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灯艺术节」是去年唯一在南部举办的艺术节,显示资源集中北部的情形仍未获有效改善。(图为「华灯艺术节」戏码之一Illio Formosa!l)(许斌 摄)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特别企画②/表演新生态/资源整合/多元分众的艺术节庆

传统风光不再,另类大放异彩 体检八十四年的「艺术节」!

从民国八十二年两厅院筹办「台北国际艺术节」时,就有「该不该整合国家文艺资源」的声音出现。三年过了,又增加了近十个各式的「节」,「资源」到底被浪费了没?整合了没?是少数人受惠或是全民福祉?

从民国八十二年两厅院筹办「台北国际艺术节」时,就有「该不该整合国家文艺资源」的声音出现。三年过了,又增加了近十个各式的「节」,「资源」到底被浪费了没?整合了没?是少数人受惠或是全民福祉?

惊人成果的戏剧展演

戏剧展演是国内表演艺术中发展较晚、也较缓的一类,许是因解严后才得空间发展。经过艺术学院新教资的刺激、新血轮的成长及两厅院实验剧展甄选等,十年来的酝酿终于在近两年急速爆发。除去八十二年文建会配合六年国建所办的「一九九三台北国际戏剧展」及两厅院每年例行的「实验剧展」系列,国内原未出现戏剧类的「节」,但到了去年竟有七个性质不同的「戏剧节」出现,著实令人惊艳!有纯为儿童的「九歌儿童艺术节」及「牛耳国际儿童艺术节」;介于「小剧场」与「小小剧场」之间的「四流巨星艺术节」;让台下的站上台,教专业人制作、业余团演出的「调戏一夏戏剧节」;国内国外专业团体一起交流的「一九九五台北国际偶戏节」;更有所谓「地下」、「边缘」、「另类」之称的「破烂生活节──后工业艺术祭」;及「远」在台南耕耘小剧场的「华灯'95戏剧节」。(详见附表一)。

演出从上千人座席的文化中心到仅有二、三十人的咖啡剧场,户外场地从南投县城隍爷庙前到台北县永福桥河畔,每一个演出都找到与其演出型式性质适切的表演空间(这点,许多音乐演出节目的主办人都未能做到)。而其所标示的活动主题与演出内容契合,自然能以其主题特色区隔观众群,因而也未见「资源」重叠或浪费之嫌,何况绝大多数的「戏剧节」都以门票收入自食其力就更令人钦佩了。可惜的是,除「华灯戏剧节」以台南为中心外,演出都以台北为重地;其中「国际偶戏节」的巡演虽由南而北,户外踩街活动也热烈而轰动,更以融入民俗与生活结合,但室内与户外冷暖两极化的参与,真实又冷酷的写出北南不同的民情,该是怎样的设计与规划才能融入「在地」?

单薄的舞蹈活动

相较於戏剧,舞蹈的活动显然「单薄」些。或许是文建会在六年国建计划中的第二标的:「一九九五台北国际舞蹈节」,自三月中到六月初热热闹闹全省热炒三个月;再加上舞蹈离不开音乐,及「戏剧性」舞蹈的发展,所以越来越多舞蹈演出纳入其他综合性表演艺术系列,而造成其他舞蹈节缺席。从过往文建会所主办的大堆头艺文活动纪录中,去年的「台北国际舞蹈节」是最有「规划及包装」的一次,除部分国外节目为「搭便车」外,多是用过心且让国内舞蹈界有一次精诚大团结的机会,对「六年国建」的包装盒盖也有正面的回应。此次舞蹈节分五个主题同时进行:以回顾与前瞻为题的「半世纪的脚步」、以国内外著名舞团为主的「精致演出系列」、以小舞团为主轴的「深入校园社区的巡回演出」、向前辈舞蹈家致敬的「台湾舞蹈发展史硏讨会」及庆祝五五舞蹈节的全民共舞「舞跃大地」。除两个国外舞团,所有的节目都做了巡回演出,可惜没有辅佐资料,无从了解成效如何。

老字号音乐节风光不再

音乐类的表演艺术活动原本即占约百分之七十的量与「市场」,从主体到搭配演出,音乐的演出形式自由、可因时、人、地随意调配,也难怪她能无所不在。目前在国内要找一个「纯音乐」的「音乐节/季」已不易,再加上经济的不景气,删减经费老是从艺文活动开始。于是,有十六年历史的「台北市音乐季」从过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每届三个月约三、四十场次演出外加一份特刊,从开锣仪式到闭幕酒会的全套「行头」,至今仅剩六套交响乐团音乐会曲目、一出歌剧及一出舞剧共十六场次的演出,还得为场地档期限制而「中空」了三个月,成为一个不连贯演出却緜延七个月的「季」。这个不适切的「音乐季」恰足以点出太多太多公家机关体制的问题与限制。

