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兰姆舞团演出代表作《阿帕拉契之春》。(Lois Greenfield 摄 爱丁堡艺术节 提供)
爱丁堡 艺术节/爱丁堡

爱丁堡戏梦舞影 半世纪的艺术飨宴

今年五十周年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热斗非凡。节目上安排了老牌乐团演出经典乐曲、著名导演改编名家剧本,受欢迎的舞蹈团体连续造访。国际艺术节、边缘艺术节,甚至军队游行都创票房佳绩。其中演出的五个舞团在六套节目与两出歌剧中,更呈现了丰富的表演风格。

今年五十周年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热斗非凡。节目上安排了老牌乐团演出经典乐曲、著名导演改编名家剧本,受欢迎的舞蹈团体连续造访。国际艺术节、边缘艺术节,甚至军队游行都创票房佳绩。其中演出的五个舞团在六套节目与两出歌剧中,更呈现了丰富的表演风格。

八月的苏格兰是旅游观光的旺季,更是文化活动的旺季。白亮亮的夏日阳光,扫去北国的冷冽阴霾,观光客、街头卖艺人、艺术家倘佯在当地少见的温暖阳光下,准备参与一年一度的艺术飨宴。和往年一样,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为期三个星期,同时期在爱丁堡上演的还有不同单位举办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电影节、爵士音乐节,以及在爱丁堡城堡夜间上演的军队游行(Military Tat-too)。边缘艺术节是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之外最大的艺术节,历史也与国际艺术节一般长,今年有六百四十多个团体、九千多名表演者,在一百九十九个场地内,演出喜剧、戏剧、舞蹈、歌剧、音乐剧、儿童剧、体能剧场(Physical thea-tre)、单人脱口秀以及视觉艺术展。为了争取观众,每天都有表演团体在人行道旁和广场上演出精采片段、打广吿。观光客、当地居民加上路边卖艺人,爱丁堡的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盛大庆祝五十周年

今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盛大庆祝五十周年,主要邀请来自欧美国家的表演艺术团体、轮番上演九十多场演出。其中音乐方面较为重要的节目有:休士顿大歌剧院演出根据葛楚.斯坦(Gertrude Stein)剧本、由维吉尔.汤姆森(Virgil Thomson)作曲的《三幕中之四圣人》Four Saints in Three Acts,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十号e小调交响曲》,克里夫兰交响乐团演奏布拉姆士的《第一号c小调交响曲》、马勒的《第五号c小调交响曲》。纽约爱乐演奏贝多芬的《第七号A大调交响曲》,普罗高菲夫的《罗密欧与茱丽叶》,以及柴可夫斯基的《第五号e小调交响曲》。在安排国际性的曲目之外,主办单位也不忘推广本国音乐,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布列顿(Benjamin Britten)的《战争安魂曲》,以及英国音乐家演出的苏格兰小提琴音乐集锦即是富地方色彩的节目。

戏剧方面上演的有: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根据吴尔芙同名原著改编并指导的《欧兰朶》Orlando,约翰.麦格斯(John McGrath)制作指导的《四王之讽刺剧》A Satire of the Four Estaites,彼德.胥坦(Peter Stein)的指导、改编自契诃夫同名剧本《凡尼亚舅舅》Uncle Vanya,以及马丁.邓肯(Martin Duncan)指导、改编自布佐.胥拓思(Botho Strauss)的《时间与房间》Time and the Room。

舞蹈节目的安排今年更胜于往年,有连续五年造访的马克.摩里斯舞团(Mark Morris Dance Group)演出新旧作品,荷兰舞蹈剧场(Nederlands Dans Theatre)演出以艺术指导季里安(Jiri Kylian)为主的精选作品,大师谢世后的玛莎.葛兰姆舞团演出富于历史性的「激进葛兰姆」(Radical Graham)经典作连演,同时来自日本的白桃房演出舞蹈作品《莲遥》Renyo-Far from the Lotus,除此之外,融合舞蹈与歌剧同台演出的节目有马克.摩里斯编舞、指导、制作,克里斯多福.贺格伍(Chris-topher Hogwood)指挥的葛路克(Christoph Willidbald von Gluck)歌剧《奥菲欧与尤里荻西》Orfeo and Euridice,碧娜.鲍许(Pina Bausch)编舞、制作,尚.麦可.霍斯曼(Jan Mi-chael Horstmann)指挥的葛路克歌剧《陶里斯岛上的伊菲基妮》Iphigenie auf Tauris。

