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4:各地場館、藝術節,跨地域連線搶搶滾?
縱橫串連「打群架」 成敗關鍵皆在「人」
這兩年來,不僅可看到地方文化局串聯所舉辦、數量爆棚的藝術節,也可看到場館之間日益緊密的合作網絡,現今台灣表演藝術的運作機制,團體戰不僅是現在進行式,也是未來的趨勢。場館之間的合作,不僅在節目的共製,也在空間的分享運用;而縣市文化局的連線合作,更是造就地方藝術節的蓬勃關鍵。但在藝文資源串聯的過程裡,「人」是其中最大的關鍵,需有願意投注心力的承辦者與主事者,成果才能延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4:地方藝術節開始重視策展 讓表演更「接地氣」?
策展體現各地創意 拉進觀眾與藝術的距離
各地藝術節舉辦多年,往年面貌多是各團製作的巡迴大串連,但近年加入了策展概念,讓個別藝術節呈現出具自我特色的面貌,如今年首次舉辦的「跳島舞蹈節:新竹跳」、邀來前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策展的「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基隆「聽潮招待所」等。「藝術節就是創造一次人與人相聚的時刻」如何讓這樣的相遇有更多可能,讓藝術與人得到更有意義的互動,是在地藝術節可持續深耕的課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秘境藝術派對 要你不只是想像
「工作都已經那麼累了, 難道放個假還要舟車勞頓嗎?」 誰說找不到?誰說到不了? 在那些你平常不會想到要去的地方, 在那些你必須拔一下山、涉一點水, 才能看見的風景裡, 蘊藏著鄉民們滿滿的能量, 潛伏著插上音箱的電吉他。 那裡有慶典, 要跳著聽、站著看, 坐著休息、躺著睡,都行。 不只是音樂與戲劇, 或許還有詩歌、電影, 與美食相伴。 讓我們走入山林、拜訪鄉間、 機會難得,只要出發就有所得, 讓我們在不那麼便利的旅行中, 發現生活原來可以 不只是想像!
-
新銳藝評 Review
品牌加持效益?
一心製作新戲愈見求變企圖,嶄新處不只劇本,連製作團隊也是,近幾年愈加採行歌仔戲與文學、現代劇場、崑劇、京劇、流行音樂工作者「異業合作」,透過該領域名人「品牌」的號召,帶來戲曲圈外的觀眾;其外來背景又活絡劇團創作思考與促長演員技藝,都是好的刺激。只是,名人效益是否符合每齣戲的方向,以及如何鞏固劇團本身雙小生和武打見長的「品牌」,猶有嘗試空間。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專訪比利時資深表演藝術策展人
弗莉雅.蕾森 我們是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橋梁
曾發掘過重要藝術家如舞蹈家威廉.佛塞、劇場導演卡斯鐵路奇、編舞家布拉德勒的弗莉雅.蕾森,是比利時資深藝術節總監及策展人,六月初應邀來台擔任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的國際決選評審,本刊趁此機會進行專訪。在訪談中,她表示,身為藝術總監或策展人,重要的是「要相信藝術的力量、相信藝術家。」「要盡一切可能讓藝術家被看見,讓藝術家和觀眾相遇,在觀眾身上下功夫。」
-
企畫特輯 Special
轉動大風車 Fun玩表演藝術!
一座巨型風車矗立在華山文創園區的草原上,參與的眾人是推動的風,一起與冒險逐夢的騎士唐吉訶德,轉動了台灣表演藝術的新能量。即將於十月六日至十一月四日登場的「華山藝術生活節」,今年以「風車」為精神象徵,在幕啟幕落,剎那永恆的感動中,留下回憶,一起醞釀,一起茁壯,共同透過表演藝術,創造一個時代的美好。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跨過十年 前瞻更多可能
首辦於二○○二年的「新視野藝術節」,今年剛好跨入第十年,回顧十年來的企畫,「亞洲」和「跨文化」可說是該藝術節的關鍵字,但「新視野」的「新」是什麼?而它為何、如何、為誰展示?在「跨文化」的大潮和多媒體的廣泛運用甚至是氾濫之下,一個立足亞洲,在號稱國際都市的城市中舉辦的藝術節,如何越過這些迷思,找回自己在亞洲以至在世界的定位,以能提升競爭力去面對其他鄰近城市的演藝市場,成為「新視野藝術節」保有創意和持續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
紐約
林肯中心邀演 中國藝術家展演多元創作道路
今年七月的林肯中心藝術節排出三檔中國藝術家的節目:郭文景的室內樂歌劇《鳳儀亭》、陶身體劇場的兩支舞蹈和布袋戲師傅楊輝的《操偶師的故事》。三個表演固然各有不同,他們的創作者不同的生命歷程,更反映了中國藝術家愈來愈多元的藝術道路。
-
柏林
藝術總監送舊迎新 「喜歌劇院藝術節」歡慶第五屆
七月初上陣的「喜歌劇院藝術節」,在一週內一口氣演出七檔製作,讓歌劇迷樂得天天到劇院報到。這次的活動也正逢新舊任藝術總監交接:任期屆滿十年的荷莫基為喜歌劇院打造了新氣象,卸任後將轉至蘇黎士歌劇院;接棒者是澳洲籍的巴瑞.考斯基,他表示想要把歌劇的定義擴大,從巴洛克歌劇到現代音樂劇都一把抓,要讓歌劇院興盛,受到觀眾歡迎。
-
巴黎
走出巴黎 到處去玩藝術節
藝術節是法國的夏季特產,為了吸引觀光人潮,各城鎮莫不用心推出各種藝術節。這個時節,也就是走出巴黎,到處體驗各地節慶藝術活動的好機會。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典範轉移的21世紀?
