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光
-
槟城
新团队接手转型小而美,今年「乔治市艺术节」却风波不断
乔治市艺术节(George Town Festival)是槟城州政府庆祝乔治市入遗的常年庆典,自2010年开始举办至今已迈入第15个年头。过去5年负责承办艺术节的TLM Event基于合约到期,今年开始改由竞标成功的科圣媒体接手策划,由张晓晶担任制作总监的新团队主要由槟城剧场人组成,并邀请来自吉隆玻剧场的邓壹龄出任艺术总监一职,将负责承办今年和明年的乔治市艺术节。 由于州政府的拨款从2018年巅峰时期的450万马币,逐年缩减至如今的150万,新团队决定把过往长达1个月的庆典精简化,浓缩成为期10天的节目,从7月21日进行到28日,以「此时.此地」为主题,试图打造一个「小而美」的精致艺术节。在经费有限下,仍邀请了来自台湾、泰国、印尼、义大利、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美国、立陶宛等国外表演团体和艺术家参与盛事。这次的艺术节共有戏剧、舞蹈、音乐、影片、视觉展览、雕塑装置、走街游行等80项活动,其中53项是本地艺术工作者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包含不少木偶戏演出,成了今年一大特色。
-
槟城
槟城两剧团 扬威马来西亚「戏炬奖」
来自槟城的两个剧团扬威马来西亚第19届「戏炬奖」!由Noise Performance House制作的儿童剧《我的丑丑鸭》,以及剃刀实验剧场制作的《我的末日青春小鸟》分别以11项和9项提名成为大热门,最终获得当晚颁发的14个奖项中的8个。《我的丑丑鸭》夺得最佳女主角、原创剧本、原创配乐和造型设计等4个奖项;《我的末日青春小鸟》则拿下最佳导演、舞台设计、平面设计和网路票选最受欢迎戏剧作品,同样以4个奖项平分秋色。加上凭《谢师会》夺得最佳男主角的李奕翰同样来自槟城,这回槟城剧场人可谓大丰收。
-
槟城
私营小剧场IBOX Theatre挺过疫情浴火重生
槟城的私营小型剧场「IBOX Theatre」,在2019年底成立不久便碰上COVID-19疫情爆发,活动停顿了将近两年,直到2022年中才重整旗鼓。这个座位不到100席的表演空间,附属于Triple I Production House的办公室,是创办人王涵奕的心头好。卸下Noise剧团主席一职后的王涵奕专心经营自己的制作公司,他一手创立的IBOX Theatre除了应付公司之用也对外开放,为槟城剧场人提供了一个表演平台,目前已经平稳迈入第5个年头。 IBOX Theatre在Triple I Production House的资源支持下成功熬过疫情,解封后迅速恢复活动,这里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先后上演了儿童剧、佛剧(注)、单人剧、实验剧等不同类型的演出。4人营运团队在这两年内不断开拓剧场用途,变身会议中心、培训场地和直播空间。在演出之外还承办了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的毕业制作放映、中国网剧《爱在》演员招聘,台湾的生祥乐队在疫情前也曾在此举办演唱会。由于地点靠近槟城理科大学,从去年开始吸引该校表演艺术系学生关注,与马来剧场有了联系,同时还参与制作主打印度社群的舞台剧《Spice Curry》,走向更多元的市场。 经过一番努力,这间小型剧场已经重回轨道,今年上半年的档期几乎爆满,1月份引进吉隆坡得奖双人剧《奶奶来了》,2月份成为槟城新春庙会的统筹中心,3月份主办演员训练班的成果展《沉默的代价》,筹备多时的儿童戏剧班也即将开课,去年反应不俗的印度剧场也将卷土重来,5月份还有来自台湾的相声演员讲座。经过疫情带来的考验,浴火重生的IBOX Theatre将继续它在槟城剧场的使命。 注:以佛典故事为主的宗教剧
-
槟城
历史最悠久「全国中学华语戏剧比赛」正式回归举办
