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自一九五〇年八月二十日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四十五年的历程。一九九五年三月九日起,上海人艺和上海靑年话剧团合并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继续在舞台上呈现各类的节目。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自一九五〇年八月二十日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四十五年的历程。
上海人艺在建院初期约有演职员工一百五十余人,主要是由一批上海优秀的话剧艺术家、原抗敌演剧九队的成员及部分初入戏剧之门的靑年学生组成。剧院的首任院长是著名剧作家夏衍,著名导演艺术家黄佐临任副院长并实际主持剧院的艺术领导工作,剧院的行政领导工作则由另一名副院长吕复主持。
一九五〇年底有华东话剧团并入;一九六〇年,上海的原朝阳通俗话剧团和蜜蜂滑稽剧团也并入剧院。至此,上海人艺便成了一个拥有话剧一团、话剧二团、方言话剧团及滑稽剧团等四个演出团共三百余人的大型剧院,是和北京人艺并驾齐驱的中国「四大剧院」之一。
训练与演出并重
剧院分别在五〇年和六〇年举办了两届学馆。第一届为「演员培养学馆」,第二届则除了设有两个表演班外,还增设了舞台美术班。自六〇年代初起,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的优秀毕业生陆续进入剧院。这样,剧院除了原有的一大批中老年艺术骨干外,还逐年增添着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才。
六二年,由于夏衍早已调京,黄佐临正式任剧院院长,副院长由陈家松担任。文革期间剧院陷入混乱状态,上海人艺曾一度和上海靑年话剧团合并;方言话剧团和滑稽剧团也被取消,直至一九七八年底,上海人艺始得恢复原建制。之后较长一个时期,由黄佐临任院长,杨村彬、罗毅之两位著名导演任副院长。
一九八五年,因几位老院长年事已高,剧院又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由黄佐临任名誉院长,院长一职则由著名剧作家沙叶新担任,杨绍林、兪洛生(两位均系演员)任副院长。九三年,沙叶新辞去院长职务,由杨绍林接任院长。这时,剧院的机制已改变了以往那种分为几个演出团的格局,而是将演员合在演员团内集中管理,根据所排演剧目的需要,抽调演员成立剧组。
行文至此,似乎应该谈谈上海人艺四十五年来的艺术成就:黄佐临先生是一位刻意创新,同时又有着排演百余部剧目和半个多世纪艺术实践的老艺术家,他所倡导的「写意戏剧观」更是引人注目。由这样一位艺术家长期担任主要业务领导的上海人艺,无疑会深深地打上广纳百家、不拘一格、刻意创新的印记。
上海人艺所上演的四百余部大型剧目和小型剧目中,既有恪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也有借鉴我国民族戏剧传统的,更有大量矢志创新的作品。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剧作都能在上海人艺占有一席之地;而刻意创新的剧目则尤受推崇。
兼顾中外剧本、合作
上艺十分注重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戏剧同行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主要表现为下列方式:㈠上演海外和国外的剧目;㈡聘请海外和国外导演来剧院执导;㈢联合演出;㈣赴海外和国外演出、考察。自八〇年代以来,上述交流日趋频繁、深入。剧院的《家》、《中国梦》、《喜福会》、《东京的月亮》曾先后赴日本、香港、新加坡、德国演出。
自一九九五年三月九日起,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靑年话剧团合并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该中心是为了集中两个演出团体的人、财、物优势,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而组建的。
中心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机制上最大的变化是:㈠设置艺术制作经营中心。现在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靑年话剧团即为中心下属的两个艺术制作经营单位,是一种只承担艺术生产演出任务的新型艺术制作经营机构,实行艺术总监(或经理)责任制。每个单位由艺术总监(或经理)聘任五名负责制作管理、演出经营和公关宣传的工作人员,组成日常工作班底,以确保中心所规定的剧目和演出场次指标的完成。
㈡建立演员俱乐部。这是对四十多年来艺术表演人才传统管理模式实行的一个变革。它既是中心对应聘演员的管理机构,也是具有中介性质的行业机构,即除对中心的聘用演员实施管理外,还将拓展演员劳务的经纪业务,接受资格演员(非中心聘用演员)的注册并担当其业务代理。目前,俱乐部拥有聘用演员五十六名,资格演员近三十名,人数仍在扩展中。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建立半年多来,已上演了七出剧目,其中上海人艺演出三出,即小剧场戏剧《陪读夫人》,为大学生演出的《护照》和《蠢货》,赴德国演出《东京的月亮》,观众反应及卖座率均很理想。目前,上海人艺正在排练莎翁的喜剧《无事生非》,该剧将以新颖的广场剧形式在上海外滩黄浦公园进行露天演出,这也可谓是中国话剧演出史上的一个创举。
文字|陈达明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