隨著政經局勢的變遷,廿一世紀,世界的焦點再度轉向東方,在表演藝術界亦然,從歐洲劇院紛紛以「亞洲」為策展主題即可見端倪。在這波亞洲熱中,西方世界是如何看待這股趨勢?而身居亞洲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超有特色!主題藝術節出擊
「超親密小戲節」以偶為媒介,以「地圖立面化」為概念,將演出基地和周遭環境,串連成點、線、面。 「歡迎光臨.永康藝族」讓表演走進社區,「食、衣、住、行、育、樂」變身快閃行動,拉近民眾與藝術的距離。 「女節」為女性創作者發聲平台,廣納主題、形式、風格大不同的女性創作,「去中心、反理性」,打破「藝術節」慣有的遊戲規則。 「開房間」計畫以一間旅館客房為發想,每場演出僅限一位觀眾觀賞,追求劇場觀賞的最小經驗值。 在台灣,這些見證小劇場生命力的另類主題藝術節,正游擊式地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美學突擊、串連匯演。在國外,又有哪些主題特色鮮明、充滿奇想的藝術節,等你來發現?如果你是策展人,你又會怎麼玩?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外圍勢力的美學游擊戰
台灣這股強調「邊緣」、「實驗」、「地下」,拒絕進入體制「收編」,反全球化浪潮和資本主義消費的非主流勢力,自八○年代小劇場運動至今就不斷地以各種型態和名目,從外圍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美學突擊、串連匯演。有別於官辦大型藝術節的拼盤式大雜匯演出,這種訴諸特定族群的「秘密結社」、「內部聯歡」的另類藝術節,其實往往主題鮮明,在策展的理念和行動上,更顯企圖和野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讓我們靠很近 一起玩偶飆創意
去年,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策劃了以台北市南區為演出基地的「超親密小戲節」,初次面世就頗受好評。你會在各種生活場域中,與演員和戲偶相遇,就在你身邊,各種奇趣創意鋪展,顛覆你的感官體驗。今年的小戲節已在如火如荼準備中,十一月,九齣戲,九組玩物不喪志的創作者,將帶你再度進入親密小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快閃!快閃! 就在身邊發現藝術
「這麼好的環境空間,為什麼不讓更多藝文活動在裡面?」世紀當代舞團團長暨藝術總監姚淑芬這麼說。「歡迎光臨.永康藝族」自二○○七年十月發起,每年以「歡迎光臨」和「食、衣、住、行、育、樂」兩個與社區特質扣合的主題,由入選團隊發揮創意,進行室內小劇場,和戶外「快閃」的行動展演,甚至還有免費的藝術體驗課程回饋社區。與當地居民、遊客、商家一同為社區空間注入更多藝術氣息,進而提升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興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打破慣性思維 歡迎群魔亂舞
一九九六年創辦的「女節」是台灣相當具特色的藝術節,以提攜年輕女性創作者為出發點,廣納主題、形式、風格大不同的女性創作,四年舉行一次,今年將舉辦第五屆了。從創始一路走來的策展人傅裕惠表示,「女節」希望打破「藝術節」慣有的遊戲規則,「去中心、反理性」,也不設辦公室,企圖開創「有別於主流劇場語彙」的實驗性,甚至是「更著墨於連結女性主題的表達方式」,希望「作品更偏激、更前衛、更群魔亂舞」。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個觀眾一間房 私密經驗極致發揮
旅館客房的本質和劇場極相似,朝生暮死,每個晚上扮演旅客的演員,走進房間,上演著一幕幕的人生戲碼,只是少了觀眾。這一次,旅館客房為你而開,郭文泰策劃的小型藝術節「開房間」,邀來詩人鴻鴻、新生代導演賴志成、視覺藝術家何采柔,四位創作者共同以一間旅館客房為發想,每一場四十五分鐘的演出僅限一位觀眾觀賞,每位觀眾都將擁有一個量身打造、「一生一次」的獨特觀賞經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環遊世界 參加好玩藝術節
要說到主題特色鮮明的藝術節,國際上更是充滿琳瑯滿目、奇想妙點滿天飛的藝術節慶,請準備好你的藝術護照,拿好你的想像力機票,搭上我們「PAR狂想號飛機」,跟著四位藝術節達人,環遊世界去「玩」藝!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界到天涯海角 放肆麻辣生冷不忌
柏林的藝術節「滿漢全席」 柏林特殊的粗糙不流俗氣味,讓各大藝術節的策展人遴選表演時,能夠把美學標準恣意延展,反正沒有審查制度的桎梏,創意在這裡絕對有舞台有觀眾,要多血腥請盡量,要多顛覆請隨意,當然也可以沈靜雅緻,就是千萬不要中產小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節 帶你進入想像的時空
藝術節的根本精神,在於讓人在「時間之外的時間」裡, 感受到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經驗,人們因而充滿想像與期待。 讓人舒服的藝術節,更在節目「時間」跟「空間」裡,大大揮灑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