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西族的东巴善于歌颂经咒、舞跳神,兼为族人的长者,精于诗、歌、乐、舞、画、卜算,不同于一般只会行巫术的巫师。(胡民山 摄)
少数民族乐舞 少数民族乐舞

东巴文化初探

位于滇、川、藏交界山区的纳西族人笃信东巴教,该教的《东巴经》约有一千多卷,完整记录了东巴文化艺术的形式内容,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其中记录了祭仪舞蹈的纳西舞谱,更是罕见。

位于滇、川、藏交界山区的纳西族人笃信东巴教,该教的《东巴经》约有一千多卷,完整记录了东巴文化艺术的形式内容,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其中记录了祭仪舞蹈的纳西舞谱,更是罕见。

纳西族的文化渊源

纳西族渊源于远古时期我国西北部靑海、甘肃、黄河、湟水一带的氐羌族系,经由南迁至云南西北部金沙江两岸与和四川西部,并与当地土著居民经过长期通婚的血族融合。于唐代,纳西族地区曾是吐蕃、南诏和唐王的交战之地,元明以来又是藏族文化南传、汉文化北传的交会地。《明史.土司传》记载:「云南诸土官中,知诗书好礼守义,以木氏为首。」木氏家族为丽江纳西族的土司(注),深受汉文化影响,并且在元、明淸时期都被朝廷封为世袭的土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建造的木氏土司宇琉璃宫的壁画,风格古朴,有汉字题款;淸嘉靖二年(1523)木氏在白沙建筑的大保宫,其壁画有孔雀明王、法会图、护法神像等藏传佛教的图像及藏文题字。这些文化进入了纳西人的生活及信仰,逐渐融合而成东巴文化,形成纳西民族的文化特色。

纳西族素有「披星载月」的勤劳民族之称,是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民族。属汉藏语系、彝语支系、藏缅语族,人口约有二十九万多人,主要居住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包括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区、中甸县维西傈傈族自治区、宁浪彝族自治县及四川省的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等地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约有二十余万的纳西族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是东巴文化的保留重地。设有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东巴文化硏究所、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九九七年在丽江的古城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善于颂经、祭舞的东巴教与图文并茂的纳西古文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经过千年的发展与累积所形成具特殊风格的民族产物,其中包括纳西族的生活及生产方式、天文、历法、医药、建筑物、知识系统、价値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民族文化。不立寺庙、无僧侣的东巴教是纳西族主要宗教。笃信东巴教的纳西族人相信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都有神灵,所以对天、地、山、水、木、石、鸟、兽等自然万物都非常崇敬;并且相信人有灵魂,对祖先及生命的崇拜也有祭祀的仪式。占卜除了用于祭祀也是东巴教重要的行事方法,举凡婚丧喜庆、生老病死、放牧行猎、播种等等都以占卜决定。

自唐代起,纳西族与外围地区有较多的接触,因而东巴教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不但受西藏原始笨教的影响甚巨,同时也受到藏传佛教及道教的影响。东巴教以其宗教祭师「东巴」为主事者,他们都能熟练地吟诵著东巴经文,跳著东巴祭舞来进行仪式。「东巴」意指纳西族的智者,也是东巴宗教智者之称,这些东巴祭师们皆尊崇丁巴什罗及阿明什罗两位东巴教祖师爷的遗示来主持所有的祭仪。纳西族的东巴善于歌颂经咒、舞跳神,兼为族人的长者,是人与鬼神之间的沟通者,也主掌著纳西族群的婚、丧、喜、庆、祭天地鬼神、祖先及大自然的祭师。而且他们精于诗、歌、乐、舞、画、卜算,不同于一般只会行巫术的巫师。祭师「东巴」都是男子,属世袭制,只有少数是拜师者,平时仍以耕种或其他的工作为主,做东巴只是一种副业,但只要曾经成为东巴一辈子都是东巴。

