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与台湾的偶戏工作者终于有了联结!由台湾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号召成立的「国际偶戏职人学校」第一届学员,于今年完成为期两年的课程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从7月开始在台湾北中南各地举办毕业发表《偶遇偶与我》的巡演,其中两位来自槟城的学员王益利和林韵心选择回到家乡呈现,于是有了11月5日的海外场。
发表会在槟城Blank Canvas艺术画廊举行,并在一众受邀的偶戏工作者、视觉艺术家、剧场和教育工作者,连同4位专程从台湾前来的导师见证下,完成两个小品的演出并颁发毕业证书。两位学员从去年开始前往台湾宜兰的利泽国际偶戏艺术村上课,跟随多位专业导师学习操偶与制偶,有系统地深入了解偶戏这门传统表演艺术的运作。
本身从事儿童戏剧教学的王益利以儿时想像呈现《小光》,用粘土制作的偶与操偶者本人神似,把成长中经历的冲击,透过现场装置物件遨游在现实与梦幻之中。那颗特制的蓝色小球宛如一个人的初心,随时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音乐人出身的林韵心自从接触偶戏表演后,就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回带来的《灰境》探讨了黑白以外的边缘地带,把背后隐藏的操控给具体化,简单的背景绘画和手工道具,呈现个人与体制对抗的不懈精神,特别之处是把手指当成偶来操作,概念相当突出。两位表演者都选择跳过台词的交代,直接以偶的动作打破语言隔阂,完成独自编创、制偶和布景的演出过程。
槟城的偶戏近年逐渐获得新一代的传承,目前有潮州戏曲空间「潮艺馆」的传统铁枝偶、破浪布袋戏的新生代剧团、Plasticity Theatre Troupe的影子戏,都以现代剧场的观念拉近年轻观众的距离,让偶戏走出酬神戏的框框,今年的乔治市艺术节出现了历来最多的偶戏节目,足以见证了这一点。
这次「国际偶戏职人学校」的学员毕业演出,来自台湾的课程总策划郑嘉音、研发组长阮义、计划主持人金崇慧、技术统筹Helmi Fita也在现场与观众交流,进一步推动台马两地偶戏工作者的联结。王益利和林韵心的长远计划是带著偶戏下乡演出和到孤儿院巡演,将过去两年所学化为行动,让偶戏早一点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