原来为「台北市艺术季」的系列演出在民国七十六年,当各方都看好艺文发展的前景时(两厅院于同年十月开幕启用),由原来三个月的演出期扩大为一至三月「传统艺术季」(台北市立国乐团制作)、四至六月「戏剧季」(台北市立社教馆制作)、七至九月「露天艺术季」(台北市立国乐团、社教馆与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制作)、十至十二月「音乐舞蹈季」(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制作)的四个系列。若与文建会的全省性「文艺季」、与新象文教基金会「没特色、却有名牌」的「国际艺术节」做搭配,似乎已把这都会区的市场塡满。然而「各方」的有关单位却忽略了两厅院制作节目的能力,与各界「共襄盛举」的高度意愿;突然间,各种「品牌」的综合性艺术季纷纷出笼。九年来起起落落,至去年底止共有十一个大小艺术节/季流转于各表演场所。(附表二)。

艺术节资源亟待整合

在综合性艺术节中,文建会的「文艺季」是资历最深、规模最大资源也最丰富的制作,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的「文艺季」终于在去年作出比较不样的文艺季了。在「人亲、土亲、文化亲」的口号下,共有五个搭配地方色彩的系列:「社区造街系列」、「产业文化系列」、「聚落生态系列」、「人文艺术系列」及「硏讨座谈系列」。如:花莲的环境剧场与鄕土艺术、苗栗的客家采茶乐、台中县的泰雅文化祭、澎湖的妈宫巡海、屛东的屛东乐展等都结合地方色彩;各县市文化中心也逐渐从过去被动的撷取中央提供的资源到主动参与策划及重新包装(如屛东的「屛东乐展」),有越来越多学有专精的年轻一代回到家鄕从事「落实于地方」的工作。

与「台北市音乐季」有类似境遇的是与其年资也一般的新象「国际艺术节」,早期的「国际艺术节」提供不少优良的国外节目,也带动台北都会艺文活动的运转,然而近年来似已成为「包袱」,同样的演出者几乎每年过境台北,在质与量上都无法与过往相比。另一个「大包裹」是两厅院的「台北国际艺术节」,挟著地利之便,三年急速增加艺术节的质与量,去年终于也不敌经费的压力与限制,开始有限度的开放与其他国内经纪公司合作。

在资源渐少的情况下,「化敌为友」才是资源共用的最好方法,毕竟台北大都会除小品外仍需要大量精致、华丽的表演艺术节目,是否为艺术节的「包装」并不重要,节目主体才是要点。或许台北市交可以与新象来个牵手合作,一个有乐团,一个有国际事务及行销的能力,或许会是个双赢的局面。

诚如省立交响乐团陈澄雄团长所言,「省交的舞台在台湾省各鄕镇」。自陈团长上任以来所举办的「台湾省音乐艺术季」,每年都会选择一些较特殊的鄕镇巡演,目地就是希望资源能平均受益。第四届的「音乐艺术季」共十个单元节目,然而大部分节目仍以省立交响乐团为主体,故长达七个月的巡演期就是为将十个节目轮番于各地演出。「台湾省音乐艺术季」也是少数地方团体能参与职业乐团演出的节目设计,可惜的是其演出与文建会的「文艺季」期间重叠,若能与地方文化中心做协调与整合,或许会再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多年来一直屈于配角的传统音乐,去年也有一番新意,在北市交响乐团的「限产」下,北市国的「传统艺术季」振奋的交出一套包装与内容都不错的成绩单,以本土、儿童、演奏、尖峰及国际五系列二十三单元四十四场次,做主题与观众的区隔;并以「传统中力求创新」为宗旨。虽然「传统艺术季」中的「传统」常被质疑,媒体与票房对其的重视也不如其他,然而「不缺席」是最重要的,希望在往后众多的艺术节中「传统」可别缺席了。在少数中与「传统」为伴的是才改变方针的「裕隆艺术季」,去年第四届裕隆艺术季以「客家戏梦、原鄕之歌」为题,做通俗歌曲、音乐创作曲与美术摄影巡回展,虽然场数不多却巡回到各客家重镇,是极具特色的系列。

