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照琪
-
艺号人物 People 法国阳光剧团资深演员
莎莎 笑是对抗冷峻世界最好的工具
曾经看过阳光剧团首度访台演出《浮生若梦》的观众,一定对剧中头上带著花、造型怪异、与医生「番」来「番」去的老太婆印象深刻她就是「莎莎」(Shaghayegh Beheshti),阳光剧团的资深演员,同时也是协同创作者,参与多出阳光剧团的精采好戏。七月初,莎莎应演摩莎剧团邀请,来台开设为期十天的「追寻当下的艺术演员集体创作工作坊」,趁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莎莎,请她一谈踏入戏剧世界的因由,并分享她在阳光剧团工作多年的体会。
-
特别企画 Feature
嬉笑怒骂中 但见讽刺批判
法国剧场不只是正经严肃的戈尔德思或黑色幽默的雷莎,甚至是十七世纪的伟大悲剧作家如拉辛或廿世纪的沙特。法国剧场也很爱搞笑;很爱嘲笑自己也嘲笑社会;很爱借由辛辣的模仿去讽刺社会的种种现象与人物。这个喜剧的传统从中世纪的笑闹剧,一直到廿世纪的荒谬剧、丑剧、新马戏法国的喜剧不但体现了法国爱嘲笑与讽刺的精神,更表现出法国人独有的慧黠与幽默。
-
特别企画 Feature
全英最佳肢体剧场 找出人类共通的语言
如果说要用几句话来形容合拍剧团剧团的风格与特色,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点:从演员的身体出发,集体创作,想像力强、视觉强烈,具国际性与世界观。要说明以上的特色,就不得不提到剧团的灵魂人物麦克伯尼,与他的老师贾克.乐寇的关系。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拉冯斯:小丑就像一瓶好酒,越陈越香
应沙丁庞客剧团之邀,于九月份来台开设「戏剧小丑工作坊」的法国知名小丑演员季.拉冯斯(Guy Lafrance),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戏剧工作者,除了是小丑与手风琴师,也是戏剧演员、剧本作家、戏剧老师,但他说他一生最大的热情就是「小丑」,他所创造出的小丑角色Gustave Reblochon,是个平凡不过小人物,总是为生活所苦,正也透露出他对小丑表演的体悟:「小丑之所以惹人发笑,是因为他的笑点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人性。」透过本次专访,读者可以更了解小丑艺术的奥妙!
-
特别企画 Feature
有声与无声世界的撞击
由聋人演员与非聋人演员同台表演的《低回李尔王》,以法语与手语,让观众可以深入感受到手语世界中情感的细腻与深度。导演蒙特凯妮说:「我刻意选择手语作为这出戏的主轴,为了凸显出语言在我们世界里是如何地被滥用、被腐化、被扭曲。剧中唯一一个诚实的人:寇黛莉雅是一个说不出话的人,但她的手势却比任何的话语都来得有力量。她的不说话本身就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
-
焦点专题 Focus 独家越洋专访法国偶戏大师
菲利浦.香堤:我的戏,是一个内在状态与情感的旅程
提到法国偶剧,就不能不令人想到「香堤偶剧场」,多年前访台演出,就以超越想像的舞台呈现令人惊艳,而这些创意的源头,多半来自剧团创办人菲利浦.香堤(Philippe Genty),这个学绘画出身、从来没有上过偶戏学校的偶戏大师。多年来以梦幻般的舞台场景征服不同国度与文化的观众。趁著香堤偶剧场再度访台演出前夕,本刊特邀沙丁庞客剧团团长马照琪,独家专访香堤大师,请他告诉我们他如何与「偶」相遇、如何创造与思考。
-
特别企画 Feature 简陋的道具 饱满的舞台
《希兹威.班西死了》 演员深深打动人心
在极简的舞台空间下,观众与演员得以发挥最大的想像空间。两个非洲演员的表演像是变魔术一般,在微少的道具辅助下,他们应用演员高超的说故事与默剧技巧,演活了故事中的所有角色,两个人一搭一唱,默契无穷,从头到尾紧紧地抓住观众的目光。
-
特别企画 Feature 作品美学 西方文本&东方形式
打造莫努虚金的戏剧精髓 东方形式点金 镕铸西方新剧场
一个东方的演员,只需要一个乐师,一张椅子,以及一根棍子,就足以创造一个戏剧世界。剩下的,观众会用想像力把它填满。东方剧场对莫努虚金而言,是一种记忆,一条道路,一个方向。它存在在当下,在过去,也在未来,是一个再具体不过的追求目标。
-
特别企画 Feature 新作解码 关于《浮生若梦》
流转变换 触动心弦的生命剪影
要用一篇短文说明这出六个半小时的戏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是说它的故事线有多长多复杂,而是,有一些情绪是无法用文字明说的。这出戏,有很多情绪是隐藏在文字下面,隐藏在画面当中,隐藏在演员的眼神流转之间,说出来,只会破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