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琬容
-
焦点专题 Focus 比利时列日剧院X英国Dance UmbrellaX台湾国家两厅院
当「连结」成为未来剧场的答案与挑战──塞吉.宏哥尼、佛瑞迪.欧波库-艾岱、施馨媛谈全球剧场网络的下一步(上)
在全球艺术生态剧烈变动,「连结」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借2025年Taiwan Week举办之机,本刊邀请比利时列日剧院总监塞吉.宏哥尼、英国Dance Umbrella艺术总监欧波库-艾岱,和国家两厅院艺术顾问施馨媛举行深度对谈,探讨国际网络的重要性与未来趋势。 在剧场资源缩减、巡演结构改变等多重挑战下,如何以不同方式回应全球「连结」的趋势?3位触及了在地培育与国际交流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对评论角色转型、永续共制、跨地域合作模式的具体思考。 本次对话回顾了STAGES永续剧场联盟的诞生历程,并从台湾、比利时、英国的视角,检视了剧场如何突破边界,寻求新的合作机会,展现全球表演艺术网路连结的效益,也针对表演艺术未来的国际趋势提出看法。
-
焦点专题 Focus 比利时列日剧院X英国Dance UmbrellaX台湾国家两厅院
当「连结」成为未来剧场的答案与挑战──塞吉.宏哥尼、佛瑞迪.欧波库-艾岱、施馨媛谈全球剧场网络的下一步(下)
主持:魏琬容(OISTAT国际剧场组织执行长) 与谈人:塞吉.宏哥尼、佛瑞迪.欧波库-艾岱、施馨媛 时间:2025/4/15 19:30-22:00 地点:台北 国家两厅院戏剧院4楼交谊厅 Q:剧场该如何拓展观众呢? 佛瑞迪.欧波库-艾岱(以下简称艾)有一种消费者他可能没什么钱,但却会愿意花很多钱买一些高价的东西。当他们决定要买票时,会说:「我愿意花 250 英镑买这张票,因为这是有保证的。」 那我们要怎么让这样的消费者对剧场演出也有这样的认识?即使他们看完之后讨厌那部作品,也会说:「我又看了一次碧娜・鲍许的作品。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但毕竟是碧娜・鲍许。」所以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学问题,我们要怎么引导他们有这样的认知。 塞吉.宏哥尼(以下简称宏)有人说:「啊,作品应该要能自我说明、让人一看就懂。」但不是这样的。就像如果你本身不喜欢美食、也不是美食专家,然后你去吃一家四星级餐厅的料理,你就需要具备一些知识,才能理解那道菜的味道是怎么构成的。没有什么是自然而然就能理解的,没有。我们必须强调这一点。我们应该在一些小地方帮助观众。对于我们做剧场的人而言,去提供一些关键字,提供一些脉络让观众来帮助观众理解作品的来龙去脉是很重要的。 艾:我同意。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啊,我们不应该讲太多,观众应该自己来体验就好。」但是,我想举个足球的例子。有时候,在看比赛之前,现场会讲一段关于过世的某球迷的故事,甚至会整场观众席一起编排动作、举牌。在比赛进行到第15分钟时,整场会安静一分钟,一起悼念那位过世的球迷。不管两队平常多讨厌对方,在那一刻,大家都会静下来,因为大家都已经被预先提醒了。不是因为解说员说:「各位,现在请保持一分钟的静默。」而是大家已有共识。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些运动赛事中学习,因为这些时刻让每个人团结起来,去成就某种更伟大的东西。即使你心里还是讨厌对方、讨厌对方的球迷,但在那个时刻,大家是一起的。因为你知道,这已经超乎你个人的好恶。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爱丁堡艺穗节成功的幕后法则
