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
-
親子 不是音樂神童而是特技頑童
《搗蛋鬼莫札特》 玩轉你對古典樂的想像
那句赫赫有名的音樂教室廣告詞「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多年來深深觸動了許多家長,我們似乎也從中一窺了音樂家普遍被投射的形象:優雅、沉穩、行禮如儀,如同那些戴著閃亮假髮、表情嚴肅的西方古典樂大師。 但有一位出名的作曲家卻自外於這種樣貌,那就是莫札特。 或許因為年紀小小就成名、同時早逝而不曾老去,又或許因為他的音樂總是聽來甜美順耳,大家一想起莫札特,多半仍會浮現一張帶點純真與童趣、年輕慧黠的面孔,而不是嚴肅、充滿距離感的中老年男子。受到像電影《阿瑪迪斯》(Amadeus)的影響,有時他還被染上了一抹瘋癲的色彩。 澳洲的瑟卡馬戲團(Circa)捕捉到了這個形象特質,用默劇、肢體喜劇、魔術與特技讓莫札特重新活了過來。沒有語言、不講道理,用莫札特的音樂為經、兩位表演者和一位手風琴演奏家為緯,交織出一首輕巧、歡快、充滿節奏韻律的馬戲小奏鳴曲《搗蛋鬼莫札特》。
-
音樂 帶來三首經典小提琴奏鳴曲
樫本大進與巴克斯 揮灑樂音撫慰人心
「正因為人們處在艱困之時,更是音樂家要登台的時候。」柏林愛樂首席樫本大進曾在2002年日本《朝日新聞》的採訪中如是說,當時正逢以巴兩國的武力衝突之際。20多年後的現在,面臨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等天災人禍,各位如何看待舞台上的音樂家呢? 世情艱困的當下,更需要音樂家的存在 創立於歐洲、世界首屈一指的柏林愛樂樂團,其首席竟非歐洲人,而是日本人他就是樫本大進,以7歲稚齡成為茱莉亞音樂學院預備學校最年輕的入學生,小提琴教母迪蕾(Dorothy Delay)、柏林愛樂前首席庫斯摩爾(Rainer Kussmaul)的愛徒,也是多項國際音樂大賽的首獎得主。身為樂團首席的樫本,亦以獨奏家、室內樂演奏家身分活躍於古典樂壇,「如果只能從事一項的話,太寂寞了!」他每個身分都喜歡,無法捨棄任何一個。 兩年多來無法在觀眾面前演出,讓樫本忍不住想「我們還需要彼此嗎?」畢竟一場音樂會的成立在於有演出空間的氛圍,以及演奏者與觀眾的存在,「也才能讓人獲得inspiration,不是嗎?」而在2020年,柏林愛樂領先全球舉辦線上音樂會,會後樫本收到許多親朋好友的回饋:「好感動」、「真是感謝」、「得到了勇氣」、「我又有力量繼續努力了」等,讓他發現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音樂家是被需要的!」也因此同觀眾們一起被音樂拯救了。 名曲、名琴與好友,交織出優質演出 在這略帶暑氣的5月,樫本與義大利籍的史坦威鋼琴專屬演奏家巴克斯(Alessio Bax),為台灣觀眾帶來3位作曲家風格迥異、年代跨度超過百年的小提琴奏鳴曲:古典樂派的莫札特、浪漫樂派的布拉姆斯與新古典主義的浦羅柯菲夫。 樫本說明這次選曲的想法:「莫札特的音樂很純粹,直擊人心的美,我們兩人都很喜歡。」所以想呈現給台灣。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數量較少,且鋼琴與小提琴的地位平起平坐,正適合樫本與巴克斯一起大顯身手。而過去樫本隨柏林愛樂來台時,曾演奏過布拉姆斯的作品,深受台灣觀眾喜愛,所以這回也特別選了布拉姆斯的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此曲1888年首演時,是由匈牙利名家胡拜(Hubay Jenő)演奏小提琴,布拉姆斯本人親自彈奏鋼琴,就像這次音樂會也是強強聯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歷史的歸納望向未來
《莎士比亞歌曲集》與《莫札特:女高音作品集為韋伯姐妹而作》這兩張聲樂唱片,正巧都展現了「歸納歷史,展望未來」的特質,演唱家推出了充滿主題概念的專輯,在廿一世紀集結了創作者當年的心靈意志,讓欣賞者得以建立歷史綜觀,在聆聽時能更加具有時空交錯的感動。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重新認識莫札特的三個面向
莫札特的音樂,很多人從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聽了,但流暢悅耳的莫札特音樂聽多了,是不是也會有點膩?但經過歲月歷練,卻又能聽到一些不同以往的感觸,這裡透過三張專輯,讓我們重新認識「小莫」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與文學天才縱橫的季節
鋼琴家顏華容論及莫札特與浦羅柯菲夫的《天才.機鋒 世界上最美的不協和音─天才們》,與鋼琴家古曉梅重新翻譯的托爾斯泰《藝術論》,讓讀者在夏末秋初的此時,伴隨上述兩位鋼琴家親自演繹的的音樂,領略書中的三位天才,以藝術縱橫人間的精采風景。
-
企畫特輯 Special
《狄托的仁慈》 人性與權力的試煉
莫札特的《狄托的仁慈》是他生前最後一部莊嚴歌劇,純熟的創作技巧、簡潔的風格及巧妙的配器,彌補了文本以歌功頌德為導向的功能。在新樂季之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次將此齣歌劇完整搬上台灣舞台,並邀來自澳洲的指揮班傑明.貝歐與導演賈斯汀.衛攜手詮釋,重點將放在人性與權力的刻畫。
-
專欄 Columns
莫札特會讓你變聰明?!
