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上海
粉絲經濟侵入越劇,茅威濤炮轟「飯圈」文化
如果說從去年到現在,有哪部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劇壇現象級表演藝術的作品,那麼非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新龍門客棧》莫屬。這部由越劇領軍人物、表演藝術家茅威濤操盤運作的環境式舞台劇自去年火爆劇壇,迄今盛況不衰。兩位年輕貌美的主演陳麗君、李雲霄更是紅得發紫,成為觀眾追捧的「君霄」偶像組合,「君霄」組合的觀眾也由傳統的越劇戲迷而遍及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各個圈層的人群。 9月中旬,茅威濤攜手「君霄」組合等劇組人員,為新拍攝的越劇電影《新龍門客棧》舉行公開宣傳與推廣活動。在現場互動時,茅威濤嚴辭怒斥了部分粉絲的言行,炮轟正在粉絲群中蔓延的「飯圈」文化。她說:「我要正告你們的是,我們小百花的演員,你們不能去裹挾她們、綁架她們,你們要讓她們有更好的環境去創作,拿出更好的作品給你們。」針對「君霄」粉絲們各為其主的捧與罵,茅威濤告誡她們不要搬弄是非:「我現在看到的太多是拉扯,你愛這個跟愛那個,為什麼一定要打這個、踩那個?說她好了,就要說另一個不好?你知道,生旦一輩子碰到一組好搭檔有多重要嗎?」 對於一些粉絲稱票房是由她們花錢買出來的,茅威濤直言:「你不想看、你不喜歡看,你可以不看。越劇有你們,越劇也好不到哪裡去;越劇沒你們,越劇也沒死掉。」 這一番話可謂振聾發聵,在劇壇和媒體上,引起了強烈的回響。顯然,茅威濤說這番話是有原因的。所謂「飯圈」,就是粉絲(fans)的圈子的簡稱,是長期的、穩定的、具有完備組織的群體,其核心目標就是「一切為了偶像」,透過「集資應援」、「控評」、「反黑」(編按)等各種有組織、大規模的集中應援活動展現其強大行動力和號召力。雖然每個時代都有愛戲、追星的粉絲,但「飯圈」的特點在於帶著強大的網際網路基因和屬性,伴隨著網路發展和粉絲群體的擴大,它所共生的偶像經濟也迅速發展,開始催生出為偶像買週邊商品、租廣告位做宣傳、投票及進行慈善公益活動等方式,就眼下而言,「飯圈」已由單純的追星粉絲自發組成的社群逐漸演變成為有組織、專業化的利益圈層,形成了粉絲經濟。 於是,在越劇身上出現了一種吊詭的現象。一方面,「君霄」組合的飯圈粉不遺餘力地為偶像和演出進行宣發和傳播,無論是口碑流量還是票房業績,她們都為《新龍門客棧》和越劇的備受矚目貢獻了力量。因此飯圈粉認為越劇本來行將消亡,正
-
上海
實體演出如火如荼,線上戲劇瀕臨死亡?