校园、社区艺术节发展蓬勃

过去的校园演出常被「关」在校园大门内,自国立艺术学院为「敦亲睦邻」开始举办「关渡艺术节」之后,「师大艺术季」、「东海艺术月」等也开始以学校师生及社团的演出做地区性的艺文活动。艺术学院与东海大学因地理位置关系,较能发展成一区域性艺文活动中心;而师大已位于市区内,再加上演出地点又部分选定于国家音乐厅或演奏厅,其定位与目的与过去的「师生发表会」不易区隔也容易造成混淆。「东海艺术月」第一届以社团为主的特色在去年第二届中已不复见,校外之专业演出团体比例竟高达七成,且一个月演出二十场次,恐怕不祗主消费群的在校生消受不了,主办的学生社团也吃不消,而艺术月的原创意义也模糊了。反观「关渡艺术节」在地利人和下已逐渐开展规模,对每年请来的国外演出者也能做到观摩、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再加上体贴的「转运客车」服务,倒也吸引不少台北地区观众。

提到地区性,去年有个以户外演出为主的新艺术节「台北顶好玩──东区艺术节」。在国外常有社区剧场、社区乐团或社区表演活动,国内倒是第一次出现以地区居民对象的活动,表演者有大人小孩、一半来自东区的学校或团体、也有部分职业团体,所有的演出活动与装置艺术全在敦化南路、仁爱路口的圆环附近,并结合东区一百多商家做十二天的活动。且别论「艺术与生活结合的盛会」这般「庄严」的口号,这个社区艺术节结合居民与商家共同参与就已促成「住商社区」共同体的完成,日后社区中的表演团体若有难,相信东区的商家不会不伸援手,这才是社区艺术活动的最好成果。

事后评估制待建立

从小剧场「转战」综合性艺术演出系列的「皇冠艺术节迷你小剧展」,虽名为「剧展」其实已包含音乐舞蹈戏剧之各项演出,然而他仍尽职的发挥「小剧场」应有的角色──鼓动艺术工作者的创作与尝新实验,同时也藉皇冠小剧场本身的特色「搧动」观众的主动参与──「神秘之夜」不做解释,只求参与!是众多综合性「艺术季」中仍能保有其剧场与节目特色者。

从去年增加的戏剧季、艺术季中,我们看到「大部头」嘉年华会型的艺术季已不再具有利位置,新出线的系列演出各有其特色,专业剧场不是唯一的选择,西方的表演艺术也不是唯一的管道。如何不断的在制作、尝试、演些「出这艺术季」中获得正确的制作演出指标,恐怕仍有待建立一套表演艺术界一直欠缺的──「事后评估」制度。

 

文字|邱瑗  美国伊利诺大学戏剧、音乐硕士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在台湾已行之有年的艺术节在去年达到高峰,近二十个各式艺术节/季,流转于各表演场地,虽然内容型态仍多有重复,但在「大部头」嘉年华会艺术季不再具有利位置、专业场地不是唯一选择、西方的表演艺术也不是唯一管道的情形下,新增戏剧类艺术节因定位明确、有效掌控、区隔观众,建立了独特性。

附表一:戏剧类(注:☆为首届举办)

 

节目名称

主办

期间

地点

特定对象群

特色/宗旨

☆1.

华灯’95戏剧节

华灯艺术中心

84年3 - 4月

共6作品,16场次

台南:

华灯演艺厅

社会靑年与部分中年以上观众。(未如预期踊跃)

华灯演艺厅系由教堂改建成小剧场,专门演出小型之实验剧展。

☆2.

四流巨星艺术节

台湾渥克剧团

84年5〜9月

共16作品,59场次

台北:

台湾渥克咖啡剧场

共2184人次

非剧场空间的前卫性、实验性演出,包括「小剧场」及「小小剧场」之作品。(比之off and off-off-Broadway Theater)

☆3.

调戏ー夏戏剧节

中时晚报、文建会

84年6〜8月

共6作品,16场次,加一天开幕活动

台北:

大安森林公园

幼狮艺文中心

国立艺术馆

一般市民

主题:「让台下的走上台」、「创造戏剧空间」。除优剧场的揭幕演出外,均为专业剧(乐)团制作,由各行各业之业余团体演出,如:花旗银行打击乐团、工人综艺歌舞剧团、企业家表演俱乐部。

4.

