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抬头,保育工作逐年加温,全球音乐界也没有缺席,作曲家化身环保战士、演奏家扮演环保义工,借由音乐和影像画面的结合呈现地球之美,透过自然声音的录制,衬托周遭环境的美丽,音乐家进一步还将废弃耗材点石成金变成乐器,躺在超级市场的新鲜蔬果,也能奏出活蹦乱跳的音符,环保不是亮丽的口号,只要肯做,套老话一句,只要有心一切都有可能。
当环保、节能等「硬」话题,遇上艺术多能产生「软」身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替代说教的言论,明年初登场的两厅院国际艺术节,以「未来之眼」为题,其中多档节目就内含环保、爱地球的概念,毕竟人们未来想要过何种生活,现阶段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地球的未来。
影像配乐提醒自然之美,水纸蔬果也能化身乐器
艺术节中的《蓝色星球》The Blue Planet,是一部探讨海洋生态与自然历史的纪录片,纪录片将由影片的配乐家乔治.芬顿(George Fenton)亲自带到台湾,进行一场现场音乐搭配影像的Live秀。而类似《蓝色星球》结合影片、音乐传递环保概念的方式,持续在全球发酵,《卢贝松之抢救地球》Home今年六月在全球首播时也受到高度注目,这部由法国知名导演卢贝松所监制的影片,出自法国空中摄影名家兼环保主义者贝彤(Yann Arthus-Bertrand)之手,以十八个月的时间走遍五十四个国家一百二十个拍摄点,在记录美丽地球之余,呈现大河断流、冰川融解、森林消失等骇人现状。影片由法国电影配乐家阿玛(Armand Amar)担纲,音乐以空灵乐声和打击狂想,传递出对比的效果,在赞叹地球美丽之余也透露著危机。
与《蓝色星球》同时在两厅院国际艺术节现身的「谭盾之《卧虎藏龙》」,节目中的《陶乐》承袭过去作曲家的「有机音乐」系列 ,系列三部曲《水乐》、《纸乐》和《陶乐》均以大自然为乐器和素材。从大自然找寻音乐灵感,来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蔬菜管弦乐团(Viennese Vegetable Orchestra)作法十分亲民,而且一点都不浪费地球资源,团内所有乐器,皆是货真价实的精选蔬果。一场音乐会乐团得动员约四十公斤的蔬菜,在他们高超的技艺下,红萝卜变身为长笛、萨克斯风由黄瓜取代、低音提琴则由大南瓜扮演。演出结束后,这些蔬菜乐器直接跳入锅中,煮成蔬菜汤,喝进团员肚子里,够环保了吧!
汽车拆解变身乐器,大桥油桶也能敲打旋律
温室效应的杀手,汽车排放的废气难辞其咎,汽车报废后,所留下的废铁对于环境危害不少,之前美国作曲家比尔(Bill Milbrodt)就以不堪用的汽车零组件,组成了「汽车音乐计划」重奏团。他将自家的「退休」房车进行拆解,排气管被扭曲成类似长号的「排气管号」(Exhaustaphone);空气净化器加上煞车皮成为类似班鸠琴的「空气吉他」(Air Guitar);汽车的油箱成为「贝斯」,车底板则被拿来当「钹」使用;坐椅的弹簧、轮胎的胎框、汽车里的活塞和机轴则组装成可以发出不同声响、音高的打击乐器组。这样的乐器,听起来效果如何,根据重奏团在网上释放的音乐片段,说不上爽耳,但也不会不入耳。
