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爱玲
-
特别企画 Feature
所有的艺术都应该是令人不安的
《神曲三部曲》以三种形式来表现,一方面呈现了神曲的繁复性;一方面呈现了导演的思索内省的繁复性,以及创作上的丰富大胆。三部曲以三个演出、三个场地、三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提供观众一个通往神曲的经验隧道;共通点是其画面空间的视觉支配、视觉语言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寂静与震撼、稳重而能量强大,也因此造成想像力与解读上的大解放。
-
特别企画 Feature 法国版《欧兰朵》
伊莎贝.雨蓓 穿越三个世纪的美丽与哀愁
罗伯.威尔森首次执导《欧兰朵》,是一九八九年的柏林版;然而相较于此,一九九三年,威尔森找来知名的法国女星伊莎贝.雨蓓(Isabelle Huppert)担纲演出的法文版本,显然更为观众所熟知。从小说到在文本的转译上,威尔森有系统地删去原著中有关欧兰朵显露在文学范畴的积极野心部分,将其灵魂深处的隐晦纠结戏剧化处理,使凝聚力量迸发成一种剧场迷惑,突显主题,巧妙地展露了文学作品改编搬演于舞台之上的一切可能性与魅力,为剧本不属于舞台、文学作品不宜作戏剧演出之说,作了一次缄默而成功的实验。
-
特别企画 Feature
使不可见的,被看见了
我们终于能在台湾看到彼得.布鲁克的作品了!这位超级重量级的国际剧场大师,高龄八十三岁仍创作不辍,始终对剧场艺术怀抱思考与探索的精神。身为导演,他体认到,导演艺术就是人对这个世界的提问。作为一个导演,永远保持灵敏度与聆听演员是不二法门。而且,布鲁克对于演员与观众的想像力的开发与维护,非常坚持,他认为没有想像力的戏剧是无聊的,观众可以安心求去。
-
特别企画 Feature
在集体节庆与个人自由之间 户外表演艺术与街头戏剧
基本上街道是一个生活的空间,一个途经的空间,一个通达不同目的地的交通系统,现代街头戏剧表演者则力图让想像力在街道上出现、发酵、起作用,并让创意占据街道,占据人身心。
-
戏剧
世界在编辑室里穿过
舞台元素应各自发言并与全剧的其他环节相扣,以便分工演述题旨与隐喩。基于此,本剧的舞台设计应该还有更大的挥洒空间,以与写实化的表演形式作异质而补述的演出。
-
回想与回响 Echo
化装舞会里的政治伴奏
导演的创意如柳暗花明般宛转到来,这种缓缓的力量如果持续不断,戏就好看。
-
戏剧
相遇 在琐碎断裂的细部
法国马赛盲点剧团导演培松地,率领了六位法籍演员来台湾,与国内六位演员合作演出《1949 If 6 was 9》。本剧明年还将至欧陆巡演。也许《1949 If 6 was 9》与欧美前卫剧场风格相列,并不显得独特亮眼,它所实验的、毋宁是台湾观众的视听能耐与接受底线的阅读技巧。
-
回想与回响 Echo
敍述者,现代剧场仪式的代言人
在布氏改革剧场理论繁浩中,敍述者更扩大为表现形式来使用,成了虚构世界中唯一淸醒的评述者,成为现代剧场仪式的代言人,他与人物之间融入/渐离的多重关系成为现代剧场形式运用的最大变数。 他兼有面对观众直接评议、间接质疑、提供线索、呈现缺位(absence), 深化观众在剧场中的「观看」与「知晓」的功用。
-
法国
果陀在哪?他什么时候来? 几场《等待果陀》的法国演出
一九五三年首演的贝克特名剧《等待果陀》,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五〇年代的标记、存在主义的回响以及后来荒谬戏剧的引序。作者以法国数个不同版本的《等待果陀》,为我们提供了几种阅读「果陀」的不同角度。
-
巴黎
罗勃.威尔森的《欧兰朶》 导、演、剧作的完美结合
简化的舞台设计,魔幻梦呓式的灯光,如水流般穿淌整个剧场的音乐,演员的静态姿势、线形移位,神秘美感的手姿,催眠性的半音、断音,罗勃.威尔森提供了通往欧兰朶凄美孤绝,错综疯狂的内在世界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