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德侯爵夫人
-
戲劇
從洛可可的縱慾激情到歷史浪潮中的個人解放 評《沙德侯爵夫人》
三島由紀夫的《沙德侯爵夫人》是從沙德周圍的一群女性,進行慾望權力與世俗道德矛盾的迂迴演繹。在虐待與被虐待,奴役與主宰的前景運作中,昻揚的法國大革命步伐如同平行發展的解放聲浪,邁步向前。
-
講座摘要
黑石紅血的祭壇 從《沙德侯爵夫人》談性愛與權力
《沙德侯爵夫人》將女人放置在一種雙重性別的弔詭中:首先,這齣戲強調由女性觀點來呈現十八世紀法國思想革命導師與性虐待狂(Sadism)字源始祖的沙德侯爵(Marquis de Sade, 1740-1814),然而這「女人眼中的男人」却又同時是「男人(編劇三島由紀夫人與導演英格瑪.柏格曼)眼中女人眼中的男人(沙德)」,因此做爲一位女性評論者,在延續此種性別弔詭的同時,如何才能夠進一步自我顚覆這「女人眼中男人眼中女人眼中的男人」的性別位置,便成了一種當務之急;其次,不論是在沙德的色情小說或三島的劇本,女人談論沙德的方式早已被預設成一種處女/妓女的二元對立,是要用西米安妮夫人的扇子或是聖芳德夫人的馬鞭,便成了女人面對沙德的抉擇兩難。 因此談論時的焦慮不僅存在於傳統男性閱讀沙德方式(宗敎-哲學-色情三位一體;十八世紀啓蒙末期反人本的自由主義精神;結合色情與社會道德踰越的色慾觀等)之外的另闢蹊徑,更在於鬆動男/女,壓抑/解放二元對立的同時仍冀望有性別政治批判的轉圜空間。以下將分兩大部分進行討論,由劇本中的女人與劇本外的女人交織對照,呈現女性在沙德色慾烏托邦(pronoutopia)中的境況。 男人:在/不在的魔鬼 首先在舞台上,六個女人反覆談論著唯一不在場的男人沙德,使他成爲一則隱喩,一種要不斷透過言說塡補的符號。蒙特利爾夫人,沙德的岳母,精明幹練,老謀深算,在她井然有秩的道德世界裡,沙德是敗德的惡魔。安妮,沙德夫人的妹妹,傾心仰慕於姊夫而與姊姊爭風吃醋。西米安妮男爵夫人象徵宗敎,而聖芳德伯爵夫人則是沙德放蕩形骸的信徒,夏洛特女管家則突顯社會階級之差異,冷眼旁觀這貴族世界的凋敝崩毀。而利妮雅沙德夫人,則是在一往情深、執意孤行中堅持對丈夫的耿耿忠心,將沙德的情慾浪漫化爲「盜竊來的聖火一樣燃燒」。 於是我們有三島詩與花的語言,充滿官能美與挑逗性,結合了種種神秘與頹廢的意像。我們有柏格曼純淨得無一物窒礙的舞台空間,只用顏色去帶出情感的溫度:由墨綠、火紅到最後的灰白,像極了《哭泣與耳語》中那個意義封閉、情感壓抑的敏感世界,就看著這六個女人──道德的、淫蕩的、純眞的,浪漫的、宗敎的、世俗的──交織出極大的情感張力,下有一觸即發的惡毒、怨懟、暴力與深情,在舞台上從不出現的沙德,在受盡道
-
講座摘要
沙德:性倒錯與大革命
關於沙德,怎樣的語詞才足以描述?一個意象淸楚但自我矛盾的存在,爲了更接近準確的沙德,不得不弔詭或曖昧地論述。 背德者 直到現在,「沙德」(Sade)最常出現的身影,是嵌在性虐待狂(Sadism)或是色情文字中的S/M(Sadomasodism,虐待及被虐待狂)。就像他的文學作品裡,性愛所衍伸出來的文字,永遠像一幅陳列著各式各樣姿態構成的奇觀;當今的色情影像,也同樣以一種等待被看的扮勢,或多或少都帶有S/M成分下展開成一幅景觀。所有的色情,不容易能不沙德式的。 小說的書寫恐怕是開始於獄中的。在一連串性雜交、誘拐、下毒、虐待、強姦等等控訴罪名下,這位貴族開始了他漫長的牢獄生活。禁閉的牢房最初也禁閉了他的慾望:在他沒法像以往在城堡裡鞭笞性奴、性狂歡宴、誘拐少女、下淫藥等等之後,無法掙脫的慾望開始纏住了他自己,嫉妬和不安全感一面將來訪的妻子毆打成傷,跡近妄想的情緖,幾乎被認定爲神智不正常而遭送至精神病院。 