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京辉(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 提供 )
焦点专题 Focus 革命信号响起三十年--走过先锋时代的北京剧场

孟京辉 形式实验不断 最具票房魅力

作为中国早期的「先锋派」导演之一,孟京辉却能在不断的剧场形式实验中,发展出惊人的票房魅力。他的作品多以形式进行一种擦边球的挑衅,讽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假道学;更能以突破传统主题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心。现今他更涉足剧场经营,拥有档期与场地的主导权,除了让他创作上更有发挥空间,更有利于栽培新一代的剧场演员。

作为中国早期的「先锋派」导演之一,孟京辉却能在不断的剧场形式实验中,发展出惊人的票房魅力。他的作品多以形式进行一种擦边球的挑衅,讽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假道学;更能以突破传统主题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心。现今他更涉足剧场经营,拥有档期与场地的主导权,除了让他创作上更有发挥空间,更有利于栽培新一代的剧场演员。

孟京辉(1964-),是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与牟森一样,一开始也是在剧社中进行创作。但在牟森渐渐降低戏剧的创作量,转向影视领域之时,孟京辉却开始在「学院」与「剧院」进行学习与创作。在当时中国的戏剧环境下,若要真的以戏剧为职业,进入「学院」似乎是必经的道路。然而在中央戏剧学院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教育体制下,孟京辉却进行了非常多的「非现实主义」创作——品特的《送菜升降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伊涅斯柯的《秃头女高音》等荒谬剧场剧作家的名作。

形式实验  找出另一面的惊人活力与可能性

在孟京辉研究生阶段到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担任导演的早期留下的录影,都可以看到虽然粗糙,却十分惊人的创作能量。在狭小的教室、低矮的简陋剧场内,坐满了黑压压一片的观众,专注地与演员们以同步的节奏一同呼吸、或躁动。在这些原先以「内部资料」的形式流通的影像中,可以发现胡军、廖凡、陈建斌这些目前活跃在影视的演员们当年青涩的模样,与孟京辉的合作发掘了这些演员们在「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训练以外,另一面惊人的活力与可能性。

在《思凡》(1993)中已经可以看到孟京辉式的剧场语汇:以形式进行一种擦边球的挑衅,讽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假道学。演员们穿著中国农村常见的粗布大花裤衩,同时搬演薄伽丘的《十日谈》与昆曲《思凡.双下山》。演员们朗诵小说与戏文的片段,类似说唱艺术的一唱一答、文革时期常见的文艺演出的形体动作,取代了话剧表演训练中所强调的「行动」与「交流」。这种强烈的形式感让观众去思考中国人对待此类题材的态度。每当故事进行到与情色相关的段落,演员便将卷轴解开,遮住正在进行的动作,并大声朗诵:「以下删去○○○字。」引来观众击掌大笑。《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1999)则巧妙地把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茶馆》中的段子,放进达利欧.弗(Dario Fo)写的刑求场景里,唤起了话剧观众的共同记忆,以形式引发的笑声缓和了政治上的尖锐指控。

票房魅力  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

孟京辉展现他的票房魅力,始于一九九九年的《恋爱的犀牛》:一个长相普通的动物园管理员疯狂爱上了女孩明明,为了宣誓他的爱情,最后他挖出了他所饲育的犀牛的心脏,献给他的挚爱。这也是孟京辉被复排最多次的作品。《恋爱的犀牛》之于孟京辉,就像《暗恋桃花源》之于赖声川一样的重要。与强调「文以载道」的中国话剧背道而驰,这是一个「给我爱情其余免谈」近乎偏执的作品,却在十年内维持著票房长红与令人著迷的魔力。很多观众会在每次复排的时候一再进剧场观看。倘若以传统的戏剧评论看这出戏,肯定会是:剧情单薄、人物苍白、结构混乱。但这出戏的魔力正来自于它完全不鸟所谓的戏剧常识,直奔目的——爱情(为爱疯狂的目的本身就是爱情)。孟京辉的妻子廖一梅的剧本可谓功不可没,她擅长一种介于现代诗与流行歌曲之间的文体,使得一票看著「琼瑶剧」长大的中国八○后青年,觉得熟悉、感同身受,同时又觉得震撼:「原来话剧是可以这么演的!」在《恋爱的犀牛》之前,中国从未出现过一出「认真讨论爱情」的话剧,这也是它如此重要与珍贵的原因:让很多不进剧场看「郭老曹」(郭沫若、老舍、曹禺)的年轻人进入了剧场。

孟京辉也曾尝试过电影创作,《像鸡毛一样飞》(2002)钻入了一个诗人的心灵,展现了一个创作者的恐惧。我认为这是他最诚实的作品,然而当中的幽默感与剧场式的场面调度,中国的电影观众并不买帐。在中央实验话剧院并入国家话剧院后,剧院更加支持孟京辉的创作,他也开始执导大型商业剧场的作品。《迷宫》(2004)是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改制后的第一个商业制作,有大批的儿童剧专业演员和北京青年报财务上的支持,对已经熟悉公营剧院运作的孟京辉来说自然得心应手。刘烨、袁泉演出的《琥珀》(2005)则是另一个明星版的《恋爱的犀牛》。《镜花水月》(2006)起用大量刚从中戏毕业的年轻演员,与从事多媒体创作的老班底丰江舟,进行更多拆解剧场元素的实验。

自营剧场  培养新的观众与演员

○八年开始,孟京辉拥有了自己的剧场:拥有四百人座位,在东直门的一个K歌房(KTV)楼上的「蜂巢剧场」,长期轮番演出他既有的剧目。○九年我在这个剧场看了他的《空中花园谋杀案》,发现能够在档期与场地采取主动,确实让他在创作上更有施展的余裕。多媒体与乐队的功能不再仅限于「投影」与「话剧加唱」,而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也在演员中发现了我以前在中戏带的表演学生赵晓苏,原来孟京辉与这些小孩们签了长期的合约,让他们可以安心地跟著他在剧场里做事,而不必像现在大部分表演专业的学生一样,毕业后慌张地飘著,或只有拍电视剧的路可走。如果说《恋爱的犀牛》培养了一票新的小剧场观众,那么我想「蜂巢剧场」有潜力培养一票新的剧场演员。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91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 1992年,改编并导演实验戏剧《思凡》,获93年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演优秀演出奖和优秀导演奖。
  • 导演作品:《阳台》、《我爱XXX》、《放下你的鞭子沃依采克》、《阿Q同志》、《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臭虫》、《迷宫》、《琥珀》、《魔山》、《镜花水月》、《艳遇》、《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
  • 电影作品《像鸡毛一样飞》获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出版作品:《先锋戏剧档案》、《孟京辉实验戏剧档案》。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