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福克里斯(本刊资料室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作家.文本.剧场 / 安蒂冈妮 剧作影响跨越千年时空

索福克里斯 以人为本的戏剧大师

希腊悲剧大家索福克里斯生前曾写过一百二十三部剧本,虽然传世迄今只剩七部,但这七部戏已足以启迪后世无限深远,包括亚里斯多德、易卜生,甚至扩及精神分析、哲学等领域大师。索福克里斯作品的重要变革,就是让原本神意操控人类一切命运的希腊悲剧世界,让人开始有了自觉,开始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希腊悲剧大家索福克里斯生前曾写过一百二十三部剧本,虽然传世迄今只剩七部,但这七部戏已足以启迪后世无限深远,包括亚里斯多德、易卜生,甚至扩及精神分析、哲学等领域大师。索福克里斯作品的重要变革,就是让原本神意操控人类一切命运的希腊悲剧世界,让人开始有了自觉,开始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2008国际剧场艺术节─《安蒂冈妮》

4/3    19:30   

4/5    19:30   

4/6    14:30 

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如果索福克里斯(Sophocles)活在现代,那他一定是国际各大影展的常胜军,甚至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据说他活在世的九十年之间(西元前496年至406年),共写了一百二十三部剧本,而且他在酒神祭的悲剧竞赛当中,至少获得十八次首奖。所以即使在西元前五世纪,索福克里斯以他的戏剧贡献,也足够让他成为社会贤达,声誉崇隆。他曾两度担任将军职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也颇为热中。当年《安蒂冈妮》获奖的时候,还有人放出谣言,说是担任将军的索福克里斯收买了评审团。当然,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安蒂冈妮》的实至名归。

人开始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索福克里斯在戏剧上的贡献,就是他将演员的数目增加到三人,从而削弱了歌队的重要性。这样的做法,自然使舞台动作的设计上更加繁复,也让演员的戏分更重。关于这点,不是没有人反对,像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就抨击索福克里斯,认为他破坏了歌队所代表的酒神精神,一种不分彼此的集体性。

不过在悲剧史上,索福克里斯在舞台上的改革,是和他剧本中所呈现的精神相一致的。在他前面的埃斯库罗斯(Aeschylus)与欧里庇德斯(Euripides)两位悲剧大师的作品里,神还是命运的主控者,人只能是被动的。例如铃木忠志去年来台演出改编自欧里庇德斯的《酒神》,我们就看到国王会被杀害,完全是因为他惹恼了酒神。而铃木忠志也试图在整个音乐、舞台与歌队动作设计上,呈现诸神笼罩命运的暗黑力量。

但是到了索福克里斯的戏剧世界里,人开始有了自觉。即使在《伊底帕斯王》中,不论他和身边的人如何努力,伊底帕斯完全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但是他却在戏的结尾,刺瞎双眼,自我放逐。换句话说,至少他有能力替自己所造成的灾难负责。

在伊底帕斯家族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第二部是《伊底帕斯在克罗诺斯》Oedipus at Colonus),也就是《安蒂冈妮》当中,诸神的影响力完全看不出来。决定命运的,完全是个人的价值观。而且在《安蒂冈妮》里,国家律法的价值开始出现。《安蒂冈妮》呈现悲剧是两种片面价值的对抗,诸神从命运中退位了。所以在歌队的最后歌曲中,也是劝戒人要谨慎明智,不要自大。没错,索福克里斯还是敬神的,但人若没有智慧,还是难逃厄运。

对后世戏剧与哲学等领域启迪深远

索福克里斯的剧作一直启发著西方剧作家。别的不说,就以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为例,他的剧作就深受索福克里斯的技巧影响。在易卜生的知名剧作,如《野鸭》与《玩偶之家》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影响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早在故事开演前就已经发生。舞台上发生的,只是将过去发生的事一一揭露而已。这就足以造成强大的戏剧性效果。这个技巧,就是易卜生从《伊底帕斯王》学来的。

由于索福克里斯的剧本总能捕捉到一些永恒的人性课题,所以其作品的影响力还扩及到其他领域。例如大家都知道佛洛伊德用伊底帕斯王的故事,来说明恋父情结的观念。不过索福克里斯的作品后劲十足,另一位影响结构主义与解构思潮的法国精神分析大师拉冈(Lacan),在他一九六○年的安蒂冈妮讲座里,就用这出以女性为主角的戏剧作品,来说明欲望的问题,也替后来的一些女性主义学者,如茱蒂丝.巴尔特(Judith Butler)等人,开拓了一条从希腊悲剧通往对抗男权压制的意义大道。

