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做音乐剧!》像是一篇研究报告,作了台湾音乐剧与其社会的生态盘点。我认为,《大家都想做音乐剧!》的意义不仅仅是剧情内容,而更在于引发的观众互动——提到哪些事情观众会笑?提到哪些事情观众没反应?观众性别与年纪组成,跟投票结果有无关连?如果把每一场的观众资料与投票结果比对制成资料,会是台湾音乐剧发展的真实记录。
唱歌集音乐剧场《大家都想做音乐剧!》2.0版
2020/10/19 14:30 台北 PLAYground 南村剧场.青鸟.有.设计
编按:唱歌集音乐剧场《大家都想做音乐剧!》2.0版,以节目录影棚现场为背景,商业剧场成功人士与新锐作曲家一同参与,透过主持人提出的「音乐剧考题」,与观众一同票选,来场华文音乐剧制作演出大比拚。
音乐剧圈有个苦涩的笑话——我们做了这么多戏,台湾人还是只知道《歌剧魅影》、《猫》、《狮子王》。话虽酸楚苦涩,但讲了这么多年,大家多多少少也接受了(?),这份酸楚不再难入口而比较是梅子——还是酸涩,但是能接受。近几年,台湾许多团队投入音乐剧制作,慢慢的也长出了各种模样(虽然台湾还是很多人将《歌剧魅影》误认为歌剧……)
《大家都想做音乐剧!》的出现,代表台湾音乐剧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作品数量、创作困境、行销难题等等叠加起来,到了能「用音乐剧来谈台湾音乐剧环境」的程度了。这一出音乐剧,名字就叫做《大家都想做音乐剧!》,不能再更直白了吧,内容也跟题目紧密相关——综艺节目〈大家秀〉的录影现场,邀请音乐剧天后制作人李宇君(詹喆君饰演)与纽约归国才子创作者Brian(蔡恩霖饰演),针对音乐剧常见的疑问各抒己见。既然是音乐剧,这里的「各抒己见」当然不会只是台词,而是一首一首的歌。
这四个疑问如下:
一、题材选择:你喜欢音乐剧取材于历史事件伟人传记,或是身边发生的故事?
二、音乐剧歌曲:你喜欢原创歌曲,或是流行音乐串成的音乐剧(jukebox musical) ?
三、字幕机:音乐剧演出时需不需要字幕机 ?
四、音乐剧歌曲形式:对白用歌曲来唱,或是对白有歌也有台词 ?
观众可以现场投票,看你是支持李宇君,还是支持Brian,饰演工作人员的工作人员(这句话写下来真是有趣)现场计票,最终秀出票数,让你对坐你身边的同场的观众有多一层认识:喔,原来这场是字幕派多、生活题材多……在这四个问题之间,还一并谈了「音乐剧和歌剧有何不同」和「音乐剧的词曲咬合」这两个子题。每一首歌曲都准确戳中了音乐剧现况,歌词幽默又带点酸,我最喜欢的歌词是:
观众买票╱不见得观众喜欢╱说不定每个观众看完都说好难看
实在妙,三句话就捕捉了看戏╱作戏的景况,词曲创作张清彦的能力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饰演主持人的OD(曾志远)身上有股综艺感,但不是油腔滑调、物化女性的那种综艺感,而是临场机敏、掌握氛围的综艺功力,他拿捏著《大家都想作音乐剧!》的作品气氛,时不时来一句「欸,这个真的没有蕊(排练╱rehearse) 过」、「啊等等,来跳剪一下这样导播比较好剪」,逗得两位演员也开始即兴。究竟他是真的在演一个主持人,还是OD展现「我正在演一个主持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OD,摄影棚的设定不会成功。
(我不禁想,各类国际剧场研讨会,也许就是需要OD这样的表演者来当主持人,拯救无聊乾枯的各国与会者们。)
李宇君与Brian的角色对照,有两个层次:
第一:制作人与创作者的差异
第二:世代差异
对于李宇君来说,原创不如票房重要,明星如果可以带来票房,就算唱歌走音、咬字不清也可以被原谅,作品再好,底下没观众也是没意义。对于Brian而言,创作的品质不能妥协,如果没有持续给观众更精进的作品,反而喂给观众不良品,最终只是拉著整个产业一起下葬。
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台新艺术奖,邀请九位不同领域的提名观察人,搜集、发掘,深入研究各种面向的当代艺术展演,并于网站发表评论,本刊精选单篇刊登。如欲读更多评论,请至ARTalks专网talks.taishinar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