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逞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面目模糊的人群聚合 展示现代社会图像
由来自西班牙巴赛隆纳的双人组El Conde de Torrefiel创作的《广场》,勾勒一个人从剧院散场之后,返家路上,行经「广场」的内在思绪。舞台上的观光客、难民、军人、游民、抗议群众等来去聚合,但他们面目被包覆,只能透过外在装扮被辨识身分,却无法交谈,疏离冷冽地构成当代性的景观文本。创作者表示,以「广场」为剧名指涉的是公共空间的概念,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在此被交织、展示,公共议题被处理,公共矛盾也被一一形塑。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参与就是力量 没有人是局外人
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是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舞台,它对前卫、实验艺术的追求,及跨文化、跨国界、跨领域的方向,让艺术节的作品呈现了一种多元而自由的美。今年五月登场的艺术节,其中展演的制作多以体验取代观看,强调观众的介入与参与,透过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当代表演艺术的最新创作趋势。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身体作为当代文化的产物
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德国艺术家安.英霍芙以表演作品《浮士德》夺得本届的金狮奖,这是一件结合了绘画、雕塑、装置与行为等创作元素的总体艺术作品,演员在空间结构一览无遗、透明玻璃架出的表演区中,从冷漠凝视到搏斗对抗,构成一幅幅的画面。德国馆策展人苏珊.菲佛表示,英霍芙用身体的语言直接面对社会、政治、经济、药物和科技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并向人们展示我们的躯体也是权力结构、资本主义和生命政治的一部分。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当美术馆成为避难所
比利时创作团队FC Bergman的《应许之地》通过场景、空间、物件的变化,高明地运用隐喻手法,从个人的微小困境到世界的巨大困境,讨论艺术、生活、宗教与战争的关系。美术馆被比喻为一艘方舟,一个纷扰世界的和平避难所。然而,艺术有用吗?艺术能解决人的问题吗?艺术跟生命状态如何连结在一起?当战争发生时,艺术会是最后的应许之地吗?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剧场,当我们讨论政治
柏林列宁广场剧院的「新戏剧国际艺术节」(F.I.N.D.)今年自三月卅日至四月九日举行,主题正是与近期时事非常贴近的「民主与悲剧」,邀请来自多国的十六组团队,在剧场中针对政治提出思辨,重头戏首推义大利导演卡士铁路奇新作《美国民主》,还有与美国大选呼应的《大选年的加布列一家》三部曲,让剧场变议场的《投票进行中》与以各面向魔幻呈现哥伦比亚内战的《不计其数哥伦比亚的暴力解剖学》等。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影像形式丰富 导演观点阙如
英国合拍剧团导演赛门.麦克伯尼新作《影像中的孩子》,改编自好莱坞制片人罗伯.艾文斯的同名传记,麦克伯尼以多媒体剧场的形式,演绎好莱坞的影业生态,也呼应艾文斯大起大落的人生,如电影虚幻一场。但过多的影像,填满了舞台,却给人看图说故事之感,剥夺了观众的想像参与;花了两个半小时说了一个故事,却似乎什么都没说,导演的观点,淹没在过多的形式中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走在禁忌的钢索上
瑞士导演米罗.劳认为,现今人们每天接受新闻传播「刺激反应」的制约,终致麻木,剧场创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唤醒我们的感官,强化道德与智性的敏感神经。他的演出除了内容取材真实事件,所挑选合作的演员也和所要表达议题相关,如《五篇简易小品》找来七个小孩演绎震惊比利时社会的连环杀童案,灵感来自帕索里尼电影的《索多玛一百廿天》更与身心障碍的演员合作,将惊世骇俗的情色电影搬上舞台。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十四台大戏 六大单元、三地上演