2024已過半載,伴隨著多年未遇的高溫,江浙滬的演出市場一片紅火,上海亞洲大廈和大世界等演藝新空間幾乎人滿為患,杭州和蘇州等地的小劇場+大商廈構建成的文旅融劇場模式也是夜夜笙歌。上海經典版的《劇院魅影》早已開啟數月巡演模式,浙江的沉浸式越劇《新龍門客棧》票已售到年後 整個實體演出市場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吊詭的是,近年來一直成為關注焦點的線上戲劇演出卻悄無聲息,甚至傳出了一種瀕臨死亡的氣息。 曾幾何時,網路戲劇、線上演出等等從歐美名劇到各地戲曲,都在嘗試戲劇和網路全新的融合發展,報紙電視媒體已在呼喚一場劇場革命的急速到來,線上戲劇業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但是很多戲劇愛好者在不經意間卻發現,自己已好久沒看線上的演出了,即便今年還有一個這樣的演出在這炎夏的時節堅持著。然而正是這次演出,卻昭示了線上戲劇演出已經陷入了一條沒有生機的死胡同。上演這場演出的是一位在抖音擁有近60萬粉絲的音樂劇女演員,她在兩年前就進行了首次付費直播音樂劇《童話深處的秘密》的演出,票價為29.9元。儘管是網紅演員,但演出的效果卻乏善可陳,當晚直播流量最高時也僅八百餘人而已。 今年她捲土重來,帶來了一齣獨角直播音樂劇《陌生女子李易安》,門票19.9元人民幣。不過在整個演出過程中,即時線上人數從直播開場時的約四百多人,到最高峰值時充其量也只有七、八百人。即便這些都是付費的觀眾,本場的票房收入也僅5位數出頭。更悲催的是這部劇的直播卻遭遇了技術方面的問題,導致有無買票其實都能觀看。主創無奈選擇了退款並發布道歉影片:聲明今後這部劇在網路上的播出一律免票。 平心而論,這部劇孵化於音樂劇領域的頭部帳號,彙集了業界多位專業人士的心血,經過多年的打磨,品質並不俗。但即便沒有發生直播技術問題,和上次線上演出一樣,它依然沒有吸引到足夠多的粉絲和流量,沒有流量,就意味著沒有盈利,沒有盈利,則無以為生;單算經濟賬的話,這次線上演出已經生不如死了。 從另外一個層面也傳來了不祥的消息。作為中國最大的演出商,保利院線集團旗下的保利雲劇院曾擁有200多部正版免費表演藝術影片資源,如今也已經到期下線了,一度希望能透過線上表演藝術的直播和上映,帶來演藝市場平台紅利的願景
-
上海
上海音樂劇票房蓬勃,「錢景」有多美?
2024年尚未過半,據新出版的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上海的音樂劇演出市場蓬勃開展,「錢景」一派如畫。從最新統計數據來看,2023年全國音樂劇演出場次高達9960場,其中上海占據了5888場,占全國市場近六成。尤其是近4年來,上海音樂劇票房和上座率持續攀升,人均觀演次數高達4.24場,人均票房更是達到了2,224元人民幣的新高度。 作為中國最大的票倉,上海之前因疫情的影響,演出一度下滑。自去年起,實體演出市場逐漸回暖,尤其是音樂劇市場數據實現了強勁增長。前段引述的數據不僅突顯了上海在全國音樂劇演出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也彰顯了上海致力於打造「音樂劇之都」的強大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上海的音樂劇的演出場域已從以往鏡框式的大劇場拓展開來,蔓延到了亞洲大廈及大世界演藝中心等僅容納一兩百名觀眾的小型演藝新空間中。而隨著3年前,首部小型環境式駐演音樂劇《阿波羅尼亞》等作品的走紅,小劇場環境式音樂劇開始走進更多觀眾的視野中,眼下《阿波羅尼亞》在上海已經演出近1000場,全國共計演出超過2000場,吸引了超過20萬人次的追捧,開啟了「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的「錢景」現象。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亞洲
疫後打開新氣象 各大樂團鋪展開闊樂章
