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艳顾尔德》 凯文.巴札纳著 刘家蓁译 商周文化出版(商周文化 提供)
艺@书

《惊艳顾尔德》 再现钢琴怪杰传奇威力

《惊艳顾尔德》一方面探讨顾尔德「死后畅销」是怎么来的?哪些要素造就了这个独特现象?另一方面,作者爬梳了非常细密的资料,从顾尔德的家庭背景、师承、音乐生涯发展到情感生活与种种怪异行为,充实了如此庞大的篇幅,若是对顾尔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这本读下去,应该相当有饱满感。

 

《惊艳顾尔德》一方面探讨顾尔德「死后畅销」是怎么来的?哪些要素造就了这个独特现象?另一方面,作者爬梳了非常细密的资料,从顾尔德的家庭背景、师承、音乐生涯发展到情感生活与种种怪异行为,充实了如此庞大的篇幅,若是对顾尔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这本读下去,应该相当有饱满感。

 

有哪一位钢琴家在去世二十多年之后,在世界各地仍有乐迷纷纷组成纪念组织,且不断有人以他为主题撰写论文、拍摄影片,甚至连美国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二○○四年推出厚达六百页的传记,台湾也有出版社敢取得版权,不怕血本无归?

除了加拿大钢琴家顾尔德之外,恐怕少有音乐家有此魅力。这本中文版《惊艳顾尔德》超过三十万字,又是精装,论分量、论售价都是出版社的赌注、读者的考验。书市若真能接纳这本砖头般的传记,也就证明了顾尔德的光芒实在是威力惊人。

一直吸引身后关注的传奇钢琴家

《惊艳顾尔德》的作者巴札纳指出,研究顾尔德的文献以倍数成长,已经直追卡拉丝、托斯卡尼尼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人物。维也纳最大的唱片行有左右两处永久陈列的橱窗,一个展示莫札特,一个竟然是留给顾尔德。

受顾尔德吸引、乃至启发而创作的文学、戏剧作品为数甚多,奥茨(J. C. Oates)将他写入短篇小说中,近年则有吉哈(F. Girard)拍的《顾尔德的三十二个短篇》,各个路数的作家都有,但是说到写顾尔德的传记,作者或是与顾尔德有所渊源,或是以顾尔德为研究专题的学者。

巴札纳属于后者,他从一九九五年起担任《葛兰.顾尔德》国际杂志的编辑,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博士论文也以顾尔德为题。以巴札纳的学术训练和经手接触的相关资料,写出一本堪称目前最完整翔实的传记,并不让人意外。

全书分为六部,基本上按编年呈现顾尔德的童年(1932-47)、音乐生涯的起步(1947-54)、在舞台上绽放光芒(1955-64),告别舞台,转而浸淫在录音与广播的世界(1964-75)以及晚年(1975-82)。在最后一部之前,插入了「音乐家肖像」。

凡是以顾尔德为题的著作,几乎不可能不著墨于他极具特色的演奏风格或怪异癖性,但是重点和目的各有不同。十年前出版的《钢琴怪杰顾尔德》,作者彼得.奥斯华是精神科医师、也曾与顾尔德相识,由他写来,简直像是一篇文采斐然的病理报告,剖析顾尔德的病态心理(奥斯华所写的舒曼传记《天使与魔鬼之舞》也有同样的特色。)。

深入剖析顾尔德的「死后畅销」现象

巴札纳的问题意识则放在顾尔德「死后畅销」的现象。顾尔德厌恶现场演奏,早早就从舞台隐退,转而投身录音、广播,去世之后留下数量庞大的录音,但是在顾尔德生前,他的录音总共卖出一百廿五万张。到了二○○○年前后,光是顾尔德在去世前灌录的《郭德堡变奏曲》就卖出超过二百万张。

唱片公司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包装,从单片装,按作品、作曲家发行专辑,在包装上求新求变,与顾尔德与日俱增的传奇互相激荡,唱片销量也历久不坠,一位新力唱片主管半开玩笑地说:「死亡,是顾尔德专业生涯的一大跃进。」的确,顾尔德以五十岁的壮年去世,生命乍然停格,举世惊讶,也更增添了顾尔德的传奇色彩。发展至今,顾尔德已经不只是一则传奇,俨然成了一门产业,唱片业、出版业、学术产业共同创造,利益均分。

《惊艳顾尔德》在这门产业里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是探讨「死后畅销」是怎么来的?哪些要素造就了这个独特现象?另一方面,作者爬梳了非常细密的资料,从顾尔德的家庭背景、师承、音乐生涯发展到情感生活与种种怪异行为,充实了如此庞大的篇幅,若是对顾尔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这本读下去,应该相当有饱满感。

让人好奇的是,这样的读者在台湾有多少?这个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