至于在哲学上,亚里斯多德影响后世的戏剧理论著作《诗学》,几乎是建立在对索福克里斯作品的理解上。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人海德格在知名的《形而上学导论》中,则透过讨论《安蒂冈妮》里歌队称赞人类创造力的一首歌,来批评从柏拉图到康德的哲学传统。

传世作品只剩七部,足让世人思索千年

虽说写了一百二十三出戏,不过索福克里斯现今留传在世的完整剧作,也只剩下七部,包括:《埃阿斯》Ajax(前442年)、《安蒂冈妮》(前441年)、《伊底帕斯王》(前433年)、《伊蕾特拉》Electra(前419年)、《特拉奇尼埃》Trachiniae(前413年 )、《费洛克提提斯》Philoctetes(前409年)与死后出版的《伊底帕斯在克罗诺斯》(前401年)。

但说实在的,七部也够我们后世再忙个一千年了。

 

文本导读

超越古典与前卫的《安蒂冈妮》

《安蒂冈妮》可说是索福克里斯最重要的作品,相对于《伊底帕斯王》,《安蒂冈妮》所具有的政治意涵与女性主义色彩,使得这部作品一直受到当代剧场导演的青睐。

 

文字  耿一伟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兼任讲师

对后人来说,《安蒂冈妮》可说是索福克里斯最重要的作品,这个看法受到不少悲剧研究学者的大力支持,例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安蒂冈妮》是「悲剧的绝对典范」,他的意见也十九世纪后蔓延开来。即使到了二十世纪,许多作家依旧为《安蒂冈妮》感到著迷,不断地重新改写这个作品,像布莱希特,法国剧作家阿努伊(Anouilh)、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倪(Seamus Heaney)等人,都曾创作属于他们观点的安蒂冈妮。

各持己见的争辩,人手打造的悲剧

故事一开始,是安蒂冈妮(Antigone)和她的妹妹伊斯墨涅(Ismene)在王宫外碰头。在对话中,我们知道安蒂冈妮的两位哥哥皆死于彼此手中。原因是两人为了争夺王位而引发战争,二哥波吕涅克斯(Polynices)带领军队攻打底比斯。为了捍卫家园,大哥埃特奥克斯(Eteocles)挺身而出,也造成最后兄弟相残的惨剧。安蒂冈妮觉得自己作为妹妹,基于兄妹之情,有义务去埋葬哥哥。可是新任国王的舅舅克里昂(Creon)以正义自居,反对任何威胁城邦安危的叛徒,甚至包括亲人在内。所以他将心中的爱国者埃特斯奥克斯给厚葬,并下了一道命令,禁止任何人去安葬在城外波吕涅克斯,否则就要处以死刑。

但是安蒂冈妮去意已坚,不顾妹妹的反对,私下跑去埋葬哥哥,最后被守卫抓到克里昂面前。克里昂固执自己眼中的国家法律,跟安蒂冈妮之间有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安蒂冈妮也搬出神的律法来为自己的辩护。而贯穿整出戏的歌队,也适时以歌曲的方式,提出他们的看法或补充意见,不过他们的立场也跟民调一样,一直在转变。由于两人都坚持己见,悲剧的结果是必然的。

克里昂的儿子海蒙(Haemon)跟安蒂冈妮有婚约,由于父亲的一意孤行,当他发现被囚禁在石窟的安蒂冈妮自杀之后,他也将短剑刺自己胸膛。悲剧还不止于此,母亲欧律迪克(Eurydice)知道儿子死讯后,也以死亡来对表达克里昂的愤怒,本剧最后在歌队劝戒世人要谨慎明智的歌曲声中结束。

女性主义思彩浓厚,当代剧场钟情安蒂冈妮

相对于《伊底帕斯王》,《安蒂冈妮》所具有的政治意涵与女性主义色彩,使得这部作品一直受到当代剧场导演的青睐。例如对当代前卫剧场影响甚钜的生活剧场(Living Theatre),就在六○年代末制作此剧,并于欧洲十六国巡回长达二十年之久,也证明了安蒂冈妮是超越古典与前卫的女性。

