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容舞》的舞者戴著大型面具,动作强而有力。(Stephen Wunrow 摄)
韩国舞 亚洲民族舞蹈系列5 韩国舞

从泡菜、烤肉到人参汤 韩国舞蹈盛馔任您享用

传统宫廷舞、古代仪式舞、面具舞剧、农乐,到二十世纪从传统出发的新作……今日的「韩国舞」琳琅满目,正如一场丰富的盛宴。但无论是古老的或新编的,其共同特色是:都具有韩国文化的根源。

传统宫廷舞、古代仪式舞、面具舞剧、农乐,到二十世纪从传统出发的新作……今日的「韩国舞」琳琅满目,正如一场丰富的盛宴。但无论是古老的或新编的,其共同特色是:都具有韩国文化的根源。

今天在韩国,想要决定参加何种舞蹈表演,就好比试著挑出自助晚宴的菜色。你该挑古老而且熟悉的,还是给你的味蕾来点全新的体验?装些容易判别的东西,还是冒个险,尝尝新玩意,看看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的舞蹈风貌正如一场自助盛宴,无论是有历史偏好的,想追求现代趣味,以及介于其中各种味道的组合,都可以得到款待。各种舞蹈的例子,让人了解是什么使韩国与众不同,也衍生有关文化变迁与消逝的问题。

韩国传统宫廷舞与面具舞剧

被视为最具韩国风味的称做「传统舞踊」(chontong muyong),包含古时宫廷仪典或皇室盛宴所表演的舞蹈、假面舞(常戴面具演出,称t'al ch'um)、和原本在村庄仪式或娱乐中演出的团队乐舞(称做「农乐」nong ak)、灵媒或佛僧所表演的仪式舞蹈;以及许多二十世纪特别为剧场呈现并承袭古老传统而编作的舞蹈。这些传统舞蹈的共通点是:都具有古老韩国文化的根源。

最容易找出这道菜色的地方,乃是「韩国国立国乐院」。国立国乐院源于四世纪末,是宫廷的皇家音乐院,一九五五年在汉城建立总部,目标乃是在保存与传承宫廷乐舞。尽管近年来,目标已逐渐扩充到同时包含培养各种形式的传统舞蹈及创新,但国立国乐院仍以其宫廷舞码著称。一整年几乎每逢周末,国立国乐院会上演一场传统乐舞选粹的节目,长约一小时半。只有在这里,可以固定地看到盛装的女性,以缓慢的动作复原那些描述宫廷仪典古籍中的舞蹈。身著色彩斑斓的宫廷长袍,珠圆玉坠,大群的舞者滑步而行,看似飘过舞台。既突然又细致,她们弹开手腕,将长袖抛向空中。当丝缎优雅地落在身旁,她们屈膝且谦卑地将视线下移:过去,在宫廷里的观众面前,这是一种合宜的举止。舞者们伴有五人乐团,由击钹者领军。牙拍(pak)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有六片散开的木板,一端系以皮带,将其砰然合上发出声音,用以代表段落之间的转换。

若干宫廷舞蹈有重复的主题。在《佳人剪牡丹》Kain chon moktan中,年轻的女性从舞台上的盆中拾起大朶牡丹花:一种令人联想起过去宫廷中女性的动作。在《抛球乐》Pogurak中,舞者试图要从放置于舞台中一扇门上的小孔,掷出一只球形小荷包,成功的人得到一朶花以为奖赏;反之则脸颊划上一道黑线。然而在这些舞蹈当中,主题只是一个架构,周边由许多装饰性的动作组合起来。

目前只有两支宫廷舞蹈是独舞,最著名的是《春莺啭》,以极抽象的方式描绘一只春天鸣叫的夜莺。然而,最不寻常的应属《处容舞》,其独特之处在于舞者所戴的大型面具,动作强而有力,据说此舞起源于鄕间新年驱鬼时的仪式舞蹈。国立国乐院的节目每项历时约十分钟,过去的表演较长,有些甚至达一小时。虽然今天完整的表演已被保存并偶做演出,但是周末的精简版已可满足早期韩国文化的爱好者。

