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動物園
-
巴黎
菲利浦.肯恩接任「玻璃動物園」藝術總監
《龍之憂鬱》(La Mlancolie des dragons)導演肯恩(Philippe Quesne)7月起接任巴黎跨領域創作推動重鎮的「玻璃動物園」(La Mnagerie de Verre)藝術總監,承接創辦人阿利耶(Marie-Thrse Allier)推廣跨領域創作、挖掘後起新秀的未竟之業。 2019年,肯恩因市政府干預而不再續任楠泰爾劇院(Thtre de Nanterre-Amandiers)總監。決心脫離公務體系、專心發展獨立創作的他為何回心轉意,接管巴黎最前衛的表演中心?「玻璃動物園」其實是肯恩的發跡之地,20年前若沒有阿利耶的賞識,他根本無法踏上導演之路,大膽嘗試融合視覺裝置、行為表演、戲劇敘事的作品。這樣的知遇之恩讓他決定傳承伯樂的使命,持續拓展全新的劇場美學風格。 1年多前,阿利耶就曾與肯恩商討,趁「玻璃動物園」成立40周年之際,交接總監職位。但阿利耶的突然辭世讓兩人無法公開交棒,肯恩的續任必須交由負責管理阿利耶遺產的基金會審議,並由5位專業人士遴選適當人選,經營這間公家補助高達78萬歐元(註)的文化機構。肯恩的雀屏中選,不只在於他與阿利耶的私交,也因為他的親民風格及長期鼓勵跨領域獨立創作的努力。這兩點完全符合阿利耶當初成立「玻璃動物園」的宗旨。 肯恩表示,革新劇場美學不只得鑽研於創作,更要認識來自不同領域的其他藝術家,並持續探索彼此異同。未來,他企圖打破藝術形式的藩籬、年紀或資歷的差異、和公務體制的局限,讓「玻璃動物園」變成一個更具有彈性的跨領域文化實驗場,提供空間與資源給予持續研究的老少創作者,開拓讓他們相互交流的可能。 註:「玻璃動物園」由法國文化部、法蘭西島大區及巴黎市政府資助,文化補助約為2,418萬新台幣。
-
巴黎
推動跨界創作的教母阿利耶與世長辭
巴黎「玻璃動物園」(La Mnagerie de Verre)創辦人與總監阿利耶(Marie-Thrse Allier)於3月26日以91高齡辭世。近40年來,她以獨到觀點鼓勵並陪伴年輕創作者,開創出法國當代表演藝術界的嶄新風景。
-
經典解剖室
懷舊的視野
此劇敘述人的存在之可貴之處即在於過去與現在的並置,不但強調今昔之不同,更隱含時間對回憶視野的影響。因此,回憶的功能不單只是感傷式的懷舊,它對回憶的主體是有救贖的效應。對湯姆而言,《玻璃動物園》未嘗不是一種對過去、媽媽、妹妹說抱歉的舉動。而且,救贖來自自我批判,而此點即表現在現在的湯姆與過去的湯姆之間的對比。
-
經典解剖室
仕紳文化的沒落
生於密西西比州的威廉斯對南方的仕紳文化有極深的愛憎情節,愛之是因為它代表優雅生活的格調,恬靜田園的風情,恨之是因為它過於耽溺自戀且有自我毀的野性衝動。「我們都是文明人;」威廉斯曾說:「換言之,我們骨子裡都是野蠻人,只是會遵循文明的行為法則。」也因為仕紳文化有其內在自我腐蝕的傾向,一旦面臨來自工業社會的外在壓力時,它自然就潰不成軍,走上沈淪的路途。
-
經典解剖室
夜鶯在吟唱
威廉斯最強烈的風格就是抒情。從抒情出發並以抒情聲討工業之反抒情是他幾部成名作的基本調性。抒情是他的金字招牌,他於述說筆下人物如何耽溺抒情的同時也顯示他自己如何耽溺抒情。情況好的時候,他的耽溺很抒情,令人憐惜;情況糟的時候,他的耽溺令人有大喊「醒醒吧!」的衝動。《玻璃動物園》與《慾望街車》是情況最好時的兩例,也是此文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