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家八音班,背景为当地古迹文昌寺。(刘振祥 摄)
世艺之家 世艺之家/客家八音

郞奏乐来,妹做戏

陈(八音)、郑(采茶戏)之家艺事多(上)

陈家八音班到陈庆松时代进入盛世,在与采茶戏第一小旦郑美妹结褵成亲之后,陈、郑一家即与客家八音及采茶戏同舟共命。潮起潮落,撑篙摆渡;长长一声欵乃,过时艰。

陈家八音班到陈庆松时代进入盛世,在与采茶戏第一小旦郑美妹结褵成亲之后,陈、郑一家即与客家八音及采茶戏同舟共命。潮起潮落,撑篙摆渡;长长一声欵乃,过时艰。

这一家,五代三姓氏,族繁。台湾客家族群艰困生活中的礼乐(八音)及民戏(采茶戏),现在看来,其命脉系此一家。

八音,是这一家的家业。早先,高曾祖陈招三是务农的,在现在苗栗铜锣西湖鄕一带耕作山田,种稻种薯种芋种果,农闲一分逸兴──请人来家教馆学八音,现在所谓「业余的」,却不经意地枝柳成荫,成为传世家业。

业余变专业

曾祖陈阿房是陈家八音事业的奠基者,因为山田讨生不易,他迁居搬到苗栗市区,带著子辈三兄弟成立陈家八音班,专业演奏。到祖父陈庆松掌班的时代,陈家八音班达到鼎盛。

陈庆松是陈阿房的儿子,原姓张,说来是有故事的。曾祖母前适张姓人家,前夫故逝后,陈阿房入赘到张家(客语称「接脚」)适曾祖母,生子亦从前夫姓张。曾祖母膝下共五子,庆松最小,原名张庆松,嗣后,长子感念继父陈阿房为张家克尽劬劳,迳将张庆松改从生父姓氏,成为陈庆松。因此,「陈」家八音班创团伊始就是陈、张两姓一家的。

「缺乐不成礼」,八音是客家族群的仪典之乐,原为吹打乐,是喜庆欢乐的象征,也是仪规行矩的严谨度范,在节祭、结婚、生日、弥月等典礼仪式的每一步骤上,都有相应的吹打曲。早先,八音的主奏乐器是唢呐和锣钹,因是喜乐,唢呐必双吹(单吹不吉利);其后八音与戏剧结合,担纲戏剧后场或演奏唱曲,而加入丝竹,演奏弦索曲。因此,一组完整的八音,基本上包括胡琴、笛、洋琴、三弦、唢呐(双管)、锣钹、鼓。

八音与昔日客家生活是相当亲密的,谁家有喜,八音一吹,邻里皆知,若说结婚,八音不来新娘是不上轿的。通常娶亲的男方在喜日前一天就要请八音到家里吹吹打打,配合祭拜祈愿仪式。这一吹,亲朋好友接踵送礼来,喜家即当面邀请「来吃喜酒啊!」入夜,喜家灯火通明,打����糬、奏八音,鸡犬村童穿梭逡奔,好不热闹。翌日,八音领军,吹吹打打迎亲去,又是欢欣快活的一天。想来,在农业社会中,八音是很开心的职业,总是在有吃有喝的热闹喜庆中工作。

是以,曾祖陈阿房弃耕从音的选择是明智的,而八音在陈家由业余到专业,迄今五代了,不过起、落有别。

八音的风光

陈家八音班的盛世是在祖父陈庆松的时代,这时候八音与戏剧结合,参与到当时流行的乱弹、四平戏、客家采茶戏的表演。演出机会多之外,对陈家八音而言,音、戏更是结成一家亲。此时客家三角采茶戏的第一代女性演员登场了(在此之前戏无坤伶),陈庆松娶了当红的第一小旦郑美妹,美妹生得靓,很有观众缘,人称「采茶妹」。一家双鼎──鼎尖的八音仔和鼎尖的采茶妹,必然锐不可当了。

在表演事业上,八音的竞争性是极强的,每每同场较艺、竞逐输赢(面子)。最被传颂的一次是,新竹姜大户娶媳妇。姜家三进大屋,前院十二团八音排开斗阵。起始,十二团一起吹,助兴热场;然后一团一团分别献艺奏乐。姜家老辈在厅里一口一口呼噜地抽著鸦片,耳朶里像是掂著秤铊倾耳聆听。听到喜欢的,马上有人出来给这一团贴上红纸,放串鞭炮,真是有面子有风光啊。这样一连吹好几天,一天一天地淘汰掉吹不悦龙心的八音团。然后喜日到了,留在前院的是最最精湛的两团,陈家八音团就是其一。祖父生前每说起这件事,当年的面子和风光都会再度显映出来:一共吹了五天,后来泡人参茶、敬双囍烟给八音团;先前几天,喝普通茶、抽新乐园香烟。

这样的竞技是八音团很在意的,为了竞争,乐艺发展成特技。陈庆松在家里练私功,用卫生纸沾水打湿塞住唢呐音孔,单靠嘴吹出唢呐的音阶,手上则操司胡琴。这样自吹自拉不算厉害,陈庆松再现一绝,一嘴双吹唢呐,这招仍然不够独门,再来,唢呐四吹,怎么吹?鼻有双孔,每孔各司吹奏一管唢呐,嘴有两角,每角各吹一管唢呐,可是一双两手不够扶起四管唢呐啊,小孙子郑荣兴上场,两手从祖父的背后伸出,帮忙拿著两管唢呐。陈庆松六岁就会吹唢呐,家学不足,又拜师前辈唢呐名家黄鼎房,艺事精进,唢呐亦一直是陈家八音班掌门活儿。奇的是,陈庆松长年患著气喘病,常咳,但吹起唢呐就不咳,每每看他吹得头脸涨红,脖粗筋暴,眼臌如蛙,不行了,要咳出来了,但终究每每到乐句吿段时,他松了一口气之后,才见咳。唢呐四吹,足足是血拚的斗艺斗技啊。