拥有34年历史的「全国中学华语戏剧比赛」在被疫情耽误3年后,终于排除万难复办,于2023年12月29日重新回归槟州大会堂的舞台。这项比赛被视为槟城剧场的摇篮,1990年代将戏剧活动推广至中学校园,其后掀起浪潮,催生了「造心厂」、「戏园子」、「银河系」等年轻剧团,让槟城剧运进入百花齐放的蓬勃期。 比赛的前身是1989年8月13日举办的「第1届槟威中学戏剧比赛」,当时由槟州青团运垄尾支会主办,发起人张正仁在青年艺术剧团的协助下,把戏剧表演推介给州内的中学,最初几届的参赛者都是透过华文学会的名义出赛,其后才逐渐独立,成为课外活动不可缺少的团体。比赛举办10年后,因为反应热烈,这项州内比赛扩大范围成为北马区域赛,更名「北马中学戏剧比赛」,原来的幕后团队重组为「槟州英才文化康乐中心」,继续承担主办方的责任。经过多年发展,终于在2016年改制为全国赛,定名「全国中学华语戏剧比赛」。 正当比赛迈入第32个年头之际,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部署,基于学校停课和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比赛被逼取消。翌年发起人张正仁也不幸患癌离世,复办之事一直遥遥无期。直至今年8月26日,槟州英才文化康乐中心捎来好消息,即日起接受学校报名参赛,并以「剧光的力量」作为主题,大家关心的第32届赛事终于尘埃落定,10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队伍将参与角逐。工作委员会主席林文辉表示,本届的5位评审清一色由过往的参赛者组成,包括近年凭《误杀》闯出名堂的电影导演柯汶利。
-
槟城
「鲜风作浪小剧场艺术节」呈现大马3民族特色演出
槟城造心厂剧坊自2008年开始,每年都以「鲜风作浪」为题举办发表会,让州内新生代在无需承担制作经费与行政工作之下,呈现任何形式的原创小品,在过去15年内,先后让近百部小品成功演出,成为槟城剧场新生代的最佳交流平台。 今年来到第15个年头,「鲜风作浪」在3月如期完成年度发表会后,造心厂剧坊决定打破惯例,在10月14日和15日一连两天,在槟城光大五楼两个视听室内举办「鲜风作浪小剧场艺术节」,把发表会的概念扩展成一个完整的节庆形式。两天之内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带来6个工作坊、4个传统表演,以及4种语言的小剧场演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加入了马来西亚3大民族的文化色彩,无论演出还是工作坊,都可以亲身学习和体验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表演形式,完全符合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背景。 公开给公众报名参与的工作坊种类多样化,响艺城教导华人24节令鼓出发的敲击乐、吉兰丹皮影戏乐师Mohd Jufry Yusoff指导马来民族乐器甘美朗(Gamelan)的演奏技巧、槟城表演艺术家Kausalyaa传授南印度舞蹈Nadanam的肢体语言、非政府组织Dikir Barat Suara Mutiara示范马来传统的合唱声乐、从台湾学成归来的造心厂成员张丽儿带领大家认识儿童剧场的创意和肢体。每天还加入两场表演时段,让你观赏上述团体的演出外,另有4个戏剧小品轮流登场:福建话演出的《163288》、英语呈现的《The Landlady》、马来小品《Underage》和华语演出的《天乐》。制作人陈福庆表示,以小剧场的形式结合现代与传统,是「鲜风作浪」庆祝15周年的全新尝试。
-
槟城
考验创意与速度,「全国青年戏剧DIY观摩赛」恢复举办