剧场诠释

傲慢的人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惩罚

《安蒂冈妮》导演哈南.思尼尔 (Hanan Snir)访谈录

 

首度应邀来台的以色列剧场作品——哈比马剧院与卡梅里剧院联合制作的《安蒂冈妮》,除了有经典希腊悲剧的深度供我们省思,为现代人转译打造的剧场诠释,更是让经典与当代剧场形式有机扣合的关键。执导《安蒂冈妮》以色列知名导演哈南.思尼尔,以其扎实的戏剧学养,结合心理剧与剧场表演技巧,是否将带给台湾观众经典之外的震撼?本刊特地翻译了以色列戏剧学者Rivka Meshulach对思尼尔的专访,让读者先行探看导演的诠释思考。

 

访问    Rivka Meshulach  以色列戏剧学者

翻译    耿一伟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兼任讲师

Q:为何《安蒂冈妮》要用这种方式演出,难道不能不要改编吗?

A它当然可以照本宣科地演,但对今日的观众来说,也可能会觉得演出毫无头绪,没有对话空间。希腊悲剧的结构,尤其是语言与主题,是属于西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世界。希腊观众对伊底帕斯神话的熟悉程度,就像我们对圣经一样。观众对戏里的习俗相当了解,而且活在同样的宗教与仪式世界中。本剧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不论是在个人宇宙和哲学层面都深深触动他们,那是人在和他的命运、他的神、他在宇宙中的地位做搏斗。

这出戏是个盛大的公众事件,而且剧中展现了无以伦比的惊悚感与难得一见的经验强度,这是之前从未发生的事。那就好像在这出戏之前的戏都不是戏一样,更何况当时还没有收音机电影与电视。

照我的观点来看,我们是不可能在两千五百年后,还能将希腊悲剧的语言与结构一字不改,照本宣科地演出,所以我决定对这些面向作出干涉。对从希腊文直接翻译此剧的译者Shimon Bouzaglo和我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将这出戏传达成现代观众能了解的样子,可以让观众觉得它有趣与好看。我们都知道,如果一开始,台上传来的任何话都不能为观众的大脑所理解,那么台下马上就会失去注意力。这不是说我们要降低语言的层次,而是说,我们试图避免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或空洞的概念。在同时,为了尊重观众,我们不想用填鸭的方式灌输剧中主题,而且歌队的歌曲还是采用诗意语言。不论如何,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特定角色的对话与语言风格,以守卫的对白来说好了,都必须让观众可以当下掌握与了解。我想,找出诗意语言与口语之间的对比与正确平衡,能帮助观众了解与消化歌队的歌曲,因为他们的语言的确很花俏。

在此,我想强调一下,除了一首歌之外,我没有省略掉原作的任何东西。相反地,我还将一些对我们不太容易当下理解的神话概念与事物,做了补充说明。对希腊古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东西,不见得对现代观众也可以如法泡制。因此我加了一段前言,简要地说明了伊底帕斯家族的故事,让那些不熟悉这些典故的观众,可以知道台上事件的背景。还有,我将克里昂、安蒂冈妮、海蒙(Haemon)、特瑞西阿斯(Tiresias)等人的冗长独白重新编织。

 

Q:您可以说明一下什么是「重新编织」吗?

A我把独白重新安排过了,也就是把克里昂长达两页的演说和安蒂冈妮也长达两页的回应舍弃。我将这两段独白混合成一种角色间较为戏剧性的对话内容。否则,这些长段独白对现代观众来说可能很难理解,也没有耐心听下去。对我来说,重点在于保有台词完整性的同时,能继续保持戏剧张力。以歌队来说好了,在原著中,歌队只在克里昂独白完作出回应,但在我的版本里,歌队却是适时地在冲突出现时说话,也保持了演出张力。

 

Q:您这样会不会也窜改了原始剧作中的古典材料吗?

A希腊人也必须将这些作品翻译成现代希腊文,不然的话,当代的希腊观众也无法明白它们。因此,如果文本是无法理解明白的,那我就必须说明那些有疑问的概念或事物。在我的观念里,文本不是神圣的。我认为真正神圣的,是剧作家索福克里斯的中心理念,还有他想传达的教育与道德讯息。

 

Q:索福克里斯想传达的讯息为何?