歷經了3年多的疫情,音樂家們的行程表不再需要配合隔離時間計算,總算又能恢復高密度的巡演行程,隨著亞洲各大交響樂團2023╱2024年新樂季開啟,音樂家們除了大顯身手,也可從樂季感受古典音樂界的新氣象,疫後的大師們更加卯足全力,新秀也紛紛挑起樂季大梁,節目的型態也更多元,更重視人與人的互動與交流,跨越國界,音樂家們正合力譜寫屬於疫後古典音樂的新樂章。 NHK交響樂團 老大師坐鎮走長遠 在亞洲地區若要能聽見一場老大師、或是現今首屈一指的名家音樂會,日本NHK交響樂團(NHK Symphony Orchestra)會是首選。瑞典指揮家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自2016年起擔任NHK交響樂團名譽指揮,便以穩健、沉穩的態度,帶樂團走長遠的路,他自己就是新樂季的金字招牌,高齡96歲仍馬不停蹄在世界上指揮音樂會,在NHK交響樂團的新樂季也將指揮6場曲目頗具分量的音樂會,曲目包括編制龐大的布魯克納第5號交響曲。另外,同樣是活力滿點的76歲奧地利鋼琴家布赫賓德,也會在樂季裡一連演出兩場鋼琴協奏曲,包括貝多芬的第1號鋼琴協奏曲和布拉姆斯的第1號鋼琴協奏曲。 特別要提的是,在疫後為了符合觀眾防疫的生活型態,NHK交響樂團的新樂季也可看見多場縮短時間的音樂會,如:日本新生代鋼琴家阪田知樹、指揮家圖岡.索契夫(Tugan Sokhiev)等人的音樂會,演出長度規劃在60到80分鐘,同時沒有中場休息,走精緻迷你路線,一氣呵成,早早聽完可早點回家休息,沒有負擔。 首爾愛樂 新聘總監要走向世界 荷蘭指揮家梵志登才剛在今年6月帶著紐約愛樂來台巡演,加上即將於香港交響樂團完成最後一個樂季(2023╱24)的音樂會演出,台灣觀眾對他並不陌生。首爾愛樂管絃樂團(Seoul Philharmonic Orchestra)之所以聘請他擔任音樂總監(合約自2024年開始),立意明確,希望借重他的國際視野與歐美經驗,將已經有大批觀眾的首爾愛樂,提升為世界級的管絃樂團。 首爾愛樂在2023╱24樂季的曲目規劃,有雅俗共賞之作,也有進階曲目;如近期8月底的音樂會,有十分
-
上海
《新龍門客棧》爆紅,主創者茅威濤提出3大叩問
截至龍年春節前夕,中國劇壇唯一能稱得上年度爆款和現象級的作品,非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莫屬。這部由著名越劇藝術家茅威濤擔綱藝術總監和總製作人的越劇,改編自徐克的武俠電影,由颯爽英俊、青春靚麗的全女班主演。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它所發起的首次線上付費直播,就吸引了925萬人次觀看,近4,000名觀眾發布了超過1.4萬條的互動評論。 進入2024年後,該劇的關注度依舊居高不下,線上的視頻播放量已突破10億次,線下演出更是大受歡迎,龍年春節期間的所有演出場次,均被秒殺一空。主演陳麗君更是頻頻躍上各大媒體熱搜榜,成為年度最為突出的頂級藝人。 這一現象似乎給戲劇界帶來了一片春色,不少從業人員興奮地表示,這部劇給傳統戲曲現代化、時尚化、青春化,開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創新和發展的路徑。 不過,作為這部劇的操盤手和主導者,茅威濤此刻卻發表了〈今天的觀眾需要看什麼樣的戲〉一文,對《新龍門客棧》的爆紅現象表示深深憂慮,她在文中向戲曲界現狀發出了冷靜的三大叩問:第一,戲曲界不知如何分析《新龍門客棧》案例,暴露出理論學術領域的薄弱;第二,戲曲界不知如何利用《新龍門客棧》的流量,暴露出整體運營理念的滯後;第三,從新觀眾群體的新凝視和關注中,暴露出主流創作作品內容的空乏。 茅威濤直言當下的戲曲研究和評論往往停留於藝術內容的好惡判斷,營運理念也只停留在單一的創作作品、完成演出場次。而如何發現演員的魅力、如何發現劇種的魅力,如何讓文化得以傳播,讓創作驚豔舞台或許才是從根本上改變觀念、思路和意識的底層邏輯。 顯然茅威濤的話是切中要害的,但會有多少人聽得進呢?!
-
上海
成本高昂回收緩慢,實景沉浸戲劇演出面臨寒冬?