哪一組的白老鼠可以在產生最少的錯誤中,用最快的速度走出測試用的迷宮?當然,答案是聽著莫札特音樂的那組。牠們不只是好那麼一點點而已,小白老鼠可是以破紀錄的方式,神氣地遙遙領先呢!如果這是奧運,牠們肯定會被抓去做藥物檢驗!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森林裡,誰有資格指責浪子?
德國導演古茨為二○○八年薩爾茲堡音樂節執導的歌劇《唐.喬望尼》,首演時雖然引發爭議,創新的詮釋卻已成為票房的保證。古茨的製作中,讓所有的劇情在一座旋轉舞台上的森林中進行,舞台上的林木高聳不見頂,大自然的巍巍之貌延伸到舞台的框架之外;霧氣冉冉,在枝幹間輕拂著蕨葉和鱗蘚,讓這座森林沒有固定的外貌,籠罩在一股神秘的氣氛之中。這個荒山野地的一角,若是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會知道。那麼,唐.喬望尼一干人等來這裡做什麼?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海頓老爹,就是讓人安心!
海頓在世時,就有了「海頓老爹」的稱號。一是來自於莫札特;他與莫札特相識時,海頓約莫五十二歲,對於才廿八歲的莫札特來說,海頓的確是「老爹」。二是來自於海頓的樂團團員,出自於對海頓的喜愛與敬意。海頓對待團員並非一面倒的威嚴,而是慈愛,私底下海頓會協助團員與其家人遇到的困難,在王公面前,也守護著團員們的福利。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海頓~無聊!不無聊???
嗯~這究竟是個標點符號的問題,還是個無聊不無聊的問題? 海頓爸爸(Papa Haydn)在音樂史上是位有名的音樂家。今年適逢他逝世貳百週年,整年都可聽見紀念他的音樂。隨著他的紀念專輯不斷增加,有人說他的音樂無聊,也有人說他的音樂不無聊,但究竟是無聊還是不無聊?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下去!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從微弱到輝煌的「自由之火」
海頓、莫札特與貝多芬之間的「古典」奧秘
艾斯特赫基親王坦邁大方的人格特質,賦予海頓充分的自由,給予海頓無虞的創作空間。這一來,巴洛克時期那種音樂家和雇主之間的主僕關係,得到一種無形的默契轉換。一種看不見珍貴的、充分的自由,在海頓手中化成藝術家精神的雛型;甚至,可以說默默地立下一種里程碑似的典範即在皇室的支持下,經由自覺的萌發,逐漸脫出「制式」的「作曲規定」,馴至一種人格奮力成長的自我要求過程,最後,終成大師一格。
-
藝@電影
吹著《魔笛》 輕鬆走進歌劇殿堂
如果把《歌劇魅影》或《芝加哥》視作音樂劇電影,那這部莫札特的《魔笛》類型,就是歌劇電影。瑞典大導演柏格曼也拍過一部歌劇電影《魔笛》,幾乎是忠實地記錄舞台的演出,而這部由肯尼茲.布萊納執導,與歐洲室內管絃樂團合作的超大型歌劇,是一部充滿著電影語言的歌劇電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進歌劇世界(上)
歌劇,這個集人聲、器樂、戲劇、舞蹈、舞台設計之大成的演出形式,四百多年來始終是樂迷心中的Prima Donna,是舞台上恆久不墜的明星,她如何生成如此耀眼風姿,而且能歷經歲月洗滌,仍熠熠生輝? 適 逢一、二月接連有莫札特莊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的「歌劇風華」,還有應香港藝術節之邀演出的帕爾馬皇家歌劇院《弄臣》的演出, 本刊特地規劃本次特別企畫,從基礎入門了解、歌劇之所以為歌劇、歌劇的演變等面向,為讀者開門領路,好觀賞歌劇殿堂的無限風光 本次特別企畫將分上、下兩期刊出,下期將針對歌劇的各國風情、歌劇的今日創新面貌推出專文,敬請期待!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一把等待辨識的小提琴
電影《紅色小提琴》,透過一把小提琴的流浪史,企圖探討:藝術真的是自由的嗎?怎樣能得到自由呢?電影觸碰到了藝術三百年斷代史,從巴洛克到現代。導演不曾讓小提琴留在修道院或土裡,卻讓小提琴不斷流浪,以入世受苦得到真理,也意味導演評斷藝術之有價值有意義,是在於它真正懂得人間之愛。但正因著入世,唯有掙脫媚俗,方能取得自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莫札特到理查.史特勞斯
笑看人間愛情遊戲
