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话舞台剧《最后的华尔滋》以喜剧形式探讨严肃的自杀主题,表演手法笑中带泪。(剃刀实验剧场 提供)
槟城

编导陈绮华与在地团队合作 推出广东话舞台剧《最后的华尔滋》

槟城以福建人居多,因此广东话作为媒介的舞台剧比较罕见,尤其是原汁原味的香港创作。不过这一回,剃刀实验剧场首次与「90制作团队」合作,特别邀请来自香港的编导陈绮华前来槟城,进行为期3个月的排演,为观众呈现难得一见的原创双人剧《最后的华尔滋》,全程以广东话演出,尝试打开槟城剧场另一个可能。

《最后的华尔滋》讲述一名生无可恋的妇女,好不容易储够勇气,站上椅子准备投缳自尽,不料却被一个落魄小偷意外捣乱计划。两个绝望的人在纠缠之间,发掘了彼此之前的人生交集,还原一段舞蹈排练室感人的师生关系,最后透过一支久违的舞蹈,重燃求生的希望。

来自香港的陈绮华在90制作团队的安排下,前往槟城多间中学举办工作坊,与戏剧学会学生交流。(剃刀实验剧场 提供)

来自香港的剧场编导陈绮华与槟城结缘于2017年,当时应槟城表演艺术中心之邀,重新改编本身创作的老人院舞台剧《日暮食堂》,为槟城伊甸残障中心筹款演出。陈绮华当时大胆启用本地演员排演,携手90制作团队为槟城的广东话舞台剧打开先河,事后获得广泛好评。此番再续前缘,耗时一年半创作剧本,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探讨自杀者的动机,找出心结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导演这回亲自上场演出,2025年1月中已经提前抵达槟城进行排演,与本地剧场演员张搌瑞携手飙戏,一起在舞台上笑看人生逆境。该剧以喜剧形式探讨严肃主题,表演手法笑中带泪。

年过四十才从一介师奶破格入行的陈绮华,2002年参与香港天边外演艺教室,师承资深导演陈曙曦,以素人身分接受专业演艺训练,其后加入天边外剧团,主演了《俾咩俾、唔差俾》、《变天》、《I AM HAPPY》等制作。其后,她与友人成立「黑白搞作」,同时也活跃于教学工作,曾担任香港善道会戏剧导师及编剧,多年来活跃于社区中心,执导及演出超过30个作品,包括2015年与拳恒馆合作将空手道结合戏剧演出;2017年与老人院合作《日暮食堂》,编剧作品《忘记你,还是爱你》获得2017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MM2大奖。

PAR广告买二送一广告图片
「做戏乜都讲」分享会中,陈绮华道来她如何以一介师奶身分破格入行、从素人成为专业演员的经历。(剃刀实验剧场 提供)

2016年成立的90制作团队是槟城最年轻的剧团,团员皆是90后,时隔8年再度邀请目前移居英国伦敦的陈绮华前来槟城,演出之前分别巡回槟城多间中学,为戏剧学会的学生开办工作坊,同时也在槟城COEX园区举办「做戏乜都讲」分享会,除了讲述自身入行经历,同时也示范如何掌握广东话的节奏和精髓。此次公演获得槟州旅游及创意经济行政议员黄汉伟拨款资助,在4月11日至13日一连三天于槟城光大五楼Auditorium A演出4场。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4/11 ~ 2025/07/11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