教徒、教子孙

演事之外,陈庆松收徒教学,入室弟子供吃住,学乐器、学唱曲,三年四个月出师。学程中参与陈家八音班演出及戏台文武场演练临场经验,出师后或留班追随师父表演及教馆,或返鄕里加入当地表演班子。教馆是到业余学馆(类似子弟社)教学,陈庆松时而带同弟子一起教馆,时而放弟子独自去教馆,使能教学相长。

二、三个,三、四个,陈家八音弟子不断,唯自家子嗣抗拒学习。陈庆松、郑美妹生有子女,从母姓,独子郑水火不爱八音、不愿学,父亲逼著他、盯著他学。毕竟内有遗传,吹拉敲打,不愿学,也易上手,而且愈到后来愈见功底深厚。为著讨生活也被逼著参加演出,但他数度逃脱,宁可踩三轮、当邮差,还到台北松山机场做过洋铁工。不过每次改行也都不耐长久,又凤还老巢了。

陈庆松是亲历了八音的盛与衰。日据时期禁鸣锣鼓,八音不振,他尚年幼;光复后进入盛世,内、外台均盛,典仪频繁,他刚好以成熟的技艺躬逢其盛。民国四十八、四十九年间,水灾(八七水灾)、风灾(葛乐里台风)使民生经济大受影响,政府提倡节约,禁舖张,要求统一拜拜,民间演娱一度滑落。过去,一个节祭,八音一村挨一村的请吹,若说妈祖生日,八音要吹打五、六天,第一天鄕民到北港进香,八音领军,吹吹打打坐火车去,第二天在北港吹打一天,第三天又吹吹打打坐火车回苗栗,回到苗栗要游街,每村游过一遍,游二、三天,最后「登席」,鄕民同吃拜拜饭,仪式圆满结束。八音能够成为职业演团,赖以维生(一人所得约是当时工资二倍),所凭即民俗节祭四方有请,八音之家,生活虽然起落不定,但一般也都有中上水平。

天灾、节约所及,还是八音事业滑落的缓坡;继之电视、电影更是所向披靡,民间戏曲被逼退到谷底,久久不能翻身。陈家八音班到第五代郑荣兴出道的时候,已是另一种生存景况了。

郑荣兴出生之时,祖父对八音事业已不抱乐观,所以起始禁止膝下单传的孙子学八音,乐器高高供起,不准他碰。不过家里徒弟不断,有些时徒弟还没学会,他已听会了。乐器没上手之前,他会唱乱弹、唱采茶戏里的曲子。孙子唱曲,祖父窝心,不准碰乐器的约束渐渐松绑。先从打击乐玩起,五岁开始学弦乐敲洋琴,七岁拉胡琴,九岁能吹唢呐。郑荣兴早在学龄前就出道了,小小个儿揷在公辈、叔辈、师兄辈之中,也小有噱头。从念小学起他就是个快乐的小小工读生(如在现今那是小童星了),一放学就被接去赶场,不过多数不是八音的「坐场」(演奏或淸唱),而是戏台上的后场,祖母的「庆美园」采茶戏班,祖母姊妹淘的戏班。有时竟夜在外地,翌晨再被送回来上学。他好像天生是吃这行饭的,当然这不祇是说他时不时可拿到请主特别给他的一个小红包、大鸡腿,而是,他有音乐天份,而且玩乐开心。

八音做斋

初中时候,不论八音或采茶戏都不胜了了了,郑荣兴工读搭班甚至搭到台中、台北的歌仔戏班。八音的景况尤其不堪,生活中唯其一项恒常的需要是丧仪。「八音不从丧」是这一门的铁律;「要赚这个钱!」郑荣兴十四岁开始涉入丧仪,祖父梗梗不谅解。祖母过世后,祖父续弦,搬出家里,郑荣兴则好学不止,从丧仪之乐硏究丧事科仪,进而投身斋教,拜师学做师公。他碰到道行甚高、甚有学问的好师父,师父也喜欢这个「能讲得通、说得懂」的徒弟。一直到大学、硏究所,宗教科仪一直是他钻硏的题目。

高中时段,民间戏曲由野台退进电台,零星的野台戏班要搭卖膏药的场,演戏兼卖药。陈家八音的主要事业落入非「常」道──丧仪,连父亲郑水火也要向儿子学做斋了。

一直到现在,八音仍附「生」于丧仪,是纾尊降贵了;不过「陈家八音班出了博士掌门人」却也是挨过时艰之后,得来的一份安慰与自适。如今凑凑可达二十、三十人的陈家八音班,平均年龄五、六十岁,都是祖父陈庆松教出来的弟子,郑荣兴带领这班要叫师叔、师兄的前辈,时而受邀参与本土文化声浪中的表演,在文化中心,或在国家庆典,演示一段复古的八音「坐场」,也曾代表中华文化族群之一的古音到外国展演。这并不表示八音回「贵」了,当代八音存在的事实,是在阴阳道上的过场之间。

(待续)

(本刊编辑 胡惠祯)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