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湘
-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问师何往 梦里再聚
在戏剧领域育才无数、译有多出经典剧本的黄美序教授,于上月廿四日辞世,享寿八十六岁,令戏剧界人士惋惜怀念不已。美序老师的论著《戏剧欣赏》可说是许多爱好戏剧者的入门书,其做学问孜孜不倦的态度与精神,对许多亲炙于他门下的学生可说是影响深远。本刊特邀与黄美序教授有深厚师生与同事情谊的文大戏剧系主任徐亚湘教授,特撰此文记述老师行谊,让我们看见这位对台湾剧场界贡献良多的学者如何在戏剧的道路上,以身教实践对戏剧志业的追求。
-
演出评论 Review
导演的《原野》,模糊的曹禺
因为导演的形象过于高大,处处见其著力痕迹,相形之下,剧作家曹禺的面貌就显得模糊、淡化了许多。从原剧八万多字删节成本剧的三万多字时,实实地考验著导演对于剧旨精神的把握、人物厚度的拿捏及时空的处理能力。原有阅读剧本时对情节发展及人物角色的感动,在看戏时,却寻它不得,原来它已被对导演艺术手法的惊叹所取代。
-
艺史探索
文人伶人携手,共创艺史新局
在对推广国剧有强烈使命感的齐如山巨细靡遗的筹划下,加上梅兰芳精湛的演出,成功地将观众群扩大到华人以外的东、西方观众,产生了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扩大了中国戏剧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为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开创了新的局面,换言之,是齐如山协助梅兰芳适时地站上了这个高点。
-
艺史探索
跟著移民脚步,演到他乡异国
这群身处异鄕的华人移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聚落、庙祠、私塾、会馆和社团,各自延续著家鄕的方言、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远离了家鄕,海外游子更需要心理上的熟悉与安定, 因此更加重视家鄕一切的传承。而戏曲,这在当时家乡最为熟悉的大众娱乐形式与流行音乐,就由这一批批来自不同省县的移民,带著传播到了海外各地。
-
特别企画 Feature
红顶商人的戏台春秋
二十世纪初,纵衡商场与商界的辜显荣凭著对戏曲的热爱,在淡水筑起了台湾第一座新式剧场──台湾新舞台,它是当年台湾最红的表演场;二十世纪末,辜振甫在台北信义区建造了延续台湾文化的新舞台,而且以更宏观的文化视野看待它;以民间力量构筑表演艺术舞台,在台湾的文化史上,辜家有其不可抹灭的地位。
-
表演书房
简介《本土音乐的传唱与欣赏》有声书
《本土音乐的传唱与欣赏》是与《听到台湾历史的声音》同时发表的另一套有声书。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策划,林谷芳教授主持编辑,望月文化出版公司制作,内容包括六张CD及精美书册一本。 这套有声书最大的特色在于著重欣赏性。从曲目的挑选和制作的方向皆可见其用心,是对本土音乐有兴趣者极佳的欣赏入门,配合专家深入浅出的论述及乐曲解说,很容易使阅听者产生历史、文化的感怀和美的感动。 其次,内容的辑选兼顾了全面性及多样性。原、汉两系主要的音乐型态多已收录,包括南管、北管、歌仔、说唱与民歌、客家音乐,及十族(包括平埔族)原住民音乐之代表性曲目,对于听者认识、建立台湾本土音乐的整体印象和多元面貌很有帮助。 此外,这套有声书并与过去相关出版品做了区隔,以不重复为基本原则,兼及稀有性,其中又以歌仔戏名伶黑猫云生前最后一次录音、恒春说唱代表性人物陈达的即兴演唱录音等最为难得。 聆听之后,我相信,台湾本土音乐的知音将不再难寻。 文字|徐亚湘 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副教授
-
表演书房
姗姗来迟的情感温习
除了口白和唱词的翻译以供对照,曲目、剧情等也有考证与介绍,这些熟悉的声音,绝对是温习回忆及情感的一大享受。
-
焦点
成功的京剧探索
西部京剧《夏王悲歌》无论在戏剧情节、人物性格变化上,在舞台氛围及服装上,集中地强化了戏剧张力,令人过目难忘。京剧《原野》还原到曹禺原创时的戏曲手法,平平实实、正腔正调地展现了「五好、三老实」。
-
特别企画 Feature
粤剧在台湾的五十气数
「且夫粤剧之美古曲倘更以正音全气之歌,谁谓南腔不如北调哉。」以红色木棉为戏花的粤剧,随国军自大陆撤防来台湾,在经历了「红棉」五十年代的短暂鼎盛之后,可以说是十年一退地渐渐就要退入历史了。面对未来也许不必有太多的绮想,但成长的轨迹却是抹不掉的纪录,既令退到一年一演,她仍是枝头上一朶褪色而不凋萎的木棉。
-
台湾剧场
宝岛第一京班 被遗忘的「宜人园」
由广东二黄那嘎嘎起家的广东宜人园,民国初年活跃于台湾中北部地区。尔后经留台大陆京班艺人授艺,改以演出京戏为主,口白因地制宜或闽南语或客话而备受全省欢迎,演况甚至凌驾大陆京班来台的演出,全盛时期一年演出360日,且长持十年之久。终因电影兴起而一坠落底,如电露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