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比死亡可怕?
故事原型来自法国哲学家安德鲁.高兹为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所写的《最后一封情书》,西班牙库伦卡剧团的《安德鲁与多莉妮》以面具与身体姿态演出,不用台词地,娓娓道出丈夫站在即将失去妻子的边缘,重新发现他的妻子的历程。
故事原型来自法国哲学家安德鲁.高兹为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所写的《最后一封情书》,西班牙库伦卡剧团的《安德鲁与多莉妮》以面具与身体姿态演出,不用台词地,娓娓道出丈夫站在即将失去妻子的边缘,重新发现他的妻子的历程。
致力於戏曲现代化的国光剧团,今年策划「小剧场.大梦想」系列演出,由资深剧场编导王友辉担任策展人,邀来三缺一剧团、栢优座和国光剧团,撷取京剧元素带入现代剧场,也开展传统艺术的当代思维和视野。
三月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六月下旬在澳门文化中心演出的舞台剧《青蛇》,是中国中生代导演田沁鑫继《红玫瑰与白玫瑰》之后又一探讨女性意识的作品。修佛多年的田沁鑫,在李碧华原著架构上发挥,但除了原文探讨的情欲纠葛,也加入佛教思想,让作品成为一部具有东方禅意精神的戏剧。
近年不断开拓戏路、挑战多元题材的一心戏剧团,继让人惊艳的《狂魂》、《Mackie踹共没?》,将推出极具争议性的《断袖》,将史事记载的同志故事搬上剧场,由当家「双小生」孙诗咏、孙诗珮主演,在舞台上大谈男男爱恋。《断袖》以汉哀帝刘欣和美男子董贤的禁忌之恋为主线,编剧孙富叡强调,该剧意图传达的是,人在褪下虚伪的面具后,如何面对自己最真诚的爱情。
明华园编导陈胜国写完「八仙系列」,重返人间,他给自己的功课是,要将人性复杂的各种面向,赤裸裸呈现在舞台上,于是诞生了新作《么喽正传》。《么喽正传》叙述一群虽出身低微但重情重义的山寨喽啰与官方纠葛的世代恩怨,由当家小生孙翠凤、小旦郑雅升、丑角陈胜在与第三代青年演员陈昭婷主演,四人分饰八角。
唐美云歌仔戏团新剧《子虚赋》以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入戏,重写他与卓文君的浪漫情缘,以当代眼光重新审视,这对爱侣在归于平淡生活后,看似幸福的爱情,是否可以长长久久?编剧陈道贵表示,《子虚赋》从人性角度切入,探讨司马相如爱情的纯度,巅覆司马相如的完美形象,浪漫中带著诙谐。
因为商业繁荣,台北城早在日治时期,就发展出鼎盛的戏曲荣景,当时的大稻埕更有「戏窟」之称。台北市文化局出版的「传统艺术系列」丛书,分歌仔戏、布袋戏、京剧、说唱四本,是首次整理以台北市区范围为主的戏曲史料专书,见证人文荟萃的台北,与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与对话。
继去年首度举办的「两岸小剧场艺术节」邀来对岸三团演出、也送台湾三团过去后,广艺基金会今年再接再厉,扩大规模邀来对岸六档制作,以文学剧场为主轴,改编题材涵盖韩寒《1988》、老舍《我这一辈子》、鲁迅《狂人日记》、蒲松龄《聊斋志异》、伍迪.艾伦《中央公园西路》等。
台北新剧团的新制作《知己》,改编自中国剧作家郭启宏的同名话剧,描述三个朋友剖心交往的动人故事;因为郭启宏与新舞台馆长辜怀群对「知己」的不同看法,竟促成了双方的合作。戏曲版《知己》由李宝春改编、导演与演出其中一角,并邀来旅台昆生温宇航助阵,以不同剧种的表演方式区隔角色性格。
原本只是为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打造独角戏,编剧施如芳却远兜远转,牵扯出至少廿八个被战争折腾出名号的女人,还加进张爱玲的「华丽与苍凉」美学,成就了《巾帼.华丽缘》。《巾帼.华丽缘》把中国、台湾、日本、希腊看似不相干的事件,放肆而大胆地连结在一起,以意识流手法,大玩「穿越」,时空跳跃三千年。
《档案K》由七年级剧作家吴瑾蓉编写,是国内罕见以科学题材入戏的作品,以「平行时空」的物理学论述为命题,写一出家庭悲剧。导演杨景翔透过旋转舞台与多媒体影像,拼接真实与虚幻,打造一个多重的影像迷宫,探触人类生命与心灵的有限与无限。
