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戏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昔日五虎将之一,纵贯线兄弟口中的「花莲港皇帝」,却因田野调查者一时失查而记录成「萧秀来女士」的一只灵猴──萧守梨先生,年逾八十六,仍坚守梨园,眷爱不息,成了所有后辈人景仰的萧老师,疼惜学生胜于己出的他,更是年轻艺员最慈爱博学的阿公。
阿公的传奇,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的父母都是爱看戏的普通百姓,他们为这个儿子取了一个文雅的好名字「守梨」,却也始料未及他果真在梨园里织造了一辈子的戏梦人生。
宝岛「五虎将」之一
萧守梨,一九一一年出生于福州市,由于伯父萧宗琳与福州京班旧赛乐的小生台柱筱春轩熟稔,萧常跟著伯父在戏班跑上跑下,奠定了他对戏曲高尙的品味与浓厚的兴趣。九岁时,由于他身手矫捷,又聪明伶俐,经过父亲萧宗文的同意,筱春轩将他留在班中习艺,后来父亲与伯父来台经商,萧于一九二二年随旧赛乐至台南公演并寻亲,三年档期结束后,为了留在台湾,便转而加入嘉义复兴社歌仔戏班,在班中为名武生王秋甫(艺名王春华)赏识,收萧为徒,并为他取了个代表正宗嫡传弟子的艺名「筱春华」,当时同门师兄弟还有蒋武童及乔财宝,歌仔戏界名震江湖的五虎将,复兴社就出了三个(另二虎为苏登旺、陈春生)。
在习艺的过程中,萧守梨可说是标准「扑尻川底」的产物,这倒不是由于他学戏不灵,实在是他太调皮了,鬼灵精怪的又很会打架,一闯祸就免不了挨老师一顿揍,然而他的身手确实不凡,原地「幌小冠」(空翻)可以连续翻二十几下而脸不红气不喘,在流行京剧歌仔联演的当时,萧守梨很快地走红於戏界,后来也曾搭过麻豆牡丹社、双凤社戏班演出,与死囡仔禄(布袋戏艺师李天禄)、鰗鰡仙(薪传奖艺师陈冠华)结为莫逆。
约在二十一岁(1931年)时,萧北上艋舺加入鸿福班,没多久剧团因财务问题,被新舞台老板杨蚶顶下,改名为新舞社歌剧团,演出内容涵括歌仔、京剧与新剧。萧在戏班除担任文武戏出要角之外,还兼任编、导及教学的工作,排出经典剧目如《百里奚》、《三国志》、《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大闹花灯》、《七侠五义》、《甘国宝过台湾》、《孙庞演义》、《刘同醉酒卖江山》、《石花姑牵脏》、《吴汉杀妻》、《五虎平南/平西》、《康熙君造浮桥》、《宏碧缘》、《郭子仪大闹花灯》……等,不可胜数。这些京剧传统剧目,也一直是歌仔戏历史剧搬演不辍的题材,于歌仔戏大戏化的过程,萧守梨是最佳的见证人与耕耘者。
当时新舞台的演出阵容,可说是名角荟萃。班中演员三十余位,仅有四、五名女性,武生除了萧守梨之外,尙有蒋武童(小生唐美云之父)、乔财宝(苦旦廖琼枝之师),苦旦宜兰笑、爱哭眛,文武小生小宝莲等。其中,名噪一时的小狗(蒋武童)得以入班斩露头角,据称与萧的力荐与坚持有关。蒋武童是日本人,本名新田一郞,婴儿时期即与父母失散,而为台籍乳母收养,因之从乳母姓蒋,从小进了戏班,练就一身好功夫,原地幌小冠(空翻)可达三十余下,萧极为赏识蒋,将蒋武童从台南召入新舞台,并向老板拍胸脯做保证,两人合作的《七侠五义》果然大为轰动,每每于将要散戏时,痴迷萧守梨的年轻女观众已挤满后台出口,只为了等待心爱的「白玉堂」,一睹其丰采。
打遍无敌手的萧猴仔
扮演过众多的角色中,萧最脍炙人口的首推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了揣模真正的猴形,老板杨蚶带著萧到动物园见习了两、三个月,再回团潜心修练数月,果然猴模猴样,一推出就轰动台上台下,那一阵子萧连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宛如猴子一般,戏界公推他为一只「真猴」。
习武的萧守梨,年轻时也是打遍台湾无敌手的戏班头家。自己组的剧团叫「武胜社」,吕诉上勾结日人,要求萧率班在苏澳戏台演出京剧,然后密报日警前来取缔,为免灾厄,萧先率团避居花莲,然后带了兄弟回台北,将吕不分日夜揍了月余,再回花莲港收服黑白两道人马,令他们在戏班看头看尾的「顾班」。之后,率领花莲九个「大尾流氓」下台东降五虎(收服五大流氓)。至此,北部流氓开始盛传萧守梨为「花莲港皇帝」,因事故「走路」者,均不约而同地奔赴花莲,投效萧的剧团。
当了六年的花莲港皇帝,萧回台北,先后组进鸿社、凤凰歌剧团,并率丽娟歌剧团赴菲律宾公演。七十四岁那年正式退出歌仔戏舞台,转而在宜兰歌仔戏硏习营、台北市立社教馆延平分馆指导歌仔戏身段。一九九一年荣获教育部颁发民族艺术薪传奖,并担任地方戏剧比赛评审,直到一九九六年底婉辞此项职务。一生驻守梨园、名震黑白两道的萧老师,可谓正式退隐江湖了。
文字|刘秀庭 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研究生
萧守梨年表
1911年 出生于大陆福州市。
1919年 入福州旧赛乐京班。
1922年 随旧赛乐来台湾台南公演并寻亲。
1923年 入嘉义复兴社,与蒋武童、乔财宝同事京剧名武生王春华为师习武生技艺。
1928年 加入麻豆牡丹社、双凤社演出。
1930年 至基隆搭班演出。
1931年 至台北艋舺,加入鸿福班,后鸿福班为新舞台老板杨蚶顶下,在台北新舞台公演六年,除担任文武戏出要角外,亦兼戏班编、导及教学工作。
1936年 自组武胜社,后易名光剧团,走遍全岛演出约三年。
1939年 日人禁演传统剧,率团避走花莲,收服角头大尾流氓,并与当地军、警界交好,职业演出与劳军戏公演不辍。
1945年 台湾光复,仍在花莲演出,自组凤仪省班。
1946年 回台北八里,组进鸿社。
1948年 组凤凰歌剧团,歌仔、京剧合演,历八年。
1958年 内台歌仔戏没落,退出凤凰歌剧团,搭班演出,亦担任歌仔戏班编、导、教学工作。
1977年 率丽娟歌剧团赴菲律宾公演,领导五生五旦在当地演出七个月,包括小生碧鸾、玉辉堂、王春美、赖丽丽等,小旦廖琼枝、廖秋、碧云、雅云等,名噪一时。
1978年 赖丽丽歌剧团成立,入班担任编导工作。
1984年 正式退出歌仔戏舞台。
1989年 担任宜兰歌仔戏硏习营指导。
1990年 应邀赴国家剧院实验剧场担任歌仔戏讲座系列之武戏《虹霓关》讲解人,主讲「福州班和歌仔戏中的武戏传承」,介绍歌仔戏中武戏之来源、发展和福州戏、京戏之比较。
1991年 获教育部民族艺术薪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