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亞馬樂團將於四月中首度訪台,呈現難得一見的當代猶太音樂。兩天的節目將分別呈現傳統與當代以色列歌曲,與各地猶太民族的音樂(葉門、塞法迪猶太民族等)。尊重傳統也勇於創新的亞馬樂團以迷人獨特的音樂曲風征服世界各地的音樂節,宜東宜西的器樂演奏和音樂風格的混搭詮釋,讓樂迷目不轉睛、悠然神往。
2018TIFA 以色列亞馬樂團「盛滿繁星」
4/13~14 19:30
台北 國家演奏廳
INFO 02-33939888
將於四月訪台、來自以色列的亞馬樂團(Yamma Ensemble),演出以猶太音樂為主,融合現代配器、唱腔及編曲,使其曲風充滿靈魂和異域風情。除了獨特的中東風情音樂外,亞馬樂團亦致力於其他各地猶太少數民族的曲調,包括葉門、巴比倫、塞法拉與哈西德猶太歌曲及音樂等,以呈現這些傳統音樂代代相傳的迷人樣式及節奏。走遍世界各地音樂節的亞馬樂團可說是戰功赫赫,大小演出不計其數。
尊重傳統、勇於創新
亞馬樂團的主唱塔雅.索蘭(Talya G.A Solan)同時也是以色列獨立音樂人、作曲家及製作人,才華橫溢。她的唱腔表情豐富多彩,獨特嗓音搭配層次豐厚的部落吟唱,詮釋出猶太人千年的悲喜哀愁。在索蘭的音樂裡,多元文化及傳統曲調的廣泛運用已不足為奇,多種語言的使用也是此樂團的特色之一。索蘭曾說她喜歡希伯來文,因為那是她的母語,同時她也對拉迪諾語(編按)有特別的情感,因為那是她祖母的語言,也是家族的根。
樂團成員還包括了其他三位:負責管樂的約尼.卓爾(Yonnie Dror)來自耶路撒冷,是一個同時擅長東西方管樂的吹奏者,他使用的樂器包含杜讀管(Duduk)、納伊(Nay)、羊角號角、單簧管、薩克斯風、長笛等。阿希夫.巴哈爾 (Aviv Bahar)則專精於東方的民俗弦樂器,包括火不思(Komuz)、烏德琴(Oud)、西塔琴等,同時亦是作曲家的巴哈爾作品風格深受波斯、庫德族及土耳其音樂影響。生長於以色列羅什平的努.巴.戈林(Nur Bar Goren)擅長中東敲擊樂,包括中東鼓、中東鈴鼓、箱鼓、框鼓。阿弗里.波羅謝夫(Avri Borochov)則被公認為一位當代十分多才的低音提琴手,是樂團裡不可或缺的低音聲部支柱。
亞馬樂團為什麼在歐美世界各地如此受歡迎?其實與他們尊重傳統、勇於創新,創造出迷人獨特的音樂曲風有很大的關係。他們的作品涉獵古樂、民族歌謠、猶太聖樂與俗樂,呈現了溫暖又充滿異國情調的中東風情。而且他們在樂器的使用上更展現了跨界音樂精髓,例如在首張同名專輯中使用了中亞慣用的弦樂器「火不思」,這個只有三條弦的樂器音色絲細卻帶有鏗鏘的金屬聲,無論獨奏或伴奏皆展現了絲路沿線深藏的文化底蘊。另一個常用於中東、非洲東部和北部的烏德琴也是亞馬樂團主打樂器之一,這個被喻為歐洲魯特琴和西域琵琶前身的弦樂器在團員巴哈爾類吉他風格的演奏下,為傳統曲調注入了一股新面貌,這亦是橫跨東西橋梁的接點。吹管演奏家卓爾驚人地將西洋單簧管吹奏成好似杜讀管般的溫婉細緻,音節轉折和樂句詮釋讓人不禁想多看兩眼,他真的是在吹奏單簧管而非杜讀管嗎?歐美樂迷被這些宜東宜西的器樂演奏和音樂風格的混搭詮釋,逗弄得目不轉睛、悠然神往。
