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香港编舞家
黄大徽 舞蹈范式的转移 让他终于被看见
出身「进念.二十面体」的黄大徽卅年来对身体论述和使用的关注从未动摇,但他在香港一直被视为属于「戏剧界」,直到近年香港对舞蹈的想像有了更多参照,「舞蹈界」才开始正视他的创作。黄大徽的舞台身体,正好体现了香港舞蹈边界的移动过程。他以自己的生命不断地与这边界协商,在行动之中让协商的痕迹累积成自己的世界观。
-
全球抢先看 World Stage
时间逝如斯,只有香仍在
延续二○一六年无伴奏合唱团「一舖清唱」回溯二○一四年香港「占中」事件的制作《香.夭》,二○一八年四月「一舖清唱」与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合作了同名舞剧,由「一舖清唱」的艺术总监之一、编舞家伍宇烈编创,十三位舞者加上十二位歌手同台演出,「在舞台上,他们将会述说记得或者不记得的、那夭亡了的、那个因个人经历而存在过的香港。声音和身体对他们来说,不是媒介,是象征。」伍宇烈说。
-
舞蹈
个人风格再展示
演出完毕后,与友人在剧院外观后评,提到古数年前在香港曾经发表短作品。我们都忘了细节,只记得那作品带点幽默。如果那浅浅的笑意没有离弃古的话,它可能在《插销》中悄然现身了。虽然作品有瑕疵,但是它代表了一个年轻编舞者向著个人特色的坚定前进。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作路上早期的成功有时只会带来迷失,未到不惑之年而做到不惑,本身已值得鼓励。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难以想像的「亚洲舞蹈」
去年十一月于香港举行的「城市当代舞蹈节」中,除了邀请中国、日本、韩国等五个现代舞团的精采舞作,并以「HOTPOT 东亚舞蹈平台」甄选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新锐编舞家的短篇作品在舞蹈节中呈现之外,同时也举办了主题为「亚洲舞蹈新想像」的「ChatBox 论坛」,邀请来自瑞典、泰国、台湾的舞评人,在香港舞评人李海燕主持下对谈。 本文记录了该论坛针对「舞蹈」「亚洲」「想像」三个关键字,从亚洲当代舞蹈的面貌、西方观点的切入、亚洲在地的真实,分享他们的观察与并进行讨论。
-
特别企画 Feature
摆荡在「现代」和「当代」之间
「中国当代舞」这一词,可以有两个阅读方法:一是指在西方「现代舞」技术框架中,注入中国生活内容;二是以当代中国身体感觉为原材料而建立的舞蹈语汇。有舞蹈历史研究者认为,中国现代舞始于一九三○年代的吴晓邦,也有人认为是一九九二年成立的「广东现代舞团」。不同的倡议正好例证了所谓「当代」:关乎它相对于哪一个历史时段,形式如何被理解,有没有嵌入体制的意图等等。本文则以独立舞者在约卅年前开始发表创作切入「中国当代舞」讨论。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为「自我」而舞? 为国家「服务」?
编创现代舞,身分的思考是必要的:身分,到身分的载体身体,到放置身体的环境社会,如何理解、省视,再透过身体美学表达。透过肢体语汇,中国的年轻人可能借以与上一代割裂,建构当下自我;但当学院的舞蹈编创训练要求「依照中国文化和审美,建立中国编舞技术,体现中国人的情感,为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服务」时,现今的中国舞者,如何面对「舞蹈中的中国身分」的建构?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西九」制作人论坛 「创意参与」是未来趋势
五月下旬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举办了一场「制作人网络会议及论坛」,邀请华语地区的多位制作人与会,并邀来自韩、泰、芬兰、美国等地的主讲者。闭门座谈中讨论分享对新时代「制作人」的角色与定位的看法,「亚洲制作人平台」发起人崔石奎指出,未来的制作人必须是「创意制作人」,从行政问题的解决者,走向改变的驱动者。
-
艺号人物 People 德国莱比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
马里奥.施罗德 让过去与当下对话
今年台湾国际艺术节中,有一个相当特别的节目由世纪当代舞团与德国莱比锡芭蕾舞团合作的演出,台湾现代舞与欧陆芭蕾传统的对话,令人期待两者间将碰撞出的火花。莱比锡芭蕾艺术总监暨首席编舞家马里奥.施罗德,正是这次合作的关键人物之一,除了会与该团舞者带来现代芭蕾作品《爱的梦境》第三幕Corrente II外,他更为世纪当代舞团打造舞作《狂放的野蝶》,呈现他对台湾的印象。趁此机会,本刊特地采访这位舞者出身的编舞家,请他一谈如何在莱比锡芭蕾的古典传统与当代舞蹈中,建构对话与创意。
-
演出评论 Review
实体剧院中的「无实无虚」
近年「进念」似乎面对后劲不继的挑战,作品的概念深度往往追不上华美包装的力度。一个关乎《金刚经》的主题实在可以有力地支撑反剧场或后剧场的探索,但在这作品中未见有刻意著墨。「舞蹈空间」一众年轻舞者身体柔软,爆发力和持续能量均强,他们演出「是舞蹈」,却没有向「非舞蹈」迈进;与松岛诚和杨永德相比,他们的舞台存在感不强,舞蹈于他们仍然是技巧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