1995台北国际偶戏节

文建会(国立艺术学院承办)

84年7月8〜21日

共九国十余团队演出

高雄县

南投县

台北关渡

(包括户外踩街与室内剧场)

虽未定位于儿童节目,但小观众的确较踊跃。

一反其他巡演活动,为自南而北之演出程序,并在南投参加城隍爷生日踩街游行。7月21日在台北民间戏神田都元帅和西秦王爷生辰的祖师会中落幕。是少数能真正与风土民俗结合,且落实推动的「节庆系列」。

5.

破烂生活节「后工业艺术祭」(第二届)

吴中炜、林其蔚、李疾

84年9月8〜10日

13团队演出

台北:

永福桥河畔公园

主题明确、也因此自然藉题区隔观众。

所谓「边缘」、「另类」、「地下」的表演,在城市废弃的边缘进行激进的美学争论。「观众」成为被演员以语言或肢体挑衅的对象。

6.

九歌儿童艺术节

九歌儿童剧团

84年7〜8月

台北、南投、台南、高雄

儿童

以偶与人共同演出,每年定期演出。(三出儿童剧+—场童歌演唱会)

7.

牛耳国际儿童艺术节

牛耳艺术经纪公司

84年7〜8月

全省巡回演出

儿童

以国外各种偶戏、默剧为主,并以「观众指南」,先透过家长协助孩子们看戏。

附表二:综合类

 

节目名称

主办

期间

地点

特定对象群

特色/宗旨

1.

文艺季(第十五届)

文建会

各县市文化中心

84年2〜5月

全省各文化中心

 

以「人亲、土亲、文化亲」为号召,活动分为:社区造街系列、产业文化系列、聚落生态系列、人文艺术系列、及硏讨座谈系列。

以地方特色为主题:屛东──音乐;花莲──环境剧场与鄕土艺术;苗栗──客家采茶乐;台中县──泰雅文化祭;澎湖──妈宫巡海等。

2.

台北传统艺术季(第九届)

台北市立国乐团

84年2〜5月

共23单元,44场次

台北

 

以本土、儿童、演奏、尖峰及国际五系列做主题与观众之区隔,较之过去略见用心包装,以 「传统中力求创新」为宗旨,但「传统与创新之间」界限已逐渐模糊。

3.

国际艺术节(第十五届)

新象文教基金会

84年2〜6月

全省

 

虽为民间开风气之先的「国际艺术节」,但已沦落为整体行销,而无主题特色之艺术节举办「昆曲校园扎根之旅」系列活动。

4.

皇冠艺术节迷你小剧展(第二届)

皇冠小剧场

84年3〜4月

共8单元,20场次

台北:

皇冠小剧场

 

包括绘画、迷你小剧展、舞展、演讲、音乐会,强调大人小孩一起来,但仍以舞蹈空间为中心之展演。

5.

师大艺术季(第二届)

国立师范大学

84年5〜6月

台北:

师范大学

国家两厅院

 

为师大音乐、美术、舞蹈系师生联合演出。

6.

东海艺术月(第二届)

东海大学

84年5月3〜31日

共20场次

台中:

东海大学

校园及社区居民

分音乐、舞蹈、戏剧、戏曲、讲座,校园社团与校外职业常设团比例为1:3。

7.

关渡艺术节(第三届)

国立艺术学院

84年6〜7月

共6类20项,69场次

台北:

关渡

北投、淡水、关渡社区居民

「休闲生活新主张」鼓动地区艺文活动。除各系演出外,也邀请国外团体演出及举办硏习讲座。

8.

台北顶好玩──东区艺术节(第一届)

中华民国都会发展协进会

84年9月27日〜10月8日

共一百余商家,37表演团体

台北:

东区

东区居民与商家

装置艺术、及成人、孩童之各种表演团体共 12天之户外展演。主题为「艺术与生活结合的盛会」,希望以具体的行动,促进居民及商家的共同参与,进而创造整体性的公共利益,并维持社区的良性成长。

9.

TIFA台北国际艺术节(第三届)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84年9月20日〜12月2日

共17项,49场次

台北:

国家两厅院

 

以名家为号召之典型大型综合艺术展演。

10.

裕隆艺文季(第四届)

裕隆汽车

84年10〜11月

全省6城镇

 

以「客家戏梦、原鄕之歌」为主题,内容分三部分:「台湾客家歌、风骚新寳岛」、「戏说客家今与昔──客家风情美术摄影展」、「原鄕之歌旧曲新调──客家风情发表会」

11.

台湾省音乐艺术季(第四届)

台湾省立交响乐团

84年10月〜85年4月

共10单元

全省

 

以省交为演出主体,另有硏讨会及专题演讲、歌仔戏、儿童剧等节目。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