夏娜.麦卡锡(Shona McCarthy)爽朗亲切,思绪清晰,讲起话来句句是重点,在她的领导下,爱丁堡艺穗节稳定成长,超过了3700场演出,卖出了超过200万张票,也曾带领爱丁堡艺穗节挺过最艰难的时刻。而这一切并不容易,毕竟,爱丁堡艺穗节已经75年了,这75年间世界改变非常巨大传真、网路、智慧型手机科技彻头彻尾改变了人类互动的方式,而艺穗节要如何与时俱进? 「艺术家第一」是爱丁堡艺穗节的标志 「让每个人都有一个舞台、让每个人都能欣赏演出」(Every one has a stage, Everyone has a seat),这句话代表著爱丁堡艺穗节的精神,每一个创作者来到爱丁堡艺穗节都受到平等的对待,而观众带著好奇心而来,拥抱所有可能性,如此一点一滴累积,自由与包容(Freedom and inclusion)成为爱丁堡艺穗节的基石。 但作为执行长的她,是如何确保这个精神呢?麦卡锡提及她上任的前6个月并不急著跳下去做事,相反地,她跟伙伴说:「你们就做你们的事,我不会大刀阔斧改变做法,别担心。」她专注地观察、倾听并学习,从中找到自己能贡献之处。当艺穗节被记者追著问数字,包含艺穗节演出场次、观众人数成长曲线等,是她把舵掌稳,她说:「艺术才是核心所在,我们把艺术家放在第一位,而观众像是策展人,一同打造艺穗节的样貌。」如果说自由与包容是艺穗节的基石,那么「艺术家第一」就是爱丁堡艺穗节昂扬的旗帜,在此旗帜下,爱丁堡艺穗节的队伍一路前行,沿途吸引愈来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舞蹈人的当代工作方法
史蒂芬・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众神的电脑〉,主角拿到一台电脑,他发现,只消在萤幕上键入句子,所提到的东西就会出现,而他自萤幕上删去的东西,就会从生活中凭空消失。这个写作灵感来自于史蒂芬・金拿到他的第一台电脑(王安电脑),原先使用打字机写作的史蒂芬・金,第一次感受到「能删掉句子」的神奇感受,他想「如果我删掉的东西会消失,那会如何?」,于是诞生了这篇小说。
-
特别企画 Feature
2021 Par 年度最佳__奖
您在2021年看过最棒的演出是哪一场呢? 端著这个问题,我们邀请了各领域的10位评审,点选他们所喜爱的年度创作。 2021,是异常艰困,也是充满各种新的可能性的一年。这年,台湾迎来疫情第二波高峰,我们所喜爱的表演艺术因现实挑战而出现危机,但表演艺术工作者们仍积极地以实际创作行动,改变回应世界的方式,彰显其所信仰的创作价值。 我们观察,当年度的亮眼作品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特点:它们积极打破舞台的第四面墙,创造崭新的连结,打开艺术与观者对话、互动的新场域;它们在非常规演出空间,充分因应该空间特质发挥表演性;它们有效使用数位工具,创造虚实整合的崭新剧场体验;或在数位加速度的两年间,它们不炫技,依然在剧院空间中专注于表演、舞台本质。 这年的演出依然有著不逊色于往年的创作能量,首届「Par年度最佳__奖」尝试用10件强劲的作品,勾勒动荡时代的轮廓,也希望邀请您回顾您的2021年,并提出属于您的年度最佳__之作。 编按:10件年度最佳__奖依演出时间╱推荐人观赏场次之顺序排列。
-
ARTalks
真的,不开玩笑
《大家都想做音乐剧!》像是一篇研究报告,作了台湾音乐剧与其社会的生态盘点。我认为,《大家都想做音乐剧!》的意义不仅仅是剧情内容,而更在于引发的观众互动提到哪些事情观众会笑?提到哪些事情观众没反应?观众性别与年纪组成,跟投票结果有无关连?如果把每一场的观众资料与投票结果比对制成资料,会是台湾音乐剧发展的真实记录。
-
ARTalks
设计作为表演
近十年来,国际剧场设计圈有个热门概念「Design as Performance」(设计作为表演)把设计当作是表演的一环,而不仅仅是「成就」表演,《Better Life?》是我所见过,把此概念发挥得最好的台湾作品。要把一个人的生命制成「体验」谈何容易,而《Better Life?》的制作与设计概念成就了这一切
-
特别企画 Feature
疫情的共同经验 启发更多共鸣
艺术的原初,来自人类对于周遭环境的回应,从远古洞穴的动物壁画到当代剧场都是如此。既然武汉肺炎是全人类的共同经验,当艺术家们把武汉肺炎经验吸纳作为创作内容时,作品间的对话可能会异常蓬勃,共鸣、回应、反思、批判将会更深刻。
-
ARTalks
不用照片,我们如何思念一个人,也关于我们为何作剧场
《消失三》优秀之处,在于能「从比喻中再生比喻,从画面再生画面」,白布加上(站立的)静止人物,有了蜡像隐喻之后,接下来,彦芳钻入白布里头,观众慢慢下台回座。隔著白布,隐约只见彦芳身形,白布加上(躺卧的)静止人物,有了死亡的隐喻,而后,白布底下灌入风,一人拉住白布一角上下甩动,整片白布化作波浪,一波、一波、一波,又是一个时间与消逝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