宫廷舞蹈传统的保存,由生于一九〇九年的金千兴(Kim Ch'on-hung)为首。金氏在宫廷训练学院硏习音乐与舞蹈,并且在朝鲜王朝的最后一任君王纯宗十五岁寿宴上献舞。由于政争或是思想的转变,例如佛教或是儒道,宫廷中表演艺术的延续面临瓦解。今天仍在上演的舞蹈,基本上是基于像金氏这样老舞者们的记忆,并旨在复原历史文献中的舞蹈。国乐院的舞蹈家们仍致力于搜寻这些文件,以复原早期皇宫中表演的舞蹈。

你也可以用另一种传统舞蹈来刺激你的味蕾。在汉城的百戏剧场(Nori Madang),这座于一九八四年建造完成的小型露天剧场,无论在地理或心理上,都和罗得乐园──韩国的狄斯奈并列。然而百戏剧场上演的节目,相较于其隔邻的合成制品、机械动作,与人一种独特的对比。从四月到十月,每个周末午后,你可以观赏业余或专业团体演出以往在鄕间露天表演的音乐、舞蹈。过去,假面舞提供机会嘲讽或批判上层社会及僧侣,或是公开嘲弄日常生活中的严肃面,例如媒人、阶级不同的爱侣、以及不守淸规的和尙。这种幽默通常涉及性相关,而且直言无讳,也常有即兴发挥。今天的表演则可能加进现代生活的素材。为了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表演,韩国各地的团体轮流受邀,使观赏者得以看到不同地区假面舞的差异。

农业社会的民间舞与仪式舞蹈

各种不同的「农乐」也在上演。过去这类活泼的舞蹈是以农业为中心;今天则近于展技。最炫人者在于一顶紧扣的帽子及其上附有可旋转的短杖和一条称为「象毛」的长带。舞者以小而急促有力的动作,快速地前后倾斜头部,导致「象毛」绕过空中,形成一个大圆。他也可能舞弄腰部上一只大型沙漏鼓,或是如体操选手般慑人地越过空中,而这些动作同时发生!锣鼓的声音,加上舞者充满活力的动作,激励许多旁观的舞者热切地拍手应和,有些人甚至被鼓动想要加入舞圈,一同展跳其他传统韩国舞蹈中常重复的动作。

至于佛教舞蹈,年代可能可以追溯到西元四世纪。佛教由中国传入韩国,造成了仍见于原有情境的细微韵味。许多现存的梵唱和舞蹈动作,意义已失传。有些韩国人认为,舞蹈只不过是为了吸引信众到寺庙。今天寺庙的庆祝活动可能包含「蝴蝶舞」(Nabi Ch'um):表演者柔和地移动手臂,以令人联想起此舞之所为名般细致的动作,舞弄几乎垂地的白袖。「铙钹舞」(Para Ch'um):不限人数的和尙,手持一对大型铙钹,不停旋转,举放手臂,温和地曲伸膝盖。「法鼓舞」(Popgo Ch'um):一名独舞者用特定形式的动作,敲击一面立鼓。这种细微的佛教气质之变异,源自韩国过去的儒道传统,保存在庆祝孔子诞辰的舞蹈动作,和纪念皇室祖先所跳的类似舞蹈中:行列整齐的舞者,身著简朴长袍和高靴,朝不同方向行礼如仪,重现韩国最古老的仪典之一。今天这些舞蹈通常由一所表演艺术高中的学生演出,几乎已成为博物馆中的古器,而非大众生活中的一个要素。