「愛情」是造物者賜予人類最好的禮物之一,也是藝術創作最好的靈感來源,只不過在每位藝術家的眼中,愛情各有表現方式,也許它同時包含了酸甜苦辣,也許它只是人類生活中的某種情趣調味料,在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當中,「愛情」則是發揮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我們見識到人性的縮影。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6年薩爾茲堡藝術節
當代樂音,與莫札特對映爭輝
適逢莫札特年,除了上演莫札特二十二部歌劇外,今年的委託作品也以莫札特為主題──即將卸任的藝術節藝術總監、作曲家魯奇次卡,認為當代作品與莫札特作品可以形成非常平衡的對比,莫札特年只展演莫札特本身的作品顯得太單薄。所以任期內已經為藝術節攢下大量當代曲目的他,這次更是灑大錢演出當代作品如頗受爭議的《查伊德.阿達瑪》、史托克豪森的MIXTUR 2003等。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莫札特《安魂曲》
一樣的規律,到了暑假,大師藏而合唱音樂節興。不過今年這場推薦節目,倒有別於往年提出的理由「多樣、活潑」,而是這首曲子真正難得。聆聽過萬千次莫札特的音樂,大部分他的作品已經讓我覺得厭煩。唯這部作品,相信莫老兄也會同意,始終讓我感到無比敬畏。就像面對每個人此生唯一一次死亡一樣,再怎麼不羈的心,也得嚴肅以對。莫札特譜寫此曲時,死神已經夜夜來來共枕,音符中毫不見晚期作品縟麗的詞藻,也不復以往樂天明媚,只有一種在慚惶恐懼壓力下,對生命記憶幾近瘋狂的撕扯。很難想像,一個寫出那麼多唯美音樂的神童,最後終究寫出這種恐怖的完結篇。 究竟安魂曲是撫慰亡靈的呢?還是鎮懾活人的呢?這是個有趣的心理課題,史上只有在莫札特這樣為自己送終的情況,二者始合而為一。我常把聆聽這部作品當成一種洗滌心靈的情境,如同教堂一般,進到裡面自然產生自省的心情。這和音樂內容或教義都沒有關係,它是一種直接的精神感染力。 在鬼月以這部作品做為閉幕音樂會,倒是有時間點上的恰到好處。本次演出由匈牙利指揮家嘉保‧豪勒隆指揮節慶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澳洲Coco's Lunch、瑞典古斯塔夫室內合唱團。顯然,又是杜黑熱愛的人海戰術,嗯,我也喜歡。畢竟「人海」本身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每立方公分的空氣都注滿了音符,那種爆發力,有點接近苦修者苦喜交雜的自虐。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音樂新訊
中西交會,「琴」定七夕
迎接七夕情人節到來,鋼琴王子陳冠宇將凄美的愛情傳說《梁祝》化為音符,以鋼琴重新改編詮釋《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與天下有情人分享愛情的美好與悸動。《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陳鋼及何占豪在上海音樂院求學時的作品,此回演出,由陳鋼為陳冠宇親自改編為鋼琴協奏曲。這場名為「化蝶」的音樂會除了以「梁祝」尾聲「化蝶」作為序曲,並特別挑選了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前奏曲〉與〈愛之死〉、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十七、十八變奏、莫札特的C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以及深受樂迷喜愛的電影配樂等,為情人們獻上一個浪漫的情人夜,並在中西曲風各異的作品中,映照出各自的動人樂章。音樂會由林天吉指揮,長榮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廖俊逞)
-
音樂
莫札特、法國大革命與《費加洛的婚禮》
莫札特跟法國大革命有什麼關係? 《費加洛的婚禮》又哪裡呼應了法國大革命的精神? 電影《阿瑪迪斯》中,莫札特對那些批評《費加洛的婚禮》「俗得不堪入目」的王公貴族,大剌剌地宣言:「我就是個俗人啊!」 沒錯,《費加洛的婚禮》,是莫札特作品中,最世俗、最通俗,也最庸俗的一部。但是,「俗」的劇情加上「雅」的音樂,讓《費加洛的婚禮》成了一齣「跨界」的戲!
-
音樂 卡拉揚眼中的天才 紀念登台三十年
「小提琴女神」慕特 向莫札特致敬
「我從來沒有停止想像過莫札特,我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更接近他的音樂,他是陪我一起成長的作曲家,總是在我每個事業轉折點上等待著我。」今年,不僅是慕特登台的三十週年紀念,她更選擇了以前所未有的「莫札特計畫」,對這位在她生命中佔有無可取代地位的音樂天才獻上無比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