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昆去年至花莲女中教学演出,受到学生热烈的欢迎。(新象 提供)
活动看版 活动看板

昆剧校园扎根

集中国歌舞乐为一体,优雅精致的昆剧,是最珍贵的文化传统资产之一。然而,由于社会急遽变迁,昆剧也难免式微的厄运。有心者痛其之将佚,于是戮力推动,更别出心裁地结合高中课文,让文学活到眼前,同时亦把昆剧带进校园,让传统艺术在莘莘学子的心田里扎根。

集中国歌舞乐为一体,优雅精致的昆剧,是最珍贵的文化传统资产之一。然而,由于社会急遽变迁,昆剧也难免式微的厄运。有心者痛其之将佚,于是戮力推动,更别出心裁地结合高中课文,让文学活到眼前,同时亦把昆剧带进校园,让传统艺术在莘莘学子的心田里扎根。

「昆曲美之旅」

5月3日     台中中山堂*

5月6日     基隆高中

5月7日     板桥中学

5月9〜10日 台北国军艺文活动中心*

5月13日    嘉义中学

5月15日    高雄文藻语专

*为售票演出

在我们中华民族艺术中,如果要举出最传统的音乐和最古老的戏曲,那么应当是南管和以南管为乐曲的梨园戏;而具有南管血源和梨园戏所属的戏文脉络,同时与文学融合,境界最优雅最精致的音乐和戏曲,则是昆曲和昆剧。昆曲从明嘉靖间魏良辅等人以「昆山土腔」为基础,集诸腔之长,创「水磨调」算起,昆剧以水磨调为乐曲,自同时梁辰鱼作《浣纱记》开始,迄今已历四百四十余年。其间虽有盛衰,但一线不坠,英才辈出,使中国歌舞乐为一体之文学艺术登峰造极。

这种集中国歌舞乐为一体最优雅最精致的文学和艺术的「昆剧」,是以歌词的意义情境为中心,透过乐音的衬托、渲染,经由演员以歌声与舞容诠释而展现出来。其间的声情与词情,可谓音乐旋律和语言旋律的完全融合与相得益彰,而词情与舞容,则是演员运用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体悟和虚拟。所以一位杰出的昆剧演员,必然兼具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戏剧家的总体修为,其艺术造诣之高难度,岂是西方歌剧或日本歌舞伎演员所能望其项背。也因此,昆剧艺术的特质,便成为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我们中国人拥有如此珍贵的文化资产,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事。

珍贵文化资产亟待保存发扬

但是,再珍贵的文化资产,也无法挡住近代民族自尊的颓丧和欧风美雨的侵袭,以及社会的急遽变迁。就昆腔曲剧在今日海峡两岸而言:大陆在文革十年摧残之后,似乎积极于传统文化的维护保存,江浙一带,各城镇皆有昆曲社,我曾经在杨州瘦西湖边的淸晨,看到老曲师于公园中横笛按板在传艺女弟子;而昆剧艺术,则政策性维系在六大院团之中,即上海昆剧团、浙江昆剧团(杭州)、江苏省苏昆剧团(苏州)、江苏省昆剧院(南京)、湖南昆剧团(郴州)、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它们各有特色,各有名脚,既维护传统,又能创新,所搬演的尚有不少令人击节叹赏的戏出。但是它们也有共同的感慨,那就是知音难得,观众零落,年轻人甚至于视为「畏途」。尤其近年来要自负赢亏,上昆更有与京剧合并之议,前途实在堪虞。

再看我们台湾,未曾有过职业昆剧团,偶然的昆剧演出,不过是大专学生的玩票性质,难于论及艺术;即使昆曲淸唱,长年以来,虽有蓬瀛、水磨、大同期等曲会,但也只是极少数人的雅集,难于言及歌管楼台。也就是说昆腔曲剧在台湾,不过点缀余緖而已。

然而海峡两岸沟通以后,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和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有鉴于昆腔曲剧崇高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文化价値,乃不约而同的运用大陆「资源」,从事扎根和推动工作。民俗基金会在文建会资助下,积极进行两项工作,其一,「昆曲研习班」已进入第三届,参预学员达两百余人。上昆计镇华、梁谷音、张静娴、顾兆琪,浙昆王奉梅、汪世瑜和来自美国的华文漪、史洁华都已来班传习,上昆蔡正仁、王芝泉和北昆王瑶铣也都即将加入阵容;其二,「昆剧选粹录影工作」,在民国八十一年六月完成前期计划,录有上昆、浙昆、传字辈老艺人之绝活二十九剧六十三出「经典名作」,使用三机作业,经过剪辑,配上唱词字幕和剧情说明,使之成为可供观赏和教学的影带。今年暑假,我们更将赓续后期计划,完成另外七十出名剧,庶几传诸久远,「千秋舞霓裳」。而新象基金会则于民国八十一年十月使上昆成为第一个「登台」的传统戏曲剧团,于国父纪念馆演出;翌年浙昆亦获来台,去年上昆更再度来访,均在国家剧院连演六天。其所造成的热烈回响,是有目共睹的,足见其艺术能深中久未被昆剧感染薰陶的人心,而结果获得最诚挚的肯定。