纳西族创造了一套古文字,它保留有大量的图书记事。这些象形文字最早是刻于木石上面,族人称之为「森究鲁究」。自古以来,纳西族的东巴们使用这些象形文字记载历史、编写神话以及祭神驱鬼的祭词,并用这些文字传承知识及文化。随著记事的增多,纳西先民又发明一套标音文字体系,一个音节一个符号,可记录繁杂的语言,提高了文字功能,又可缩短书写时间,称之为格巴文(格巴意为弟子)。

这些经书约有一千多卷,其中包括近百个宗教祭祀及占卜仪式,经书中不但有纳西族的祖先、鬼神、自然、图腾等方面的神话传说,而且记录了东巴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内容。这些上千万字的象形文字经典,称为《东巴经》,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今日的东巴们仍熟读《东巴经》,承续著祭仪的范本,被标榜为「仍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

东巴的舞蹈──东巴磋

东巴舞蹈主要分神祗舞及禽兽舞两类,神祗舞表现是以丁巴什罗为轴心的神谱系列,这些神祗都是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的神;禽兽舞则为神祗的坐骑或保护神,这两类舞蹈相互搭配(如跳丁巴什罗时需跳白色神马舞)。除了神祗舞与禽兽舞之外,还有战争舞、灯花舞、法杖舞、降魔舞、弓箭舞、刀舞、鼓舞等等。

纳西族人称东巴们跳的舞蹈为「东巴磋」,「磋」即「跳」的意思,所以东巴舞又有有「东巴跳」之称。东巴舞有五十多种项目的记载,其中有有些虽然冠上不同名称却有相同的舞义或舞的形式,是属于仪式性的舞蹈形式,而且都有故事内容,包括敬神、请神的迎神舞,模仿神祇坐骑或护神的动物舞,镇魔驱邪及持法器的舞蹈,分述如下:

一、迎神舞(普老磋):为举行超渡、祭风、消灾、求寿等仪式,不同的神祇有不同的请神舞蹈。如,丁巴什罗舞、萨依歪德舞、亨英格空舞、洛巴通构舞,蒙布如荣舞、格衬衬舞、古生扣巴舞、松余进古舞。

二、动物舞(商依磋):求威灵仪式和大型法会时,模仿动物姿势的舞蹈。如,金色神蛙舞、白海螺狮舞、大鹏鸟舞、五龙舞、牦牛舞、象舞、虎舞、蛇舞、白鹤舞、孔雀舞。

三、战神舞(高磋):为请神镇鬼或为死去的有功武官举行超荐仪式而跳的舞蹈。如,勒九敬久舞、羽培爪索十。

四、驱鬼舞:为驱恶除魔而跳的动作。如,镇固斯麻舞。

五、法器舞(孟突磋):为丧家作超度仪式时跳的舞蹈,舞时手持木雕小神塔,和系有红、黄、白、绿布条及铜铃的法杖。如,降魔杵法器舞。

东巴跳舞都要身著法衣法袍,头戴五佛神冠,手握板铃、长矛或法杖,配合著锣鼓声而舞动。音乐的配器有大圆鼓、扁平铜锣、铓锣、海螺、手摇鼓、牛角、铜铃等,由专人在旁为东巴伴奏,或由他们自己击奏。经常是二拍或四拍的简单节奏。舞蹈时,一般有独舞及群舞,群舞时由一位东巴领舞,其余则跟随著齐舞。在舞蹈中东巴们经常持具而舞,除扁铃、手鼓之外,尚有刀、弓、箭、犀牛尾的手具。

罕见的纳西舞谱

东巴舞属于较原始艺术的形式,是融多种原始宗教仪式的观念,以武术、兵器、乐器的运用为特点。每个东巴的动作多必须依照舞谱的记载,不可以随兴地自我编创而舞。动作的精力较属于直接的、有重量的、控制的、沈稳的,是属于线状的流程进行与情境的营造。

