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
藝號人物 People 出身以色列的音樂家
艾維塔 ╳ 艾維塔 走向共同歸途的音樂之旅
他是艾維塔,他也是艾維塔。捲髮、濃鬚、典型的長睫毛與大眼睛、相仿的性格型男如出一轍。艾維是曼陀林演奏家,歐梅爾是爵士貝斯手,他們同樣來自以色列,在同一所音樂學院就學,卻分別移居柏林、紐約;有著一樣的姓氏,卻沒有血緣關係。兩人從二○一二年的一場音樂會開始合作迄今,從生澀到綻放出絢麗的花朵,一場音樂之旅,走上共同的回鄉歸途。
-
舞蹈
直面崩壞的世界 能量迸放的末日狂歡
作品向來具有有誠實且強烈的自我意識,從不迴避世界當下的大議題,以色列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將於九月份帶來的《無盡的終章》,依然直視當下世界的種種崩壞現象,以《鐵達尼號》和《屍控奇幻旅程》兩部電影為參照意象,在舞台上展現其標誌性的集體性能量律動,鋪展一場讓觀者各自解讀的末日狂歡
-
音樂
既傳統又創新 同步世界音樂的融合風潮
以色列的亞馬樂團將於四月中首度訪台,呈現難得一見的當代猶太音樂。兩天的節目將分別呈現傳統與當代以色列歌曲,與各地猶太民族的音樂(葉門、塞法迪猶太民族等)。尊重傳統也勇於創新的亞馬樂團以迷人獨特的音樂曲風征服世界各地的音樂節,宜東宜西的器樂演奏和音樂風格的混搭詮釋,讓樂迷目不轉睛、悠然神往。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紛擾與自省
哭牆、死海、聖城、荒漠?還是漫天的烽火?不知您對以色列的印象是甚麼?「以色列」之名從早期代表著一支民族,到現在成為一個國家,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廷、花剌子模、蒙古、鄂圖曼帝國它們都曾統治過這片黃沙,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也都在此刻下了各自的歷史。這個自古以來就紛紛擾擾的上帝應許之地,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各自的想像。但是,今天在本刊中介紹的以色列,應該和大家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一道道曾經在戰火下磨練出的敏捷身影,如今,卻在世界的舞台上爆發出無比的力量,綿密而多元的文化也灌溉出了豐沛的音樂之葩,以色列的音樂與舞蹈已在全球藝術版圖上嶄露頭角。現在,就讓我們從舞台上,欣賞以色列表演藝術的現在進行式。 表演藝術,不但反映當下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也被歷史脈絡所牽動。以色列如此,台灣亦然。隨著民國一○一年的腳步遠離,過去一整年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氛圍,又是如何影響著幕前幕後的整體表現?《PAR表演藝術》雜誌經過編輯群總結整理,反覆討論,從生態與創作兩大面向切入,歸納出二○一二年十大值得關注的表演藝術事件和現象。 就生態面而言,文化部掛牌成立,龍應台部長走馬上任,可說是表演藝術界的頭條大事。從文建會到文化部,國家的文化政策如何轉向?未來資源能否提升?如何分配?追求文化創意「產業化」的同時,如何提供表演藝術從業人口更具體和明確的保障?種種不確定性因素,仍值得持續觀注。 自從二○○八年金融危機起,全球表演市場陷入低潮。然而中國的表演藝術市場,似乎無畏金融危機的威脅,展現了國際市場潛力,建構亞洲表演藝術市場核心的版圖。過去國際團隊的「亞洲巡演」幾乎以日本為主要據點,如今,則牽制於中國市場。面對中國崛起,台灣是否會被邊緣化?台灣市場的自由與多元性,如何保有優勢,創造更多正面的可能?而自從華山文創園區ROT之後,台灣其他的「文創園區」也承襲這樣的經營模式,但在如此一統性的格局下,空間與藝術還能激盪出多少的活力,值得玩味。 儘管大環境喧囂紛擾,就創作面而言,創作者在藝術追求上卻是自省自覺的。資深劇場人自發成立「小劇場學校」,「三缺一劇團」的「Lab」計畫實踐演員的「創作性訓練」,引發劇評和劇場人的關注和熱烈討論。年輕表演者對身體訓練的自覺、渴望及行動,是當前文創當道、行銷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蹈&音樂
以色列的現在進行式
它從建國第一天就開始打仗,因為敵國環伺, 它的國土很小,只比台灣一半多一點,而且三分之二是沙漠 人口不到台灣的三分之一,但全民皆兵 這是歷史的包袱 戰爭頻仍,卻擁有不遜於矽谷的高科技園區 黃沙處處,卻栽出中東最繁茂的綠洲樹林 七十多國移民遷徙此地,有文盲、醫生也有音樂家 以色列,一個由動盪與傳奇造就的國 有人說,以色列人挖掘大腦勝過阿拉伯國家挖掘油井 科技、藝術、文化 正是它們令舉世驚嘆的豐碩開採成果 如今,以色列的樂與舞已在全球藝術版圖開疆闢土 舞台上「以色列的現在進行式」儼然啟動 這個常與台灣相提並論的國家 如何成就「藝文新強國」的奇蹟? 不妨讓我們先從紙上,一探究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開「以色列」的8個問號
從媒體報導的印象中,我們對以色列這個國家的認知,多是與鄰國衝突不斷、烽火連綿的戰地景象,但對這個在強敵環伺下悍立中東的國度,您的真正認識有多少?讓我們透過八個問號,為您勾勒出以色列的大致輪廓。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回首大師路及其他