多元跨界的世界音樂風潮
近年來,愈來愈多藝術家、音樂家和樂團嘗試多元跨界的音樂元素,以挑戰自我、接近聽眾。較為出名的音樂家如西班牙音樂家Fabiano do Nascimento在最新專輯裡將吉他演奏融合了亞馬遜元素的節奏、音效,加上長笛、薩克斯風的音樂旋律,帶領聽眾悠遊了一趟熱帶雨林的迷人美好。另一支來自北非馬利共和國的搖滾樂團,他們在九○年代內戰的迫害下離開家園,運用馬利傳統節奏和曲調,結合藍調和搖滾,演奏和反映出不畏強權的撒哈拉精神。Bokanté亦是堪稱世界級組合的樂團,主唱使用了克里奧爾語和法語將加勒比海的熱情帶入音樂;打擊樂手之一的安德睿.法拉利是來自瑞典的打擊兼貝斯手,融合了北歐寒冷國家的特有風格,加上另外一位來自日本,也是葛萊美獎得主的打擊樂手小川圭太,將熱帶寒帶的相輔及西方東方的相成,完美搭配,頗有太極之意。馬友友的絲路樂團應該是台灣聽眾較為熟悉的跨界樂團,團員們亦是來自世界各角落的音樂家齊聚一堂的漂亮呈現,他們相互學習來自不同國家的音樂,以每位團員各自國家的民族音樂為主,輪流互為伴奏,結合出獨特的世界大熔爐曲風。跨界音樂迷人之處在於「音樂無國界」,世界大同的概念或許在戰火紛飛、意見相左的民族和國家中無法實現,但是在音樂的領域上,烏托邦這件事已正在發生!
這次兩廳院主辦的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邀請到亞馬樂團實在是台灣樂迷一大福音,兩天將帶來兩組不同的節目,四月十三日為傳統與當代以色列歌曲、四月十四日為各地猶太民族的音樂(葉門、塞法迪猶太民族等),亞馬樂團要將充滿中東風情的曲調和獨特的猶太樂音帶到大家面前,讓樂迷不必到以色列去尋找他們的足跡,卻可以在國家音樂廳一窺希伯來音樂的神秘面紗。
編按:又稱作猶太-西班牙語(西班牙語:djudeo-espanyola)、Judezmo、Espanyol、Spaniolit等,是一種源自於中世紀西班牙語的羅曼語言,身為猶太後裔使用的語言,拉迪諾語融合了希伯來語和亞拉姆語,尚受到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和少部分希臘語等語言的影響。(參考維基百科)
猶太音樂 千年流變
猶太音樂是猶太人千年文化演變下產出的特有旋律和曲調。這樣的音樂基本上分為兩種,一是傳統的宗教音樂,可以在會堂和自家中祈禱時唱誦,使用語言以希伯來文為主;另一種則是俗樂「克萊茲梅爾」(Klezmer),在希伯來語中Kley意指樂器,Zemer則代表歌曲,整體的意思為猶太音樂家。克萊茲梅爾音樂一般多在喜慶場合中演奏,且以各種形式的舞曲居多。除了小提琴、單簧管和手風琴等樂器演奏外,曲調多半以意第緒語(Yiddish,一種混合德語和希伯來語的猶太語言)發音唱誦。
猶太音樂起源於聖經時期,不同的節奏型態和曲調調式在各地的猶太社區中逐漸發展形成。十九世紀開始,宗教改革使得猶太聖樂走向古典時期樂曲風格。而俗樂的發展則是由豐厚的猶太文化和其複雜的歷史演進而來,使用的樂器多元,語言多樣,似乎已經看得到色彩繽紛的混搭音樂風格。(梁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