今年的艺术节除了主要的剧场演出之外,还包含教育推广计划,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和观众。市内的一些中小学生在艺术节开演前数个月,先同几位艺术家学习将要演出的作品,然后在艺术节期间免费观赏艺术家所属团体的演出,加强学习经验。今年的企画包含玛莎.葛兰姆的舞蹈《哀悼》Lamentation,培堤帕的芭蕾舞剧《胡桃钳》,《时间与房间》的剧场技术实习,以及弦乐四重奏的大帅指导班。(注)

节目安排越趋大众化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并不是一向如此愉悦欢庆的,它的起源有著严肃的目的和意义。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英国和大部分的参战国一般,物资缺乏、士气低迷。一群有识之士鉴于艺术对于人心的涵养和振奋功能,以及举办艺术演出所带动的经济活动和助益,在经历三年的筹划以及与有关单位的协调,终于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七日揭开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当时欧洲大陆较有历史的萨尔兹堡、拜伦两个艺术节,在经历纳粹的掌控后,几乎是破败毁坏。一般的表演艺术团体在演出场地和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少有演出,更不用说巡回表演。在这样的环境下,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聚集欧美艺术家和团体在一起演出,适时地为人们提供艺术娱乐,无异于迷雾中的灯塔、照亮人心,在人们的悲惨岁月中添加色彩。

早期节目筹划方向偏向于引介实验性强和少见的作品(亦即是商业性不高,容易赔本的制作)给观众,近年来,艺术节的节目渐渐偏向大众口味式的讨巧安排。由于艺术节经费一部分来自于工党掌控下的爱丁堡市议会,因此主办单位得将就议会的要求,避免倾向精英主义式、艰涩难懂、曲高和寡的节目。经过协调各方意见后的节目走向是:老牌乐团演出经典乐曲、著名导演改编名家剧本,受欢迎的舞蹈团体连续数年造访。如此的节目安排、吸引各方不同程度的批评和赞美:有些学者和评论家认为该艺术节缺乏新意、过于温驯,失去早期的冲劲。尤其是艺术节大部分的节目是由熟面孔搬演熟悉的曲目和戏码,少有特立独行的新鲜节目。有些老观众认为虽然艺术节的风格不像从前一般,但是仍有一些好的节目,例如室内乐。新闻界称赞艺术节票房卖座成功,吸引艺术爱好者、观光客,促进当地的消费活动,就业机会以及观光事业。

今年的艺术节在盛大庆祝五十周年之外,有许多値得庆祝之处;私人企业的赞助和捐献激增,较去年多百分之二十五。票房上卖座奇佳,一些主要演出的入场券早在演出前一个月售磬。艺术节的第一个星期大部分的演出已经是一票难求了,笔者完稿时主办单位尚未结算帐目,但已预见票房上刷新纪录。根据当地报纸报导,军队游行(Military Tattoo)和边缘艺术节也在票房上创纪录。在闭幕式烟火音乐会的灿烂烟花下,想必有不少个人和单位开香槟庆祝一年的丰收。

爱丁堡的最爱与新欢:编舞家摩里斯与季里安

爱丁堡的最爱马克.摩里斯,在演出前即被大多数的记者和评论大幅报导,溢美为最佳编舞者。在摩里斯的领导之下,舞团今年演出摩里斯的三支旧作、一支新舞并担任歌剧《奥菲欧与尤里荻西》舞蹈部分的演出。《十个建议》Ten Suggestions(1981)是幽默风趣的小品,独舞者周旋于不同的道具之间;推椅子、带帽子、耍呼拉圈、抛彩带……。在勾引起记忆中舞蹈大师的影像之外,有著意想不到的幽默,像是荒谬的舞台名作临摹。《必贺默思》Behemoth(1990)是仿康宁汉风格的无音乐舞蹈,玩弄肢体部位和空间队形的变化。观众的反应不一,有人昏昏入睡,有人觉得冗长乏味,有人誉为杰作。《我不想去爱》I Don't Want to Love是编舞者特地为艺术节而编作的新舞,有著摩里斯独特的风格。没有悲剧性的角色,没有严肃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高超的技巧动作,像棉花糖一般柔软甜美,可口宜人。俊男美女穿著设计家所设计出的光华亮丽、流线形时髦服装,在抒情的义大利文艺复兴声乐中翩翩起舞。舞者以手做出符号性的动作,指天、掩面、握拳、捧心,有如年少失恋者稚嫩的悠悠感伤。《世界强权》World Power(1995)是编舞者创作以来少见、稍微带有批判性的作品。伴著西方创作的甘美朗音乐,编舞者运用印尼舞蹈的手掌和脚腿站姿、配合芭蕾舞的腿部动作来编舞。舞者一列一列地入场、以「之」字形前进,在前台强光的照射下人影幢幢。正当舞者排成横列,作出顚仆卧倒的动作时,引用海明威的歌词、缓缓地唱出美国在菲律宾战争中的殖民帝国行径,烧杀劫掠。顿时引伸出另一层的意像,像是营火旁的祭仪,又像是述说历史故事的皮影戏。