把汽车拆解还得费功夫,作曲家乔瑟夫(Joseph Bertolozzi)乾脆直接把「桥」当作大型的打击乐器使用,作品名称就取叫《桥的音乐》Bridge Music,他的乐器不是随便的一座桥,而是位于美国纽约州的「中哈德逊桥」(Mid-Hudson Bridge ),话说一六○九年,也就是至今四百年前英国冒险家哈德逊(Henry Hudson)游历至这条河,之后此河就以他的名字「哈德逊」命名,作曲家因此有了创作此曲的想法,以纪念历史上的一刻。
与汽车乐器有得拼的为源自千里达的钢鼓,朱宗庆打击乐团年终「Play钢鼓」音乐会,将让台湾观众见识,废弃的汽油桶回收后如何能奏乐。钢鼓的历史不长,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大战期间千里达是美军的中继站,因此大战结束后,留下为数众多的汽油桶,一次巧合下,一位居民在垃圾堆里不小心绊到了汽油桶,发现不同部位居然会发出不同音高,开始进行试验。
钢鼓使用的是汽油桶底部,透过铁槌敲击凹度越深音愈高,反之亦然,由于每个音的排列,不像钢琴按照顺序,D就在C的隔壁,而是呈现同心圆般的跳跃,因此演奏困难度高,如果位置没记号,很容易失误。钢鼓音色特殊,融合管风琴和电子音乐,动画电影《小美人鱼》的主题曲就是用钢鼓演奏。钢鼓目前在中南美洲,已被视为特产,据说之前朱宗庆打击乐团随总统马英九出访,在贝里斯的国宴上,就有钢鼓表演。
天生动物音乐家,歌颂生命令人赞叹
明年两厅院国际艺术节还有一档名称非常屌的节目,来自西班牙的《火烤美人鱼》Sirena A LA Plancha,西班牙现代舞团索尔.比克舞团(Sol Picó Dance Company),以逗趣生猛的演出形式,呼吁世人保护海洋及水资源。提到美人鱼,其实在自然环境之下,有许多生物,本身就是天生的音乐家,法国现代作曲家梅湘在世时,以录音鸟声为乐,他的作品《鸟类图志》就是以钢琴重现各式鸟声,在图志底下十三首曲子里总共描述了七十七种鸟类的鸣叫声。在台湾,风潮唱片几年前,也曾发行了一张属于台湾鸟类声音的专辑,名称就叫做《鸟》。专辑中所有鸟声,由台湾爱鸟人孙清松所录制,要捕捉鸟的声音,早起很重要,因为鸟儿是早起的动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此话一点都不假。在众多鸟类当中,竹鸟的叫声音质宏亮高亢是鸟类中的帕华洛帝,而且真正会唱歌的是雄鸟而非雌鸟,尤其当「老婆」要生小孩时,雄鸟的歌声会变得特别激烈,除了表达情意,也是给其他雄鸟下马威。
除了鸟之外,蛙的声音也很有趣味,来自法国的声音艺术家澎叶生(Yannick Dauby)今年就发行了一张《蛙蛙哇!》专辑,记录全台十六种蛙声。「拉都希氏赤蛙」暱称「拉肚子吃西瓜」,声音像是推开旧屋的老木门;「腹斑蛙」声音像小狗在抱怨;「斯文豪氏赤蛙」能量惊人同伴间彼此呼喊时可穿透吵杂的水声。记录蛙声春天最佳,因为青蛙求偶的季节,但是凡事有例外,「台北树蛙」的繁殖季就在冬天。
无论是孙清松还是澎叶生录制鸟声、蛙声,均是出自热爱大自然的保育情怀,况且录制这些会飞、会跳的声音,绝对不是什么轻松的事。为了录制鸟声,孙清松得要四点上山,九点下山,身上揹著二十七公斤的器材上山下海。青蛙很温和但是些微的风吹草动会吓走牠,因此澎叶生收音时得尽量「慢步轻声」,就算全身被蚊子叮咬,也不敢抓一下。
随著环保意识的高涨,有更多有心人投入行列,就像上扬唱片即将
发行的《台湾宝贝动物歌》DVD,便是出自对台湾原生动物的关怀,专辑特别走访台湾各地拍摄鲑鱼、白鹭鸶、小黑熊以及台湾猕猴的足迹,希望借此唤起下一代爱护动物的观念。
文字|林采韵 艺文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