二十世纪成形的「民俗舞」

在二十世纪之初,一种连接古老传统舞蹈,和较不具韩国风味之当代形式的 舞蹈风格成形了。当时许多人激发出革新的兴趣,导致某些舞蹈的发展,虽然是近作,却成为传统的一部分。这些舞蹈由高度训练的舞者在正式的舞台上呈演。由于来源较近,韩国人将其归为民俗舞蹈。其中最著名者为「巾舞」(Salp'uri),这是一支起源于灵媒舞蹈的独舞,以一条长丝巾表演。「僧舞」(Sung-mu)是一支独舞鼓舞,起源于佛教仪式,由一或多位舞者,敲击一或数面立鼓,表演一系列具有活力的鼓舞。还有一支精心制作的「扇舞」(Puchae ch'un),表演者手持大扇,做花开合状及其他设计,常引致观众的赞叹。

所有这些传统形式常会强调许多带有韩国标签的动作特质,其中之一就是强调空间应用的垂直性。有许多韩国舞蹈一直在上与下的动作间交替,透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在比较慢的形式,譬如宫廷舞和佛教舞,舞者规律地屈膝、伸膝,因此整个身体举起、放低。在较快、较活泼的舞蹈中,譬如农民的团队乐舞和面具舞剧,屈膝成为跳跃的准备动作,将上与下的动作予以放大。这也见于灵媒舞蹈,灵媒被附身时所产生的强烈跳跃。

这种上下的动作也以一较小、但却很重要的方式强调在肩膀部位。韩国人有时把舞蹈解释成“okkae ch'um”──肩膀的舞蹈。动作通常由胸部开始,看似急速吸气而造成脊椎扩张,致使肩膀抬起。然后吐气,肩膀和脊椎松懈,形成视觉上放松的表现。在宫廷舞蹈中这个动作极度细微;但在农民团队乐舞与假面舞时,耸肩非常明显而刻意。韩国舞的另一个特点在脚部。韩国人可以很快指出他们的舞蹈特征在于行走,舞者脚跟先著地,然后才是脚掌、脚趾。这个动作本身并不特别,是一般人最常见的走路方式。特别的是舞者似乎用他们的脚爱抚著地板:在脚跟著地前扭转著脚趾,然后是整只脚。大多数舞者脚上穿的一种脚尖上翘的厚底袜子(poson),更强化了这个动作。无论快慢,其整体效果好似舞者踩踏在某种十分细致的事物上。

另一个明显见于多数韩国舞的特点,即身体的悬浮感。舞者通常由一个上扬的动作开始(不一定以某种型态),然后骤然停住,仿佛踌躇未决。舞者保持平衡,似乎正在决定要继续扬升,或做其他动作。当内含的能量到达爆发边缘,表演者再稍微扬起,然后全部放松,成为一缓和下降的动作。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对观赏者造成一种强烈的张力,并形成之前所提及的放松感。

源自美国葛兰姆派的现代舞

上述的特质虽然在晚近编作的舞蹈中仍以细微的方式维持或衍生,但往往在今天所见最不具韩国特色的舞蹈──即韩国人所称「现代舞踊」(hyundai muyong)中完全消失。这类舞蹈似乎沾沾自喜于来自韩国以外的地区,尤其是美国的现代舞。

在韩国,这种现代舞的特色应归功于路完顺(Yook Wan-soon),前梨花女子大学舞蹈系教授。路氏曾在美国一所大学及纽约的玛莎.葛兰姆教室硏习现代舞。她在一九六〇年代中期回到韩国后,就在梨花大学引进葛兰姆技巧这项课程,随后成为今日许多现代舞的温床。

