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种回家的方法》整体的演出,其实就是一段段的同志生活剪影。(三缺一剧团 提供)
戏剧

温柔小品,让现实之苦留在剧场之外

评三缺一剧团《一百种回家的方法》

我们在创作者跟「台湾同志家庭权益促进会」的朋友们,进行访谈之后所转换出来的剧场世界里,看到一些困难,看到一些疑问。但是,我们看到最多的,却是一种愿意面对困境的温柔。这种温柔,让我们对于未来可以更美好,怀抱著简单的想像。

我们在创作者跟「台湾同志家庭权益促进会」的朋友们,进行访谈之后所转换出来的剧场世界里,看到一些困难,看到一些疑问。但是,我们看到最多的,却是一种愿意面对困境的温柔。这种温柔,让我们对于未来可以更美好,怀抱著简单的想像。

三缺一剧团《一百种回家的方法》

9/13~16 台北皇冠小剧场

「出柜」与否的挣扎、稳定关系的向往、以及性的渴求,是三个经常出现在同志议题创作的主题。

这三个议题所引发的冲突,经常可能因为观众「我不是你们」,或者「你们好像在演我」的态度,衍生出认知不同的观赏经验。「三缺一剧团」推出陈亮君编导的《一百种回家的方法》,却在小剧场里另辟蹊径。

她把主轴放在同志如何面对第三者——小孩的问题上:同志生小孩之后,这个来到世界的第三者,该如何被扶养?以及同志跟异性伴侣离婚之后,如何与爱人一起面对,已经在世界上的第三者问题上。

看到一种愿意面对困境的温柔

莉莉有个念国中的女儿,有个不爱她的先生,跟爱她的女同事大树。大树陪她谈心,陪她吃饭,教她的女儿打篮球。她送她吃好吃的提拉米苏,还准备将到期的保险金,用来买房子当作她们共同的家。

佳慧跟成功两人相亲相爱,她们准备用「滴管受孕」的方式生小孩。她们持续模拟可能发生的状况,她们想像推小孩到公园会遇到的质疑。她们越来越期待那个要被二个女人扶养长大的小孩。但是,她们不知道那个小孩该怎么称呼拉子(女同志)妈妈:是妈妈?阿姨?还是爸爸?叔叔?

《一百种回家的方法》,让这两对同志恋人的生活场景交错出现。舞台上有道墙,有座门,有个篮球框,有个圆沙发。沙发是准备生小孩的同志的模拟情境所在,其他三个空间则是苦涩相恋的同志生活圈。墙边是女儿看到妈妈跟大树阿姨拥抱的地方,后面也曾透过灯光呈现出妈妈履行夫妻义务后的惆怅表情。从来不曾出现的爸爸,在门上的对讲机里,劝过大树要劝他的太太回到家里照顾小孩。

我们在创作者跟「台湾同志家庭权益促进会」的朋友们,进行访谈之后所转换出来的剧场世界里,看到一些困难,看到一些疑问。但是,我们看到最多的,却是一种愿意面对困境的温柔。这种温柔,让我们对于未来可以更美好,怀抱著简单的想像。

担任演出的五个女演员,她们有想像中的女同志造型,她们的呐喊或挣扎,都很节制。整体的演出,其实就是一段段的同志生活剪影。九十分钟的演出,因为演出和创作者的诚恳,让我们渡过一个温柔的夜晚。

把同志生活里的苦,留给了现实生活

我们在剧场感受到的,是一种很节制而又很安全的生活。制作人魏隽展在节目单里说,导演「对自身议题的坚持和清澈」,让他觉得十分难能可贵。然而,我们同时也很希望创作者可以继续坚持下去,让我们在生活场景的展示之外,也可以看到生活背后的那一面。

因为,坐在观众多到蔓延到舞台上的小剧场里,看到那么多年轻脸庞的专注表情,看到几段同志身分所引发的幽默对话。整个剧场洋溢的不是媒体所描述的「女同志在剧场诉苦」,也没有出现「如果能让法务部卫生署跳脚,就更成功了」的创作者期望。

显然,创作者在经过田野调查之后,把同志生活里的苦,留给了现实生活。我们在所有人物身上看到的,大多数的情绪跟感受,都是淡淡的,淡淡的。也许,受访的拉子跟拉子妈妈们,在想到自己处境的同时,也还是只有自己「欢喜做,甘愿受」的态度吧。又或者,其实这个议题的访谈与调查,还需要更细腻地深入进行呢!

 

文字|李立亨 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理事长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