DIY是Do It Yourself的意思,这个概念在2008年于吉隆坡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戏剧观摩赛」首次采用,目的是尽量减少参赛学生对导师们的依赖,因为只有短短7天的筹备时间,大家必须发挥平日所学,以创意的方式呈现演出。2010年被推介到槟城进行分区赛,然后在2012年开始正式移师槟城,由NOISE Performance House承办至2015年,之后因经费问题停办3年,直到2019年才与剃刀实验剧场联手复办,改名为「全国青年戏剧DIY观摩赛」,参赛对象从中学生扩大到40岁以下的青年。后来因为疫情爆发而再度停办两年,去年获得槟城青年发展机构和剧团顾问的支持,再度复办,因为反应踊跃,比赛队伍由往年的10组增加至12组。 这个观摩赛的赛制与众不同,每组参赛者不能超过10人,必须在20分钟内使用5样物件呈现指定主题,借此考验参赛者的创意和效率。有关的物件和主题会在比赛前10天才正式公布,参赛队伍必须在这段期间完成剧本、选角、排演、灯光与音响设计,学习在无需劳师动众之下筹备演出,完全体现自己动手做的DIY精神。 为了提高比赛水准,主办单位继续让每组队伍开放两个名额给30岁以下的非中学生参与。(注)由于今年比赛落在学校假期结束之后,参赛队伍的筹备时间也从10天延长至13天,好让各组可以更充分地支配时间。所有队伍都在8月5日的简报会上预先熟悉比赛场地的操作,了解比赛的规则,以及学习如何发挥道具的使用,以便在9月10日的正式比赛中呈现更理想的演出。 注:马来西亚政府其后把青年定义从40岁以下降低至30岁以下,所以今年比赛参加者资格上限为30岁。
-
槟城
乔治市艺术节7月中启动,与台湾、澳洲文化交流
第14届「乔治市艺术节」(George Town Festival)再度掀动7月的槟城舞台,在州内超过20个场地举办50多项节目。为了促进国际艺术交流,主办当局与驻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合作,引进两届金曲奖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以及荣获台湾国家文艺奖的原住民编舞家布拉瑞扬,共同带来结合音乐与舞蹈的《得力量X路呐》。演出先由桑布伊的演唱会开场,透过自然的歌声与台湾原住民文化进行心灵对话;接著由布拉瑞扬的舞团运用身体的力与美,探讨个人的身分认同与文化传承。这是今年「岛屿岛」系列的重头戏,该系列作为台湾与槟城这两座岛屿的文化交流平台,已经连续第5年入选艺术节。 艺术节今年也特别与澳洲高级专员公署合作,庆祝乔治市与阿德莱德缔交姐妹城市50周年,在槟城升旗山顶带来「The Senses」音乐会,演出嘉宾包括来自澳洲的音乐人Frank Yamma和David Bridie,在热带雨林的环绕下感受大自然的共鸣。 为期16天的乔治市艺术节横跨7月,7月15日在前大华戏院改造的Majestic Hall举行开幕仪式,并于30日在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土库街以《城市之光》闭幕,届时将结合光雕投影、音乐演出、数码装置艺术、蜡染时装展等活动。本届艺术节有七成活动属于免费参与性质,其余售票演出包括儿童剧《我的丑丑鸭》、资深剧作家廖培珍最新创作独角戏《美丽世界拜金女》、人文艺术分享活动《昙花堂:非典型之旅》、结合传统布袋戏与日本偶戏的《西游后传:鬼婆の爱》、以及本土舞蹈家Aida Redza监制的多元舞蹈演出《bhumiMata》。
-
槟城
诗人「假牙」诗集《我的青春小鸟》再度改编,上演「资深演员」版
马来西亚著名诗人假牙(陈文瑞)的诗集《我的青春小鸟》自2005年上市以来,其鬼马幽默和天马行空的文字席卷文坛,先后在马来西亚、台湾和中国等地多次再版。2018年时,旅居台湾20多年的剧场导演庄雄伟在阅读诗集后深受打动,决定接受剃刀实验剧场的邀请,回到家乡槟城执导一部改编自假牙诗集的肢体剧《末日青春》,以诗句结合肢体的演出形式,把假牙32首诗作搬上黑箱剧场,一举荣获ASLI戏剧联盟第16届「戏炬奖」年度最佳戏剧和最佳改编剧本,以及第17届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剧场组最佳灯光设计。 当年由于属意的中生代演员配合不到档期,剧组重新招募的都是新生代演员,导演为了配合年轻人的状态,把演出主题调整为「正值青春」,才有了《末日青春》的诞生。