然而除了葛兰姆技巧的强势,许多身为韩国现代舞世界的一份子,亦亟思超越这种类型。包括在美国其他地区大学硏读舞蹈课程者、少数就学欧洲者、以及若干虽接受美化训练,却觉醒并努力脱离葛兰姆派者。正当传统舞蹈关注于制造韩国陈述──陈述「这是韩国」或「我是韩国人」,现代舞关心的却是个人或宇宙的陈述──这是「我」、「这是世界社会的一面」。例如南贞浩(Nam Jong-ho)的《孩童们》Children、《在山的背后》What's Behind the Moun-tain,试图要透过动作捕捉学童们接受塡鸭,而并不限于特定文化。舞蹈的主题及动作成为普遍性的陈述:无论是德国、英国、或美国的编舞家,一样容易被解释为代表孩童们的儿时生活,不论是法兰克福、伦敦、或纽约。

近期「创作舞」的特色

尽管区分传统与当代舞蹈并不难,另一种难以区辨类型的产生则反映了那种同时要保存传统舞蹈的本质和韩国性,以及发展新形式的愿望,这类舞蹈也就是「创作舞踊」(changjak muyong),用英文解释就是creative dance。虽然大部分的韩国舞者都会论及创作舞蹈,但是他们的意见并不一致。观点的差异主要在于编舞家所受的训练、服装动作的要素、及对一特定舞蹈基础的意见。对某些人而言,即便是受传统训练的,只要是新编的舞就是创作舞蹈,这是对比于现代舞那些在外国受现代舞训练者的编作。对其他人而言,创作舞蹈的服装及动作和传统相关,但是想法和编舞为新创。这些舞蹈的共同点是,不管基于什么理由他们不被认为具有传统的成分,他们都被认同为属于韩国的。如果我们挑两支这类的舞蹈,我们会看见一些令许多不同的人联想起韩国的东西。

文一枝(Moon Il-chi),前任韩国国立国乐院的编舞家,曾接受完整的传统舞蹈形式训练,在汉阳大学得到第一个传统舞蹈的学位,于一九九〇年十月初次公演,题目为《种稻》Rice Plant。编舞者试图要捕捉农民时代韩国人的精神生活,虽然动作在复制、或说奠基于传统的舞蹈,却是采自不同形式而非单取一种舞蹈风格。因此即使主题、动作、服装很淸楚属于韩国的,但是不同韩国舞蹈要素的混合,加上传统舞蹈动作的修饰,都是编舞者创新的发明,使得《种稻》归于创作而非传统的范畴。

另一支创作舞是《白头山神曲》The Myth of Mount Paektu被形容为「壮观的史诗」,并足以和京剧、日本的歌舞伎相比。其剧本由哲学家金永玉(Kim Yong-ok)执笔,以韩国的起源传说为基础。以将近两百名舞者和五十人的管弦乐团,舞蹈合并传统舞蹈的动作。在其中一个段落,几乎所有的表演者,或坐或跪,布满整个舞台。每人面前一面小鼓,舞者以精确编作的动作敲鼓,不但形成有力、节奏互异的间奏,在视觉上也造就了一支壮观的舞蹈。在许多传统韩国舞蹈中,击鼓强调声音与动作的整合,表演者既是音乐家也是舞者。

负责编作的鞠守镐(Kook Soo-ho)受的全是传统舞蹈的训练。在这种情形下,编舞家同时应用了许多传统和创新的动作,以述说一段韩国的传统故事,它结合了韩国的及非韩国的成分,因此被归类于创作舞蹈。

韩国人的芭蕾

除了引进及适应现代舞之外还有芭蕾。韩国的芭蕾混合了欧洲风味与韩国影响。例如由环球芭蕾演出的《沈淸》Shim Chung,是由舞团美籍创团者曁艺术总监阿缀恩.德拉丝(Adrienne Dellas)所编。这支舞在述说传统韩国故事一个有信心的女儿和她的盲父亲。邪恶的水手、神秘的水下世界、村姑的磨难、及至嫁与君王、盛大的皇宫祝宴,故事本身就完美地提供了十九世纪芭蕾的神话传统。其动作完全来自芭蕾语汇,只有短短的两段企图应用韩国的舞蹈动作:在宫廷的娱乐,五名舞者的服装和动作采自凤山(Pongsan)假面舞;以及当所有的盲村民重见光明,他们的快乐之舞来自传统的男性年轻士族舞蹈。