秋風乍起,大陸文旅部公布了40個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入選專案,由導演王潮歌操刀、備受關注的4大實景劇碼《只有系列之戲劇幻城》全部落榜,使得一度頗為看好的文旅結合大型沉浸式戲劇演出染上了深深寒意。或許風早就起於青萍之末,只是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消息鉅額的投入和低迷的市場。 《只有戲劇幻城》共有4個作品:2019年《只有峨眉山.戲劇幻城》(四川峨眉)、2020年《只有愛.戲劇幻城》(江蘇鹽城)、2021年《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河南鄭州)及2022年《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河北廊坊)。 《只有峨眉山》總投資額8.19億人民幣,票價238元,年營業收入約6,000萬,營運費用約3,000萬,按年利潤3,000萬,專案投資8.2億,最起碼需27年才能回收成本。 《只有愛》總投資7.6億,收入2.02億元。500位演職人員的成本按一年5,000萬計算,門票價格50元,年營業收入約8,000萬,去除營運成本年利潤3,000萬左右,回收成本週期約需25年。 《只有河南》總投資近60億,開業兩年至今營業收入約1億元。年營業成本約1億以上,年營業收入3億,淨利潤不足兩億。與60億投入成本相比,最少需30年方能回收成本。 《只有紅樓夢》總投資40億,歷時8年打造而成。一日票原價468元,早鳥票288元、兩日票原價658元,早鳥票592元。千位演職人員的年營運費用超過1億。官方預估回收週期在5年左右,但實際上是沒有可能。 《戲劇幻城》4個劇碼的回收週期都超過20年,而文旅專案的活躍週期僅約5年。文旅結合的沉浸式演出專案本身並沒有錯,甚至還是一條與傳統演出不一樣的新賽道、新市場,但再好的創意,也擋不住一哄而上一味貪大;寒風過後,「只有幻城」留下的一地雞毛,值得深思!
-
上海
《劇院魅影》40場狂攬4,900萬,音樂劇進入3.0時代?!
整個夏季,中國演藝市場似乎進入了瘋狂的報復性消費狀態,各大演出場館迎來了疫情後最洶湧的觀演人潮。雖然北京、上海等城市街頭觸目可及坐飛機、坐高鐵,拖著行李箱來看戲的觀眾,但真正能稱得上是2023年現象級舞台劇作品的,只有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英國真正好集團聯合製作的中文版《劇院魅影》(台譯《歌劇魅影》)。 自5月初開始,《劇院魅影》中文版在上海大劇院全球首演。34天40場演出總票房斬獲4,850萬元人民幣,平均單場票房超過120萬元。隨後從6、7、8月起,分別於深圳、廣州等地開啟全國巡演,票房也迅疾一售而空;而10月北京站剛開出場次,出票率已超過5成。這一業績已把同樣一票難求的北京國家話劇院的經典劇碼《大宅門》、江蘇大劇院的舞劇《紅樓夢》等遠遠甩在後面了。 值得注意的是,《劇院魅影》中文版最大的購票觀眾來自平時並不太進劇場的人群,年齡集中在18至45歲,他們一年未必會看兩三次戲,但這次購票的最大動力則來自《劇院魅影》IP本身的魅力。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成熟產業化的經典音樂劇IP的確會帶動更多音樂劇之外的觀眾進入劇場,而更為重要的是,這樣龐大的音樂劇市場也必然會給當地的音樂劇人才庫帶來升級。因此《劇院魅影》中文版的出品人馬晨騁認為:《劇院魅影》中文版的成功上演和它所帶來的轟動效應,標誌著中國的音樂劇產業從原版引進、中文版製作到產業化,已完成三步跨越,將開始進入了3.0時代。不過,清醒的學界人士提示,他們真正需要面對的考驗是:3.0時代是否還能延續「魅影」的熱度?市場的下一波高潮是否能如此輕易捕捉?!仍有待觀察。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防疫政策開放後,中國演藝市場雖開始呈現全面復甦跡象,但網路直播間成為瓜分蠶食傳統演藝市場「第二舞台」的苗頭已勢不可擋。