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纹
-
焦点专题(二) Focus
剧场编剧的IP挑战—向宇宙提案一
IP旋风近几年横扫各国文化创意产业,一个故事的创意,在某种形式载体上被认知、关注,接著在各种形式平台中变形,影响力如涟漪般向外扩散那么,什么是IP?IP概念目前如何被运用?以剧场来说,一般的改编与IP的改编有什么差别?台湾目前有「剧场IP」吗?台湾与世界他国的IP运用现况又是如何?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中国戏剧的一代传奇
提到「老人艺」,指的就是人艺的第一代艺术家,也包含了对于他们艺术成就与人品风骨的敬意,以及让人津津乐道的艺界传说。不仅导演、编剧俱是文人中的翘楚,演员的文化水平也很高。可说是第一代演员的创造形成了「人艺学派」,但当年的辉煌,可能也是当前人艺的牵绊。
-
特别企画 Feature
星光加持助声势 资源跨界新契机
韩国的音乐剧产业相当蓬勃,除了观众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明星的参与加持与商业资源的不吝投入,甚至连国防部都征召服役中的韩流明星来演出音乐剧,替国家「发声」。对于这种「外来剧种」,除了引进原版演出,购买海外版权然后在地化,或自制原创剧目,都是韩国人驾驭音乐剧的方式,甚至大举投资兴建专门为音乐剧演出的剧场,或结合新科技开发新型态的节目,让这块大饼愈来愈大。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婆妈三宝外的秘密武器——韩剧篇
从婆媳争斗的婆妈剧、演员貌美背景富丽堂皇的偶像剧,到制作精致讲究的历史剧打造「韩流」的主要功臣韩剧,日新月异推陈出新,掳获许多台湾观众的心,而看到网路点播平台的未来趋势,韩剧乘势而上,甚至出现了专门针对网路播出设计的剧集。
-
回想与回响 Echo
中国年轻剧场人 带著纸手铐跳舞
中国年轻的创作者已渐渐摸索出一套「带著纸手铐跳舞」的方法,左挡审查、右进资金。他们的前辈到现在可能还在做一些干犯禁演我亦独往的戏,但他们却好像与审查、金主、观众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演出后也几乎无恶评。他们真的极具才华,也站上了文化消费在中国的浪头。公营剧团与民间戏剧之间的那一条界线,未来也会随著剧目的合作与人才的流动,变得愈来愈模糊。
-
艺号人物 People 中国剧场导演
黄盈 让观众看懂、感动 是做人起码的道理
来自北京的黄盈,是二○○三年SARS风暴之后、北京剧场创新风潮中崛起的新一代导演,继前年的《黄粱一梦》,这个月将带著演超过百场的《未完待续》再度访台。不同于其他导演呈现艰涩哲学思维与尖锐社会批判,他的作品平易近人,让观众可以「轻松」看,他说:「艺术家这种头衔只是自封的,每个人都吃喝拉撒,只是艺术家的工作比较具创造力而已,所以也别「端著」,要让观众看懂、感动,这是做人起码的道理。」
-
焦点专题 Focus
从僵固到流动 从艺术到商业
中国的小剧场运动很快将迈入三十年,年过七十的大导仍有新作问世,中生代的导演们确立了风格,新生代的导演们则在刚刚开放的市场中试水温。北京的小剧场戏剧会怎么走?资金倒不是问题,而是要看这些获得资源的创作者,最终的艺术选择。
-
焦点专题 Focus
孟京辉 形式实验不断 最具票房魅力
作为中国早期的「先锋派」导演之一,孟京辉却能在不断的剧场形式实验中,发展出惊人的票房魅力。他的作品多以形式进行一种擦边球的挑衅,讽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假道学;更能以突破传统主题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心。现今他更涉足剧场经营,拥有档期与场地的主导权,除了让他创作上更有发挥空间,更有利于栽培新一代的剧场演员。
-
专辑(二)
是教育传承,也是传统推广
国立戏专经营的「碧湖剧场」,虽然创立源起的确是以观光戏为重点,剧目安排上也选择适合国外观光客的内容,但近年来却也成为国内中小学「艺术与人文」课程最受欢迎的校外教学地点,使这个剧场不但可让青年演员有机会演练,在让观光客体会戏曲文化外,也成为戏曲教育向下扎根的据点。但要让国外观光客能更深入体会戏曲传统,详尽的解说与外文字幕,应该是下一步改进的重点。
-
北京
业余「群星」,小戏发光
从这次「群星奖」小戏调演的表现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农村基层已培养出一群具专业水准的业余队伍,农村小戏与现代题材的结合也比想像中的轻便,而且是与现代农村观众与演员的生活结合的。从这些点看来,农村小戏生命力与韧性还是很强,他们的创造力反而因种种限制而变得更强大与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