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民间舞蹈以舞台剧的形式加上一层外衣,居然风靡一时。迈可.弗莱特利靠传统起跳而飞跃腾达,将他们的艺术带到世界舞台。
在这瞬息万变、声喧光灿的现代社会,传统艺术的传承已经勉为其难了,还能将它广被四方,并受各阶层的热烈欢迎决不是蹴几可成的事。然而最近两、三年爱尔兰民间舞蹈以舞台剧的形式加上一层外衣,居然风靡一时,似乎是一个値得注意的现象。
和欧洲大多数民间舞蹈一样(包括东欧),爱尔兰民间舞蹈也以足部动作取胜,手几乎不动,而躯体呈单元中心(homocentric)即直立块状,其中以踢踏舞步最为兴盛。据说古时候教会不鼓励舞蹈,神父巡视村舍时看到年轻女男个个中规中矩站在窗口相迎,不想原来他们足下大练舞步,难怪会发展出这种舞蹈。
舞蹈界的麦可
长久以来,爱尔兰乐舞在爱尔兰境内或国外后裔集中区一直被保存,有心人要找也不难,观光客也必然会有接触。但是爱尔兰舞蹈能在短短数年之内征服各地,一跃而成为万人空巷、一票难求的舞台节目、家喩户晓的热门新闻,实在难以想像居然和一个生长于美国芝加哥的年轻小伙子有关。
爱尔兰裔的麦可.弗莱特利(Michael Flat-ley)生于芝加哥西南部郊区一个富有的家庭,双亲皆重视传统文化。芝加哥市一向是爱尔兰后裔的大本营,许多著名政治人物即来自该族群,爱尔兰乐舞一向十分兴盛。弗莱特利十一岁起学习传统舞蹈,得天独厚的他渐露锋芒,曾经在一次比赛中以每秒踏出二十八次之快速的足动夺冠。一九九三年赴爱尔兰闯天下,几年内便以舞技及创新闻名,晋升为介于民间和流行舞蹈界的巨星。由于他名字也叫麦可,因而被称为「舞蹈界的麦可」。
季季连演 盛况空前
一九九四年弗莱特利首次出现在爱尔兰小型电视节目《河川之舞》,立刻受到瞩目。那年夏天节目制作人道赫提(Moya Doherty)和电视导演麦考刚(John McColgan)邀他合作,搭配同样来自美国的女舞者金.布特勒(Jean Butler)和作曲家比尔.菲伦(Bill Whelen)将原来的电视节目大大扩充成为舞台演出。这个动用了十八个舞者、声光俱备的表演节目立刻轰动一时,从都柏林而伦敦到纽约,变成有如音乐剧的季节节目,其中伦敦就连演两季。一九九七年元月,作曲家菲伦为此谱曲的唱片在纽约获得第三十九届葛莱美「最佳音乐剧奖」,更使该舞剧名扬全球,电视连播全剧数次,录音及录影销售量直线上升。这个从民间元素出发的乐舞节目居度融入流行乐舞的洪流。为了区别这个大型的舞台节目和原来的不同,现在称之为《河川之舞:表演节目》。
《河川之舞》的特点在于将传统爱尔兰舞给予新颖而自由的诠释。例如传统的踢踏舞步全都保留,但快速的奔跑和飞跃动作及面部夸张的表情则属于新创;大队舞者一百三十条腿震撼地踏地、整齐划一、结合东欧团体舞的某些队形排列(如十字形旋转)令人印象深刻。至于舞台声光的变化则采用现代手法。整个舞剧并无中心主题,而是一连串的节目,除了爱尔兰舞蹈之外,又有西班牙佛朗明哥舞、俄罗斯舞、独唱、合唱(包括美国黑人合唱团)、爱尔兰风笛、鼓乐等表演,一气呵成。在在表现现代包装的成果,令人兴奋刺激、目爽心悦,値回票价,正好合乎现代社会的一些品味。所以这个节目亦被称为「跃入主流」、「足之福音」。
《舞蹈之王》靠传统飞跃腾达
正当《河川之舞》处于高峰的时候,弗莱特利却和制作人闹翻,一走了之。用他因该剧获得的巨利,自资招募了四十位舞者,自编自导地完成了另一出舞剧《舞蹈之王》Lord of the Dance。和前者不一样的是《舞蹈之王》有一个松散的故事串连,也更接近舞台声色之娱的流行节目,几乎有如一场摇渡音乐会。服装的设计上也花招尽出,包括男舞者戴著面具代表恶势力和男女主角之间的挑逗对舞,尤其是弗莱特利本人许多夸张的特技,终究这是他的「秀」。传统音响的份量反而减低,但舞步仍存。夹著《河川之舞》的余威,再加上弗莱特利与芝加哥的因缘,今年四月《舞蹈之王》在芝加哥未演先轰动,六场全部售磬还加演一场。有趣的是《河川之舞》在另寻主角之后,也将于十月间卷土重来,与之一较雌雄。
《河川之舞》和《舞蹈之王》(尤其后者)当然已不是纯粹的传统艺术,但都是靠传统起跳而飞跃腾达。他们走的现代舞台声光、大众化路线是否能弥久长存?或是像流行文化此起彼落,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不过在这一段时间里,它们倒真的将传统的某些元素大大曝光。诚如弗莱特利自己说的:「我首次将他们的艺术带到世界舞台。」他们靠包装传统的外衣而成名致富,并不可否认也让许多人间接或直接地注意到一个传统。
文字|韩国𨱑 美国北伊利诺大学音乐系教授
延伸阅读:
录影带
《Riverdance:The Show》
一九九四年都柏林舞台演出实况,七十三分钟/美金$24.98(不含运费)
《Lord of the Dance》
九十分钟美金$24.98(不含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