首度造访爱丁堡的荷兰舞蹈剧场(Nederlands Dans Theater)推出两个节目,主要演出季里安与舞团合作二十多年来的精选作品。该舞团是个现代舞团,可是采用的舞者芭蕾底子深厚、技巧惊人,可能与艺术指导本人是芭蕾训练出身的有关。季里安的作品以文人的哲学性著称,但也有幽默诡异的一面。《圣诗交响曲》Symphony of Psalms(1987)是运用史特拉汶斯基同名乐曲的早期作品。编舞者著眼乐曲的精神,不刻意依循歌词的内容。以中东风味的拼贴地毯为背景、舞者纵列横越舞台,有人勇往直前、有人失足坠地。一波一波地舞者由坠地而站起、继续向前行进,暗示人在神之前的卑微和脆弱。该作品综合芭蕾和现代舞的流畅语汇,由技艺精湛的舞者舞来动人心弦,是舞蹈的赞歌。《不知身在何处》Where-abouts Unknown(1993)是关于人类存在的作品,编舞者将舞蹈分为三段,意指原始部落、渔猎农耕与现代机械文明三阶段。乐池上方有一人在沙地上画出原始文明的人形图案,一角升起的倾斜舞台好似山丘巨岩,在舞台另一端上方高悬扁平的弧形道具、看似巨石门楣、又好似飞机机翼。随著音乐节奏的加速,舞者由祭仪般的撑捧非洲面具发展到舞动棍棒、狩猎捕获,由静态舞台内的迁徙移动、发展到旋转巨翼下风驰电闪的飞跃。和前两支作品比起来《美好躯体》Bella Figura(1995)则反射出编舞者幽微的内在世界。木偶般地肢体动作混合肉体的扭曲蠕动,产生异趣的舞蹈语汇。移动的黑色布幕将巨大的舞台缩小为亲密的个人空间,舞者赤裸的上身以及鲜红的蓬裙成为注意力的焦点,一举一动皆产生细腻的感官反应。

値得提起的还有两支令人莞尔的作品:《六支舞蹈》Six Dances(1986)是两男两女的舞蹈,带假发、穿蓬裙的仆人在莫札特的德国舞曲乐声中拉扯蹦跳。有粗鲁的男女调情、有忸怩作态的宫廷舞,更有隐藏在活动蓬裙后的杀手剑客。舞者虽然演出行为不检点的古风,却保有舞团优雅流畅的气质,在爆笑之外有一分真诚。《莎拉邦德》Sar-abande(1990)是紧密结合舞蹈与音乐的作品,运用电子音效将六名男子舞动时产生的声音加以变形。在舞者做出蹦跳、漫步、咬牙、指地等动作时,产生各式的爆破声、摩擦声以及幼儿语声,具有科幻片式的诡异效果。

从「激进葛兰姆」到舞踏白桃房

玛莎.葛兰姆死后的葛兰姆舞团在开演前即是褒贬参半,有人视目前的舞团为葛兰姆传奇之延续,有人视舞团为葛兰姆博物馆,更有人质疑现任艺术指导适任与否。在演出前的记者会、舞团艺术指导极力强调舞团不是做考古工作,而是发展延续葛兰姆舞蹈。「激进葛兰姆」经典作连演,主要是精神上的再现而不是原舞重建。舞码创作的年代长达三十三年,最近的作品几乎是五十年前创作的。舞团以两套节目演出葛兰姆经典作,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哀歌》Lamen-tation(1940)、《忏悔者》El Penitente(1940)、《阿帕拉契之春》Appalachian Spring(1944)、《迷宫使命》Errand Into the Maze(1947)、《天使的嬉乐》Diversion of Angels(1948)以及《心灵洞穴》Cave of the Heart(1964)。在较为熟悉的名作之外,舞团更借助照片、影片以及资深舞者的记忆,「重建」旧作。今年演出的是Serenata Morisca(1916)、Sketches From Chronicle(1936)、和Satyric Festival Song(1932)。