據最新發布的《2022抖音演藝直播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包括戲曲、音樂、舞蹈、話劇等表演藝術類直播在抖音開播超過3,200萬場,平均每場觀眾超過3,900人次,跡近每天都有近9萬場中等觀眾規模的演出在抖音上演。相反,即便是黃金演出季的五一假期,傳統實體演出場次總和也只有5,900場左右。 截止目前,僅僅抖音的表演藝術網路直播行業規模已高達1,844.42億,相關行業的直播帳號達1.41億個。觀看熱度攀升最快的5大演藝直播類型為音樂劇、舞蹈、話劇、喜劇、雜技,其中白領觀眾熱中的音樂劇直播觀看人次較往年同期瘋漲到978%。 同時,總計有231種戲曲藝術在過去一年開播超過80萬場,從受眾來分析,各年齡層對傳統演出有不同偏好:90後、00後愛看相聲,80後欣賞古琴古箏,而70後、60後則對京昆、粵劇、豫劇、黃梅戲等戲曲表演樂此不疲。 值得關注的是,觀眾踴躍為主播打賞已給直播市場和演藝經濟賦予了新的動能。報告顯示,近一年來抖音演藝類直播打賞的收入較往年同期增長46%,逾6萬名的表演藝術主播月均直播收入高於萬元人民幣。有73.6%的戲曲藝術主播透過直播而收入不菲,甚至還讓不少瀕危劇種透過打賞等收入獲得新的營運生機。 顯然,直播對表演藝術行業有「打造新舞台、帶來新收入、培養新觀眾」的價值。一些優秀的表演專案固然可獲得更好的傳播發展,但主播們的才藝和魅力能否持久地黏住觀眾,新的劇碼能否經得起更為挑剔的3秒鐘刷屏的檢驗,將是直播間作為第二舞台必須面臨的挑戰。
-
上海
演藝產業紛紛投入發行NFT
上海上半年度爆發疫情,讓經濟遭受重創,但另一方面卻使表演藝術行業拓展了新賽道,呈現出風生水起的新景象。隨著元宇宙概念興起,以京滬為核心的NFT市場日益升溫,傳統演藝行業也在後疫情時代展開相關嘗試。 打頭陣的是東方演藝集團舞劇《只此青綠》,發售了6款NFT,每款限量4,000份,定價人民幣19.9元,迅速售罄。上海交響樂團旋即推出第1款NFT1段2分21秒的「中國最早的交響樂唱片」,由德國高亭公司於1929年為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錄製的西班牙作曲家法雅的《魔法師之戀》組曲,也是19.9元,限量發行1萬份,也被秒殺。接著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發行了話劇《紅樓夢》人物的Q版形象,這些3D圖像可在手機上多角度展示,同樣限量發行。據悉目前全國已有近10家表演藝術單位嘗試發行了NFT,定價都在幾十元至百元之間。 表演藝術的NFT除了是新的收藏載體,也被開發出多種線上、線下結合的使用可能,除了收藏價值外也連結了一定的福利券、演出票券兌換等會員權益,比如購買了NFT的觀眾,在未來購買票券或參與院團活動時,都會被賦予一定的權益。個別NFT也會以隱藏款盲盒形式上線,提高粉絲購買收藏的意願,甚至在未來開發的「元宇宙」劇院內,還會成為觀眾和購買者專屬的有價資產。據演出行業協會預測,包括表演藝術在內的NFT交易市場有望在2至3年間達到500億到800億元。 不過專家也提醒, NFT存在著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潛在風險,亦存在版權、品質、定價等問題。因此對傳統表演藝術行業來說,發行NFT能否成為現有線上表演、演出錄影播映兩類數位化發展路徑之外的第3種玩法,還有待檢驗。
-
上海
「一個人的劇場」在疫情中異軍突起
一場突如其來的Omicron新冠病毒傳染,重創了3、4月的演出季。繼深圳後,上海也相繼封城,整個南方演藝市場幾乎全倒。奇特的是,有一項演出卻率先突圍,在4月底5月初上演,並將在各城市巡演,目前已是一票難求。這項演出就是「一個人的劇場」的實驗戲劇《存在與時間2.0》,某種意義上,它也非常符合文化部門有關疫情期間上座率的要求。
-
上海
「中國百老匯」劇院群來了?
