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P表演艺术网站定的目标是要建立历时性的资讯提供。(图为3P表演艺术网站首页。)(3P表演艺术网站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耳目艺新2000/特别企画/艺「网」开来/新视纪1

爱戏一族数位「网」来聚人气

网路冲击著新世纪的生活,也使得表演艺术面临新的蜕变。目前台湾剧场网路的应用多集中于「电子商务」与「即时资讯」的提供,除了如购票、文宣、讨论等功能外,表演艺术团体也有利用网路的方式,朝向「建立社群」、「整合资源」的趋势。

网路冲击著新世纪的生活,也使得表演艺术面临新的蜕变。目前台湾剧场网路的应用多集中于「电子商务」与「即时资讯」的提供,除了如购票、文宣、讨论等功能外,表演艺术团体也有利用网路的方式,朝向「建立社群」、「整合资源」的趋势。

电子网路是本世纪最大的革命,网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类的思考和行为,让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沟通产生变化。网路所造成的文化剧变,也同时影响著表演艺术,在数位讯号与电子传输猛烈的冲激之下,剧场艺术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

网路与剧场

对于网路与剧场的本质,台大戏剧系教授李贤辉指出:剧场和网路有著共通的特性,就是观众与创作者的互动关系。表演必须有观众,观众的参与是剧场完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广播,与观众之间是单向的沟通;但是网路却具有双向互动的功能,一个网路使用者,可以随时以非常便利的方式,在网路上表达意见,进行互动。因此剧场与网路相似的本质就是让观众/使用者成为整个仪式过程的一部分。但是剧场发展到现在,逐渐失去了以观众为本位的特质,例如:票价的限制过滤了某些观众、过度精英的剧场表演捂住了观众的嘴;剧评的权威性,也让许多全民性的意见无法发声;但是,尽管有这么多限制,观众仍有著想发表意见的热烈渴望,而网路正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

对网路文化涉猎极深的剧场工作者吴小分更认为:网路对于剧场绝对是有正面的意义。在真实世界的媒体中,表演艺术资讯是边缘、被排挤的。但是这个问题,却可以在网路中获得解决。例如以网路售票的方式来取代传统高成本的人工售票,节省成本也让观众购票容易。同时也可利用网路上容纳广大资讯的便利性,提供表演资讯来进行宣传,以突破传统媒体因版面限制而产生艺文讯息被排挤的现象。

3P表演艺术网站的主编程于泯则认为:网路最大的特性是即时性,传统媒体有许多限制,例如:杂志每月一本,在编辑过程中常失去时效性;广播由于频率限制,无法普遍流通;而网路却是即时,它的速度感是其他媒体达不到的。其次,网路媒体接收对象的反应,也比一般媒体直接,一般杂志上能够刊登出的读者意见非常少;广播节目的叩应(call in)也十分有限,网路提供非常便利的双向沟通管道,任何人都可以公开发言,发表意见。

网路到底能为剧场提供怎样的服务?李贤辉认为网路可以成为表演的一部分。一个剧场表演的产生过程,从剧作家提笔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舞台演出之前,表演作品必须经过剧本编写、意念生成、演员排练、设计构思……。然而这些过程,都可以透过网路的公开性,即时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随时可以看到这个表演成型的过程,观众也可以在网路上发表意见,提出比如「建议修改剧本」、「提供设计概念」等正、反面的回馈,供创作者参考。更重要的是:观众与剧场之间的互动提早在戏上演之前就开始,一旦观众参与的时间延长,观众与创作者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台湾小剧场经常面临著让观众不知所云的现象,就是因为长久以来,观众已经渐渐被创作者忽略,而网路正提供了一个机会,让观众再度被重视、被接纳。

李贤辉进一步指出:网路是双向沟通的,观众可以经由网路,对创作者发表意见,创作者也可以经由网路教育观众,利用网路双向沟通的功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创作理念得以沟通,缩短观众接受新概念的时间。