時間過的好快,轉眼姚一葦老師離開已經十年了。有幸的我曾在老師任教的最後幾年,上過他的課,得以親睹大師的丰采與教誨,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是受益良多。若是沒有他一生秉持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默默耕耘,我真難以想像,近年來生氣蓬勃的台灣劇場界,會是個什麼景況。 現 在許多年輕的劇場工作者也許對姚老師並不熟悉,但是只要綜觀現在台灣劇場創作與教育的中堅分子,多少都受過老師的照顧與教導,就可以了解到他的重要。例 如:金士傑、李國修、劉靜敏、馬汀尼、蔡明亮等,都是由當年由姚老師所主持的實驗劇展所發掘;而他創辦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更 是造就了台灣時下許多傑出的劇場藝術家與劇團。 雖然現在這位身兼劇作家、評論家及教育家於一身的台灣現代劇場的領航者,已經不在我 們身邊,可是他的創作與精神,卻仍然令我們感佩。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他最喜歡的頭銜是「劇作家」,所以我們本期也特別邀請到曾被老師教導、並曾與他一起合 作創作過的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系主任洪祖玲老師,以專文帶我們一窺大師的劇作與時代的關係,讓讀者更了解大師創作的心路歷程與其作品的意義。 此外,在本期【國際藝識】單元,除了有鮮為國人瞭解的神祕國度「以色列」的表演藝術現況報導,帶領讀者共遊這個在中東嚴峻的戰火下,依然熱情的藝術之都「台拉維夫」外,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那就是〈國際樂壇.「韓流」音揚-全球古典音樂市場的韓國啟示錄〉。該文中,除了就各項數字分析韓國古典音樂在世界古典樂界異軍突起的原因,也帶讀者看到了韓國的政府與人民對本籍音樂家的支持。看來日後不但是韓國的三星、LG等電子產品在全球的市佔率會越來越高,就連藝術市場,也難逃「韓流」威脅的命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個課題也非常值得頂著MIT(made in Taiwan)光環的表演藝術界、政府與人民,認真省思台灣在全球文化的未來發展與定位。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以色列 戰火下的藝術花園
即使當我已踏上以色列的土地時,我還是不敢相信,在我的人生中居然有機會來到這讓人看似危險又有距離感的神秘國家。但它卻是個文化藝術豐富的國家,人口約六百多萬,但它們一年的平均觀眾人口數卻高達約四百萬,一個大型製作平均可巡迴演出四百場。
-
巴黎
藝術家反映以色列
以色列的居民來源複雜,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與少數的巴勒斯坦人眈眈相視,在民族衝突的過程裡,彼此的文化也在相互激盪。以色列國土上的紛爭仍待解決,但以色列的藝術家卻已積極前進歐洲,試圖在世界舞台尋找自己的定位。
-
人物檔案
因踏實而登天
一頭蓬鬆的金色捲髮、深邃的眼睛、及高聳的鼻子,一身開襟T-shirt、舒適的長褲、及涼鞋,外加黑色的霹靂包,這就是編出令台灣觀衆眼睛一亮的《備忘錄》年輕編舞家雷米.貝爾。 看過他情感豐富、視覺效果千變萬化的《備忘錄》的觀衆,或許不相信一手編舞、並擔任舞台及燈光設計的「奇才」,是一位如此樸實的三十幾歲男子。但正如同在整支舞中讓舞者爬、吊、撞、擊、跨、藏,倚靠或纏繞、畏懼或憂傷的那面牆、或門、或車廂的裝置,是用最基本的木板及鐵架所製的一樣,貝爾也是靠他扎實的舞蹈與音樂的底子,加上對以色列及他所屬的奇布茲(Kibbutz,即希伯來文的「公社」)之關懷,而編出一個個動人的作品。 想從他口中套出編這些舞作有何「秘訣」時,得到的答案,也是一些最基本的原理:「編好作品無「程式」(formula),最重要是淸楚自己想傳達的觀念,並透過精準的方式表現出來」;「舞台上的所有元素:舞台設計、音樂、燈光、服裝,當然以及舞蹈動作本身,都必須爲編舞家想傳達的主題而服務。」 或許因爲他所居住的嘉同(Ga'aton)奇布茲要求他和一般社民一樣,除了爲自己的專業付出,還要固定在公共食堂、社區的托兒所等輪班幫忙,早期甚至還要參與耕作,盡一己之力,因此這種腳踏實地的作事態度促成他如今的成就。 在國家劇院最後一場演出開演前,雖然入口已被勸吿「不可錯過」,或是看過但意猶未盡的「貝爾迷」擠得水洩不通,但在後台的貝爾仍認眞地與舞者們進行最後的彩排。在希伯來文與挾帶的英文(因爲有些舞者是生長在歐洲的猶太人,不甚懂希伯來文)都無法表達他的意思時,貝爾甚至親自飛舞起來,展現他極富爆發力的舞台媚力。 (本刊編輯 林亞婷採訪整理)
-
焦點
以色列人的「備忘錄」 奇布茲現代舞團和以色列舞蹈場景
國內向來熟悉的舞蹈團體多以美國的爲主流。不過,世界上仍有許多傑出的團體,以色列的奇布茲現代舞團(Kibbutz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簡稱K.C.D.C.)正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