今天在韩国,如此分歧豪华的舞蹈趣味,反映了一种关心:紧抓住根植于过去所建立的韩国认同,同时试验新方式以表达现代韩国人的意见。科技与韩国经济空前发展;随著旅行及留学,与其他文化的接触日益广泛;鄕村的改变威胁了残存的韩国农民生活。面临这些改变,韩国人产生了一种想要重新定义之所以为韩国的努力。而当努力得到结果,韩国的舞者摆出琳琅满目的舞蹈,提供各式各样的选择以满足您的口味。

 

文字|茱蒂.凡.塞尔(Judy Van Zile)  夏威夷大学戏剧与舞蹈系教授

译|赵绮芳

校对|陈玉秀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韩国历史背景

韩国的地理位置介于亚洲大陆与日本群岛之间,因此导致它变动的过去,韩国半岛的历史便在分合中交替,各立为王的高句丽(纪元前37年到纪元后668年)、百济(纪元前18年到纪元后660年)和新罗(纪元前57年到纪元后660年)于西元六六八年成为统一的新罗王朝。

在统一的新罗时期(668至935年),建立了一个音乐部,表演者被送到中国学习乐舞。他们带回乐器、舞蹈和服装,对若干的韩国表演艺术影响甚钜。

「花郎院」(hwarang)在新罗王朝时期十分兴盛,且对舞蹈有重要冲击。「花郞」传统可比拟于欧洲的爵士制度,它维持著严格的伦理规范。除了军事活动之外,这些年轻人游学鄕间及休闲,并常以乐舞自娱。

新罗王朝在九三六年结束,高丽取而代之,佛教始成为官方宗教。当时其宫中成立了司掌面具舞剧的部门,这种娱乐便在皇家盛宴演出。这时期也可看到「妓生」(kisaeng)的日趋重要,即那些在宫中服侍的女性、专业的弄臣。虽然接受礼节与表演艺术的密集训练,并且有相当重要的官方功能,这些女性仍被认为是低下阶层。

李氏有力的统治者在一三九二年掌控了这个国家,建立了朝鲜王朝(又称李朝)。儒道取代佛教成为主流哲学,韩国在文化发展上达到高峰。在世宗统治期间(1418-1450),发明了韩文字母(han-gul),一四四六年经官方发布,旨指在取代书写汉文的应用,使得书写作品亦可普及平民。一四六九年至一四九四年执政的金成宗,是艺术的热爱与支持者,在他的治理时期编纂了《乐学轨范》Akhak kwebom,是一本记录了乐舞等表演艺术的主要论文。

一五〇〇年后期,丰臣秀吉的入侵摧毁了许多宫廷活动,许多艺术家流落到日本。在一九一〇年王朝被毁灭,与韩国的被邻国并呑,日本两度产生对韩国的影响。朝鲜半岛在一九四五年独立,但同时又再度分裂:一九四八年,北部的朝鲜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分别成立。

韩国的主要信仰:儒家精神

韩国的气温随四季变化,造成壮观的景致。色彩丰富的秋天、暑气逼人的夏天、山岭峻酷的冬天,在在说明了韩国之所以名为「朝鲜」──意为「淸晨静谧的大地」。

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在许多文化面上意义重大,最明显的就是发源儒家的特质,儒道是朝鲜时期主流的思想与信仰。中国的哲学概念可见于大韩民国的国旗上──太极。一圆分为二,代表水/火、日/夜、阴/阳等相对力量,周围绕有四象,也象征天/地、水/火等相反原则。

儒家思想和本土灵媒主义一样具有影响力,而超越了西元四世纪后由中国传入的佛教。今天这三种信仰及思想体系和基督教共存,后者是在十八世纪受到支持。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