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曲并指挥自己的管弦乐曲,年仅十一岁时,林容光传奇的音乐生涯即被媒体发掘,接受新闻节目「90分钟」熊旅扬专访。十六岁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时,她的交响诗《黑色婚礼》更获得Miguel Harth-Bedoya领导该校乐团演出。
曾受《纽约时报》古典爱乐电台WQXR邀演,现场录音向全球转播、受邀知名音乐厅及艺术节演奏,包括纽约林肯中心杜丽厅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音乐厅等。
2009年将发行由Naxos 制作的钢琴独奏双CD,成为继钢琴家陈必先之后首位拥有这个荣耀者。音乐之外的兴趣广又精,从专业录音、网路制作、到美味烹调样样拿手,多年后首度回台的林容光,让您看见名扬海外的璀璨。
来自纽约的璀璨琴音—林容光&台北爱乐
3/10 19:30 台北国家音乐厅
3/15 14: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7733691
翩然飞翔在音乐的领域,林容光感性中带有晶莹剔透的知性,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音乐艺术家。林容光的音乐之路一开始和大部分学音乐的人没有不同,但是习琴数年之后,她就在约莫十岁左右的年纪同时进入创作领域,初试啼声之作即受到国内比赛的肯定。十六岁前往茱莉亚音乐院就读,她的交响诗作品《黑色的婚礼》获得茱莉亚管弦乐团演出的荣誉。一直到现在,林容光仍不辍地创作与演奏。
悠游于纽约音乐圈,林容光既是钢琴家也是作曲家的身分,使她的演奏有作曲家的创意与深度,而她的创作充满了感性的哲思。林容光说,作曲的经验丰富了她对于音乐的知识,同时转变了她对「钢琴家」这个角色的看法。她认为,钢琴家不是仅具有特殊技能表现纸上音符的人,而是兼具智力与技巧能够重新创造既成音乐作品的专业人士。在舞台上,演奏者不仅再现音乐,更是演译音乐的语法,与听众同时进入音乐作品的世界。自然而然,她与整个世界联系的渠道就是音乐、作品和展演。
投入诠释麦特纳的钢琴世界
若是从YouTube网站或是连结到林容光的部落格,会发现林容光经常诠释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她笑著说,音乐成长过程中,她受到大部分浪漫派作曲家作品的启发,特别是孟德尔颂、萧邦、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因为这些伟大作曲家的音乐非常贴近她的心,喜爱他们的作品进而常常演奏变成很自然的事情。另外她如此喜爱这三位作曲家还因为他们同时也是极为杰出的钢琴家,笔下创造的音乐与钢琴这项乐器是如此地契合,完美的程度著实令人著迷。
二○○九年的她,将发行由古典音乐标竿Naxos唱片公司制作的钢琴独奏双CD,成为继钢琴家陈必先之后首位拥有这个荣耀者。曲目竟是难度极高、台湾少见的俄国近代作曲家尼可莱.卡洛维克.麦特纳(Nicolai Medtner,1879-1951)钢琴作品。麦特纳被誉为是廿世纪兼具拉赫玛尼诺夫与史克里亚宾特质的音乐家。一般咸认为,麦特纳的音乐建立在理性与感性完美的平衡上。林容光接触到麦特纳的作品,是由于多年前结识了麦特纳基金会创办人Tali Mahanor女士。Mahanor女士认为麦特纳的作品有青史留名的价值,是真正代表廿世纪的声音,所以创立基金会以推广麦特纳的作品为宗旨。
林容光在Mahanor女士强烈推荐之下,开始听麦特纳的作品,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展开了与麦特纳的不解之缘。她对麦特纳音乐的感受,就正如麦特纳的老朋友钢琴家霍洛维兹所言:「如同拉赫玛尼诺夫,但更好!」林容光说:「如果有人认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层次已经很多,麦特纳的音乐层次更精致复杂。」林容光也从自己创作的风格来思考与麦特纳惺惺相惜的原因,她认为自己喜欢调性音乐、精致复杂的结构、多彩变化的音乐语汇,这些和麦特纳的音乐有很多共通之处。麦特纳的音乐很难,对于钢琴家而言,始终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经过多年研究并公开演奏麦特纳的作品,林容光已经成为美国钢琴界少数精通麦特纳作品的钢琴家。目前北美乐坛一些知名钢琴家积极在音乐会中展演麦特纳的键盘作品,同时不少演奏家已经录制麦特纳的经典作品,包括Hamish Milne灌录了麦特纳大部分的钢琴作品,Geoffrey Douglas Madge和Konstantin Scherbakov完成了麦特纳三首钢琴协奏曲,其他还包括 Benno Moiseiwitsch、Edna Iles、Emil Gilels、Evgeni Svetlanov、Earl Wild和Malcolm Binns等人,都踏入麦特纳作品录制的行列。二○○九年林容光与Naxos唱片公司合作录制麦特纳钢琴独奏作品,她将以与前述演奏家全然不同的观点,引领爱乐者认识麦特纳的音乐世界,了解霍洛维兹所说麦特纳更胜一筹的吸引人之处。
从水耕植物中体验盎然生意
在舞台上,林容光认为钢琴家不仅是一位演奏者,更是一位表演者。音乐纯粹的美学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存在,并不能也不应该用图像或文字作为传述,然而听众体验一场音乐会,最后仍然会在一首首作品的串连中,得到一个统合的感官经验。林容光希望在音乐厅中,这个听觉结论式的经验,是音乐本身形而上的认知与感官经验的结合。她说,三月在台北的独奏会中,她希望带给听众一个音乐作品本身所说的故事,是纯然音乐的,而不是语言或图像架构的。
在音乐以外的日常生活里,林容光的感性与理性还淋漓尽致地发挥在种植水耕植物的兴趣上。她说因缘际会接触到水耕植物,倏地一头栽进这个奇妙的领域,先是花了个把月研读栽种水耕植物的专门书籍,接著花了不少功夫把设备安置妥当,接著就开始了用摄影机长时间纪录植物生长的奇妙旅程。绿意盎然的水耕植物,不仅充满昂然的生机而令人喜悦,植物成长的过程更令人对生命充满虔敬的心,与对万事万物深深的祝福。麦特纳的音乐和「在空气中生长」的植物,是优游于纽约的林容光身为音乐艺术家与生活实践家投射出的生命美学,理性与感性兼具,平衡中带有优雅的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