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古拉斯.罗希里的画作The Miracle,莫斯科东方美术馆。(林怀民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特别企画/现代乐舞/滥觞

梦境、革命、暴动 世纪之音《春之祭礼》的诞生

许多人说,史特拉汶斯基所谱写的《春之祭礼》本身就是个「谜」。它恶名昭彰的〈献祭之舞〉竟是在作曲家先会弹,却不知如何记谱的情况下完成的。奇特的和声、对位、及配器手法,引领著梦境中走出来的异教徒队伍、狂舞的少女和春之神……走进二十世纪的当代,既遥远,又真实。

许多人说,史特拉汶斯基所谱写的《春之祭礼》本身就是个「谜」。它恶名昭彰的〈献祭之舞〉竟是在作曲家先会弹,却不知如何记谱的情况下完成的。奇特的和声、对位、及配器手法,引领著梦境中走出来的异教徒队伍、狂舞的少女和春之神……走进二十世纪的当代,既遥远,又真实。

音乐史上真正所谓的划时代作品并不多见,作曲家们的创作生涯多半有一定的步调与确切的方向可寻,他们将前辈的风格依一己的创见加以演化,扩张其涵盖范围,将之带至该风格发展可能性的极致,而在其艺术创作生涯的终点处,攀登上该乐派的大师宝座(如华格纳之流即属于此类作曲家),留下许多所谓的「经典作品」。但是,划时代的作品往往不符合此一模式,它们多半在该作曲家创作生涯的初期,以崭新的姿态,像火山爆发后从海底突然冒出的岛屿一般矗立一方。它们石破天惊的开启了潮流的先河,道出前人所未道出的时代精神;而这创作的灵感多半源于梦境,从潜意识中不经意的流出,假作曲家之手付诸纸上──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礼》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之一。

史特拉汶斯基曾在两篇文章中敍述他的创作经过:一篇是〝Ce que j'aĪ voulu exprimer dans Le Sacre du Printemps〞(Montjoie, Année 1, no.8, Paris, May 29, 1913),另一是在一九五九年由伦敦Farber&Farber出版的「呈示与发展」Expositions and Developments一书中。这两篇关于《春之祭礼》诞生经过的文章在内容上有互补之处,笔者在引用史氏的话时,将把这两篇文章中的段落互相穿揷合并,不再注明各别出处,以图能给予读者一较为完整的故事全貌。史特拉汶斯基的敍述如下:

有一天,当我正在圣彼得堡谱写《火鸟》总谱的最后几页时,突然有个快速的幻影从我眼前飞速而过,令我大吃一惊。……我在幻影中看到一个肃穆的异教徒队伍行列:年老的圣者们坐成一个圆圈,看著一个年轻少女狂舞至死。他们牺牲她以献祭春之神。这正是《春之祭礼》的主题……这幻影……我描述给我那善于绘制异教徒的画家朋友尼古拉斯.罗里希(Nicholas Roerich)听,他热烈的赞赏我这个灵感,并且成为我这次创作时的伙伴。

春之预兆

然而,这幻影并未伴随著任何确切的音乐出现,而我不久又有了另一个纯音乐化的创作念头,我打算写一首「协奏曲」……这首协奏小品中的钢琴代表著俄国偶戏中的木偶,狄亚基列夫建议我在写《春之祭礼》之前,先将这曲子发展成芭蕾舞剧(即《彼得洛希卡》)。

一九一一年七月在《波得洛希卡》首演后,我动身前去汤尼雪夫公主(Prin-cess Tenichev)在史莫兰斯克(Smolensk)附近的乡下别庄,以便与罗里希碰面,谋商《春之祭礼》的故事大纲;罗里希与公主相当熟识,他渴望我能去看一看公主所收藏的俄罗斯民俗艺品。……我著手开始与罗里希工作,几天之内,故事大纲与各支舞的标题就已敲定。罗里希在当时就已打好他那著名的鞑靼风味布景的草图,并且依公主所收藏的民俗衣物动手设计舞剧所需的服装。当时我们替这舞剧所取的名字是Vesna Sviaschennaia──神圣的春天。巴克斯特(Leon Bakst)所取的名字《春之祭礼》,只在法文中行的通。在英文里,《春之加冕》The Cornation of Spring比《春之祭礼》The Rite of Spring更接近我的原意。

