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湘
-
專欄 Columns
鳥兒啊,你讓我更懂梅湘
除了從外觀就能分辨上百種鳥以外,梅湘還可以從叫聲辨識牠們。他花了大量的時間穿越森林和山脈,並用五線譜記錄下各種鳥的叫聲。他寫作了一首龐大的鋼琴曲《鳥誌》,這首曲子需要花三小時來演奏,曲中包括了七十七種不同的鳥叫聲。這絕對不是個「美妙」的音樂,聲響非常現代,不過,如果你曾穿越過森林,有些聲音你就能輕易聽出。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二:探索
回探上世紀之音 描繪未來道路
透過對於廿世紀音樂的回顧,NSO的「探索」也是嘗試為未來開拓新的聲音道路。接續上個樂季引領愛樂者認識「新維也納樂派」,NSO這個樂季則推出斯特拉溫斯基與梅湘的作品;而在北市交與國臺交的樂季節目中,也恰好有相關曲目的演出相呼應,適可深化樂迷對廿世紀之音的了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蔬果廢鐵當樂器,動物天籟皆入樂
環保意識抬頭,保育工作逐年加溫,全球音樂界也沒有缺席,作曲家化身環保戰士、演奏家扮演環保義工,藉由音樂和影像畫面的結合呈現地球之美,透過自然聲音的錄製,襯托周遭環境的美麗,音樂家進一步還將廢棄耗材點石成金變成樂器,躺在超級市場的新鮮蔬果,也能奏出活蹦亂跳的音符,環保不是亮麗的口號,只要肯做,套老話一句,只要有心一切都有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
三大團為梅湘慶百歲 新人新曲帶來新氣象
綜觀法國三大團法國國家管絃樂團、法國廣播交響樂團和巴黎國家樂團在○八/○九樂季開出的菜色,依然豐盛可口,除了古典現代兼具,重點都放在法國現代作曲大師梅湘的百年冥誕上,三團均開出相應曲目,尤以以詮釋梅湘音樂知名的法廣交響總監鄭明勳端出最多。此外,國家管絃樂團新總監加提上任、法廣交響首度和廿二歲本國年輕指揮家布漢吉耶合作,還有知名演員傑哈.德巴迪厄和伊莎貝.雨蓓的音樂會念詞演出,都令人十分期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艾瑪私領域」系列 演奏家如秀「分列式」
現代鋼琴家艾瑪應邀為巴黎音樂城策展,依「世俗與神聖」主題設計了「艾瑪私領域」系列演出。該系列於本月初一場由「當代合奏團」演出的音樂會中,演出Charles Ives、Gyorgy Kurtag、George Benjamin、藤倉大、梅湘等人作品,每首樂曲配器大不同,曲目間更換樂手座落位置的換場工作尤其費時複雜。
-
音樂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最精采的部分就是他最後用了五個耳熟能詳的聖誕旋律,即興演奏了長達二十四分鐘之久,沒有間斷,當然聽眾瘋狂似地給予掌聲。管風琴師彈即興演奏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教會音樂的需要。我聽過很多極好的「即興演奏家」演出,但我仍然要說韋恩‧馬歇爾的即興演奏實屬上品,無人能比。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上台下,秀出真實自我
來自法國的知名鋼琴家提鮑德,以精湛的技巧與詮釋揚名世界樂壇,十月初時應國家交響樂團之邀,在「馬勒系列」第二場「愛在雲端中」音樂會中,與樂團演出李斯特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除了琴藝過人,提鮑德的時尚品味與優雅舉止,也為人津津樂道,屬於偶像級的鋼琴家。樂評人焦元溥早在提鮑德訪台之前,特地到法國波爾多進行專訪,為本刊讀者挖掘出許多提鮑德琴鍵下的秘密。
-
音樂
讓人聯想起馬勒的慢板
NSO偏薄偏亮的音色一般在演奏二十世紀初期之後的音樂都並不容易令人失望,經常有出人意外的好演出,只可惜在管樂與弦樂的水準表現之下,打擊樂卻似乎無法融入梅湘節奏的律動中,也無法充分掌握敲打出來的音色,使得樂曲的進行顯得僵硬
-
專輯(一)
誰怕現代音樂?