从二○一○年起,由中国戏剧大师林兆华以个人名义发起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今年已然来到了第七届,以「每个人和它的命运」为主题,邀请了列夫.朵金、克里斯蒂安.陆帕、欧斯特麦耶等欧陆名导参演,推出六大单元、十四出大戏,分别在北京、天津、哈尔滨三地演出,可说是中国剧界一大盛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性别改写 观演翻转
伦敦的莎剧演出可说是各色各样、菜色丰富,这个春天在伦敦,就有赛门.戈德温让女演员演要角的《第十二夜》,被希尔-吉本斯演绎成爱情恶梦的《仲夏夜之梦》,被剧界喻为天才型人物的导演罗伯特.艾克执导、明星安德鲁.史考特主演的《哈姆雷特》,还有比利时导演伊沃.凡.霍夫组合三出莎剧的《罗马悲剧》等,各有特色的舞台呈现,让人看到莎翁剧作历久不衰、与时俱进的魅力。
-
即将上场 Preview 明华园歌仔戏团《龙抬头》
陈胜国旧作新编 重探「复仇」真义
明华园这次在TIFA搬演的《龙抬头》,改写自十二年前的《王子复仇记》,不同于原版著重宫斗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呈现人性的自私险恶,编导陈胜国这次的改写加重「复仇」面向、探讨爱恨怨仇。《龙抬头》由当家小生孙翠凤、小旦郑雅升与丑角陈胜在主演,三人皆有不少内心戏的诠释。
-
即将上场 Preview 杭州越剧院访台 搬演五出大戏
女小生出马 诠释女性理想形象
看越剧最大的享受就是「和演员谈恋爱」,女演员英挺帅气又不失温柔深情的暖心气质,往往能成功诠释女性理想对象的典型。应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之邀,有「越剧界航母」美名的杭州越剧院,将由郑国凤领衔六位梅花奖得主,带来《红楼梦》、《西厢记》、《一缕麻》、《孟丽君》、《新狮吼记》等五出大戏,戏说古今的情与痴。
-
即将上场 Preview 我城剧场《请你闭嘴》
打破第四面墙 笑闹人生百态
我城剧场的第二出戏《请你闭嘴!》,就是曾在台湾被多次搬上舞台的Noises off,以一个三流剧团演出肥皂剧的戏中戏手法,描写台前幕后的人生百态。导演陈培广当年曾以《大家安静》之名制作演出,这次再度执导,将融入本土剧元素,转化成台湾人专属的独特笑点,而且将翻玩舞台景片,打造幻觉,带领观众冲破第四道墙,直击神秘后台。
-
节目扫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从小说跳上舞台 《恶童》展现施暴者与受暴者之间的爱恋
柳春春剧社新作《恶童》灵感来自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小说《恶童三部曲》,原作描述一对八岁双胞胎路卡斯与克劳斯,因战争而被送至偏远且严厉的外婆家,为了活下去,他们将自己化为残酷本身。导演郑志忠延续一贯残酷简练的美感,两名表演者扮演主角路卡斯与克劳斯,也分饰其他角色,大量的肢体关系,展现施暴者与受暴者之间的爱恋关系,营造小说中「任何文字都无法形容的天空」。 《恶童》是柳春春剧社继《美丽》后,第二部精雕细磨的定目剧作品,除了表演之外,剧场的视听觉元素也别于以往。场域创作者陈成婷将剧作空间扩展至整个牯岭街小剧场,结合光影创作者林靖雁第一人称的光线;声音创作者黄大旺以声音为粉彩笔,将声波的颗粒涂在整个牯岭街小剧场墙面上,化成一幅幅声音的粉彩画。
-
即将上场 Preview 蜗牛心偶戏团
《乌鸦怎么了》 生态议题入戏
传统投影机在蜗牛心偶戏团两位艺术家克萝伊.齐娜与洁西卡.嘉贝儿手中,如同有了魔法,通过精细的操作,他们使鸟类翱翔、鱼游泳、鸡蛋裂纹他俩将带来台湾的《乌鸦怎么了》是一出现代寓言,透过乌鸦的观点,看待生态破坏、死亡以及迁移等人类议题,童趣之外传达了对土地的深沉情感与关怀。
-
即将上场 Preview 大稻埕青年戏曲艺术节
戏曲青年没在怕 挑战经典就是狂
来到第四届的大稻埕青年戏曲艺术节,依然以戏曲为基底,让年轻创作者展开天马行空的想像,推出四档分别为歌仔戏、京剧、豫剧、客家戏等不同剧种的作品,挑战经典加以变造,无限延伸各说各话,还以为戏曲LKK?你真的落伍了喔!