开启剧场「电子商务」与「即时资讯」的时代

对于网路在剧场方面的应用,即时资讯与电子商务是一项重要契机。身为网站主编的程于泯对3P表演艺术网站设定的目标是──建立历时性的资讯提供,利用网路结合剧场和生活。例如:提供订票的服务、表演场地的相关资讯,或是表演场地周边的环境资讯,让网路中的剧场活动从数位虚拟世界,落实到真实的生活面。此外,剧场音乐经常被忽略,剧场音乐工作者,也不像编导演那样受到一般观众的重视。3P希望借由网站的功能,提供剧场音乐线上视听的服务,让剧场音乐可以在网上流传,进一步让剧场音乐能够出版。

同样地,剧评的内容也将会有多元的观点。剧场观众的网路剧评,可说是观众与创作者间最明显直接的互动行为。程于泯觉得,一般媒体中出现的剧评数量较少,专业剧评家与创作者大多相互认识,评论有时候会较为婉转。而网路上的剧评,由于它的匿名性,可以畅所欲言,所以提供了更多看戏的角度。

虽然网路的多元、匿名、民粹、对评论不负责的特性,是无法规范,更不可能要求。但吴小分觉得;真实世界里的剧评由于量的限制,观点经常被窄化,网路上则可同时看到来自菁英份子或一般观众的意见、情绪性的反应、或是严肃的批评,这些多元的回应,都对艺术创作者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像表演工作坊的「赖老师信箱」,让观众直接与创作者正面沟通,台上台下的距离突然被缩短了,创作者被逼迫必须要面对赤裸的批评。这种对创作者的冲击性,是非常正面的。创作者不再也不必局限于工工整整的专业剧评,而可从网路中得到新的刺激。

网路效应:建立社群、资源整合

网路,甚至拥有整合边缘化的剧场观众,建立剧场社群(community)的能力。在过去,剧场观众是四散各处的。而现在,剧团的网站让这些分散的观众,结合成社群。吴小分认为此现象对剧团的发展相当重要,因为许多商业剧场都有著固定的观众群,如何去经营与维系这些观众,是剧团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经由网路,让观众和剧团之间保持长期的互动,观众便不因时间而流失。这种直接的互动与传统的会员制、送奖品等行销方式来抓住观众是截然不同的。

吴小分进一步提出「资源整合」的概念:面对艰苦的剧场环境,资源共享其实能降低成本。例如每次演出结束后如能有系统地把道具、景片的规格post到网路上,便可以建立成一个资源资料库。3P表演艺术网站曾经建立一个网路「衣帽间」,汇集各剧团用过的假发、服装等资讯,当有剧团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此便利而经济的方式取得。

对于剧场资源的整合,虽然国家文艺基金会出版的「会讯」也正在进行同样的工作,如:提供出租排演的场地、补助单位、剧团工作等资讯。但吴小分建议;国家文艺基金会可以把会讯电子化,在网路上公开;应该化被动为主动,突破单纯服务「补助团体」的对象限制,进一步地把这些有用的资源,开放给更多默默耕耘的剧团。

趋势的未来

台湾许多剧团、文化艺术团体,都已经开始利用网路;政府也做好了基础建设,开发宽频、降低成本……网路中的剧场世界似乎欣欣向荣。对于台湾的剧场网站现象,吴小分也指出:目前还是缺乏真正了解网路本质的人,要充分利用网路,就必须站在网路的观点来思考。她也认为,网路永远无法取代表演,如果妄想用电子网路模式来取代台上台下的表演,等于是扼杀了表演艺术的本质,但我们可以做的是思考如何利用网路来改进表演艺术。不过値得提醒的是:网路的民粹性质,会让作品的艺术性下降,因为民粹下的产物,不可能是文化中最精髓的。

新世纪的来到,让人既惶恐又期待,然而我们可以预期下一个世代,绝对是由电子世界主控的世代。下一代的艺术品,或许不是我们这些LKK有资格评断的,只有让更长的时间来过滤了。

 

文字|但唐谟  剧场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