A接下来我说的都不是什么新鲜观点。我相信这也是索福克里斯的真正想法。这出戏警告那些持极端观点的人,反对人类的顽固与傲慢。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目前在种族、国家与信仰的政治敌对状态中,看到类似的情形。不同意见的冲突存在世界各地,甚至在家庭结构之内。人性倾向于坚持己见而不愿聆听不同想法,对他人没有抱持同理心,这些最后都会导致毁灭与灾难。

 

Q:您认为这两个对立主角——克里昂与安蒂冈妮——谁是比较对的?您在剧中有特别支持某一方吗?

A绝对没有。我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他们都同时是对的,也同时是错的。这就像是互相冲突的对立论点一样,每个人就自己立场来看,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对方的想法一定是错的,无法理解,不可能向对方屈服的。我们若从一个反讽的角度来看全球和个人冲突,会发现每个真实的冲突都是发生在彼此都自认为是对的两方,而大多数的情形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法断定到底谁才是对的。因此,解决这些冲突的唯一方法就是彼此和解,协调,互相倾听彼此的声音,让彼此的步调能逐渐一致,并学习从对立者的眼光来看自己。从戏剧的层面来说也是如此,去决定克里昂和安蒂冈妮谁是对的,其实并不是个恰当的做法。我的导演工作则是在强化这两个立场的对立性。安蒂冈妮想要埋葬他哥哥的欲望是源自神的律法与家庭道德的压力,自然有其正确性。相反地,因为对无秩序状态的恐惧,克里昂试图将法律与秩序加在刚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身上。他宣称他不能允许对试图毁灭城邦的背叛者的埋葬。所以克里昂对他自己家族内亲人实施如此残酷的命令,也是他的道理存在。如果这两个主角都愿意放下身段,试图去了解对方的动机,那么就有可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和解。

 

Q:我们都知道对任何导演来说,希腊歌队永远是最难处理的。

A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希腊歌队对古代观众的原始意义与影响为何。我努力让歌队在剧中的角色变得更有意义与必要,而不只是存在于原作中担任传递与评述的多余功能。我对过于独断的感受感到恐惧,再一次,我们听到歌队中传来类似长者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对我来说,歌队的重要性是必须被强调的,不论我们是否接受或反对他们的观点,这都会把剧中主角的对话引导到一个有意义与生动的对话当中。有时我会让某一个人的声音来代表歌队说话,有时是是四个人一起说话。有时歌队也会自我矛盾,或者改变意见,就像今天的公众想法一般,民调结果总是变动而不可捉摸的。

我把歌队的成员转化成是来自过去的社会贤达,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公众人物,他们经历过战争,曾服务公职,长年下来累积了宝贵经验与智慧。底比斯的老者替公众发声,有时还代表一种屏障与教育功能,警告主角们不要犯了傲慢的罪,祈求和解与忍让。而索福克里斯想法总结于本剧结尾:「傲慢的人狂言妄会招致严重惩罚。」这个教训使人老来时小心谨慎。”

 

Q:尽管制作《安蒂冈妮》会遭遇许多困难,为何您还坚持要演出此剧?

A当真相被诉说出来时,我们要能保持中庸之道。我想我们需要多欣赏这些古典剧目,因为它们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繁琐中脱离出来,将我们提升到精神的领域,让我们体验到那些在我们浅薄生命之流所无法体验到的事物。这些剧将永恒的宇宙与人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呈现长久以来男与女、父与子、国家与宗教、人和神、生与死之间的冲突。只有古典戏剧才能把我们从俗世活动带领到精神的领域当中。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哈南.思尼尔小档案

  • 以色列最杰出的导演之一。1943年出生于特拉维夫,特拉维夫大学戏剧系毕业,曾于英国皇家莎士亚剧团担任实习导演,跟随导演彼得.布鲁克。
  • 1970至1972年于英国伦敦皇家戏剧学院担任教师及导演。1974至1976年成为以色列贝尔薛法市立剧场的驻院导演。
  • 1984年起担任以色列哈比马国家剧院驻院导演。
  • 曾执导作品有:品特《生日派对》、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契诃夫《海鸥》、《凡尼亚舅舅》、史特林堡《父亲》、易卜生《群鬼》、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等。
  • 拥有波士顿心理剧学院心理剧文凭,得以结合心理剧与剧场表演技巧。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