直到開始無止盡的小說書寫,所有慾望的幻想都在文字中具體建構,包括潔思汀、茱麗葉在內的這些典型角色,替他完成了無限的性冒險或者虐待與被虐待的喜悅,文字也就開始取代了鞭子:現實的鞭子永遠不能像文字的鞭子那樣,讓拿鞭子的人同時也是被鞭打的人。 革命者 無窮盡的囚禁直到法國大革命才暫停。當所有的慾望都脫離了原有秩序的溝渠時,沙德也不例外地進入這一場錯亂的混沌裡。 以往被視爲倒錯的價値觀,如今,夾在整個社會因爲革命而倒置的洪流裡似乎再也不算甚麼了。以往的罪行成爲先知,《潔思汀,或,美德的不幸》也因此得以印行成爲當時非政治類的暢銷書,他寫的戲也在莫里哀劇院上演了。 這時,雖然沙德的妻子正如《沙德侯爵夫人》所描述的,毅然拒絕會見這位她等待多年的丈夫,從此遁入修道院了;我們卻無法知道變得臃腫肥胖的沙德是否沮喪或憤怒了。然而,昔日書寫的慾望開始由色情流向政治。開始擔任各種重要革命組織職務的沙德,也成爲當時最受歡迎的政治宣傳小册的作者。 沙德的顚覆性在大革命中,因爲混亂的秩序而得以被衆人所擁抱;在大革命後期,當秩序隨著各黨派的政治立場越來越淸楚時,沙德又恢復了異類的昔日看待。當
-
講座摘要
三島由紀夫的文學與戲劇
日本的現代化,明治維新是一個階段,戰後則是另一個重要的階段。日本戰後在政治上的左翼運動,形成了一股新興的政治勢力,對於以天皇爲中心的社會結構產生極大的變化,從六〇年代的「安保鬥爭」及「全共鬥」兩個學生運動即可以檢驗出其影響。在文學上,浪漫主義的興起更使人們看到頭上頂著一片「藍天」,三島由紀夫曾在他的詩句中提到廢墟上的「藍天」,乃指自由之意。而藝術上,不管大島渚的電影,土方巽的舞踏,寺山修司的小劇場等等,都開創出具有日本獨特風味的前衛藝術。 武士道是表彰男性身體的美學 戰後日本的文化,是在恢復傳統的秩序主義與受歐美影響的脫中心化之間拉扯。三島由紀夫以陽明學說中的知行合一思想,在當時那樣一個緊張狀態創造出新的出路;他強調用行動來建立秩序。他先批判日本文人坐而言,不起而行的習性,後又回頭從日本武士道找到行動的美學,武士道可以說是在表彰男性身體的美學;第一個重視的是「我」的存在性,武士道的修練是把身體與「我」融和爲人身一體,身體在這裡已成爲境界的裝置,不同於中國道家認爲身體不在亦可自由翺翔;其次重視的是「他人」的存在性,也是對象化的問題,每一個小對象都被一個大對象包攝,最後則是由天皇這個巨大的身體所包攝,三島自然就成爲一個天皇主義者。但三島的行動美學又僅止於是一種觀念的、幻想的形式呈現,獨善其身是爲了達到非實在性的境界,這也是日本文化深層意象所在之處,所以三島的對象,並不是一個政治的天皇,以統治國家爲主題,而是一個文化的天皇,以國家祭祀爲主題發展出來的一個抽象的天皇。具體地說,三島是一個不承認現在天皇制的天皇主義者,也是主觀意志下的理想主義者。他的美學思想無論與客觀的歷史或現實都沒有關係,因此,在他的現實內容裡,是社會不在,庶民也不在,只有蜷伏在他的身體最深處的靈魂,才是他最關心的。 美麗軀體是絕對的渴望 在三島小說中出現的女人,即是他此種思想的延伸,都具有一付美麗的軀體,那是爲了對於現實的否定而產生出絕對的渴望,然而美麗的軀體卻包藏著一個脫離了日常性的美女意象而誰都無法輕易接受的異質靈魂。這一點是深受西歐文化的影響,從法國、德國到古希臘,尤其古希臘神話所具有的「愛慾」(Eros)更成爲三島小說中很重要的元素;《憂國》這本小說即顯露出尼釆
-
編輯室
學與思
總編輯碧端兄從創刊起忙了大半年,暑假出國考察,要我代理一期。嚴格的説,我只代理半期,内容是碧端兄行前和同仁共同商議的;更嚴格的説,我只代理這一篇編輯室報告,其他大小事,訓練有素的編輯同仁早已照顧妥當了。 這一期的〈焦點〉報導是本月的兩大演出:柏格曼版的《沙德侯爵夫人》和雲門的《九歌》。前者是今年台北世界戲劇展的壓軸,由瑞典皇家劇院來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同時給我們另一個學習三島由紀夫這部經典作品的機會。