克拉仑的小旅店是乐曲的诞生地

当回到乌斯提鲁格(Ustilug)后,我的脑海中马上就出现了一些《春之祭礼》的主题乐念,这是〈春之预兆〉的主题,也是我所写下的第一支舞。在秋天回到瑞士之后,我和全家人搬去克拉仑(Clarens)一地的一家旅舍中继续工作。几乎整个的《春之祭礼》都是在这家旅店的一个小房间──一间八尺乘八尺的小阁楼中完成的。阁楼里的唯一家具是台小直立钢琴,我一直踩上弱音踏瓣(我一直都在弱音钢琴上工作),此外还有一张桌子,两张椅子。我从〈春之预兆〉开始写到第一部分完,然后才回头写序奏。我的想法是要在序奏中呈现大自然的苏醒,鸟儿与百兽们的搔抓、啃噬、摇动。我谱写舞剧第二部分时的作曲先后次序与今日乐曲的顺序相同,我写的很快,直到〈祭献之舞〉,我会弹,可是最初并不知道该怎么将它在谱上记下。在既高昻又衰竭的身心状况下,《春之祭礼》整曲在一九一二年年初就已完成,而配器的工作(大多都是机械化的写谱工作,因为我永远在谱写音乐时就已想好配器的方法)在春天尾巴时就大致写好,然而〈祭献之舞〉的最后几页总谱一直要到十一月十七日才完成。

我只是那盛装音乐的器皿

从史特拉汶斯基上面这段的敍述来看,《春之祭礼》实际上是在灵感的驱动下,快速完成的。特别是那段节奏变化恶名昭彰的〈祭献之舞〉竟然是在先会弹,但却不知如何记谱的情况下完成。这似乎一切都是在脑海中凭感觉而摸索创作出来的,连史氏自己也说「当我在写《春之祭礼》时,没有任何系统指引著我。每当我想起那个时代其它令我感兴趣的作曲家──贝尔格、魏本、荀白克──他们的音乐看来都比《春之祭礼》来的理论化;这些作曲家有个伟大的传统在支撑著他们,反之《春之祭礼》的背后则少有明显直接的传统支撑它。我只有我的耳朶可以帮助我,我聆听,写下我所听到的。我只是那器皿,而《春之祭礼》从其中流泻而出。」──这才是真正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实,也正符合了前面所说的「划时代」革命性作品的构成要件;对作曲者是如此(史氏一生最具创意的这首曲子在他三十一岁左右完成,其后的乐曲虽风格与质地皆有新意与可取之处,但无一能在重要性上超过此曲),对整个时代也是如此!那一群又一群想模仿此一「野蛮风格」的作曲家们,往往只是多打破了几面定音鼓鼓皮而已!

《春之祭礼》在音乐方面的革命性创意可从下列几方面来谈论:一、独特的节奏感。二、融合多种材料的复调性和声与对位手法。三、色彩缤纷,但却一反常规的管弦乐法。四、是芭蕾舞曲,但却具备著完整乐曲结构,不似一般舞剧拼凑各曲而成。

灵感得自俄国语言的合成节奏

首先,在节奏感方面,这舞剧的节奏相当复杂难数,在初演时曾让担任编舞的尼金斯基数都数不淸楚。它与传统的节奏理念相反;传统的节奏感是由一个以稳定速度进行的拍子为统合基础,而由旋律或伴奏的节奏或落在拍上,或落在拍间,构成切分音而形成节奏上的不确定感与张力,还有节奏本身的加速减速以推动音乐节奏的进行。然而史特拉汶斯基在《春之祭礼》中的节奏理念,都是一种源于俄国语言的合成节奏,由某个音符时値做基础(例如八分音符),然后将短旋律的节奏由一个2拍加上3拍合并成5拍──5/8拍,然后可能在反复一次后将前头的2拍子多反复一次,形成2/8+2/8+3/8拍的7/8拍子。如此一来传统固定存在的节拍重音不复存在,而是一群依旋律节奏构造形成的不规则长短拍子,以长长短短一会儿规则、一会儿不规则的形态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乍听之下令人以为杂乱无序,但是听久之后却能体会出另一种延宕起伏不定的现代节奏感,它似乎正象征著这世纪爆炸性的脱序进展步调。

