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六年完成的清唱剧《布兰诗歌》,是沃夫最得意的作品,他曾对出版商声明,在这部作品之前的乐谱都可以销毁,因为他认为《布兰诗歌》才是他真正的「作品第一号」。
卡尔.沃夫其人其事
德国近代作曲家卡尔.沃夫(Carl Orff)出生于巴伐利亚地区,适逢世纪交替的他,因生长在富裕的家庭中,使得他从小便可无忧无虑地接受各类文化的薰陶,并且学习钢琴与大提琴。他是属于早慧的音乐家,十五岁时便已发表了多部作品,在这之前,他并没有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训练,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毫无束缚地吸取许多名家的精随,尤其受德布西与理夏德‧史特劳斯等人的影响最为深远。
沃夫于十九岁完成高中教育之后,即进入幕尼黑音乐院,接受正式的专业训练,一九一四年起,他在慕尼黑室内剧院、曼海姆歌剧院、达姆城歌剧院等担任指挥,由此开始对舞台音乐产生兴趣。一九一九年起,他跟随卡敏斯基(Heinrich Kaminski)进一步钻研作曲。
沃夫于一九二四年与舞蹈家裩特(D. Günther)共同成立「裩特学校」(Güntherschule),这是个实现沃夫音乐教育理想的教育机构,他认为音乐与律动是不可分离的,因此他亲自为裩特学校的学生编写音乐教材,更为使音乐课程多变化,还自行设计开发了「沃夫乐器」,这些轻便容易上手的乐器,与他充满趣味的作品,形成了「沃夫音乐教育系统」(注1),直到今日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音乐教育系统之一。
关于《布兰诗歌》
一九三六年完成的清唱剧《布兰诗歌》,是沃夫最得意的作品,他曾对出版商声明,在这部作品之前的乐谱都可以销毁,因为他认为《布兰诗歌》才是他真正的「作品第一号」。
《布兰诗歌》Carmina Burana原是一本由修士们写以拉丁文、古德文与中世纪法文等所写的诗,这些修士来自于班乃狄克拜耳恩(Benediktbeuern)山区的修道院,也就是沃夫的家乡(注2)。这本诗集于一八○三年被发现、一八四七年由当地修士整理出版,沃夫则是于一九三五年读到德文翻译的版本,被诗文中绚丽多彩的内容深深吸引,而写下这部杰作。
全曲二十五段歌词共分为三大部分:〈春天Primo vere〉、〈酒馆里In taberna〉与〈爱情宫廷Cour d'amours〉,原始诗文除了弥漫著中古世纪修道院特有的神秘气息之外,更大胆鲜明地描述自然环境与世俗情爱的种种,因此沃夫以清唱剧(Cantata)的方式营造宗教的神秘色彩、以浓烈磅礡的和声传达大地子民的生命与感情;而沃夫音乐中特有的强烈节奏,更赋予整首清唱剧源源不息的动力。
新古典舞团的《布兰诗歌》忠实地呈现这部作品的精神,并且与各音乐素材如旋律、编制、乐句等紧密结合,这次重现舞台,加上现场的管弦乐团与合唱团,等于从视觉与听觉建构一部立体的史诗作品。
文字|林芳宜 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艺术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