这些舞蹈都记录在东巴经文里,这份罕见的纳西舞谱是由历代学识渊博的东巴,以象形文、符号、或加标音的字号等形式,组成的图书式句型来表示。舞谱中以一句或多句用以描述一个舞步的跳法,一句一义甚至有多义者,于句中会有名称的标示、细节及过程的详载。

东巴舞谱中采用的符号可分为四种:

一、舞码符号:一个符号代表一支舞码。用神或动物的代表性符号再加上一个舞字即为舞名。

二、动作符号:画出动作的线条或姿态,再以字义注名动作,如回身、深蹲,或借字代义,如旋转用「转经」代之。也有藉日常生活可见的行为来提示,如孔雀喝水、压魔,另外也有步伐及方向的符号。

三、敍述符号:用文字符号讲述细节如数目、颜色、舞的源由及舞谱上的连接,用以贯通上下文义或舞蹈。

四、图型符号,经书的开头、段落、句号、收尾,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动作的过程、次数、姿态、方位、特殊动作或技巧,道具的应用,上场人数、及舞出者的造型揷图。

舞谱除了记录舞蹈跳法之外,还包括法器的使用方法,如:皮鼓、铓锣、板铃、长剑、手摇铃、白海螺、弓箭、念珠、灯、花、火把等。其中并记载鼓声的运用以掌握仪式中舞蹈的节奏、步伐、场面调度及队形的变化。

东巴文化在现代

一九九九年「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在丽江举行,除了户外的祭风、祭天、体育场的开幕式大型歌舞《东巴魂》、纳西古乐、当地文化团的舞剧《蓝月亮》等表演节目,以及广场从白天到夜晚的民间歌舞及沟火同乐之外,每天早上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的「'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学术硏讨会」,有分别来自日本竺波大学的人类学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教授及美国、荷兰等,十六国三百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多国对东巴文化有硏究的学者,进行学术报吿与硏讨。硏讨会上不但各国学者分别以自己国家的宗教或生死观与东巴文化做比较,也有对东巴的经文、占卜的形成以各种不同的硏究角度硏讨,不同于其它的歌功颂德或重复已存在的论述。

一星期的艺术节既丰富又精采,而当地的黑龙潭、博物馆、四方街、木府、五凤楼、古城都是如诗如画的观光景点。笔者虽曾多次到丽江及其它纳西族自治区,却以此次获得的资讯为最丰富。不但可看到完整的东巴传统祭仪,又可看到各地来的纳西族民间舞如:阿丽哩、娥姆达、哦热热、热美搓等等,及他们发展的舞剧。但令人隐忧的是:具有明显异文化色彩的东巴文化,因今日丽江旅游业的兴起,大批旅客纷至沓来;一方面虽可为丽江地区带来财富,相对的,外来文化的冲击,粗制滥造的东巴字画及工艺品充斥了古城,而有保留价値的文物却不断地流失,已显现出缺乏规划盲目开发的后果。五年前初到丽江仍可以看到满街的妇女仍披著羊皮、穿著传统的披星载月服饰,悠游地穿梭在小桥流水的美景中,此趟到丽江,街上已剩下约三分之一的年长妇女仍穿著传统服饰,年轻的几乎都已穿上外来流行的衣饰。祭仪也如今日台湾的原住民祭仪一般,从外地涌来了许多摄影者或采访者,他们毫不尊重地穿梭在仪式的进行间,严重破坏了仪式的严肃性,从而变成了光观祭仪!

:土司,为明朝地方官首长名称。

参考书目:

《东巴神系与东巴舞谱》,戈阿干著。

《纳西古代舞蹈和舞谱》,杨德鉴等著。

《祭风仪式与木排画谱》,和志武著。

《东巴文化辞典》,李国文著。

《多元文化与纳西社会》,杨福泉著。

《云南民族学报》

相关书目:

东巴方化硏究,白庚胜著。

 

文字|胡民山  国立台湾体育学院舞蹈系讲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