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熙
-
特别企画 Feature
以不变应万变 绝非后COVID-19时代生存之道
在面对人类未来重大议题时,「娱乐化」的表演艺术只能苍白无力地退居侧台,「娱乐到死」决不是艺术家们的职志,更不该是投入这行业所怀抱的愿景,可确定的是,某些团体或区块的坍塌是避免不了的,表演艺术生态也将面临改变,也更加地需要改变
-
音乐飞行
面对未来……愿原力与大家同在
如何将目前视两岸为输赢的「有限赛局」,转变成一场「无限赛局」,即使在不符我们最佳利益的情况下,透过坚持我们固有的价值、信念、美德,发挥美好善良的光辉人性,而非忙著对内在外动搂动手拼输赢;或许在令我们骄傲的民主制度与言论自由之外,是否还有心想像一个更好的中华,这或许将是维持赛局进行,继续留在这「无限赛局」的关键性要素。
-
音乐飞行
严肃艺术的「无用之用」
面对世间苦痛危难时,笔下苍白无力的音乐会令我气馁,吕克特与马勒在午夜还可把一切交付给「超越生死,守护著一切的上主」,而信不了神、经常半夜失眠的我,要不然就只好闭眼撇头,要不就是重新寻找投射「音乐之矛」的新方向,重新找到新角度切入我们的社会、生活与教育,找寻到新的「无用之用」。
-
音乐飞行
迎接挑战,快意人生
待人真诚、脑筋转快,协调力强,凝聚众人的最大公约数,灵活地做跳跃性思考,为人与事的最大益处,去做该作的决定与事情,是具创意行政者该有的特质;想想连我最钦佩的苏轼都会被下放到儋州,那么就算是对一己不利,又何惧之有,胆小怕事岂不让列祖列宗看了当笑话。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上扬唱片 台湾文化历史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上扬,是台湾第一家国际唱片公司。从早年代理主流大厂音乐引进优质唱片,八○年代起为台湾作曲家录制专辑,系统化整理四百年来的台湾歌谣,并发行乐谱。多年来独立开创的新时代,不但作为表率,也影响了台湾唱片产业。独到的魄力与眼光,来自于灵魂人物张碧及幕后支柱林敏三这一对伉俪,为此二○一五年上扬获颁传艺金曲奖「特别贡献奖」,感念其「让世界听到台湾」之功。如今两人相继辞世,令人喟叹,但可喜的是他们为台湾留下的音乐记录,终能永流人间。
-
音乐飞行
做「白工」?
艺术行政源于受到艺术感召,「魅力领导者」是团队的灵魂,行政就是这布道团的工作人员,然而大多数艺术家们称说这是「术业有专攻」,该交给其他人做好专心创作,然而就像是巴兰钦找接班人时问Peter Martins的:「你想做这一切吗?」「从编舞、排练、监督制作、管理营运、行销包装、基金募款?」Peter Martins说:「OK」,巴兰钦说:「Good」,然后两个人喝起咖啡聊天你说呢?
-
音乐飞行
音乐之外的多样化学习
「精疲力竭」是现今音乐学生的普遍现象,「准备充分」的为数不少,然而许多怀著梦想但「准备并不充分」的孩子,在进入音乐教育体系学习后,更是「精疲力竭」;现今在上百个音乐学生中,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会有全职管弦乐团工作,能获得专任教职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其余大多数都是在一个接著一个的兼任钟点与演出「GIG经济」中打转,虽不至于真的跛脚,但的确在他们的艺术与人生之路上颠簸而行。
-
音乐飞行
人老了,音乐也远了?
或许是因心觉此生又能再听多少次花了大半生命创作的曲子,我变得很珍惜每一次听音乐的时光,总是想好好地把一切听得彻彻底底、明明白白,掌声不是重点,而是那在时间流动中乐音所展现的条理、秩序、和谐与情境,这倒也不仅限于自己的曲子,而是每一首曲子,长日将尽、人生无常,已学会珍惜每一次的音乐,每一分的人情,静心品赏每一刻创作者藉乐音所传达出的心灵点滴。
-
音乐飞行
转型行政法人,要「转」成什么「型」?
几天前接到某文化局的电话,同仁衔长官指示问我「公部门文化机构转型行政法人」的事,我话匣子一开就不能自已,让对方想挂电话而不能;为什么一提起「转型行政法人」我就会激动,别无其他,「利弊得失」与「正义」而已,缺乏全面性思维、宣导沟通与配套措施所谓的「方向」「正确」政策,往往只会落得啼笑皆非的「手术成功,可是病人死亡」结果!