经过5年的沉淀,庄雄伟意犹未尽,决心重启当年最早设定的演出版本,再度与剃刀实验剧场合作,起用8位拥有20、30年经验的资深演员,共同打造以「回顾青春」为主题的全新演出《我的末日青春小鸟》。有别于之前的版本,导演大胆采用现场乐队伴奏的方式,与槟城著名独立音乐厂牌「活声声音乐文化」的乐团合作,为假牙诗句谱曲,让演员亲自演唱,给观众带来「拉阔版」(Live)的全新体验。 剧组不惜工本,把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 Studio从黑箱改装成酒吧,让观众在里面饮食、拍照、喧哗、跳舞,随著诗句和演员的流动,一起体验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演出。《我的末日青春小鸟》最终演出10场连连爆满,刷新槟城中文剧场的演出纪录。
-
槟城
「槟城庙会」带头,启动癸卯兔年演出
「槟城庙会」始于1999年的兔年新春,是槟城最大型的民间文化活动,24年内从未中断,过去两年因疫情转为线上,今年回归实体,继续由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主办,大年初七在槟城乔治市古迹区多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举行,大大小小15个舞台,呈现各种戏曲、布袋戏、相声等演出,重燃民众对祖籍方言的热忱。本届庙会同时涵盖了区内23家宗祠会馆,根据不同的民俗主题策展活动,让民众自由入内参观,接触教科书上没有提及的文化瑰宝,总共吸引20万人参与。 承接庙会的余温,槟城最新文创园区COEX也带来一连三场别开生面的《诗词歌赋说相声》,由来自台湾的喜剧团团长翁铨伟联手大马卜卜剧场艺术总监程守明,结合两地的演员,将华人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加入台湾与大马的在地文化特色,改编成3至5分钟的搞笑段子,以对口相声的形式演出。翁铨伟和程守明都是赖声川导演作品《宝岛一村》的演员,因缘际会下促成这次的合作,演出内容轻松幽默,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佳节期间不忘关怀弱势群体,资深剧场演员林佳佳于2月底复出,在明新社主办、心剧坊呈现的单人剧《星星@海洋》中,饰演一位自闭症患儿的母亲,从高山到谷底,再从绝望到盼望、挣扎到接纳、害怕到坦然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每场演出都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过来人现场与观众交流,分享语言治疗、特殊教育、家长心理辅导等资讯,借此提高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支援父母与孩子一起面对挑战。
-
槟城
地下音乐基地变身黑盒子,展演得奖制作
成立于东马沙巴州的「卜卜剧场」终于首度踏足槟城,把得奖代表作《下人KAKAK》带给观众。此剧改编自法国作家惹内(Jean Genet)的荒诞剧经典《女仆》,透过两个仆人扮演女主人的游戏,投射出不切实际的欲望,因为入戏太深而动了杀机。经过导演程守明的二度创作,加入反映本土课题的内容,契合当下的政治和族群氛围,让演出更加有共鸣。全剧以马来语、英语和粤语呈现,真实反映了马来西亚多元的文化处境,凭此荣获2018年第15届「戏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造型设计。