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地》直接影射前东、西德的社会政治关系。(Matthias Zölle 摄 莎夏.瓦兹与客席舞团 提供)
德国 新浪潮/德国

与碧娜.鲍许争锋

锋芒毕露的柏林编舞家莎夏.瓦兹

莎夏.瓦兹是颗即将璀灿耀眼的巨星,当然她还无法与名闻遐迩的碧娜.鲍许比拟,却是继鲍许之后最受瞩目的明日之星!

莎夏.瓦兹是颗即将璀灿耀眼的巨星,当然她还无法与名闻遐迩的碧娜.鲍许比拟,却是继鲍许之后最受瞩目的明日之星!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柏林最知名的编舞家莎夏.瓦兹(Sasha Waltz),以短短的四年时间进军国际舞台,今年才三十五岁的瓦兹,却已驰名欧洲、美国。除了在欧、美、香港、韩国等著名的舞蹈节演出之外,她也是戏剧节最爱邀请的极少数编舞家之一。瓦兹曾于一九九四年赢得荷兰「葛罗尼根」(Groningen)国际编舞大赛以及《柏林日报》Berliner Zeitung的舞评奖,德国媒体并以“Shooting Star”来形容这颗即将璀灿耀眼的巨星。她的锋芒当然还无法与名闻遐迩的碧娜.鲍许比拟,却是继鲍许之后最受瞩目的明日之星!

莎夏.瓦兹于一九六三年出生于德国南部的Karlsruhe城。一九八三至八六年,就读于阿姆斯特丹的新舞蹈发展学院(The School For New Dance Development)。一九八七年游学纽约并与诸多编舞家如Pooh Kaye、中马芳子、Lisa Kraus等人合作,次年她回到欧洲并陆续和David Zambrano、Tristan Honsinger、Frans Poelstra等艺术家工作。

神秘且具诗意的传说

一九九三年,莎夏.瓦兹成为Beth-anien艺术剧场的驻院编舞家,开始以「对白」(Dialoge)做为──系列的创作主题,并于同年和Jochen Sandig成立了「莎夏.瓦兹与客席」舞团(Sasha Waltz & guests)。她的成名系列作品《旅行纪事三部曲》Travelogue tril-ogy,于九三至九五年陆续完成,每个主题皆以生活出发,诸如:《差二十分钟到八点》Twenty To Eight、《泪可轻弹》Tears Break Fast、《总是六个步骤》All Ways Six Steps等,三个作品分别以厨房、浴室、卧室做为主题的发展空间。一九九六年发表的《太空人之巷》Allee der Kosmosnauten(注1),是以三个典型的家庭世代为背景。而一九九七年的新作《两地》Zweiland则是直接影射前东、西德的社会政治关系,并将室内空间移至户外街道的报摊凉亭。瓦兹的特色在将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空间成功地转换成能量爆发的舞台。

《两地》在瓦兹自创的「索芬哉乐」(Sophiensale)剧场(注2)首演,是柏林艺术周(Beriliner Festwochen)的邀演节目之一。名气如日中天的莎夏.瓦兹,即便连演三周,仍旧一票难求,相对于多数票房冷淸舞蹈演出,真有天壤分别。此作品主要串连真实生活与神话故事,将街上无奇不有的乱象结合神秘且具诗意的传说。像是观看一部没有固定剧情的写实实验电影,多焦而不断跳动的画面交织于对生命的憧憬以及现实生活的困顿之间,全场充斥著扣人心弦的戏剧张力,与纯粹抽象肢体的舞蹈风格大相迳庭!

空旷的舞台上不见翼幕也无侧灯,仅有一座昏黄斑斓的高墙耸立后方,以及地上的一堆木块。在聚光灯下,两个男子看似一头双身的连体婴,一个男子的头被埋于另一男子的肩下,在极力拔出的过程中,演出一段逗趣的双簧动作。紧接著,另一个著西装的男子快速跑进将两人扯开,三个男人展开相互攻击的火爆场面。继之,一个东方女子身穿一袭黑色晚礼服,哼著歌缓慢地贴墙进场,她头上的发尾系著一条冗长麻绳,由伫立舞台另端的女子猛力拉绳,像在控制动物一般,两人在对抗与拉址中产生高度张力。

舞台意象瞬息万变

擅长运用布景的瓦兹像变魔术般地将同一物体做万千变化,台上堆叠著像圾垃的破烂木块,在反复拆组中却成了吧枱、报摊、工地木屋、游乐场以及躱雨凉亭等,每个转变皆出人意料。特别是整座高墙,一会儿是油漆工人的画板,又突然挖上一个大洞连人带琴地一并穿过,而著短纱裙的男孩像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般高挂墙上歌舞。七个演员舞者使出浑身解数扮演各种角色,将市井小民的悲喜忧乐引发出令人惊叹的场景;台上有歇斯底里的男女互殴谩骂、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玩著趾头游戏、新婚夫妻的甜蜜梦想、工人与白领阶段的冲突争执、同性与异性间的挑逗献媚等。音乐的使用由不同世纪的德国歌曲、民谣交织著,并且连唱带跳地弹著手风琴、大提琴等诸多乐器。

整出作品拼贴、重叠著过去与现代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画面。虽然段落之间并无相互的关连,但作品毫不显得断简残篇,反因瓦兹紧凑的布局而乱中有序。莎夏.瓦兹的成功在于融合锐利的舞台意象与出奇制胜的幽默狂想,除了具有德国舞蹈剧场的理性思维与人性关怀之外,她那永远处于危险边缘的高度暴力绝不亚于任何肢体剧场(physical thea-ter),除了让观众领略作品的深刻意涵之外,并享受肢体感官的刺激欢愉。但最重要的是,在提供了娱乐、想像、激情与惊喜之后,她不仅要观众品尝生命的真实况味,同时也传达了大众心声!

注:

1.即一九九八年二月香港艺术节演出节目,香港译名为莎莎请客《太空人巷》。

2.「索芬哉乐」(Sophiensale)剧场在一九九七初设立,最早是因为Sasha Waltz、Jo Fabian以及Dirk Cieslak等人,想要寻求一个固定排练、演出地点,在相互帮助以及共用资源的理念下而成立,但这个剧场很快便开放给各类表演团体演出。在前八个月,就有超过一万名观众,是私人剧场中少数经营成功的例子。因其精密的行政规划,成立之初政府还特别补助五万马克。Jochen San-dig与Michael Mans是目前的负责人,强势的行销宣传,使剧场总是高朋满座,吸引许多国外著名的制作。其座位由一百至四百不等,视演出规模而定。

 

文字|俞秀青  人体舞蹈剧场艺术总监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