-
音乐飞行
当艺术遇上人工智慧
「艺术vs. A.I.」的争辩重点并不在于二者择一,可确定的是A.I.将会吃掉许多音乐工作,提高这行的入门门槛。既然「AlphaGo会影响未来一千年下围棋的方式」,我很赞成让A.I.分析我的作曲,借由这没有生命的物体,调整我对于创作的认知,协助发展新语汇、新手法,激发创意以摆脱平庸俗套,让我对于创作有个全新的态度,它绝对会是我最严厉无情的听众与无怨无悔的老师。
-
音乐飞行
为工作而活,还是为生活而工作?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认为精神应战胜肉体,「天生我才必有用」、「完成自我生命目标」是老掉牙的高调,办公室也不再是个独特神圣的场域,就算环境不理想、对于工作内容没什么兴趣,但也必须将心思放在工作上,全力以赴追求完美与卓越,更何况表演艺术是个非营利性的工作,缺乏感动人心的态度与作为又何以彰显其崇高特质?
-
音乐飞行
为什么你想念「艺术管理」?
面对一己才能特长强弱选择最适合的工作,透过一生持续不懈的辛勤投入,将之发挥到极致,其原动力在于受到该行业的感召,艺术管理者往往是艺术家或爱好者转换轨道,也并非仅是艺术机构的职员,完成艺术创造使命也绝非朝九晚五的工作,台上台下的一切是大家合作的结果,后台工作者也绝非艺术家的仆人,他们是合伙人、共同创造者,也是实现艺术梦想的神仙教母与奇幻精灵,大家都是艺术卑微的仆人。
-
音乐飞行
我们需要一间国家级表演艺术图书馆
在这公共图书馆体系缺乏庞大艺术图书收藏品的台湾,我们真的很需要一间大型公共表演艺术图书馆,不专属于任何艺术大学师生,也不是寄居于国家两厅院底下,而是一座开放给全民借阅使用的图书馆,否则在台湾音乐家们将纷纷退场的未来,大家这三、四十年来的丰富收藏,不是变成回收纸来擦餐桌,要不就是化为焚化炉的青烟。
-
音乐飞行
一幢歌剧院的诞生奇遇记
二○一三年五月,造价43.6亿元(台中市政府负担廿二亿)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被顺利送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设置条例》二读通过的法条内,升格成为「台中国家歌剧院」,而市议会补上了「土地产权仍属台中市」的附带决议,终于解开了十五年前的死结
-
音乐飞行
当艺术遇上经济 化身博士的两难
追求「不可胜数的多与新」之下,有可能只是「无可承受的少与轻」吗?就像拙政园的景色,只能欣赏却无法购买,这不只是如桑德尔所说的「钱买不到的东西」,而是「不能用钱去购买的东西」。搞不好这种看待文化与艺术的方式,就像是一只蜘蛛蟹,忙著把海藻碎屑黏在身上、四处爬行,除非你硬掰说它也有灵魂悟性,否则少了心领神会、偶拾的美感,其间又有多少差别?
-
音乐飞行
从韩国看台湾 音乐剧的爱与叹息
K-POP其实又有多少韩国成分?只是唱歌跳舞的刚好都以韩国人或东方面孔为主,歌曲是从全球征选来的,以强力训练、训练、制作与行销,为韩国涂抹上时尚魅力。在去年公布的百大品牌中,韩国有三个品牌挤入,台湾没有半个;把「内销」概念转成「外销」,把「乡土」变成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希望能代表台湾出国巡演,以达成艺术的「外交使命」,但这样是不会有产业的!
-
音乐飞行
艺术价值,传于后世?
「艺术」的最高目标是引领我们从滚滚红尘抬起视线,仰望繁硕的亿万星空,俯察人世悲欢离合,惊鸿一瞥宇宙有无之妙;陈义过高?那就先多花点心思好好演出、复活、讲究一下我们身边久故、新古作曲家们的曲子,唯有这些才可能会是我们的,也终将会是我们所共同所有的。
-
音乐飞行
台北需要一个「音乐艺术之家」
台北市并不是没有表演音乐的地方,而是缺乏一个有别于国家音乐厅欧式浓郁浑厚、咖啡色彩,偏日式纯净的「新」音乐厅;台北更需要一个「音乐艺术之家」,咖啡厅典雅温馨的氛围让爱乐者可以聚首聊天、享受难得的悠闲;大厅更不必气派地铺满白色大理石像是伟人陵寝;各种动线、管制区的设计必须以降低管理人力需求作为基本准则;缺乏邻街门面就绝对需要建筑师的天才灵感,将之转化成令人赞叹惊艳的地标
-
音乐飞行
乌鸦的忧虑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终于要落成启用了,从二○○三年我还在高市交担任团长时,当时行政院游院长与文建会陈主委亲自来到高雄,在公园的榕树下宣布兴建计划,到现在已过了十五个年头,预算也从当初的六十六亿变成现在的一百零七亿,在这喜庆的时刻,的确有点百感交集。
-
音乐飞行
我最得意的两件半事情
我真心地认为,还有什么比音乐剧这个融合戏剧、歌唱、说白、肢体、美术的项目,更能够让孩子们体会美感的多面性与整体性?并且为台湾音乐剧未来的创作、展演、欣赏、推广奠下坚实根基,但这需要表演艺术与教育体系的共识,让它成为学校课程、社团活动项目,进而成为全国学生音乐比赛的团体项目,形成一个深远的政策,提升下一代对于表演艺术与文化创意的投入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