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拟的食物、虚幻的人物,一切的真实都模糊不淸了。(许斌 摄)
爱戏一族 爱戏一族

从讲台到舞台

学生放暑假,老师最开心,却有著这么一群「想不开」的夫子们,放弃假期如学生般挥汗如雨地努力背台词、练走位,准备从讲台跨上舞台,一圆年少时的戏剧萝◦

学生放暑假,老师最开心,却有著这么一群「想不开」的夫子们,放弃假期如学生般挥汗如雨地努力背台词、练走位,准备从讲台跨上舞台,一圆年少时的戏剧萝◦

成长的路程踩在脚下、年少的梦想压在日记本的底层,生活如何、算计如何,有心人总要偷空、辗转去完成。

七十三年,廖顺约在台北师专念书时,加入了戏剧社。公演前一位学长转学,导演要他顶替演出,他什么也没多想就上场,由于一口破破的国语,反而惹得观众开心,廖顺约自信心增添不少,从此更爱演戏。师专毕业教书几年,期间和同为师专戏剧社的成员筹组「将进酒」剧团,参加大专杯话剧比赛的社会观摩组演出,直到八十二年考上国立艺术学院硏究所主修剧本创作,不管业余的演出或专业的训练,都说明了他未曾忘情於戏剧。

廖顺约与「将近酒」的成员温玉琴、王慧铃、陈秀云,八十四年参加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举办的「调戏一夏」活动,演出《世俗人生》,正式为剧团定名为「牛古演剧团」。关于这个名称,廖顺约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典故,他之前就组过一个「N.G.工作室」,他一向对N.G.感到很大的兴味,「No Good!No Good!读起来就成了牛古,当然你也可以说是『New Going』。」

年少初识戏滋味

除了大力催生剧团的廖顺约以及「将进酒」时期就一起工作的团员之外,台北师院戏剧社的「准老师」们,也因为廖顺约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成了牛古的新血。像游鸿池毕业后,去年服完兵役才向洲美国小报到,马上被征召回剧团演出,这对十年前在家鄕宜兰读高中就加入戏剧社的他而言,丝毫没有为难之处。「高中时参加戏剧社一开始也不是很认真,暑假文建会来宜兰办戏剧硏习营,学校要我们去参加,我们都不理会。后来训导处打电话来家里说不参加的人要记过,我才去的。」结果呢?整整一星期的硏习、训练,扭转了原本的心态。「高中社团做戏,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学生要自己拉广吿、找赞助、排戏。我们那时候还和宜兰当地其他高中合作,促成了跨校联合公演。」有了这段历程,大学时代对戏剧的投入,自然也不难理解。

得过大专杯话剧比赛北区最佳表演奖的张瑜琦,说起在师院第一次上台的往事:「那时候社团要演出一出独幕剧,我原本被分配的角色是没有台词的小妹妹,而戏份最重的角色是个粗鲁的人,满口的脏话以台语发音,被选定的演员不敢演,导演问我敢不敢演?不会说台语的我答应了,请学长帮我念台词录好音,一字一句地练习。那次表演之后,廖顺约老师就找我演出《岔路》,也因为这出戏参加比赛得奖。」

张瑜琦的同班同学庄嘉荣,也参加了独幕剧和《岔路》的公演,不同张瑜琦的平顺,他却因戏而受伤──那是在耕莘小剧场《岔路》的第二次公演,庄嘉荣担任排助、舞台制作。「我们幕后工作人员本来就缺乏,我担任排助还兼舞台的制作,没想到临时有一个演员因故不能演出,而那个角色刚好是我演过的,我只好递补演出。如此一来,庞大的工作量让我不胜负荷,进工厂做布景时,忘了禁忌,正在锯台上的木片卡住了,我伸出手碰了正在高速旋转的锯片,手指头于是严重受伤。」问他会不会害怕再做戏?他平静地表示,「最大的挫折其实是那出戏因此取消演出,受伤的事以后注意一点就好了。不过真的必须一次专心做一件事,因为疲倦而导致受伤,真的太危险了」

无论何在心系剧场

好奇地追问他们:「到底为什么那么爱戏?」游鸿池说:「其实高中毕业时我是想考艺术学院戏剧系的。」「我也是!」「我也是!」此起彼落的答案,竟是一样的内容! 「当初怕家里的人反对,还是乖乖考了大学联考念师院。」由于现实生活的考虑,大家只有妥协。但是,站在讲台,难道不能满足内心底层的欲望吗? 「不够的,还是想做戏、演戏。」庄嘉荣坚决地说。梦想与憧憬,表面上的妥协是难以打心里被说服的。

所以尽管廖顺约从硏究所毕业后,又回去小学教书引起艺术学院同学们揣测,以为他要过「正常稳定」的日子不再做戏时,他还是气定神闲地说:「教书让我有稳定的生计、充裕的时间,这刚好是做戏的较好条件。」抱持著实践创作的心态,牛古继续不辍地推出作品。他们排戏的成果虽然现在还无法客观验收,但是廖顺约自编自导的《电话》是今年国家剧院海阔天空系列九月份节目、创作京剧剧本《老鼠娶亲》入选文建会主办的儿童传统戏剧节,今年十一月一群人马还要在舞台上唱念作打,观众不乏认识这个剧团的机会。

百年树人之后全力造梦

不比当初大家都还是学生在学校组社团容易聚集,如今团员们各在远近不一的地方任教,但是一遇到排戏,他们还是「一声令下,英雄来自四面八方」。「我们都很珍惜做戏的机会!将来教期一满我就要退休,专心带剧团、编剧、导戏。」廖顺约这样盘算著。

盛暑假期,走进台北市师院附小,一间教室里椅子低低的、天花板悬著的电风扇喀拉喀拉地转,演员在两座排练用大木箱上排戏,熟练的念白、毫不生涩的肢体动作与专注的情感,都让人认真、安静地观看。偶尔穿揷在熟练默契中的,是第一次上舞台的陈老师,为了让年长的陈老师好好扮演剧中驼背老人,担任排助的庄嘉荣在他的背后塞了一个红色迷你水盆,「想像你真的驼著背在和其他人说话……」

此时,原本充满权威的老师们,正如一群好学的学生们努力扮演「演员」,汗如雨下地背词、走位,因为从讲台到舞台梦想的实践是令人兴奋与期待的。

(本刊编辑 蔡依云)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