「無調性」遠離了二十世紀前以和諧觀念為主的「調性」音樂,迎向前去開發不諧和音的領域,預示了二十世紀音樂的主流。「無調性」為音樂發展進行了自由與大膽的「解構」之後,頓時將音樂導入一個失序而令人感到無所適從的「無政府狀態」之中
-
焦點
夢旅與抒情
「我到法國,梅湘是第一個告訴我說:『你要做你自己。如果那天我聽到一個音樂,不用別人告訴我,我就知道是你的音樂。作為一個作曲家,你就成功了。』這個話,對我當時影響是非常大的,也是第一次聽到。」陳其鋼如是說。
-
里程碑 Milestone
從峽谷到星辰的飛昇 歐利維耶.梅湘的音樂(上)
本月係法國作曲家梅湘八十七歲冥誕,梅湘無疑是影響現代作曲最深的作曲家之一,其開明、自由的敎學方式,培養出許多日後法國音樂界中堅份子如布列茲、史托克豪森、傑那基斯、皮耶.亨利等,但相對於其開明自由的敎學方式,梅湘的作曲風格一直被認爲過於保守並認爲是爲宗敎服務,而備受爭議。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美國] 紐約愛樂一百五十年 紐約愛樂管弦樂團四月在指揮大師寇特.馬祖爾(Kurt Masur)的領導下,飛越大西洋到歐洲十個城市作巡迴表演,以慶祝樂團成立一百五十周年。 寇特.馬祖爾在出任紐約愛樂團音樂總監之前,一直出掌萊比錫布商愛樂團,這次率紐約愛樂團越洋西征,特別於四月八日在德國萊比錫舉行樂團第一萬二千次的音樂會。 (周凡夫) [台灣] 「雜交」式的發表會演出 標榜「衆聲喧嘩」的文化論述雜誌《島嶼邊緣》季刊,第六期和「身體氣象館」合作,推出「身體氣象專輯」,並於五月二十二日在台北彩田藝術空間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書發表會,包括幻燈、演唱,及「臨界點劇象錄」演出新戲《平方》的片段。 台灣小劇場最近頻頻在不同的文化活動中變貌出擊,三月二十八日在台北誠品書店舉辦的《現代詩》新作發表會「抒情的嘉年華」便動員了「河左岸」、「台灣渥克」、及「太古踏舞團」的蕭賀文,以環境劇場方式作詩的演出。策畫《島嶼邊緣》發表會的王墨林表示,台灣文化太注重「血統論」,需要各種「越界」的「雜交」,來激發活力和生機。看起來這些「有機」的活動正方興未艾。 (吉訶德) [大陸] 俞麗拿基金會成立 著名小提琴家兪麗拿在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下,在上海建立了一項以其名字命名的小提琴藝術基金會。基金會之目標在於培養有才華的小提琴學生,協助其參加國內外的音樂比賽,和加強敎師對這些學生的贊助。 兪麗拿表示,此一基金會希望國內外各界人士給予支持與資助,初步計劃每三年由基金會主辦一次全國性的靑少年小提琴比賽,在基金會成立後,兪麗拿還於三月間與兩名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年幼學生,舉辦了一場爲基金會籌款的音樂會。 <p align="right"
-
里程碑 Milestone
是藝術大師還是江湖郎中?
進人九十年代,音樂界真是流年不利。兩年前剛走了以政治音樂聞名的諾諾(L. Nono,1924-1990,義籍),今年初夏又殞落了系列音樂的創始人梅湘(O. Messiaen,1908-1992,法籍),最近則是實驗音樂的大師凱吉(J. Cage,1912-1992,美籍)。諾諾以系列音樂聞名,刻意强調音樂的政治功能,並以拼貼技巧著稱。梅湘於1949年在西德「達姆斯大新音樂夏令營」發表「音型的張力」,爲系列音樂的濫觴。他結合了宗教的虔誠與鳥鳴音型以及印度節奏,獨樹一格。凱吉則以其預置鋼琴、機遇音樂和突發事件(happening),開發了音樂創作新美學觀,特立獨行的風格享譽全球,堪稱樂壇怪傑。以上三位大師,風格雖各異,引領五十年代的音樂革命,卻是各有功勞。 1977年五月間在西德首府波昂舉行的「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年會暨世界音樂節」,特別安排了一場五十年代經典作品音樂會,由科隆電台管絃樂團演奏史托可豪森(K. Stockhausen,1928,德籍)的〈點〉(1952/66)、布烈兹(P. Boulez,1925,法籍)的〈贈品〉(1957/62),凱吉的〈鋼琴協奏曲〉(1957/58)與諾諾的〈飄零之歌〉(1956)。在三首極富數理組合的系列音樂間,安排了凱吉的鋼琴協奏曲,當時看著他即席發散分譜,獨奏家時而彈奏、時而環繞鋼琴,以棒捶敲擊琴絃或琴板,形成相當强烈而有趣的景象,頗令人震驚。這到底是另一種新的表演形態,抑或是江湖郎中賣膏藥?簡直是「無政府主義」!太不可思議了。 音樂西東因緣際會 1982年返國服務以後,在藝術學院開了現代音樂課,儘管我並不太喜歡凱吉的作品,但是不舉他的創作實例,卻又覺得不夠完整,不夠莊重。我們在「作曲專題研究」課上還實地演練了他的預置鋼琴曲目,學生們都很喜好。八十年代初期,凱吉曾隨康寧漢舞蹈團來台演出,台北因而突然間刮起了新藝術的短暫旋風。爾後有某位作曲家,曾私下攜帶了部份國内作曲家的作品,到旅館請教凱吉,他卻從衆多作品中,獨挑我最引起爭議的「第二號絃樂四重奏」,再三褒獎,很出我意外。一九八八年暑假,海峽兩岸的作曲家在紐約舉行研討會,吾等有幸在ASCAP的晚宴上與他聊天,對他的笑容舉止平易近人,印象深刻。後來,兩廳院有意在1991年秋舉辦「第一屆台北國際現代音