-
即将上场 Preview 国光剧团 「不能说的秘密」
看戏看悬念 青年演员伴你老戏解谜
国光剧团的春季公演,标题「不能说的秘密」让人马上头顶冒问号:是有啥不能说的戏曲秘密?三出青年演员挑大梁的老戏新编《孟丽君》、《春草闯堂》、《新宝莲灯》,要让你透过剧情,逐步解谜,人间男女,有情有爱有骗局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性视角 改写希腊神话
奥菲斯与尤丽狄丝之间穿越阴阳、至死不渝的生死爱恋,是希腊神话中常被搬演的素材,但奥地利作家叶利尼克则以女性观点重新诠释,从尤丽狄丝的角度发声,写成《阴影(尤丽迪丝说)》一剧,并由英国导演凯蒂.米契尔执导、于柏林列宁广场剧院演出,延续米契尔即时录像的电影剧场手法,影像成了尤丽狄丝的主观镜头,带领我们深入她的内在与思维。
-
即将上场 Preview 《关于生之重力的间奏式》
四种身体文本 交织多样的存在
思考另一种身体表演形式美学可能的「第六种官能表演艺术祭」今年来到第十届,本次除了有「表演人权论坛」,另有《关于生之重力的间奏式》演出,以四种身体样态为文本,由三位身障者与一位常人演员同台,从身体介面表述身障者形象,到两两一组的平衡协调,不断变换、转化,构成繁复的身体风景。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德意志剧院《臣服》 反思欧洲文明危机
法国作家韦勒贝克的小说《臣服》描述未来由穆斯林统治的法国,上市当天,发生了当期以他过穆斯林斋月漫画当封面的《查理周刊》遭遇恐攻事件,也让该书成为争议之作。曾将韦勒贝克《情色度假村》搬上舞台的史蒂芬.基米,执导柏林德意志剧院的《臣服》制作,这已是该书在德语剧坛的第三个版本。剧中主角就像久病不愈的病人,他如同欧洲世界的隐喻,一个濒死、难以忍受、即将自毁的崩坏结构
-
节目扫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二战核爆为背景 《焦土》探索无所不在的战争
去年,晓剧场参与「亚洲表演艺术论坛」,呈现十五分钟的概念作品《焦土》,从菲律宾、印尼等国家中脱颖而出,获得完整作品发表机会;今年,台日共制的《焦土》即将上演。导演钟伯渊说,为了创作此剧,他走访长崎、广岛原爆发生地,感受和平祈愿像下,期望战争不再发生的祷念,另参访高千穗日本天照大神的神话起源地,将近年国际间的政治角力关系,作为对于当代社会的反思,融入新作之中。 《焦土》以二战核爆为背景,来自异地的哑妇、向往成为军人的孱弱书生、逃离战场的逃兵、诅咒他人的洗衣妇,及迷信又贪婪的商人,共同聚集在一个乾旱的村庄。在漫长等待降雨的过程中,角色之间彼此漠视与暴力,揭开潜藏深处的人性黑暗面。钟伯渊强调,《焦土》除了描摹战争的残忍,也传达战争与每个人无法逃脱的关系;不只是以七十一年前的广岛长崎原爆作为背景,更是身在台湾的和平世代,对于自身处境的思索。战争并非只是过去的历史,事实上,战场在今日生活,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