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京剧《夏王悲歌》无论在戏剧情节、人物性格变化上,在舞台氛围及服装上,集中地强化了戏剧张力,令人过目难忘。京剧《原野》还原到曹禺原创时的戏曲手法,平平实实、正腔正调地展现了「五好、三老实」。
甘肃省京剧团
《夏王悲歌》
5月9〜12日
《原野》
5月13〜14日
国家戏剧院
甘肃省京剧团将于五月初来台演出,带来新编历史剧(注1)《夏王悲歌》及京剧现代戏(注2)《原野》。二者在创作探索上皆有相当不错的成绩,在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间取得了两利的平衡,对京剧艺术的推陈出新,对整个戏曲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作用。
《夏》剧展现全方位的探索
《夏王悲歌》创作于一九九四年,剧本主要敷演西夏王李元昊与其子宁令哥间的父子情仇。「这出戏展现了一个脆弱的强者和一个强大的弱者的故事,可以说是一出性格悲剧」,戏剧学者牛川海教授指出,该剧于演出时冠以「西部京剧」,主要是在创作上「展现了大陆西部地域文化」。
编剧康志勇极为用心地将中国传统戏曲悲剧与希腊悲剧融于一体,将情节冲突与性格冲突做有机地结合,将性格悲剧与历史悲剧交议在一起,全剧呈现沈重浓厚的悲剧氛围。牛川海即盛赞此剧「在不违背历史人物真实的基础上,深入到内心世界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导演陈薪伊在舞台气氛的塑造上,有力地强化了戏剧张力。全剧不设一景一物,空台上只有一座阶梯,形成一种威武的层次感。「舞台氛围的营造及场面的转接全凭灯光及烟雾效果,好得几乎不著痕迹」,资深剧场工作者侯启平在回忆此戏时称道:「导演对群众场面的处理与传统戏曲不同,更注重层次与构图。龙套的功能也超出传统戏曲的路子,加上了表演与舞蹈。」龙套一般在传统戏曲中多为陪衬角色,此剧导演将龙套赋予新的生命,使其成为剧情及灵活构图的有机元素。
曾在兰州观赏此剧演出的服装设计师林璟如,建议观众「看戏时请仔细观察李元昊及宁令哥的脸谱随著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李元昊的髯口由黑至灰到白,这样细心的处理,非常令人感动」。此外,服装上有西夏文字及图案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历史的真实感,丰富了京剧的服饰艺术。
每被称道的是扮演西夏王李元昊的演员陈霖苍,「他既掌握到一代枭雄的壮阔气势,更将其内心的沈郁、忧虑等英雄末路的绝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牛川海直接指出他的观察,尤其「他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惯用喷口而出的『劈音』吐露内心的悲痛,凄惋而动听。」
在为传统京剧探索的新路上,这出戏是取得了大跨距的成长,「似乎为京剧的发展走出了一条路来」侯启平说。林璟如也强调从这出戏中可以看出「创作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台湾的朋友可以好好分享他们创作上的宝贵经验」。牛川海则一语概全:「整体而论,既忠于传统舞台程式,而又能结合现代剧场科技;既能利用现代剧场科技,而又不受制于传统舞台程式。」
《原野》在创作时即融入戏曲艺术
曹禺的《原野》写于一九三六年,原著为三幕五场的话剧剧本,甘肃省京剧团委请钟文农改编为六场京剧现代戏,在剧情的铺陈上完全忠于原著,并没有做太多的更动。「京剧《原野》几乎和曹禺的本子相同,不过为了适应京剧唱腔的安排,在内容上不得不做了必要的删减,但是这完全无损于原著精神。」侯启平看过这出戏,他表示,如果把唱腔拿掉的话,在视觉形象及演出上简直就是话剧。
曹禺创作《原野》时,即尝试融入中国戏曲的艺术手段,如仇虎用故事来暗示他和大星的关系,颇像《八大锤》的〈断臂说书〉;又如焦母捕捉仇虎一段,让人联想《三岔口》的舞台情景和氛围,还有仇虎抓住金子的手和金子强要仇虎拣花等,也都让人想起《拾玉镯》来。另外,曹禺亦借鉴了戏曲中「有戏处大力渲染,无戏处一笔带过」的手法,集中刻画了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活动。所以,这出颇有戏曲影子的话剧,改编成京剧演出更能彰显曹禺创作当时的基本构想。
京剧《原野》的舞台以软景为主,搭配一桌二椅。「基本上这出戏仍然维持中国传统戏曲空舞台的象征写意手法」侯启平说。因为是现代戏,服装亦符合剧本民国初年的背景,相当生活化。但是对于看惯古装传统老戏的台湾观众,在初次接触现代戏时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不适应。「我本来也是预存成见的,但是看过之后我非常诧异,」林璟如强调,这出戏的处理相当平易近人,并没有因为它的时代造型防碍到观众看戏、听戏。当然,因为是民初的服装,所以在身段的处理上做了些许的调整。
唱腔的处理是相当平实的「正腔正调」。两、三年前国家戏剧院曾上演由省交制作的歌剧《原野》,当时票房反应不错。此次以「中国歌剧」形式来处理的京剧《原野》会是什么样子?想必也是音乐界好奇的一点。
大陆武汉歌剧院原副院长汪洗在看过两次《原野》演出后,在一次座谈会中谈到他为什么能坐得住把戏好好看完:「这出戏有五个好:一、改编好二、音乐唱腔设计好三、导演好四、表演好五、服装设计好。这出戏还有三个老老实实:一、原著改编老老实实二、老老实实按京剧排出来了三、老老实实地体现出京剧美学和传统优势。」
《夏王悲歌》与《原野》这两出在大陆颇受好评与赞誉的戏将于五月来台演出,除了带来艺术上的观赏外,更希望能够提供此地戏剧创作者一个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注1:
新编历史剧,指1949年后编写的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剧目。既不同于过去的历史剧,又不同于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它要求作者从各自的历史观出发,在民间传说、演义、故事以及正史的基础上,做大量的艺术加工与虚构,以适应舞台演出。
注2:
现代戏,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现代历史与生活为故事题材的戏曲剧目。
文字|徐亚湘 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