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譜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譜教師曾瑞媛的讀譜術
以「舞譜」記錄、體驗、探索、創造身體動作
如果說現當代舞蹈在表演藝術中相較小眾,那麼,在現代舞蹈發展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舞譜」,可能是小眾中的小眾了。不若樂譜的隨手可得,網路下載、圖書館借閱、或是鄰居家正在學鋼琴的孩子可能就有一份貝多芬的《給愛麗絲》琴譜。上哪找舞譜?首先已經是個問題了。如何讀舞譜?更不是國民義務教育中的一環還記得國小音樂課學吹長笛,至少就得先學會識別簡單的樂譜吧?單從這兩點,舞譜的低普及度顯而易見。 不過,低普及度無法與舞譜的存在價值與應用潛能劃上等號,只是讓舞譜總是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透過專訪獲拉邦舞譜重建者認證的舞譜教師曾瑞媛,我們試著稍稍揭開舞譜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舞譜? 曾瑞媛提到:「舞譜,即是一種動作的記錄」。若從這個角度來看,舞蹈史上已定義石器時代畫有牽手舞蹈小人的紋彩陶盆、石窟上的壁畫磚,即可視為是一種沒有文字時代下,以圖像記錄舞蹈的方式。而現今西班牙巴賽隆納市政廳,也珍藏著一份記錄著14世紀軍隊操練過程的圖譜,把當時軍隊行徑動作與路線皆清楚記錄下來,此亦可視為一種動作的譜。 不過,在現當代舞蹈領域若提到舞譜,所指向的大多是現代舞蹈史上赫赫有名的舞蹈理論家拉邦(Rudolf von Laban)所創立的拉邦舞譜(Labanotation)。20世紀初,無論在美國或德國,正是現代舞蓄勢待發之際。為使現代舞與文學、繪畫、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齊名,舞蹈經典同樣可供後世流傳、珍藏與重建,拉邦於是發展了這套舞蹈的記譜方法,以及支持這套記譜法後面的動作理論系統。
-
特別企畫 Feature
閱讀,及其所創造的
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曾如此寫道:「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一樣╱把人帶往遠方。」閱讀之於人生,是經驗的想像、拆解與重組;而真正的創造便是「重寫」,因創造就算再獨一無二,仍皆有所本。 在本期封面故事「閱讀,及其所創造的」中,我們不只談書,也談樂譜、舞譜、劇本,從策展人、導演、編劇、作曲家、舞譜教師、聲音演員的閱讀術中,探詢他們從「本」出發「重寫」的創造之道,看這群表演藝術工作者們如何像讀一本書那樣去「閱讀」所處的劇場與世界,描繪前往遠方的地圖。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在天才的舞台幕後
在中外歷史上出現的音樂神童不少,但是除了有神童之實,又能不恃才傲物、謙遜好學的,就屈指可數了。而在這些屈指可數的神童當中,又有幾位能在將自身的音樂天分充分地展露之餘,進而投身於公益活動,對於音樂欣賞、教育推廣也同樣用心?那可真算是「稀有的保育類神童了」。而本月我們的封面故事女主角宓多里(Midori Goto),無疑地可以算是這種「稀有的保育類神童」之一。 對這位在七歲就以超齡的演出驚豔世人,在二十歲時成立生平第一個非營利組織,三十六歲就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的音樂家來說,除了在音樂的成就上備受榮耀與肯定之外,她也相對地賦予自己更重要的使命。這次編輯部藉著宓多里來台與NSO合作演出的機會,搶先越洋專訪,希望讓讀者了解當一位音樂神童以超凡的技藝證明了自己的天賦之後,又是如何豐富生命,展開更多元、璀璨的人生。 幾經波折之後,《獅子王》終於即將要與國人見面。挾帶著迪士尼與百老匯的光環,辛巴到底有著甚麼樣的魅力?橫跨偶戲、莎劇、歌劇、音樂劇、電影的天才女導演茱莉.泰摩,如何將卡通世界裡的非洲大草原在舞台上重現?在多采多姿的舞台、面具之下,又藏著多少設計的苦心與演員的血淚?猶記得我是在該劇首演後三個月,於紐約看的演出。在剛開始的序幕之中,就目睹一隻「紅鶴」被旋轉舞台夾傷腳而導致演出中斷,暗場落幕!雖然中間只隔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音樂、大幕再起,繼續演出。專業危機處理的時間之快,令台灣的劇場難以想像,但當時我已經被打斷的看戲情緒,卻怎麼樣也難從那聲哀嚎中平復無怪乎後來就算《獅子王》雖然票房長紅、屢獲大獎,卻也讓「茱莉.泰摩的偶戲」(Julie Taymors Puppets),成為百老匯業界耳語中「挖苦、貶損」的代名詞,爭議不斷。所以,本刊也特別企劃了「《獅子王》台前幕後大揭秘」,帶領讀者將迪士尼跨足百老匯的歌舞劇,一一細數,把《獅子王》一劇,從舞台到戲偶,將導演、作詞人、音樂設計等面向,做全方位的深入剖析。 你知道舞蹈也可以用舞譜記錄嗎?你看過舞譜長什麼樣子嗎?你知道舞譜怎麼讀、又是怎麼用的嗎?我們在本期「藝活誌」單元特別介紹:「舞譜」這份為動作、舞蹈而生,通行世界的「無字天書」應該怎麼解讀。
-
幕後群像 幕後千秋 /什麼是舞譜 ?
