貼近「臂矩原則」,以提供藝文創作者更堅實穩定的政策支持。 除了國藝會的增能之外,國家文化發展平台又增加生力軍。原本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推動之「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
-
特別企畫 Feature Photo Stories
虛實整合沉浸式演出大幅增加,5G發展銳不可擋
受2020年疫情影響,全球的遠距及虛擬娛樂藝術需求增加,推估產值至2021年將增加至69億美元,又以沉浸式vor遊戲及展演占比最大。
-
特別企畫 Feature Digital Dictionary
科技不PAR 小辭典
因為疫情,突然之間多了好多線上活動,讓原本實體的劇場演出,變得愈來愈像遊戲,同時也多了許多科技新名詞,使得人們跟著科技焦慮起來。不怕不怕,我們選了幾個名詞,並做成隨身小辭典,讓我們用簡單易懂的說法來認識這個「雲世代」。
-
特別企畫 Feature 鄭卜元 ╳ 樊宗錡
你VR了嗎? 迎向未來的身歷其境
肺炎疫情的來襲,一方面讓表演藝術活動停擺,一方面也催發了線上表演的發展。台灣的5G時代即將展開,面對新的數位科技,從現場到虛擬的數位世界,劇場可以發揮什麼樣的創意可能?本刊特邀Funique VR Studio執行長鄭卜元與劇場導演樊宗錡,一起來分享經驗、交流想像,探索未來的劇場,如何讓人「身歷其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不(只)在劇場」計畫廣發英雄帖
疫情催化下,找尋未來劇場的樣貌
面對上半年國內外節目被迫取消或改期的衝擊,國家兩廳院因此獲得緩下腳步的喘息機會,整合資源,投入走期長達半年,實驗性高的方向性計畫「不(只)在劇場」。由「跨媒介」、「跨現場」與「跨領域」的指標概念延伸,此計畫分為兩部分進行:一為表演藝術創作者與各式領域專業人士攜手,擴大探索劇場可能的四檔委託創作;另一部分則是期待拓展觀眾光譜,開放大眾主動提案競選的網路徵件活動。企盼透過集思廣益,探尋出未來劇場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