第二,在其复调性的和声手法以及对位法上的大胆创新,举例来说,《春之祭礼》的《春之预兆》中那著名的和弦就是由E大调三和弦与降E的六五和弦合并而成,然而其处理手法却颇费周章。因为这和弦反复了上百次,所以自然因和弦本身的性质以及和声及传统的静态滞留状态,而迫使得传统和声的进行槪念不再适用,作曲者得自己发明一些独特的和弦与独特的和声连接(例如「连锁反应衔接法」),以确保乐曲的和声完整性。这么一来,《春之祭礼》使得所有当代的作曲家们跌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因为不再有一模式可供依循,人人得自谋出路,各出机杼,作曲不再是单纯的演化工作,创新成为唯一的要务。

在对位法上,曲子不少上下声部的对位并非出自线条对线条的理念,而是源自于节奏对节奏,或者一个层次对一个层次(将两三个旋律以混音方式叠在一起,例如序奏里)。这种对位破坏了点与线之间同为一体但分化为二面的基本作曲理念,曲子有时只为了点,有时只为了线,而将这二者绑在一起的和声却也早已解体,这正是大多数现代作曲者们作曲基本技巧的出发点。

色彩美的定义不再只是唯美

第三,在配器手法上,虽然史氏说这只是个机械的写谱工作,但是曲子每一处无不充满著独具创意的高明配器手法,例如曲子一开头高高在上的低音管旋律与低沈的竖笛声,形成一种违反常态音域的特殊音响,强化了色彩也强化了声音张力所激发出的整体张力感。倘若将二者依正常管弦乐法加以对调,由竖笛吹低音管的曲调,由低音管吹下方的四度下行半音,它不但破坏了《春之祭礼》独特的异国情调,也将大大破坏声音的张力,这段音乐顿时失色,而无甚可观之处。(指挥此曲首演的孟都曾听史氏在钢琴上弹奏此曲,他当下认为史特拉汶斯基疯了,因为少了此曲在音色方面的变化,曲子变得刺耳,难以卒闻)。运用乐器的极端音域,将各弦乐加以再三分部,让和弦尽量交由一种(族)乐器来演奏……这些虽然都不是《春之祭礼》所首创,但是却是在《春之祭礼》中得到最频繁的运用与最大的效果──色彩美的定义至此已不再是唯美而已!

野蛮而美丽的音乐

在曲式方面,与前两出《火鸟》与《彼得洛希卡》相较之下,《春之祭礼》有更多完整封闭的曲式构造,或者形成三段式,或者做前后的呼应,主题与过门之间的衔接也较为自然,少贴补拼凑的痕迹。史氏自己也承认,这是唯一能从头至尾一音不切掉演出的芭蕾作品,他甚至还比较喜欢它是个演奏用曲,而不是当做舞剧来跳。这种舞蹈形成与音乐形式完美的结合,正宣示了舞剧乐舞合一的完美境地已经达到,而这种平衡的状态也的确在日后不复得见。狄亚基列夫所提倡的另一种综合艺术,在《春之祭礼》中得到完全的实现,它的确为舞史上的巅峰作品之一。

《春之祭礼》在一九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的巴黎首演中,由尼金斯基编舞,在香榭丽舍剧院上演,它是艺术上惊天动地的大暴动、大丑闻。而此一暴动针对的虽然是舞蹈的部分,观众对此音乐也做出激烈的二分法反应,甚至连德布西都对此曲不满。这一切的冲突与暴动,丑闻与革命,残酷的主题与野蛮却又美丽的音乐……这些格格不入,互不相融,但却又同时存在的东西所构成的争议性存在,不也正是当代社会的缩影吗?做为二十世纪的首部划时代性代表作品,《春之祭礼》绝对当之无愧。