廣州開始打造「一個人的劇場」,挑戰傳統的劇團和戲班式舞台演出;而上海在剛布局完100家演藝新空間,又在10月正式宣布將興建城市商業體含劇院群的「首位百老匯劇院群」。
-
上海
新型沉浸式體驗「劇本殺」備受年輕族群歡迎
「劇本殺」脫胎於桌遊型推理遊戲,提供的是一種深度的角色和故事體驗,融互動、體驗、社交、表演為一體,透過劇情進行人物交流和演繹探討,共同揭開秘密或發現真相。
-
上海
演藝產業的商業複製摧殘藝術創作與市場
資本熱錢不顧藝術規律瘋狂跑馬圈地已不是什麼秘密,演藝產業也由此野蠻生長。表演藝術創作日益淪陷為商業機器的生產流水線。
-
上海
演出協會定出規矩讓劣跡藝人沒「戲」唱
近年來中國一些知名藝人從偷稅漏稅到醉駕逃逸、從嫖娼劣跡到家暴出軌、從學術造假到抄襲侵權、從虛假代言到假唱欺騙負面消息層出不窮。
-
上海
疫後演藝新發展 「戲」節藏在「虛空」中
十一月中由上海「演藝大世界」舉辦的「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峰會」,邀請廿多家演藝行業的領軍機構,透過內容創作、跨界合作、劇場革新、商業模式、平台融合、技術應用六大主題,討論在疫情之後演藝產業發展的新未來,活動全程採取現場+錄播+直播結合,而未來感、科幻感的峰會舞台,則勾勒出演藝直播的最新形態。但演藝內容從線下轉到線上,轉換的又豈止是場景?
-
上海
演藝產業覓生機 「新勾欄瓦舍」儼然成形
肺炎疫情對表演藝術產業帶來了重大的改變,雖然線上演出和雲劇場成了業界人士的時髦話題,但值得觀察的新動向是:表演藝術被疫情逼得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即從室內走向戶外,從劇院走向市集,從藝術走向生活。表演藝術界從舞台走回民間,再造昔時的「勾欄瓦舍」既可欣賞娛樂表演,又可吃喝玩樂的商業遊藝市集,把以往的觀演行為從一種娛樂消費轉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上海
解封之後的「疫」想天開vs.「藝」想天開
疫情趨緩下,中國的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宣布營業性演出場所可以恢復演出,但販售座位數不能超過最大核載量的30%,對靠市場生存的演出企業來說,相當於演一場賠一場,30%的票房也許連場租都不夠。在此狀況下,表演藝術圈的各種求生方式紛紛出籠,或與電競產業合作,在電競賽事中表演與遊戲內容相關的舞蹈,透過直播而名利雙收;或如沉浸式戲劇《無眠之夜》特地與電商平台合作,另行製作線上帶貨直播,拓展潛在的產業價值
-
上海
十五億人民幣的豪賭 「太陽」要在東方再起?
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因高達九億美金的嚴重債務問題,必須面對破產的申請,但肺炎疫情讓票房收入驟減,只得解雇近95%的員工。但其大股東上海復星國際集團表示,因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因此太陽馬戲團在中國的業務正在恢復,杭州駐演也正在準備演出。但耗時五年、耗資十五億人民幣的杭州大秀《X綺幻之境》是否能成功讓中國觀眾買單,讓「太陽」重新在中國升起呢?
-
上海
「疫」波未平「疫」波又起 「雲演出」成救命良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東方燒到西方,歐美表演重鎮如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都高掛停演牌,上海也持續停演四月份預排劇碼。為了讓show繼續go on,以網路線上表演為媒介,提供給觀眾欣賞的「雲演出」成了中國眾多演藝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應對之策。滬上京崑越滬淮五大劇種紛紛和抖音、B站等網路平台合作,在劇團內開啟了「雲表演」「雲排練」「雲劇場」的線上直播演出方式。
-
上海
「疫」想不到 大陸演出票房巨損廿億
春節期間爆發的病毒疫情,讓幾乎所有行業遭到重創,首當其衝的正是表演藝術行業,因政府防疫守則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應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如劇院等演出場所),讓演出紛紛取消。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剛發布的《致全國演藝同仁倡議書》坦言:「二○二○年一至三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兩萬場,直接票房損失已超過廿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