舞譜 動作的無字天書
你知道舞蹈也可以用舞譜記錄嗎?你看過舞譜長什麼樣子嗎?你知道舞譜怎麼讀、又是怎麼用的嗎?本刊特別專訪兩位舞譜專家: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王雲幼及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平珩,為大家解開舞譜的秘密。
-
法國
置身《激辯後的殘局》
人世間的戰爭不只是從亞當夏娃開始,或許造物主在「創造」人時心中就潛藏許多矛盾,且代代繁衍。《激辯後的殘局》以隱而不顯的方式,呈現理性創作與發揮直覺兩種藝術觀點的對比。
-
舞譜專題
淺說拉邦舞譜
自古以來文史資料中,不難發現有關舞步或舞態的紀錄,有的以圖像表現,有的以文字記載。一直發展到近代,今日拉邦舞譜已廣泛地被舞蹈界人士使用。對於人體動作提供了一個可供客觀分析的方法。
-
座談會
在紙上跳舞……
舞譜是一種語言、系統,甚至是符號、文法。 任何可以用身體表達的都可以舞譜記下來。 目前Rey Cook正在台灣爲《薪傳》記錄舞蹈, 在此,這位美國舞譜家將細述舞譜工作的實際現況。
-
藝術保存
來自校園的助力
舞譜記錄需要龐大的經費和人力,一般舞團或舞蹈家能力有限,除了希冀政府給予相當程度的支持外,由學校提出保存計畫是比較可行的方式。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今年九月將著手全版《薪傳》舞譜記錄。 舞蹈系主任古名伸表示,紐約著名舞譜專家雷.庫克(Ray Cooks)十餘年前曾以舞譜記錄 〈渡海〉,舞譜出版後,也經過香港演藝學院舞者重現於舞台,頗獲好評。此次他再度來台,寫下《薪傳》全本舞劇的舞譜是他的目標。林懷民說,雷.庫克是美國聲譽最隆的舞譜家,希望記錄《薪傳》的舞譜家有兩、三位,雷是最熱心的記錄者,〈渡海〉進行舞譜記錄的過程,他還自費做這項工作。 另一個學校與舞蹈家合作的例子是《竹林》,這支原名Bamboo Grove的舞蹈是古名伸一九八七年的舊作。作品發表兩年後,美國夏威夷大學以華人移民兩百年爲名,提供保存計畫,並且以舞譜重現舞作。這項計畫由當地州政府提撥經費,夏威夷大學人力支援,舞譜家瑪莉.柯利(Mary Corey)負責記錄,古伸與舞者、舞譜家工作一個月,完成記譜的工作。 經過一、兩年的整理,舞譜才得以定稿。但至此工作只完成一半,有譜還得有人試用,就這樣往往返返,這支舞碼也花了幾年,記錄保存才算完全。從《竹林》有舞譜至今,美國已有八個大學的舞蹈系學生公開展演過。古名伸說,舞者們都能精準跳出動作,肢體語彙依據舞譜絲毫不差,但在舞譜理性地分析後,舞作的精神就差了點。 她舉例說明,《竹林》在舞台上設計許多舞者舞棍的動作,外國舞者能將動作及棍的角度拿準,可是味道就表達不出來,即使有舞譜,編創作或者編舞家指定的代表人(通常是跳過該舞的舞者)仍是蹈重建時最重要的角色。 文字|王凌莉 新聞工作者
-
藝術保存
烙下舞蹈的印記
舞作保存不僅可以讓舞蹈家的創作累積更具體化,同時也是國家藝術發展軌跡的有形表現。而團齡長達二十五年的雲門,在一百四十四部作品裡,也只有少數作品趕上錄影科技而被保存下來,另外還有五成以上的作品「來不及」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