过去6年在大马、台湾和印度进行巡演,这次来到槟城,由「剃刀实验剧场」承办,从12月8日到11日一连演出4场,成功打破语言隔阂,吸引了中文剧场以外的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选择在槟城地下音乐基地Soundmaker Studio进行,制作团队特地把乐队演出的live house改装成实验剧场,表演空间延伸到舞台以外的地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经过《下人KAKAK》这次的洗礼,槟城无意间多出一个黑盒剧场,「剃刀实验剧场」的下一个演出计划确定在这里上演,届时将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末日青春2》,这是2019年第16届「戏炬奖」最佳戏剧和改编剧本的延续,再次把大马著名诗人假牙的诗集《我的青春小鸟》搬进剧场,由目前旅居台湾的槟城导演庄雄伟再度回国执导,结合演员与现场乐队的互动,预定4月初卷土重来。随著Soundmaker Studio开发了剧场功能,相信更多的实验演出将会在槟城出现,进一步打造完整的表演生态。
-
槟城
全新艺文园区COEX发挥共用共融精神
集工作室、图书馆、放映与表演场地于一身的Community Experiment(简写为COEX)是槟城最新的艺文园区,创办人梅志雄本著共用与共融的精神,重新改造1个废置多年的铁厂旧址,除了作为其建筑事务所之用,还腾出其他空间来让艺文爱好者交流。自今年9月9日启动以来,不断有活动登场,从「活声声音乐节」、「岛读杂志展」、「共思社流动图书馆」、「疗愈艺术节」、本地私房菜到茶艺分享会等等轮番登场。期间还放映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迷航》,并邀请来自香港的导演李哲昕与观众映后交流。 这里除了有如货仓般宽敞的室内建筑,还附设放映与阅读空间,所有座席、长桌和书橱都由松木打造,和室外的草坪形成大自然的人文景观。目前入驻的咖啡厅、汉堡专卖店已经开始营业,槟城唯一的社区报《城视报》亦在此设立工作室,以姐弟共骑壁画成名的立陶宛画家Ernest Zacharevic也把自己的画室搬来这里,让艺文氛围更加浓厚。未来两个月将有《城视报》策划的书展和系列讲座、佛教青年音乐会、本地音乐人「大费周张」的演唱会等,充分开发这个园区的各种潜能。 难得的是,COEX和槟城著名的艺文据点Hin Bus Depot为邻,彼此互通,在策划节目上互相照应,为槟城乔治市提供一个完善的活动场地。创办人梅志雄本身是马来西亚十大建筑师,由他规划的这个艺文园区走的是各种CO(合作)和EX(实验)的路线,只要是和艺文有关,各种提案都可以考虑,开放式的管理方针,将会让COEX的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
-
槟城
「昙花堂」与创意比赛让剧场再度热闹
9月的槟城剧场再度热闹起来,除了有马来西亚舞蹈家李瑞强与各界艺术家合作的「昙花堂」之槟榔屿人文雅集,还有因疫情暌违两年再度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戏剧DIY观摩赛」。 「昙花堂」是李瑞强发起的平台,让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文人聚首,共同探索如何通过正念进行表演与艺术创作。相关计划并非从打造1个最终成品的概念出发,而是透过参与者不断讨论与交流,在李瑞强的指引下逐步形成,并且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状态。整个过程以正念为核心,通过感受、静思、聆听来觉察当下,作为创作的技巧使用。 经过两次和吉隆坡剧场人的合作后,李瑞强决定北上槟城拓展理念,召集了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于8月19日至21日酝酿了3场别开生面,打破观众与表演界限的「昙花堂」之槟榔屿人文雅集,由寿板舞踏联合文化绿洲牵线,邀请茶艺和陶艺家黄纬良、建筑师梅志雄、制香人黄剑明、颂钵音疗师陈汉豪、摄影师古鵔睿、文字工作者陈伟光、剧场导演朱锡添、剧场演员曾福明等人进行跨界合作,在乔治市内一座百年英殖民建筑改造的Mano Plus人文空间里,共聚一堂与观众分享生命中的奥妙。 而「全国青少年戏剧DIY观摩赛」将在9月10日正式回归,共有12个单位报名参与,以每组10人的组队方式,利用5样指定的物件和20分钟呈现比赛主题,相关使用道具在比赛前10天才会正式揭晓,借此考验参赛单位的创意和默契。这个独树一帜的观摩赛早于2007年由ASLI戏剧联盟发起,2012年移师槟城,今年再度由Noise Performance House和剃刀实验剧场联办,主题分别为探讨疫情管制令的「MCO」和年轻人现象的「我红了」。