在台湾葛兰姆舞团和其舞码是较为人熟悉的,在此笔者也就省去锦上添花的描述形容。値得一提的是,与老舞者同台演出,在毕业于艺术学院的许芳怡表现称职,并不逊色。在葛兰姆逝世五年后见到舞团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宣扬葛兰姆传统,固然是可喜之事,但是在连看两场演出之后发觉舞团舞者动作质地改变,颇为不解。当地资深的评论者以及与葛兰姆合作的舞蹈家皆有同感,认为现今的年轻舞者动作质地轻浮滑溜,不似旧日的紧密稳重。连带地舞蹈的质感稍微走味,少了爱恨分明的悲剧性,留下隔靴搔痒的遗憾。不知道这是葛兰姆寄望延续她舞蹈艺术的舞团吗?或是不可避免的「顺应时代变迁」的发展?

白桃房演出的舞蹈作品《莲遥》并没有预期中的好,票房上的表现也是平平。英国的观众对于远东的艺术并不熟悉,加上舞蹈讲的是内在的经验而非外现的演出,这对于习惯西方表现形式的观众来说是很难看得下去。知道文字之不足以形容这样的内心经验,当地的报界也就少有为文介绍,更不用说是评论了。这艺术节中唯一来自亚洲的表演团体就这么静静地谢幕了。

编舞家导歌剧蔚为风气

今年艺术节推出两场葛路克的歌剧,分别由马克.摩里斯和碧娜.鲍许编舞、指导并制作歌剧《奥菲欧与尤里荻西》和《陶里斯岛上的伊菲基尼》。摩里斯的制作采取传统的方式;合唱团分立于舞台两端的台上,舞者和扮演要角的声乐家活动于舞台中央,依循歌词和音乐的结构而互动。舞者负责群舞部分,依剧情的转变而扮演牧羊人、精灵以及恶鬼。基本上摩里斯的制作是保守的安排,没有什么革新变化,比较之下,鲍许的制作则是大胆而令人激赏。鲍许将合唱团位于乐池中,让声乐家占据舞台两旁的包厢,歌者扮演的角色皆有一名舞者相呼应,留下整个舞台当做舞者的表演空间。舞蹈虽然运用歌曲的音乐、配合歌者演出,然而却不受限于曲子的结构、有自己的逻辑发展,自成一体。

《陶里斯岛上的伊菲基妮》是鲍许担任舞团艺术指导早期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中欧现代舞风格,和一般熟悉的鲍许舞蹈不同。舞蹈发生在空旷的空间内,几片悬挂的白布,半掩住后面的浴缸。演出伊菲基妮的独舞者著单薄的丝质长袍、身材高瘦健壮,一头蓬松的长发在甩动旋转之间传送出内心的悲凄愁苦。奥瑞斯提(Orestes)和匹列迪斯(Pylades)的双人舞,劲道十足、澎湃激昻,显现出两人忠诚的友谊。道具是运用充满符号性的多重意义;索亚司(Thoas)穿著的特大号加框的黑色长皮衣,象征他独裁者的权威,也显现出他虚有其表的外貌。奥瑞斯提和匹列迪斯两人,赤裸上身著白色贴身短裤,显现出俘虏的脆弱无助,也反映出朋友间的坦诚相见。方型木桌是俘虏牺牲的囚床,也是女祭司的祈祷桌。白布后的活动浴缸是伊菲基妮梦中阿卡曼农王被设杀的地点,是祭司净身的水潭,也是献祭的祭坛。舞蹈末段时舞台变成一个纯白的献祭大道,女祭司缓步献上白花,其后奥瑞斯提进场、扛著楼梯、架成步道,最后躺下准备牺牲。谢幕时评论家和观众纷纷起立致敬、掌声雷动,久久无法平息。

整体来看今年艺术节的舞蹈节目精彩,値回票价。马克.摩里斯舞团缺乏新意,但仍是最受欢迎的舞团。季里安与荷兰舞蹈剧场是艺术节的黑马,编舞和演出皆是令人激赏。玛莎.葛兰姆舞团的「激进葛兰姆」在演出经典作之外,引起令人争议的话题。白桃房的舞蹈《莲遥》表现平平。碧娜.鲍许的葛路克歌剧《陶里斯岛上的伊菲基妮》则是艺术节闭幕的压轴好戏,音乐界和舞蹈界皆称为佳作,极力推崇。

注:迈阿密城市芭蕾舞团原先计划到艺术节演出《胡桃钳》,后来因故无法前往而取消。

 

文字|赵玉玲  英国拉邦中心硕士后研究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地点:爱丁堡、苏格兰、英国

时间: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一至三十一日

事件: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