生命走到尽头的诗人,躺在病床上,重温过往重要时刻。那是荷花盛放的夏天,青春骚动的七○年代,他遇见了十七岁的自己。他几乎忘记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他是怎么开始写诗?怎么开始喜欢上一个人?又怎么开始学不会爱又学会不爱?渐渐地,他愈来愈不认得自己了。他想,如果这一切不曾发生;如果,他不曾是一个诗人? 动见体剧团新作《台北诗人》,编导王靖惇从自己的亲叔叔、台湾现代诗人王添源生前写下的诗集和日记取材,以戏谑而犀利的黑色喜剧风格,书写诗人在最艰难的卧病长日中,如何重回青涩年代,面对家族流亡的伤痕,或是爱情的初始,以带著微笑的距离完美告别,找回生命落幕前的心灵平静。 编导王靖惇表示,王添源生前未出版的诗集《一本没有ISBN的诗集》,正是诗人一生的对照,永远寻觅不到一个被接纳、可以安心著根的所在,仿若是他流离一生的结语。虽然诗作中题材广袤,亦多社会批判,但他更真切感受到,诗人在文字中,不断寻找著「家」的形象、一个情感的永恒安身之处。王添源之于诗、王靖惇之于剧场之间,存在著由血缘串起的对照呼应,诗人在失去生命后,遗留诗作为线索,《台北诗人》试图借此拼凑、寻找家族历史中,那块永恒失落的拼图,同时探问,生命与创作的关系和距离。(廖俊逞)
佐藤春夫(Satou Haruo),一个台湾读者陌生的名字,但若是提到鲁迅作品的日文翻译,则不可能不知道这号人物。 另一件会提到佐藤这个名字的,便是日本文坛著名的「让妻事件」。佐籐曾经爱上文坛大家谷崎润一郎之妻,原本谷崎公开让妻、大方成全,岂料最后反悔,造成佐藤受伤而与谷崎绝交。一九二○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五十年里的第廿五年,感情遭受伤害的佐籐,带著抑郁的心情,来到当时的殖民地台湾旅行,激荡出脍炙人口的外地小说,其中《女诫扇绮谭》便是作者最钟爱的一篇。 南岛十八剧场新作《女诫扇》,编导王玮廉改编佐籐春夫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日治时期的台南,内地记者与友人意外在秃头港的废宅中,听见「死灵的声音」。数日后,同一地点发生离奇命案。死灵与命案,促使两人展开一连串的辩论与调查,揭发了古宅过往不可告人的开发史。编导王玮廉说,全剧从一个「绮谭」开始,一步一步窥见殖民与被殖民、压迫与被压迫、叙述与被叙述之间的因果相续,以及个人、世代之间的情感递延与纠结,而重新发现中国/台湾人的性格与生活的一面,即是「断代时空之中,人在爱与罪中的样相」。(廖俊逞)
今年的高雄春天艺术节,一样展现在地特色,整合南部丰厚的歌仔戏资源,在艺术节期间推出多档好戏,除了有在地团队如明华园天团、春美、尚和推出全新制作,也邀请唐美云、廖琼枝、明华园总团与福建漳州市芗剧团齐聚展演,精采菜单铺展开来,确是一场歌仔戏的超值飨宴!
果陀剧场新戏《抢钱的世界》是美国剧作家杰瑞.史德勒的得奖剧本,以幽默、风趣的笔触,犀利描绘真实社会企业幕后斗争史。该戏将由杨世彭执导,并邀来暌违舞台多年的赵树海演出,与屈中恒、刘亮佐、郎祖筠、吕曼茵同台尬戏。
由台湾昆剧团与浙江昆剧团合作演出的新编昆剧《范蠡与西施》,改编自明梁辰鱼《浣纱记》,编剧洪惟助在修编时去芜存菁,著重描写角色的内心矛盾冲突,使一部传统传奇剧本展现全新风貌。全剧借由范蠡和西施这对恋人的爱情故事,谱出大时代的治乱兴衰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澳洲华裔插画师陈志勇的图像小说《抵岸》,以非写实的手法铺陈移民面对新世界的故事,在纽西兰红跃剧团的改编中,以超过两百件新奇特异的布景道具,打造出一幅幅新世界的绝妙幻境,全剧结合动态视觉与肢体剧场,生动描绘出新移民身处陌生环境的徬徨,以及在温暖美好的小小善意里,闪现的人性光辉。
梅特林克经典剧作《青鸟》,叙述两位孩童以纯真的眼光、无限的勇气,以及对他人不造作的关怀,穿梭于城市、荒野和太空寻找青鸟的冒险历程。在法国四银翼剧团的版本中,透过光影装置、3D动画、录像艺术重建如梦境般的流动场景,演员则以结合肢体、默剧、体操和小丑多样表演技巧,引领观众走入寻找幸福的奇幻旅程。
猴厉害剧团由西班牙裔的米格尔.布列甘特、法国裔的艾蜜丽.厄巴斯与智利裔的舞台设计艾德华多.希梅聂兹主导,创团作《鱼不会飞》由他们集体创作,融合三种民族风情,共同创造出一个超越国界的景观,也强化了剧中角色面对梦想与自我时,交织出的三个故事。
飞人集社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来到最终章《消失─神木下的梦》,透过一对姐弟的历险,让孩子认识离别与死亡。全剧运用了象征和意象手法,在光影、物件、偶戏与现场音乐的巧妙结合下,画面不断穿梭在想像与真实、远景与特写之间,创造了如动态绘本般的诗意风格。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