-
槟城
乔治市艺术节7月实体重返
过去两年因疫情转为线上活动的「乔治市艺术节」(George Town Festival)终于在今年7月重返实体活动。作为庆祝槟城乔治市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庆典,今年共有25项涵盖戏剧、舞蹈、音乐、视觉艺术、电影、展览的节目,从7月9日至24日与民众分享。回归实体的艺术节以本地表演团体为主,刚从德国演出归来的「人人人鼓剧场」将以《浪(lang x 4)x Lepak》带出疫情期间的创作,结合击鼓与民间乐器和演唱的形式拉开序幕,Noise Performance House将呈现香港剧场鬼才詹瑞文创作的儿童剧《不得了,巫婆靓靓不见啦!》,把去年线上的浓缩版还原互动性质的实体演出。 「铁枝帮」(Iron Gang Puppet Theatre)成团作品《Ibu伊母》首次把传统铁枝偶融入当代剧场美学,由槟城著名潮剧演员吴慧玲领军,邀请剧场导演邓壹龄和视觉艺术家赵少杰合作,花了两年半创作,取材家喻户晓的东南亚民间传说,操偶师配合新晋独立乐团FAZZ的现场原创音乐,多语演出和多媒体投影,将濒临失传的潮州铁枝偶戏赋予全新面貌,在剧场内栩栩如生地重现。 每年都令人耳目一新的「岛屿岛」(ISLE to ISLE)活动,今年仍由槟城城视报携手台湾单位,继去年人文纪录片展和快闪书店之后,这次带来《不只是美丽台湾设计周》,长达9天的展览会和6场设计论坛,以及超过100件台湾设计界杰出作品,从公共建设到流行文化,完整梳理台湾美学发展的脉络。经历疫情洗礼后的乔治市艺术节,虽然规模缩小但初衷不变,在后疫情时代第一时间回归实体,让这个7月的槟城重现艺术氛围。
-
槟城
「鲜风作浪」推展新世代编导创意
随著马来西亚政府在4月1日开放国门、进一步松绑防疫措施,表演艺术界也动了起来,不管是实体或线上,新的演出陆续出笼,亟待与观众共享。
-
槟城
槟城表演艺术中心正式宣布关闭
刚于去年11月11日渡过10周年庆典的槟城表演艺术中心(Penang Performing Arts Center),经过数月以来的协商后,最终还是不敌疫情的现实,从今年1月15日起正式停止营运。管理单位「艺人馆」(The Actors Studio)基于复苏前景不乐观和财务上无法再支撑,沉重宣布为中心进行清算,把场地归还给发展商「东家集团」(Eastern Oriental),结束为期10年的合作关系。
-
槟城
剧场重开,迎来剧团周年演出
确诊病例开始下降,马来西亚政府于9月16日重开剧场和电影院后,多个被疫情耽误的制作即刻重新启动,10月份便迎来两个扎根槟城的中文剧团周年演出。
-
槟城
疫情升温让表艺工作者面临灾难性危机
继去年推出Show Penang平台后,槟州政府今年再设立senang.art网站,功能类似社群平台,让表艺工作者可在此进行交流和创作。
-
槟城
展延实体节目 「2021乔治市艺术节」移师线上
来自新加坡的数码剧场《Body X The Culprit》别开生面以手机拍摄,让观众互动参与,从案发现场找出证据,线上与其他参与者讨论和投票选出凶手。
-
槟城
在严格禁令下剧场重启运作与演出
重开的剧场虽然恢复运作,然而表演团体依旧举步维艰,在一切指令明朗化之前,继续申请大马艺术经济发展机构CENDANA的援助基金,在严峻的疫情时代摸石过河。
-
槟城
槟州剧坛孕育新血的比赛前景未卜
2012年从吉隆坡移师槟城举行的「全国DIY戏剧观摩赛」,是一个限定主题与道具的自由创作演出,一直由NOISE剧团承办,2016年一度停办,2019年与剃刀实验剧场联合复办,并开放给非中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