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挥手道别的二○○七,是饱满又伤感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遇见了很多大师:罗伯.威尔森、铃木忠志、菲利普.格拉斯、杨颂斯、麦斯基、帕胡德、基顿.克莱曼、罗伯.勒帕吉、碧娜.鲍许、莫努虚金,他们以厚实灵魂灌注的艺术作品,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大师:马歇.马叟、帕华洛帝、史托克豪森、罗斯托波维奇、莫里斯.贝嘉,他们的逝去,让我们记得,在一个众声喧哗、价值混乱的时代,暂歇步伐,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展望二○○八年,除了蓝绿对立的纷杂声,好像还有更多事情,值得我们静静去聆听、思索。
《PAR表演艺术》杂志在○八年的一开始,便搜列了未来一年即将发生的表演艺术人事,其背后有著若隐若现的代表意义与风潮。经过编辑们在编辑台的反复推敲讨论,为读者选出二○○八年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纪事(Top 10),内容涵盖了趋势、事件、人物、演出,以及其所十个所有关心表演艺术的读者们,不可不知的热门现象与议题(10 Topic)。
趋势篇
二○○八奥运即将在北京火热起跑,北京国家大剧院「水煮蛋」闷熟开锅,台湾表演艺术团体也赶上这股奥运文化热,跃上对岸大剧院舞台。台湾表演艺术西进成趋势,但对岸的发展是否真是一片坦荡?或是应该步步为营?而台湾小剧场几年也与对岸交流频繁,面对两岸不同的观众,是挑战也是打磨作品更成熟的契机,虽然跨海之路非坦途,但仍为未来发展埋下无限可能。
表演艺术评论空间的消失和减缩,使得表演艺术评论人,转战网路世界寻求挥洒的空间,但资深剧评人陈正熙提醒我们深思的是,网路的开放互动,书写诠释的权力共享是其最为人称道的特质,只是,我们会不会因此而怠惰了、而犬儒了?而满足于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不去深究表象之下的实质内涵?就如同我们在庆幸资讯自由流通的同时,却遗忘了知识的真正价值?
随著台湾近年景气持续低迷,油价、物价指数不断飙涨,产业外移、失业率高、民生痛苦指数高居不下,过去较少在台湾发生的消费两极化现象,这两年却变得相当明显:M型消费趋势蔓延到表演艺术界!艺文多金族的崛起,间接带动艺文表演的定价向上攀高的趋势。不过,对于预算有限的观众而言,可运用的金钱变少,节目选择性更多元,市场更加分众化,却是不得不正视的市场态势。
事件篇
台湾艺文经纪公司的龙头「新象」,即将在今年迈入第三十个年头。在国内,新象始终扮演开路先锋的角色,在表演艺术发展史上留下数不尽的「第一」,近年艺文市场蓬勃发展,过去许多「第一」的光环逐渐褪色,优势不再,迈入而立之年的「新象」如何再创高峰,本刊为你专访「新象」负责人,有艺术狂人之称的许博允。
命运乖舛的「华山」,从老酒厂、艺文特区,如今终于在远流出版社创办人暨台湾文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文手上尘埃落定,正式成为「文化创意园区」。走过九十年的岁月,华山这块场域将蜕变成为众人竞飙创意的擂台。王荣文说自己在执导一出酷华山大戏,欢迎各界一起来此飙创意。
人物篇
表演艺术的世代断层,一直是个难解的习题,然而谁有资格接班人?谁又愿意接棒?对于剧评人傅裕惠的焦虑提问,创作力丰沛的三十世代剧场编导王嘉明、吕柏伸、符宏征,仍然满脑子好玩创意,钟爱中小型剧场或另类场地的挑战实验,对于跳上大舞台,他们任性说不,坚持的对创作自我的忠诚。
相对于剧场界,舞蹈圈的新势力,可就窜红得俐落彻底!四位型男:郑宗龙、黄翊、周书毅、陈武康,一字排开,或者成熟练达舞作结构精准,或者穿梭于多媒体实验中激荡舞蹈语言,有的在人性的纵深中焕发身体与舞台的多种层次,有的嬉戏不恭却以异想动作直入世界核心,四名舞而优则编的年轻舞蹈家,在二○○八年,将擦亮你的视界。
演出篇
「跨界」创作对现代剧场的创作者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对传统戏曲界,要迈出跨界的大步,可就不那么容易。戏曲跨界近年蔚为风尚,从现代剧场剧作家跨界写京剧、歌仔戏,到国际级导演与传统戏曲一触即发的电光石火,即将发生的重要戏曲跨界制作,本刊带你抢先目睹。
今年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戏剧舞蹈节目?超重量级剧场大师彼得.布鲁克终于首度登台,舞蹈春天今年由玛丽.书娜、玛姬.玛汉的作品搅乱一池春水,麻辣剧作家纪蔚然写京剧、台湾戏剧史经典《阉鸡》登上大舞台。动荡的时代,但好戏依然可以期待。
最后,乐迷今年可又要大失血了!纽约爱乐与伦敦爱乐紧接著香港艺术节之后,先后在老少指挥家马捷尔与尤洛夫斯基率领下访台;本土乐团或持续跨界路线如台湾弦乐团将推出结合剧场元素的跨界制作、NSO制作本土题材现代歌剧《福尔摩莎信简—马偕行脚》,让音乐声色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