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伟
艺评人
-
戏剧
永恒且共同的当下
今年TIFA推出《黑》与《镜:KAGAMI》两档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的作品。《黑》改编自法籍作家塔妮亚.德.蒙泰涅(Tania de Montaigne)的书,诉说无名英雄克罗黛特.柯尔文(Claudette Colvin)在民权运动史上遭世人遗忘的一生。观众戴著HoloLens 2这款可以看到数位影像叠加在现场物件上的MR眼镜在展场中自由游走,故事中主角或人群的行为,以数位影像叠加在现实具体物件(像是椅子、窗户、屋内装设)上的方式,创造出明确的时空脉络,推动并定义了叙事在公车、法庭、街道、虚构的美好世界这些不同场景间的转变。观众可以穿梭在故事之中,甚至可以与剧中人物并肩坐在公车的座椅上,或者与民权运动者一同上街,抗议审判不公。 相较于《黑》在柯尔文生命史与美国民权运动史的不同时空之间转换,《镜:KAGAMI》则是坂本龙一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场独奏音乐会,整场表演都以坂本龙一的钢琴弹奏作为主要场景,伴随著曲目的变化,影像及气氛只是效果与相应的视觉化表现而已。虽然观众可以戴著Magic Leap 2眼镜在限定的范围内自由移动,但在这个表演中,多数人的移动幅度都不大,往往是选定了一个特定的位置之后,就几乎不变换位置地看完整场表演。
-
焦点专题 Focus 如果在2030,一间表艺图书馆
将藏品「关键字化」,贴合当代人搜寻知识的方法
为能符合现代人的使用惯性,图书馆必得将典藏品重新架构成「关键字化」、「资料库化」,在此系统下,资讯才有机会被搜寻到。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后数位」状态下 建构逸出萤幕外的叙事
「亚当计划:亚洲当代表演网络集会」今年进入第四届,也因疫情之故将密切的人际交流改为线上论坛,分成「墙壁地板视窗动作」、「我的浏览纪录」与「预演未来工作坊」三个区块,各地艺术家也在线上展演。因为疫情,国家以其「地理性的实体」的存在方式,再度成为「文化交流」上的障碍,不过,我们或可趁著这次亚当计划运作模式及内容的改变,把亚当计划放在过去卅年国际文化政治与科技发展的脉络中,思考这次展演内容与模式的特殊性。
-
特别企画 Feature
「人类世」选书
我们将「人类世」议题放在最近这十年来台湾的「后」学复兴的脉络中来思考,包括后自然、后人类、后战争、后数位、后媒介、后戏剧剧场甚至是从九○○年代中叶之后迄今仍然持续发酵的后殖民,并不全然等同于八○年代末期发轫、并于九○年代达到顶峰的后现代、后结构、后马克思、后女性主义思潮。九○年代「后」学的繁荣,随著解严后台湾社会结构的调整,被引入并转化为论述战争工具,多将「台湾-人」当作尚未完成的主体,寻求透过运动与论述改变社会,并确立主体性的可能性。 然而这十年来的「后」学复兴,可以看成STS(科学、科技与社会)与文化研究两股九○年代晚期兴起、迄今达到成熟阶段的学门汇流,正如我们看到的,沿著「技术」与「文化」两条轴线,企图在全球化情境下,重新思考校正「台湾-人」在世界中位置的努力。在这股潮流中,首先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台湾」的问题。
-
舞蹈
《不要脸》之后,我们还要头吗?
《不要脸》中舞者在墙面反光镜纸来回磨蹭的段落,为我们提出了「磨蹭」这个网络影像过剩时代的重要概念。这个时代不再依赖内在、后台、特定的社会角色来建立我们的「形象」;相反地,透过持续地「磨蹭」既有影像,创造折曲漫射的效果来吸收并反射大众的欲望,也在这个欲望中创造影像的偏移,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也是网红们密技之所在。
-
戏剧
在语言中展开的战争
我们必须在时间的进程中,透过耳机解消我们与语言(而非表演者)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语言不只属于表演者,也属于观众。观众与表演者一道,同样在语言之海中体验友谊或个体的生成及撤回,所以并非表演者的角色决定了语法结构与语言的因果性(归因)位置,而是相反地,作为观众的我们以视觉化的空间与距离,填充、包围、让出或重新覆盖了这两个表演者的位置。
-
特别企画 Feature
从中产阶级的闲暇到多重平行的世界
〔〕这个非常抽象的在场者,也就是空洞的观众,他是纯粹欲望著的主体,如果我们进一步说的话,能够保证这种主体的空洞性(disembodiment)的,这种感觉是由主体对于不是主体自身的那些东西的全面反射性的依赖所产生的换言之,这个主体正是由于波普(pop)领域、以及这个主体想参与的世界(那个媒体和广告征集的世界)所建构起来的。 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Krauss)(注1)
-
特别企画 Feature
从舞台上的他方 到建构一整个世界
从电视诞生开始的六○年代起,影像就成为表演艺术现场可见的表现元素,或是以作为异质资讯来源的影像,改变舞台叙事结构,或是以同时性的影像呈现不同角度的舞台观点;在数位运算发达的当下,也能透过虚拟影像在剧场中打造出一整个不存在的世界;而网路科技「无远弗届」的今日,也让表演艺术借此思索更多
-
戏剧
后景观社会时代的影像与物件
当我们将刷牙、洗手、擦身体等等这些行为与表演者还在车内时的谈话连结上时,表演者与物件间关系模式的型态学转化就很清楚了,这种转化是Baboo擅长使用的手法,在《重考时光》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发生在比手画脚这段表演中。表演者利用语意上错误却在语音或姿态形式上具邻近性的指涉,完成许多意义与脉络的滑移。这样的滑移所摧毁的,恰恰是过往阶层式世界观为每个层级所预设之本质、自然、属性、内涵。
-
回想与回响 Echo
声源、能量与形象
针对插曲与整体间的关系,让我们问的更激进些:在我们看不见的那些黑暗时刻,舞者有继续表演吗?难道两位表演者彼此扑灭打火机与火柴的光源不是为了偷懒吗?我们是不是在看不到的时候,以「声音」的内容为基础,在可见与可见的两点之间自行想像并内插了诸多动作的情节?这些提问都指向《混沌身响第六番》所在意的光、声音(音乐)与动作(舞蹈)之间的关系。
-
演出评论 Review
形象的物质性
所有在地板上的纠缠,不管是郑志忠与李新宝的,还是黄志勇与姜声国的,因而都是非主体且反社会的,这样的交缠不但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清楚的发声,也没有留下足够的距离给文字的书写,当然就更无法等待主体与主体形象的形成,《关于生之重力的间奏式》为我们标志出这些主体生成的重力位置,显示生命所预设的物质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