 

文字|陈树熙 联合实验管弦乐团助理指挥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春之祭礼

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

设计者:尼古拉斯.罗里希

舞团:狄亚基列夫的俄国芭蕾

首演:May.29, 1913

剧场:巴黎香榭丽舍剧院

春之祭礼

马辛(Léonide Massine)

设计者:尼古拉斯.罗里希

舞团:狄亚基列夫的俄国芭蕾

首演:Dec.14, 1920

剧场:巴黎香榭丽舍剧院

春之祭礼

李斯特.荷顿(Lester Horton)

设计者:William Bowne

舞团:李斯特.荷顿芭蕾

首演:Aug.5, 1937

剧场:洛杉矶Hollywood Bowl

春之祭礼

Yvonne Georgi

设计者:Heinz Beisker

舞团:Stadtische Oper

首演:Oct.29, 1953

剧场:Düsseldorf, Städische Bühnen

春之祭礼

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

设计者:Wilhelm Reinking

舞团:Stadtische Oper Berlin

首演:Sep.24, 1957

剧场:Berlin, Stadische Oper

春之祭礼

比嘉(Maurice Béjart)

设计者:Pierre Caille

舞团:Ballet-Théâtre de Paris

首演:Dec.8, 1959

剧场:Théatre Royal de la Monnaie

春之祭礼

坎尼斯.马克米兰(Kenneth MacMillan)

设计者:Sidney Nolan

舞团:Royal Ballet

首演:May.3, 1962

剧场:伦敦皇家歌剧院

春之祭礼

Karol Tóth

设计者:Pavol Maria Gábor

舞团:斯洛伐克国家芭蕾

首演:Nov.15, 1964

剧场:斯洛伐克国家剧院

春之祭礼

John Neumeier

设计者:Flippo Sanjust

舞团:法兰克福芭蕾

首演:Nov.25, 1972

剧场:法兰克福 Stadische Buhnen

春之祭礼

Glen Tetley

设计者:Naidin Baylis

舞团:Bayerishe Staatsoper Ballet

首演:Apr.l7, 1974剧场:慕尼黑Bayeriche Staatsoper

春之祭礼

Hans van Manen

设计者:Jean-Paul Vroom

舞团:荷兰国家芭蕾

首演:Jun.16, 1974

剧场:阿姆斯特丹Stadsschouwburg

春之祭礼

Joyce Trisler

设计者:Joyce Trisler

舞团:New Dance Group Studio's Young Dancers Performing Group

首演:Feb.8, 1974

剧场:纽约St. Clement's Church

春之祭礼

碧娜.鲍许(Pina Bausch)

设计者:Rolf Borzik舞团:乌贝托舞蹈剧场

首演:Dec.3, 1975

剧场:乌贝托歌剧院

春之祭礼

保罗.泰勒(Paul Taylor)

设计者:John Rawlings

舞团:保罗.泰勒舞蹈团

首演:Apr.15, 1980

剧场:纽约City Center Theater

春之祭礼

理查.艾希顿(Richark Alston)

设计者:Peter Mumford, Anne Guyon

舞团:Ballet Rambert

首演:Mar.6, 1981

剧场:Sadler's Wells Theater

春之祭礼

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

设计者:Ron Protas, Halston

舞团:玛莎葛兰姆舞团

首演:Feb.28, 1984

剧场:纽约州剧院

春之祭礼

Mats Ek

设计者:Marie-Louise de Geer Bergenstrahle

舞团:Cullberg Ballet

首演:Mar.2, 1984

剧场:Estrad Theater

春之祭礼

林怀民

设计者:林璟如,梁家泰

舞团:云门舞集

首演:Nov.27, 1984

剧场:台南文化中心

春之祭礼

Tom Schilling

设计者:Eleanora Kleiber

舞团:Ballet-Ensemble der Komische Oper

首演:Jun.7, 1985

剧场:东柏林Komische Oper

春之祭礼

黎海宁

设计者:华文伟

舞团: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

首演:Mar.6, 1992

剧场: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