学生爱昆剧,如醉如痴

去年十一月间,上昆来台公演的时候,新象基金会认为应当趁机将昆剧艺术向校园扎根,所以做了一件尝试的工作,那就是组成一个「队伍」,到东海岸去实验。因为东海岸是文化艺术较偏僻的地方。我有幸被邀为「领队」,队员包括上昆团长蔡正仁,老生计镇华、正旦张静娴、武丑张铭荣、司笛顾兆琪,以及新象工作人员和记者先生小姐。

我们先到花莲中学,由我对花莲市的高中国文老师主讲昆剧的历史和艺术特质,并即席座谈,供老师们质疑问难。随后访问四维中学,再到花莲女中的大礼堂。

大礼堂上下坐满花莲市的高三学生,数千人的场面看起来实在盛大。在我作了二十分钟的引言,导入所要表演的《琵琶记.吃糠》之后,上昆演员即开始彩演。我们所以选择〈吃糠〉这出戏作为示范演出,主要因为那是高三国文所必读的课目。也由于学生们对曲文耳熟能详,因而对计镇华等人的绝妙唱工和做表,能充分心领神会,产生莫大的共鸣。在演出过程中,我看到全体师生屛气凝神,却是如醉如痴;演后的问答,更是争先恐后,随时引起如响厮应的掌声和笑声,而那掌声和笑声是多么无比的热烈和愉快。结束散场时,上昆的演员,则一个个被意兴不尽的「学生潮」团团的包裹着,争著签名,争著合影,争着问这问那,久久不可开交。如果不是教官以半请求的口脗「说明指导」,他们恐怕难出「重围」。但是满头大汗的上昆演员却非常兴奋的说,他们的感动无法形容,他们从未有过这样有意义的演出,他们将永生难忘。

我看到了这种由艺术感染所引发的热情澎湃,也不禁油然心动。心想:新象的这次实验无疑是成功的,如果将这种模式带到其他学校,岂不是会使更多的靑少年,具体真切的领会到文学与艺术结合的优雅与精美,那么昆剧的根柢岂不就可以扎在靑少年的心田之上!于是我把这个扩大巡廻各中学示范演出的想法吿诉蔡正仁和新象负责人樊曼侬,他们都很赞同。而既赞同就马上拟定计划,由我所主持的民俗基金会负责学术讲解部分,由新象基金会负责示范演出部分,向文建会和省教育厅申请补助。文建会尚在斟酌之中,省教育厅则已及时拨出经费。

在心田上扎下艺术根苗

我们就所获得的经费,已安排上昆的朋友于五月六日在基隆中学、七日在板桥中学、十三日在嘉义中学、十五日在文藻语专等校为集合点,作讲解示范演出,其他屛东中学、高雄女中、左营中学等校,则视情况而定。我们同时拟邀花莲师院李殿魁教授、师范大学赖桥本教授、中央大学洪惟助教授、高雄师大汪志勇教授、淸华大学王安祈教授、淡江大学林鹤宜教授相作领队并演说昆剧之美与解答相关的问题。我们所提供的这分「艺术文学的飨宴」,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经验吿诉我们:使靑少年对昆剧经由认识、了解,才能有能力欣赏;既能欣赏,也才能引发共鸣和廻响,从而肯定和爱好。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在靑少年的心田上,扎下昆剧艺术的根苗。

其实要在一个人的心田上扎下艺术的根苗,其道其法何止昆剧应当如此,其对象何止靑少年应当如此!个人从事民族艺术之维护与发扬工作有年,曾因制作「民间剧场」而推介各种鄕土表演艺术,使民间艺人「现身说法」于大学讲堂之中;也因此使好些大专院校兴起模倣制作小型「民间剧场」的热潮,并成立诸如舞狮、布袋戏、歌仔戏的学生社团。而今我们所以选择高三学生为对象,演出〈吃糠.遗嘱〉,不过欲就其学习的课文,因势利导而已。如果经费人力充实,何妨从小学至于大学一并扎根?

大家都知道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可感可受的表征,文化工作不能立竿见影,文化建设不能一蹴可几,从事文化工作更必须有「傻劲」。而我们是一群有「傻劲」的人,既已体认昆剧在民族艺术文化上的地位和价値,値此雅音式微沦落之日,自当竭尽緜薄以维系一线于不坠,我们会执此以往,努力前进。而我们也多么希望,鼓起同好来共襄盛举,我们热切的期盼着!

 

文字|曾永义  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执行长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