後者是林懷民經過二十年實驗、摸索而領悟出的新方向,由新一代的雲門舞者來和我們一同思考此地現代舞蹈的去從。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他各篇論述,也無非是在「學」與「思」這兩個題目上作文章。李名覺舞台設計的成就,是下了多少「學」的功夫,才有後來「思」的基礎;羅曼菲與帕森斯的對談,讓我們看到一個發展中的舞團在學與思這兩極之間來回游走的創作歷程。編舞〈新秀〉郭曉華,根據張中煖的介紹,正是這麼一個在掙脱古典束縛,放眼大千世界,走出自己的新路之後,反而找到傳統精髓和眞義的範例。 表演藝術工作者期望的,不外是充分的學習機會與自由的思辨空間。學習是享受古今大師留下的寶藏,思辨是拓展視野,爲明天開發創作的資源。學是從傳統和經典中找材料,學而不思,縱非抱殘守缺,亦難免文過於質;思是突破旣有的框架,求新求變,思而不學,又容易流於譁衆取寵,華而不實。修習是手段,不是目的,頓悟也只是更上一層修習的開始。學思並重,才能〈化經典爲前衛〉,從〈貌合神離的劇本與表演〉進步到〈眞實的表演與眞實的行動〉。 《表演藝術》自許能在雜誌裡提供一個學與思的環境,請大家一起來爲這個時代的嘗試、錯誤做見證。 黃乃寬
-
焦點
魔燈 劇場導演柏格曼
電影像迷人的情婦劇場則像是忠實的妻子──英格瑪.柏格曼
-
焦點
《沙德侯爵夫人》寫作筆記
身爲作家的我,在讀過Tatsuhiko Shibusawa所寫的《沙德侯爵的一生》之後,對於沙德侯爵夫人感到十分好奇。她在先生長年受囚期間表現得無比忠貞,最後卻在得知他重獲自由的同時,決定要離他而去。這個謎,是我寫這齣戲的出發點,我試着要在劇本裏提供一個合理的答案。我相信謎底背後隱藏着許多難以理解卻十分眞實的人類天性,故事所有的情節都被設計來檢視沙德這個人。 整齣戲也許可以被形容成「由女人的眼睛來看沙德侯爵」。因此我覺得有必要把沙德侯爵夫人擺在故事中心,然後把其他人物設計爲女性,來強化這個主題。沙德侯爵夫人代表爲人妻子的奉獻犧牲;她的母親蒙蒂侯爵夫人(Madame de Montreuil)代表法律、社會和道德;席米納侯爵夫人(Madame de Simiane)代表宗敎;聖方侯爵夫人(Madame de Saint-Fond)代表世俗的慾望;安(Anne),沙德侯爵夫人的妹妹,代表女性的狡猾和缺乏主見;至於僕人夏綠蒂(Charlotte)則代表普通百姓。爲了能發展出使這些人物圍繞在沙德侯爵夫人身邊一如星球運行的劇情,我不得不把整個故事都放進平凡而尋常的舞台事件,然後完全用對白來支配演員的動作。這齣戲的輪廓是由意見相左而引發的衝突所建立的,其中感傷的情節則要配合適當的服裝來加以凸顯。我覺得美麗的洛可可服裝可以提供劇情在視覺上所應透露出的訊息。這所有的一切,都得精確、有秩地環繞在沙德侯爵夫人身上。 一開始我是抱着上述的想法來開始創作這個劇本的,雖然不確定有沒有符合原來的計劃,但是我很肯定一件事,那就是這逐步合理地推向結局的手法,一直是劇場帶給我快樂的地方。 當我停下筆來,想到一個日本人怎麼會去寫一齣和法國有關的戲,自己也覺得奇怪。但我很想用那些擅長飾演翻譯劇本的日本演員來演出這樣的戲。 這齣戲裏,幾個歷史人物的生活情節,有部分因爲配合劇情發展需要而更動了史實。我想,畢竟這不是一齣歷史劇,這些修改應該是會被接受的。六個角色當中,沙德侯爵夫人、蒙蒂侯爵夫人、和沙德侯爵夫人的妹妹安是史上確有其人的人物,其他三個角色則是我自己杜撰出來的。 作|三島由紀夫 譯|李立亨
-
戲劇、舞蹈
迴旋多姿,活潑潑的表演
天候氣象多變的夏令時節,將隨淸新多樣的系列國際兒童節目演出,一掃酷熱沉悶。從《楚辭》汲取材料的舞劇《九歌》,也在「雲門」長期精心籌備下成型。其他不可錯過的尙有明華園《界牌關傳奇》、瑞典皇家劇團《沙德侯爵夫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